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鈕釦分享:臨汾博物館青銅器之四


紐扣分享:臨汾博物館青銅器之四


紐扣分享:臨汾博物館青銅器下篇


臨汾博物館是一座綜合性博物館。是全市的文物中心庫,代表臨汾歷史文化的珍貴文物在博物館保護、存放、展示,其中尤以青銅器、陶瓷器、水陸畫、木版年畫為特色。

紐扣分享:臨汾博物館青銅器之四


陳展以歷史傳承為脈絡,以專題文化為特色,內容分四個板塊:一是“遠古足跡”專題,展示“丁村文化”和“柿子灘文化”,延續至“棗園文化”為代表的臨汾新石器時代文化。

紐扣分享:臨汾博物館青銅器之四


二是“最早中國”專題,展示以“陶寺遺址”為主的堯都平陽最早中國的史實。三是“晉霸春秋”專題,展示晉與三晉波瀾壯闊的文化風貌。四是“千秋平陽”專題,勾勒自秦漢至清代文明進程之大線索,展示平陽冶鐵的濫觴、興盛、發展的輝煌,演繹平陽戲曲之鄉的歷史傳承,彰顯平陽金元木板雕刻中心的重要地位和明清平陽木板年畫的特色文化,全面展示佛教在平陽地區的傳承和興盛。

本期給大家分享的是青銅器專題的第四篇。

銅扁壺 商

通高38.80釐米 口徑長18.50釐米寬14.00 釐米 腹徑長 25.50釐米寬18.00釐米 質量6.209公斤

永和縣鄭家塬墓地出土

酒器,侈口,垂腹,圈足。整器橢圓形,頸部兩側出貫通耳。頸部以對應的兩個變體鳳鳥紋組成的饕餮紋組成。雙耳飾獸首紋,圈足由兩個鳳鳥紋組成饕餮紋。整個器形端莊、古樸,頗具商代風格。

紐扣分享:臨汾博物館青銅器之四


紐扣分享:臨汾博物館青銅器之四


紐扣分享:臨汾博物館青銅器之四




銅罍 商

高36.20釐米、口長14.00釐米、口寬11.60釐米、質量7.150公斤

出土地址:堯都區博物館藏,浮山橋北墓地出土


酒器、方形、雙耳、雙鋬、鼓肩、圈足,頸部四面各飾兩個變形鳳紋、肩部獸形雙耳及獸形鋬、胸部飾龍紋並出扉稜、腹部飾龍紋組成的蕉葉紋,整器造型結構和花紋裝飾獨特,藝術價值較高。

紐扣分享:臨汾博物館青銅器之四


紐扣分享:臨汾博物館青銅器之四




紐扣分享:臨汾博物館青銅器之四


紐扣分享:臨汾博物館青銅器之四


紐扣分享:臨汾博物館青銅器之四


紐扣分享:臨汾博物館青銅器之四




霸伯山簋


紐扣分享:臨汾博物館青銅器之四



紐扣分享:臨汾博物館青銅器之四




紐扣分享:臨汾博物館青銅器之四



紐扣分享:臨汾博物館青銅器之四


紐扣分享:臨汾博物館青銅器之四




紐扣分享:臨汾博物館青銅器之四


紐扣分享:臨汾博物館青銅器之四




銅尊 西周

口徑17.40釐米腹徑14.50釐米足底徑12.80釐米高17.7釐米

翼城縣大河口墓地出土

酒器,圓形,敞口,垂腹,圈足。器身肩部兩側飾獸首鋬,兩鋬之間背向兩隻舒展飛翔的鳳鳥,鳳鳥之下飾一週弦紋,圈足飾兩週凸弦紋。內底鑄銘文“作寶彝”整個器物端莊、古樸,藝術和研究價值頗高。

紐扣分享:臨汾博物館青銅器之四




銅尊 西周

口徑21.80釐米 圈足徑17.20釐米 高24.5釐米

翼城縣大河口墓地出土

酒器,圓形,敞口,方唇,束頸,垂腹,圈足。口至足飾四條豎扉稜,扉稜兩側飾陰線紋;頸飾四瓣蕉葉紋,葉內飾兩相對鳥紋;腹飾兩組四隻大鳥紋,以無勾喙扉稜為界,每組兩鳥,鳥首相對,兩鳥勾喙在扉稜處合一而外凸,立體感強;圈足飾兩組四鳥,以無勾喙扉稜為界,每組兩鳥,均在腹部大鳥足後,鳥首相對。內底鑄銘文“作寶尊彝”。整個器物造型獨特、別緻,紋飾精美,是西周時期出土較少的器物,有極高的研究和藝術價值。

紐扣分享:臨汾博物館青銅器之四



紐扣分享:臨汾博物館青銅器之四



紐扣分享:臨汾博物館青銅器之四



銅提樑卣 西周

提樑兩端獸頭間距21.70釐米,器口長徑11.80釐米,腹最大長徑16.60釐米,

足底長徑15.00釐米,器身高13.00釐米,通高20.2釐米

翼城縣大河口墓地出土

飪食器,蓋平面為橢方形,頂部置橢方形捉手,左右邊緣各有一寬犄角形凸飾。蓋為子母口,垂腹,圈足。上腹兩側設半環形耳,銜弓形提樑兩端圓環,環外鑄獸首。蓋頂飾四隻鳥紋分為兩組,每組鳥首相對;蓋壁飾一週兩組回首顧龍紋,每組四龍,兩兩相對。上腹部飾一週兩組顧龍紋,以高浮雕獸首為界。下腹部飾一週四隻大鳥紋,每組兩隻。提樑面飾四蟬紋,兩兩相對。整個器物紋飾獨特、精美,器形端莊、古樸,有較高的藝術和研究價值。

紐扣分享:臨汾博物館青銅器之四



紐扣分享:臨汾博物館青銅器之四




紐扣分享:臨汾博物館青銅器之四




紐扣分享:臨汾博物館青銅器之四




紐扣分享:臨汾博物館青銅器之四





銅車軎轄 西周

長13.40釐米,內端徑5.90釐米,轄孔長3.00釐米,轄孔寬1.30釐米,質量0.485公斤。

翼城縣大河口墓地出土

車馬器,圓管狀,外端封閉,略細而彎曲,內端較粗,有對穿轄孔。外端為一人頭飾,低首,方面大耳,杏目,闊鼻大嘴,柳葉形眉,額上齊發後背,髮絲分明。轄首為一人和一獸頭,人呈跪狀,上身赤裸,兩臂平伸,兩手緊握獸耳,齊發後背,眉目清晰;獸耳呈葉形,凸圓目,兩頰各有三道陰線鬍鬚。整個器物造型獨特,器形端莊、古樸,有較高的藝術和研究價值。


紐扣分享:臨汾博物館青銅器之四




紐扣分享:臨汾博物館青銅器之四




紐扣分享:臨汾博物館青銅器之四



紐扣分享:臨汾博物館青銅器之四


紐扣分享:臨汾博物館青銅器之四





紐扣分享:臨汾博物館青銅器之四


紐扣分享:臨汾博物館青銅器之四


紐扣分享:臨汾博物館青銅器之四




銅盉 西周

流鋬間距29.70釐米,流長11.60釐米,器口長徑14.40釐米、短徑10.90釐米,腹長徑16.60釐米、短徑13.40釐米,器身高17.20釐米,通高24.70釐米。

翼城縣大河口墓地出土

酒器,蓋為橢方形,頂部豎立扁圓環捉手,側附一半環鈕,銜蛙形鏈。蓋和器身由蛙形鏈連接。器身侈口,鼓腹,圜底,四角下接柱足;腹部前端出斜長流,相對一側設龍首橋形豎耳。蓋頂環鈕飾目雲紋;蓋頂面飾凸弦紋一週,外緣飾一週兩組長尾鳥紋,組間界以花瓣短扉稜。頸部紋同蓋緣。流周飾蟬紋。蓋內鑄銘文“唯正月王在氐,霸伯作寶盉,其萬年孫子子永寶”。整件器物紋飾精美,造型獨特,器形端莊、古樸,有較高的藝術和研究價值。

紐扣分享:臨汾博物館青銅器之四


紐扣分享:臨汾博物館青銅器之四



紐扣分享:臨汾博物館青銅器之四





銅甗 春秋/青銅

通高30.30釐米、口徑24.30釐米,質量3.185公斤

出土地址:鄉寧縣文管所藏

鬲甑組合體、甑為雙立耳、直口、折沿、折肩、斜腹;鬲為雙立耳、鼓肩、三蹄足、弧襠;整器素面、端莊。

紐扣分享:臨汾博物館青銅器之四


紐扣分享:臨汾博物館青銅器之四




紐扣分享:臨汾博物館青銅器之四


紐扣分享:臨汾博物館青銅器之四




紐扣分享:臨汾博物館青銅器之四


紐扣分享:臨汾博物館青銅器之四


紐扣分享:臨汾博物館青銅器之四



圖文由作者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