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盒馬交出3年來首份成績單,它真的賺錢嗎?

盒馬交出3年來首份成績單,它真的賺錢嗎?

作為阿里新零售的探路者,“新物種”盒馬的邊界在哪?到底賺錢嗎?是成功還是失敗了?

9月17日,在阿里巴巴杭州總部,盒馬CEO侯毅對業界極為關注的經營數據首次披露:

  1. 1.5年以上成熟單店日均銷售額超過80萬元,線上銷售佔比超過60%,均遠超傳統超市。
  2. 以平均營業面積4000平米計算,單店坪效超過5萬元,相當於同類大賣場5倍以上;
  3. 線上銷售佔比超過60%;純線上會員消費額,略高於純線下會員;線上線下都有消費的會員,月消費額為575元。
  4. 截至2018年7月31日,盒馬已在全國14個城市擁有64家門店,服務超過1000萬消費者。
盒馬交出3年來首份成績單,它真的賺錢嗎?

運營1.5年以上的7家店,屬於首批門店,經歷了為時不等的磨合期和試錯期。隨著模式的日益成熟,盒馬新店實現盈利的週期也大幅縮短,廣州開的門店當月就實現了盈利。按照年底前增加到100家店的計劃,盒馬將進入全面規模化盈利期。

如此亮眼的數字,盒馬是如何跑出來的?

01

線上線下重構零售

表面上看,盒馬所代表的新零售,似乎只是線上、線下的結合。實際上,它是一套複雜的臺前、幕後融合系統,上至供應鏈,下至消費者,都與大數據產生千絲萬縷的聯繫。

肩負傳統零售變革者的重任,肩負阿里新零售的探路者,盒馬誕生之初的頂層設計是深思熟慮的:

“餐飲生意很好,這個商業模式,門店能不能做?我們賣生鮮能不能賣得過超市、大賣場?甚至能不能賣得過菜市場?都是盒馬在第一天要考慮能不能做第一名而設計的”。

想做第一名,需要拿出優於傳統零售的用戶體驗。

傳統零售是普遍、泛泛式服務,用戶被動接受商品;而由大數據技術驅動的按需精準服務,被認為更能營造極致的用戶體驗。

基於此,盒馬的新零售,建立在數據基因之上:通過數據掌握消費者需求,反向驅動商品採購、中央廚房、加工中心、配送等環節的精準供應和流通效率,最終實現3公里範圍內30分鐘免費送達的智能物流體驗。

盒馬交出3年來首份成績單,它真的賺錢嗎?

這是一套顛覆傳統零售的運營體系,侯毅透露,這套體系運作效率在設計之初就對標全球零售業最高標準。

這讓盒馬有足夠的底氣為消費者提供性價比更高、更前沿的商品。

一位業內人士長期觀察發現,盒馬的商品結構一直處於動態優化中,新商品的上架速度總是快於同行。

這也是與線下同步的盒馬APP更具有用戶粘性的原因所在。

進到店裡的線下消費者,也往往因生鮮SKU比大賣場更豐富,不自覺地臨時產生衝動消費,令盒馬店線下客單價高於線上。

一個值得關注的細節是,盒馬的數字化還帶來了損耗的降低。

生鮮超市始終面臨著高損耗的魔咒,動輒高達30%的損耗極大拉低了利潤率。

當採用大數據分析後,盒馬店按需供應,有效減少生鮮品積壓。即便偶有超量,只要根據後臺大數據篩選出有消費意向的顧客,向其推送一條優惠信息即可搞定。

細節決定成敗。兩年多時間,在合理的頂層設計之下,盒馬的每一個細節都區別於傳統零售,最終有效征服消費者,成為新零售成功範本。

盒馬交出3年來首份成績單,它真的賺錢嗎?

02

盒馬的邊界難以觸摸

馬雲流傳最廣的名言之一是:“很多人輸就輸在,對於新興事物,第一看不見,第二看不起,第三看不懂,第四來不及。”

阿里新作盒馬鮮生誕生後,業界依然各種“看不懂”。但圍觀者又在擔心“來不及”的焦慮中跟風模仿,並根據自己的經營數據對盒馬鮮生的運營進行多種揣度:

盒馬到底賺錢嗎?到底成功了還是失敗了?

世界唯一不變的真理就是變,“變”是零售業唯一的出路。

盒馬引領的新零售革命,正是通過數字化,逆向牽引三要素形成更加科學的人-貨-場路徑,即由消費者所需,決定商品,進而決定線上或線下消費場景,最終完成對供應鏈的深度改造,實現按需生產,消費體驗得以昇華。

盒馬正在不斷刷新人們對新零售的想象,以及超市的邊界:

1、顛覆“舊零售”供應鏈模式

在8月9日的盒馬“新零售、新零供”大會上,盒馬與全國500家農產品基地、品牌供應商一起宣佈,將聯手改變零售商與供應商之間舊有的合作方式:

盒馬交出3年來首份成績單,它真的賺錢嗎?
  • 進場費、促銷費、新品費等傳統零售行業名目繁多的渠道費用,統統不收
  • 採用“買手製”,從一個產品(盒馬本身)經營策略出發,讓買手去發掘和採購會讓消費者體驗超出預期的商品;
  • 取消採購競標,未來3年後,盒馬的商品結構要有一半的自有商品,包括對品牌的新商品採取買斷和獨家經營模式;

2、跨界“新餐飲”,打造餐飲業的“天貓”

今年年初,盒馬就陸續開始和避風塘、滿記甜品、赤坂亭和西貝莜麵村等餐飲企業進行合作。

餐飲品牌以店中店模式進駐盒馬餐飲區,與盒馬統一收銀、統一配送,也可以實現“盒區範圍”內最快 30 分鐘送達。

目前,盒馬已經與全國 200 多個餐飲品牌進行聯營合作。

盒馬交出3年來首份成績單,它真的賺錢嗎?

而盒馬在餐飲上野心,不止於“店中店”。在今年5月17日的“新零售x新餐飲”大會上,盒馬提出了“餐飲零售化”概念:

即以零售思維在盒馬內銷售餐飲菜品/半成品,重新定義了餐飲的消費場景和渠道,這也讓盒馬有可能將成為餐飲業的“天貓”。

未來,它將還要開放供應鏈、APP流量和為餐廳品牌打造中央廚房,為更多老餐飲品牌現代化、新餐飲品牌規模化做平臺賦能。

3、推出AI智能硬件設備,變身“科技類公司”

在今年的雲棲大會上,盒馬將會推出一個自主研發的AI智能硬件設備,以及輸出軟硬件一體的零售系統方案,據透露,此款設備已經過盒馬“內測”,對零售行業的效率提升效果顯著。

這意味著,盒馬已經超越了零售品牌本身,而是成為了零售方案數據服務商,為零售業的數字化升級提供基礎設施和能力。

據悉,盒馬已經成立一家科技類公司,賦能全世界的零售企業,輸出盒馬整體零售綜合解決方案。

事實上,盒馬已在悄然嘗試模式輸出。大潤發運營3個月以上的淘鮮達店鋪(經過盒馬模式改造、接入手機淘寶),單店日均新增線上訂單1200單以上,單店月度銷售額提升10%以上,單店累計新增年輕顧客2萬人。

從2017年12月底開始,福建省內的31家新華都超市也開始全面接入淘鮮達進行改造,門店服務半徑從原先的周邊1公里擴張到3公里,門店經營人效明顯提升。

03

類“盒馬模式”真的能賺錢嗎?

盒馬鮮生誕生後,盒馬式的“生鮮超市+餐飲”新物種在行業內野蠻生長,類“盒馬模式”的企業和品牌更是如雨後春筍般瘋狂增長。

如:永輝的超級物種、步步高鮮食主義、百聯RISO、世紀聯華鯨選、本來生活實體店、新華都海物會、大潤發優鮮、京東7FRESH、蘇寧蘇鮮生、美團小象生鮮(前身掌魚生鮮)等。

盒馬交出3年來首份成績單,它真的賺錢嗎?

然而,這裡面真正能賺錢的又有多少?

從贏商網盤點的14家超市上市企業上半年業績可以看到,14家超市中,包括永輝超市、華聯綜超、三江購物和新華都在內的4家超市企業利潤都比去年同期下降了不少。

雖然眾多傳統商超都加入到“新零售改造”的行列,但業績增長效果並不明顯。

為什麼類盒馬們不賺錢,盈利難?

  • 一般餐飲利潤薄,想要高利潤必須做附加服務多的高端餐飲,而類盒馬做不了高端餐飲;
  • 類盒馬只能把高端餐飲平價化,賣符合大眾日常餐飲價位的菜品,並通過各種開業打折活動增加人流與銷量,然而高端食材又特別燒錢,加上各種門店改造等經營成本,最終導致入不敷出。

其實,此前侯毅曾表示,在運營盒馬的時候其實也會出現問題很多,商品問題、系統問題、流程問題、管理問題,無數問題,每天都在改。

但他們有幾點還是值得類盒馬們學習的。

1、依託盒馬鮮生門店,做線上引流的電商生意

盒馬鮮生門店,作為門店具有傳統零售的銷售功能,作為盒馬APP有倉儲的發貨功能,作為電商(淘鮮達)有線上線下協同的效應,作為會員運營有落地粘住周邊3公里顧客的功能。

盒馬交出3年來首份成績單,它真的賺錢嗎?

2、用科技的手段提高零售效率

盒馬的所有管理數字化,實現了數字化的價值是什麼地方,可以對每個動作,每個流程用數據評判好不好。

比如勞動生產率,讓每個員工每個小時的有效工作率達到70%。

由於實現了數字化,他們還實現了多工種的複合使用,可以早上送貨,中午送貨完成了,就做上架,下午忙著做檢貨,晚上8點以後可以做補貨,原來是完全分離的,現在效率大幅度提高。

3、抓住老客戶,打造超級用戶系統

憑藉30分鐘送貨上門的服務體驗,盒馬線上會員持續增加,盒馬3公里配送範圍內的辦公區和居住小區,也被用戶形象地稱為“盒區房”。

盒馬裡面有一大批很忠實的用戶群,在盒馬貢獻了巨大的銷售額,也對盒馬是最好的傳播者,因此盒馬推出超級會員,給他更多的增值內容和不一樣的體驗和服務。

小結:

馬雲曾表示:“無論是打造的無人零售店也好,盒馬鮮生也好,並不意味著阿里巴巴準備去搶佔多少零售、生鮮市場,而是要給業界傳輸一個信號或者說是一些思考,讓零售行業反思如何做得更好。”

在盒馬的示範下,傳統零售掀起了思變潮,催生出的新型服務商構築起零售新生態。這讓盒馬的探索更具里程碑式的廣泛價值和意義。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