04.20 當微軟學會“謙卑”,它會變得更加“可怕”

當微軟學會“謙卑”,它會變得更加“可怕”

時至今日,當數字化運營日趨成為商業基礎設施,我相信,即便是最保守的企業管理者,也至少會對新技術懷有敬意——更多敏感於未來的企業,早已提前感知到數字化轉型的勢在必行,他們試圖通過雲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新工具,增進效率,迭代產品;在新技術的賦能下,更具野心者,甚至對改變商業模式和遊戲規則躍躍欲試。

而這需要對新技術握有“解釋權”的科技企業的加持,有人相信:當越來越多的企業希望跨向浪潮之巔,將迎來一個toB業務爆發的時代。

提及為企業技術賦能,無論在全球還是中國市場,微軟都是一個繞不開的名字。最近幾年,這家巨頭看起來正在完成一次輕盈蛻變,他們敞開大門,構建生態,從一家相對封閉的傳統軟件企業,拓展為一家提供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平臺級商品的全方位賦能者。

這種蛻變,也體現在組織架構和角色切換上。近年來,你經常會聽到他們部門重組的消息,譬如在微軟大中華區,DX部門(Developer Experience)就已轉型為CSE部門(Commercial Software Engineering),創新技術合作事業部。

業界內部應該知曉這次轉型的意義:如果說DX更多是以“科技佈道者”的身份深入人心,那麼CSE部門則希望最大程度“滲透”進客戶的數字轉型過程中,其核心任務,是與不同行業的客戶彼此陪伴,協同進化。

如今,距離這次轉型已過去三個季度,近日我也探訪了這個在微軟內部被譽為“海軍陸戰隊”的精英部門,讓我們看看,面對數字浪潮,他們是如何與客戶一起“搶灘登陸”的。

身份切換

很多人都知道,在以Windows和Office作為主要產品線的時代,或許是產品自身的高認知度和高複製性所致,過去DX部門的職責重在技術佈道,佈道方式就是與客戶保有距離感的技術講解,且以PPT為主,有人甚至戲謔,過去微軟技術顧問才是真正意義上的PPT演講高手,他們真的可以靠此說服客戶接受微軟產品。

在過去,這種自上而下的技術灌輸,會讓客戶們毫不猶豫地買賬。但隨著微軟致力於提供的技術從前端向後端遷移,對客戶而言,接納新技術需要更大的決策成本:一方面,技術的奔進速度永遠快於客戶的認知速度,你很難指望客戶像看一張家用電器說明書一樣,對雲計算和人工智能的最新進展瞭如指掌。

另一方面,有些時候,客戶對於雲計算等底層服務的信任和接納,往往意味著會影響到其產品和服務的體系架構,甚至組織結構的重建,這會讓客戶在決策時更為謹慎。

作為新技術的發起者,微軟當然知道上述痛點,於是不難發現,儘管可以提供的技術更為先進,但轉型後的CSE部門卻更為謙卑,他們願意花時間聆聽不同行業客戶的真實需求,讓微軟的技術和方案在不同場景落地,甚至將與客戶碰撞出的想法,落實到一行行代碼上去。

“我們團隊更像是市場銷售部和產品部中間的橋樑”,微軟大中華區創新技術合作事業部總經理——“海軍陸戰隊”的隊長嚴飛解釋道,“我們比市場銷售部更具備工程團隊特點,能夠以工程團隊特有的技術和工程能力幫市場銷售團隊解決客戶的突出問題;另外相比於研發和產品團隊,我們又更接地氣,更瞭解一線客戶的聲音和需求,能夠幫助他們提出新產品應用過程中具有的一些問題和潛在的改進機會。”

當微軟學會“謙卑”,它會變得更加“可怕”

微軟大中華區創新技術合作事業部總經理嚴飛(中)

這支海軍陸戰隊會與客戶一起搶灘登陸,步驟大致分三階段:第一階段,通過頻繁溝通了解客戶需求(要知道,有些客戶哪怕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擁抱新技術,卻不知著力點在哪,甚至提不出明確需求)。第二階段,共同編碼,根據不同項目特質,微軟以One-to-One,Multi-Hack和Open-Hack三種形式確定參與共同編碼的客戶數量,以Open-Hack為例,他們會請50到100家公司,設計一些在這個技術領域最常見的問題,在CSE的主導下大家一起完成在這個技術領域的技能躍升。第三階段,將技術代碼放在GitHub等平臺發佈,“我們現在大部分客戶是垂直領域的行業客戶,把一些具體案例成果陳列,可以分享給更多的行業夥伴。”嚴飛解釋道。

事實上,在對嚴飛一個多小時的採訪中,“陪伴”二字以高頻次出現——在我看來,倘若有人追問“微軟Azure跟其他雲相比優勢是什麼”,CSE團隊的技術陪伴就是一個。“在推動一個客戶使用微軟雲平臺時,我們從項目經理到技術專家會在不同的技術領域裡協同作戰,共同去幫助客戶落地,甚至幫助客戶連通微軟的後臺研發,解決落地微軟技術過程中遇到的一切問題。”嚴飛篤定道。

要“領舞”不要“獨舞”

對不同客戶需求的量體裁衣,需要不同技術手段的充分加持。CSE團隊主要關注“ABCDE”五個技術領域:A是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B是Bigdata大數據;C是Compute Cloud Application雲計算應用;D是Digital Interaction基於HoloLens的MR混合現實技術;E是Connecting Everything聯結一切的IoT物聯網技術。

相較於其他四項技術的聚光籠罩,至少在大眾傳播範疇,以MR混合現實為代表的Digital Interaction,是個易被忽視的領域,與此同時,相較於已被廣為接受的VR和AR概念,MR的真正意涵,也往往被人誤讀。

嗯,資本和媒體喜歡追逐概念,卻也成為概念的囚徒,而在真正深耕行業的人眼中,所謂AR和VR遠非涇渭分明。舉個例子,在微軟的MR概念裡,AR和VR其實置身於整個MR連續波譜的兩端:AR更多是物理世界的場景,VR更多是數字世界的場景,MR則處在物理和數字世界的中間區域,按照不同行業客戶的真實場景,做一定程度的“混合”,誕生不同的解決方案,事實上,從AR到VR之間的整個區間,都是微軟MR平臺關注的對象。

更值得一提的是,微軟選擇以生態構建者的身份置身其中。2015年初HoloLens震撼問世,發佈之初令人驚呼未來已來,它在虛擬世界,現實世界和用戶之間搭建了一個信息迴路,第一次將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融為一體進行展示。

當微軟學會“謙卑”,它會變得更加“可怕”

HoloLens在教育市場的同時,也基本劃定了MR的硬件上限,但頗為難得的是,微軟並未選擇“獨舞”,而是以“領舞”的姿態,將混合現實技術推廣至整個生態企業:去年微軟發佈了全沉浸式混合現實頭顯,基於Windows Mixed Reality(Windows 混合現實)平臺,與全球一系列OEM廠商展開廣泛合作,在降低成本的同時,一同做大市場。

一個縮影

與此同時,微軟也致力於與內容廠商展開合作,讓更多應用突破2D屏幕的束縛。

譬如愛奇藝,在整個視頻行業,愛奇藝一直是新技術的忠實擁躉,從Windows 8時代起,愛奇藝就已與微軟一起探索未來視頻的樣子;隨著Windows 10的推出和MR技術的崛起,愛奇藝也對這種探索懷有更大熱忱,而在雙方合作過程中,微軟CSE團隊也深度介入。

據微軟內部透露,愛奇藝是第一批發布Windows10 VR應用的合作伙伴,因此沒有太多先例可供參考,幾乎是摸著石頭過河。在第一個版本發佈前,CSE團隊與愛奇藝技術團隊在一起磨合了長達數月,“中間大量頻繁的溝通,他們開發團隊在上海,我們就會出差到上海和他們一塊加班Coding到很晚,直到樓管開始轟人。在線上的微信討論群,每天遇到的技術問題也都有深入討論。”

身為CSE團隊混合現實平臺用戶體驗及技術顧問,劉昕羽在回憶這段歷程時仍顯得亢奮,作為“海軍陸戰隊”的一員,不斷閃爍的使命感,讓她看起來就像是一項恢弘工程的親歷者。

當微軟學會“謙卑”,它會變得更加“可怕”

CSE團隊混合現實平臺用戶體驗及技術顧問劉昕羽

愛奇藝的場景需求非常明確,CSE團隊與他們的合作採取了一對一形式,“愛奇藝原來是基於移動端VR產品去做的,怎麼樣把它原來的產品往Win10MR平臺上遷移,包括適配新的硬件,新的交互方式——比如微軟有自己的語音輸入系統,自己的遊戲手柄和運動控制器,怎麼樣把它原來基於安卓的這套軟件解決方案拓展到這個平臺,是我們需要幫忙解決的”,劉昕羽回憶道,“其實我們跟大家是一塊學,總部同事也來跟我們一塊討論,當時是幫助他們解決手柄適配問題,還有跟視頻相關的API對接,時間還挺趕的,我們曾在一週不到的時間連續coding,那幾天他們每天帶著自己的手柄和頭顯,搬著特別大的主機天天往這邊辦公室運,走的時候再抱走。”

最終的結果令人欣喜,項目順利推進,雙方也結下了信任的果實,愛奇藝在發佈第一個版本後,希望繼續與CSE溝通2.0版本的更新,據悉新版本也將很快問世,在CSE團隊的陪護下,相信這會是一次更大的驚喜,也會讓愛奇藝在視頻行業更具競爭力。

當然,收穫CSE團隊陪伴的客戶還有許多,譬如在教育領域(最需要打破2D信息壁壘的領域之一)的煦象,這家聯想投資的公司致力於開拓沉浸式的內容體驗,基於Windows10和WMR頭顯打造了一整套擁有超高互動性的教學體驗,在塑造學生創新能力的同時,也賦予了老師在虛擬環境進行教學和課堂管理的能力。

與愛奇藝一對一形式不同,CSE與煦象的合作更像是一對多模式。煦象打造了一個VR教育平臺,除了自己開發整套系統以外,也會與第三方團隊在內容層面進行合作。除了幫助煦象做他們已有方案的遷移,CSE也會邀請第三方內容夥伴瞭解微軟的MR技術,讓更多開發者加入到煦象的平臺、微軟的平臺。

從現在到未來,劉昕羽和整個CSE團隊的冀望,是以混合現實硬件設備作為輸出口,將自然語言識別和圖像識別等AI技術融入到不同解決方案中,為教育,製造,醫療和零售等行業帶來更具洞察力的人性化體驗。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儘管“兵器庫”裡擁有最先進的技術儲備,但與那些把新技術當做“錘子”,到處找“釘子”的秀技術式的團隊不同,CSE更多是從客戶視角還原最真實的需求,劉昕羽舉了個例子,“我們並不覺得到了那個時間點,VR產品或者HoloLens能取代你原有的辦公軟件,我們更覺得它是你現代化辦公拓展出的一個工具,為你帶來原先不可實現的附加價值,而不是想著怎麼客戶或者合作伙伴原來的方案替換掉。我們希望基於大家對於微軟這些新技術的瞭解,幫他判斷什麼樣的技術對它最合適,可能有時一些第三方的工具對他最有利,我們也會把相應的建議給到他。”

嗯,整個採訪下來,我個人的一個體會就是,在某種意義上,CSE團隊的轉型,其實更像是如今整個微軟帝國的一個縮影:相比於過往的倔強乃至強勢,它正在變得更加謙卑,開放,和自信——它學會了以最得體的方式,幫客戶找到最合適的技術資源和解決方案,而這樣的微軟,或許才是最“可怕”的微軟。

李北辰/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