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去銀行存款的基本都是中老年人?那年輕人選擇什麼理財呢?

東震木


其實理財工具都是手段,視情況而用,不分老年人年輕人。

一般的理財工具都要考慮:1、安全性 2、流動性 3、收益性,年輕人因為很多需求(比如養老)跨度時間長,可以選擇風險較高、收益也較高的理財工具,用時間換空間!而老年人因為沒有那麼多的時間,所以投資工具的選擇相對保守。

但這只是一個方面,投資工具的選擇還要受不同的經濟階段的影響。根據美林時鐘顯示,在衰退期就應多持有現金和債券,避免持有股票和大宗商品類的資產。反之,在經濟過熱時期就要多持有股票和商品了。

結合個人情況,順應經濟週期,充分考慮個人投資偏好,選擇合適的投資工具。還應根據經濟情況的變化而不斷的動態調整。總之,不可拘泥於年齡因素,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石橋1998


很顯然,中老年人比較保守,另外年齡、生活閱歷的影響,中老年人對待生態的態度與年輕人是截然不同的,大家都從年輕的時候走過來,年輕人天不怕、地不怕,做事衝動、激進,而中老年人更多了一份覺穩,投資不再追求高收益,而是求穩,並且對於中年人來說,上有老、下有小,承擔家庭的重擔,也輸不起,投機的思想離他們遠去。將錢存銀行,特別將大額的錢存銀行另他們更安心。



而老年人更是如此,一輩子的經歷讓大多數老年人看清一切,踏踏實實才是做人的跟本,並且受傳思想的影響,銀行是國有的,也是最可靠的,這種根深蒂固的思想紮根於老年人頭海中已經幾十年,很難改變,另外老年人的年齡決定著,這個歲數的人基本無所求,平穩的過完餘生,留些過河錢,再無追求。

年輕人經歷世事比較少,頭腦簡單,從現在的大學生就可以看出,覺得什麼都可以掙錢,投入就有回報,喜歡投機取巧,主要因為他們經歷挫折太少。年輕人剛接觸股票,會很快的沉浮於股海中,信不信?如果年輕人有100萬,剛接觸股市,他會將所有的錢都投入進去,破釜沉舟,這就是年輕人的特點。他們大多數喜歡高風險的投資產品,來錢快,賠得更快,因此年輕人需要交學費,付出代價。



另一些年輕人,掙得比較少,不會將錢存銀行,而是放在餘額寶裡或微信中,走到哪不需要帶錢,用手機一刷就可以了,那麼餘額寶和微信的零錢通就是他們的理財工具,實質上,理財的概念在年輕人頭腦中的意識很淡,他們更追求支付寶和微信的方便性而已。


坤鵬論


有人感覺去銀行存款的基本都是中老年人,年輕人少,我分析是基於以下原因:

一是中老年人本來就是存款的主力軍。中老年人工作或者做生意多年,攢下的家底也厚實,會經常到銀行去打理自己的資金,有一定的經濟基礎;而年輕人剛畢業走上就業崗位,還沒有多少積蓄,存款比中老年人相對能少;

二是中老年人側重於低風險業務。相對於股票,理財等產品,存款是風險最低的理財方式,不用擔心本金會沒有了,更不必擔心利息也會損失,存款對他們來說,是最保險的理財方式;而年輕人敢於償試新鮮事物,追求高收益,對存款的吸引力較小。

三是中老年人對新生事物理解力沒有年輕人強。中老年人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都不能與年輕人相比,對於市場上新出現的理財產品,通過“高科技”(在網上銀行,手機銀行操作)方式才能實現的理財,中老年人學不來,自然對這些事物不感冒。而年輕人學習理財知識很輕鬆,接受能力強,自然偏好於新生理財方式。

四是因為中老年人不熟悉手機銀行和網上銀行,更願意到銀行櫃檯去辦理業務,而年輕人熟練掌握互聯網知識,凡是能在網上和手機銀行操作的,都不願意到銀行櫃檯去(包括存款),恨不能在家躺著辦業務才好呢,所以年輕人不喜歡到銀行網點去,只有不得不去的,才去銀行網點。這才給人感覺銀行怎麼中老年客戶多,年輕人少呢。

本人專注於分享與銀行相關、和生活貼近的財經內容,歡迎關注【博文微金融】!


博文微金融


中老年一般都厭惡風險,或是偏好低風險的投資人。銀行存款和國庫券等都是零風險,利率低一點,但收益固定,有點定期利息補貼生活,符合中老年不求發財,只求平安是福心理。而銀行存款利率是社會資本平均利息率的體現,如這一點突破了,就沒有人持有貨幣資本,社會將陷入嚴重通貨膨脹之中。

年輕人之所以不願存款,是因為他們想更加有所作為,想憑藉擁有資源去拼去闖,為今後工作生活打下好的基礎。那麼在我國一般民眾投資渠道並不寬廣,同時大眾所能擁有投資專業知識,也會很有限的情況下,能列舉的固定資產,流動資本和貨幣資本的投資,在廣告鋪天蓋地的當下,基本不存在投資項目信息不對稱。我就不打算列舉有關項目了。但推薦一個產品。

在其他答題中我已闡述了投資風險損失和收益的可能性是對等均衡的。同時,我們又應該把不確定的事情確定下來,來降低風險。實現不必承擔較高風險,獲得較高收益。

近期中國的基準利率比較高,而債券市場與股票市場冰火兩重天。是因為當標誌資本平均利息率的基準利率,下降時,債券(買賣)價格才上漲,股票價格價也才上漲。所以現在進股市是有一定風險的,低位徘徊。如果要在利率下調的前夕進入,將迎來豔陽彩虹。而那時正好是從債券市場套現的好機會。這樣你的投資不一定承擔高風險,並且構成較高收益的完整鏈條。不過現在在買新發行的債券時,必須是可轉讓的債券。

思路決定命運,細節影響成敗。


天道即人


中老年人存銀行,或者買國債,沒有風險,因為他們的錢,虧完了,就沒法賺回來了。

年輕人可以選擇中高風險的投資,因為虧完了,也可以努力賺回來。

但是也不能傻傻地去投資那種高風險負回報的,比如說期貨、外匯、貴金屬,就不要碰。

P2P有跑路風險,收益也不高,不建議碰。

可以先從大盤指數基金開始研究,最後研究股票,股票是200年來收益遠超其他資產的選擇


格局商學院投資內參


銀行存款確實比較適合老年人,特別是他們的退休工資都在銀行存摺上面。大部分中年人以及部分善於理財的老年人,也常常參與各類投資理財,從而獲得更高的收益。年輕人的投資平臺則不要太多奧,互聯網金融五花八門。

除了銀行存款,銀行理財產品亦比較適合老年人;因為地點都在銀行,週轉起來也比較方便,所以給外界的印象是中老年都去銀行存款。

自從基金和股票誕生以來,亦有很多中老年人介入其中;因為缺乏賺錢效應,現在老年人寧可存錢到銀行,也不願意到證券市場去博弈,因為股市風險太大。一個以融資為重的證券市場,很難吸引老年人再去參與。

自從互聯網金融興起之後,因為受到各種“技術問題”,中老年人介入較少。什麼下載APP,很多繁瑣的手續老年人搞不清,所以支付寶這些玩意,還有P2P網絡平臺,確實屬於中青年的天下。

一家之言,僅供參考!提前祝福春節快樂!


陸燕青


一般中老年入為什麼去銀行存錢呢?這給人們長期信任度有關。中老𠆢認為銀行是國家辦的。相信國家當然相信銀行。雖然銀行利息比手機理財低 但保險 起碼不會雞飛蛋打。再說聽到網上支付付 不常換密碼 連本錢被黑客取走也不曉得 有網上理財的 利息高 實為變相集資。拆東牆 補西壁 混不下去。就巻款逃之夭夭。參與者血本無歸。 聽多了 就更相信銀行。中老年人求穩求保險。

年輕人頭腦靈活 動作快 可網上理財 利率高收益多。前股時間 我還看了幾條消息。有年輕女子 玩手機微信或哪個網站平臺 收入比上班還多 我將信將疑 天上真有餡餅掉下來?又見馬雲說 學會大數據 發財有機會 但我始終只相信 有勞動才有收成 不勞而獲的就是有也是暫時的


雄哥14505


年輕人的理財:

一、是鍛鍊自己的專業能力,獲得更高的工資。

二、用不多的資金去試試各種各樣的理財產品,看看自己在哪個方面更喜歡和擅長。

三、除了社保,給自己買好各種商業保險,意外險,重疾險,人壽險。少買那種打著保險名義的理財產品沒什麼用。

四、在股市底部開始走好的時候,買一些指數基金。

五、如果有條件的話,在北上廣或省會城市貸款買一套房。有貸款讓自己努力工作。

六、認真談一場戀愛,去自己喜歡的城市或是離自己出生地比較遠的城市,去體驗不同的生活,開闊自己的眼界和見識也是一種財富。


天藍自由狼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現在去銀行辦業務看到的基本是老年人和中年人。那年輕人呢?他們不需要辦銀行業務嗎?

年輕客戶的需求比較多,銀行繼續培養的客戶。為了吸引年輕客戶,改善客戶群體結構,銀行做了很多改進。

關於年輕人是否去實體網點的問題。我想這個和年輕人喜歡在網上買東西的道理是一樣的。年輕人喜歡用網絡手段選擇和自己操作。他們喜歡自己去研究和分析問題,選擇產品。中老年客戶,喜歡看到實實在在的東西。存摺、存單比較受他們的歡迎。

年輕人為了滿足自己的金融需求,會選擇互聯網金融、網銀、電子銀行等等手段。可以支持不同的金融機構之間進行比較,年輕人的金融需要。


UncleCai財經說


在北京很多老年人的退休金是打到農商銀行或郵政銀行卡里的,他們就把錢直接轉成定期存款的非常多。我及我身邊的朋友們就會把錢轉到高收益,中低風險的理財,或銀行定期存款。甚至會存5年期在年化收益5.4之上的,因為中國的經濟在下行中,各企業都差錢,又拿不到相對低些的貸款,所以國家只有不斷降準來減輕其負擔,增加供給。導致銀行理財預期收益會不斷走低。又因為房價的問題,而不敢輕易降息,所以未來3年內加息的可能性為零。在不動的資金去存5年期的會非常划算。現在京東金融的藍海銀行與振興銀行年存款利率是5.1,尤其是藍海銀行是按360天,若摺合到365天就是5.17了。50萬內賠付,多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