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7 「大帝國系列」大清帝國(清朝)

導言:在葡萄牙、西班牙、荷蘭、法國和英國等海權大帝國陸續崛起並稱霸海洋的同時,陸權大帝國尚未完全退出世界歷史的舞臺。雖然他們相對而言始終處於戰略守勢,但是在工業革命之前依然擁有著分庭抗禮的實力,如北非的奧斯曼帝國、西亞的薩非帝國、南亞的莫臥兒帝國以及東亞的大清帝國。

「大帝國系列」大清帝國(清朝)

1776年 大清帝國極盛


大清帝國的霸權分析與大帝國類型

大清帝國所擁有過的所有霸權按照獲得的時間順序主要如下:

  • 東世界島、世界島:1619~1858年;
  • 東亞:1644~1911年;
  • 華北:1644~1912年;
  • 華南:1659~1911年;
  • 蒙古高原:1690~1911年;
  • 哈薩克草原:1757~1822年;
  • 東洋:1887~1894年。

結合大帝國的定義,大清帝國符合以下兩種陸權大帝國:

  • 東亞大帝國:1664~1911年;
  • 草原絲綢之路大帝國:1757~1822年。

後金立國與入主中原

「大帝國系列」大清帝國(清朝)

清十二帝

1583年,就在西班牙征服葡萄牙並稱霸全球海洋的同一年,在遙遠的東方,努爾哈赤(清太祖)以十三副遺甲起兵,開始了統一女真各部的征程。

1616年,努爾哈赤正式稱汗,國號大金(後金),也意味著他與明朝的正式決裂。

1619年,後金在薩爾滸之戰大敗明朝。從此以後,明朝基本處於戰略守勢,東世界島乃至整個世界島的霸權開始出現了轉移。

「大帝國系列」大清帝國(清朝)

1619年 薩爾滸之戰

1627、1635和1636年,後金分別降服了朝鮮王國、韃靼汗國及和碩特汗國,對明朝形成了包抄之勢,並正式改國號為大清(清朝)。

1644年,清朝在一片石之戰大敗剛剛滅亡明朝的大順,開始了其入主中原的進程。20年後的1664年,清朝攻滅了中原最後一隻抵抗力量——夔東十三家,就此統一華夏大陸,進入了陸權大帝國的行列。

1683年,清朝在澎湖海戰擊潰並滅亡了最後一個抵抗勢力——明鄭,徹底統一整個華夏文明。

「大帝國系列」大清帝國(清朝)

1683年 澎湖海戰


世界大戰與步入極盛

在清朝入主中原的同時,俄羅斯也在不斷地向西伯利亞挺進,終於與清朝在1652年爆發了邊境衝突,開始了歷時38年的雅克薩之戰。

「大帝國系列」大清帝國(清朝)

1652-1689年 雅克薩之戰

當俄羅斯在1689年最終失敗之後,他便退居幕後,不斷挑撥準噶爾汗國與清朝開戰。準噶爾汗國後東征喀爾喀諸部,南滅和碩特汗國,西降哈薩克汗國,可謂極盛一時。

在七年戰爭爆發的前一年(1755年),俄羅斯為了避免腹背受敵,再次挑撥準噶爾汗國進攻清朝。但是這一次,清朝在格登山之戰將其大敗,準噶爾汗國迅速崩潰,並在兩年後徹底滅亡,哈薩克等中亞汗國陸續向清朝臣服,清朝得以控制整條草原絲綢之路。

「大帝國系列」大清帝國(清朝)

平定準噶爾

1759年,在準噶爾汗國的廢墟上獨立出來的巴圖爾汗國在伊西洱庫爾淖爾之戰後被清朝滅亡,此時的清朝達到了版圖的極盛,但是清朝的勢力範圍(朝貢體系)依然在不斷擴張。

1771年,土爾扈特部因不滿俄羅斯的統治,在渥巴錫的率領之下,從南俄草原出發,穿越哈薩克草原,最終迴歸清朝。

1774年,中亞最後一個獨立國度——浩罕汗國終於向清朝臣服。

1776年,清朝結束了第二次金川之戰,恢復了國內的穩定;同年,蘭芳共和國的前身——蘭芳公司成立,此時的清朝也達到了勢力範圍的極盛狀態。

「大帝國系列」大清帝國(清朝)

1776年 大清帝國和其他大國

橫觀當時世界的其他大國:

  • 歐洲:大英帝國不僅控制了大西洋和印度洋,並且稱霸了北美和南亞,甚至通過經濟控制了葡萄牙;俄羅斯不僅控制了波羅的海和黑海,並與普魯士和奧地利一起瓜分波蘭,甚至征服了幾乎整個西伯利亞;奧斯曼帝國依然控制著巴爾幹、安納托利亞和閃含地區,但是已開始被俄羅斯壓制;法國基本失去了美洲和南亞,但是他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著西班牙;荷蘭依然控制著南洋和東洋貿易,並且是歐洲乃至世界的金融中心。
  • 西亞:桑德王朝被東西壓制,只剩下西伊朗地區;
  • 南亞:馬拉塔帝國被東西壓制,正與英國進行著艱難的第一次戰爭。

此時的清朝已是東世界島乃至整個世界島的第一大國,在世界僅次於稱霸全球海洋的大英帝國,並與稱霸西世界島的俄羅斯帝國一起在全球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


中衰、中興和滅亡

1822年,俄羅斯與哈薩克汗國簽訂《西西伯利亞吉爾吉斯人條約》,正式將其吞併,清朝也因此失去了對草原絲綢之路的控制。

1839-1842年,清朝與完成工業革命的英國爆發了第一次鴉片戰爭,最終一敗塗地。

「大帝國系列」大清帝國(清朝)

從此以後,各國陸續通過外交和戰爭手段入侵清朝,主要如下:

  • 1843年,清英簽訂《虎門條約》;
  • 1844年,清美簽訂《望廈條約》;清法簽訂《黃埔條約》;
  • 1856-1860年,英法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一度攻陷北京;
  • 1858年,清俄簽訂《璦琿條約》和《天津條約》,東世界島乃至世界島霸權易主;
  • 1864年,清俄簽訂《勘分西北界約記》;
  • 1865年,清比簽訂《北京條約》。

從1878年開始,清朝通過洋務運動的積累,開始了一段短暫的中興時光,史稱“同光中興”,主要如下:

  • 1881年,清俄簽訂《伊犁條約》,收復伊犁地區;
  • 1882年,清朝在壬午兵變挫敗日本;
  • 1883-1885年,在中法戰爭中,清朝雖在海戰中失敗,但在陸戰中獲勝;
  • 1884年,清朝在甲申政變挫敗日本;
  • 1885-1887年,清朝在巨文島事件挫敗英國,並憑藉著北洋水師進一步稱霸東洋;
  • 1886年,清朝在長崎事件挫敗日本。
「大帝國系列」大清帝國(清朝)

北洋水師

然而,剛剛有所起色的清朝卻被傾注了所有國力的日本在甲午戰爭(1894-1895年)中擊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清朝徹底失去了大國地位。兩年後,世界列強開始逐步在清朝的領土上瓜分勢力範圍。

1900-1901年,八國聯軍藉口義和團運動發動了侵華戰爭,北京再次淪陷。清朝後來不得不與11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次年,各國開始陸續建立天津租界,並在北京駐軍,清朝已經名存實亡。

「大帝國系列」大清帝國(清朝)

1902年 八國聯軍、南美ABC三國和名存實亡的清朝

1906~1911年,各資產階級組織陸續在各地發動起義,大勢已去的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最終在1912年2月12日退位,也標誌著清朝的正式滅亡。


結語:作為最後一個稱霸東世界島乃至世界島的陸權大帝國,清朝近三百年的歷史,見證了海權大帝國徹底壓制陸權大帝國的歷史進程,從此以後,幾乎所有的後發國家都將工業化作為國家的發展戰略,世界歷史也從近代史真正意義上過渡到了現代史。

(上述圖片除了地圖以外皆來自於網絡或影視,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並予以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