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張飛酒後打罵士卒,關羽驕傲自負,劉備有什麼缺點,犯了那些錯誤?

大馬哈魚12


劉備意氣太重、剛慢自負,關羽被害他一心復仇不聽忠言、傾全國之兵討伐東吳,結果非但沒報成義弟關羽被殺之仇,還被孫吳名將陸遜火燒連營損兵折將遭受慘敗最終身死白帝城,落得憂憤而死含恨九泉的悲涼結局。


小龍女5505


我是小司馬講史,為您解答。

在史學家陳壽眼裡,張飛和關羽都是有缺點的人,陳壽曾言:“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

關羽雖能善待士卒,但他卻不尊重似諸葛亮一般的士大夫。關羽為人傲慢自負,南宋思想家陳亮對他的品行也曾有過評價:“夫關羽好勇而無謀,恃氣而驕功,此其勢甚易譎也。”陳亮對關羽的評價有可取的地方,關羽的確恃氣而驕功。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亦能印證陳亮對其的評價。

事實上陳壽對張飛的評價也較為中肯,張飛雖尊重君子,但他不體恤部下。劉備對他曾有過勸誡:“你經常鞭打健兒,但之後還讓他們在你左右侍奉,這是取禍之道。”後來張飛被部下殺死便亦證明了這一點。

張飛和關羽都有缺點,那他們的結義兄長劉備是不是就是完人呢?

縱觀歷史,儘管許多社會名流都曾對先帝劉備作出過較高評價,但是事實上劉備身上的缺點也是不少。毛澤東曾指出劉備身上的兩個缺點:一是好感情用事;二是不能區分主次矛盾。公元221年,劉備舉頃國之兵,打著為義弟關羽報仇的旗號,兵發東吳。事實證明,這是劉備一方挑起的一場非正義的戰爭,劉備一方遭遇慘敗也在情理之中。劉備個人感情用事,不聽諸葛亮、趙雲等人的勸諫,差點在夷陵之戰喪命,這其實怨不得旁人。其實當時的情況,魏國最為強大,蜀、吳兩方應該趨於合作,共同抵抗魏國才對。在夷陵之戰這場戰役中,劉備好感情用事、關鍵時候不能區分主次矛盾的缺點表露無疑。

總結:

儘管張飛、關羽、劉備等人都有缺點,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們取得事業上的成功,繼而青史留名。作為後來人,我們要從他們犯過的錯誤中,吸取教訓,讓自己離完美更近一些。


(小司馬講史文,圖片轉自網絡侵刪!)


小司馬講史


虛偽是劉備最大最明顯的缺點。自詡為漢室宗親,無人考證,到處招搖撞騙。關張就是第一批跳坑的。所謂仁義都是為收買人心。騙徐州,搶荊州,奪益州,把虛情假義做到極致。特別在對待龐統這件事上,把他仁義的面具一下掀開。所謂求賢若渴,禮賢下士全TM假的,以貌取人(龐統長得難看),驕傲自滿,自我膨脹,看不起龐統只因龐統不給他行禮作揖。在這件事上曹操是真正的禮賢下士,對龐統最好最真,可惜還讓龐統坑了(赤壁之戰的連環計)。劉備虛偽還表現在敗走新野上,一路逃跑,連妻兒都顧不上,還顧得上幾十萬百姓?那是小說家之言。還有白帝託孤,也圾為虛偽,明明怕諸葛亮篡位,還直接挑明。

劉備第二個缺點是稱帝后得意忘形,忘乎所以,不知道自己是誰了。開始了苛政,疏遠諸葛亮。直接導致為關羽報仇時,諸葛亮沒有隨軍。劉備瞎指揮,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因果報應,當初賴荊州,欺負孫權,導致三弟兄全賠上,荊州也還給人家了。

以上是主要缺點。劉備缺點還有很多。比如在做人上背信棄義。對呂布落井下石,借曹操之手殺了呂布。曹操收留他,對他很好,卻參加衣帶詔事件,簽了衣帶詔後自己又跑了。


無聲的抵抗


劉備的重感情,是劉備最大的缺點。

劉備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善於感情用事,是一個很重感情的人。這一點在劉備建立蜀國基業的過程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劉備不只是對關羽,張飛特別的重視,對待其他人也都是一視同仁的。

但是,劉備的重感情,有時候也成了劉備最大的缺點。關羽之死,也可以說是劉備害死的。眾所周知,荊州的戰略地位非常的重要,但是,劉備卻讓關羽去鎮守荊州,而高傲的關羽是不希望和東吳聯合的,關羽拒絕了聯吳,更拒絕了孫權的聯姻。最後,關羽的結局大家都知道了。

得知關羽被殺之後的張飛情緒失控,張飛固執一念,只想為二哥報仇,不聽手下士族勸說,並多次打罵士卒,以至於遭到了手下的背叛,深夜裡被自己手下士卒暗殺,並將張飛頭顱送往東吳,這也加劇了劉備對東吳的恨。

而劉備也是一心想要親自帶兵去為倆兄弟報仇,無論是趙雲還是諸葛亮的勸說都無濟於事。諸葛亮對劉備說道:“我們蜀國目前的主要矛盾是曹操,孫權只是我們平定天下的次要矛盾,如果我們把曹操給打敗了,那麼,東吳必臣服於我們。主公切不可感情用事啊”

但是,劉備不聽,把諸葛亮的摺子扔到了地上,並說“朕意已決,無得再諫”之後,劉備帶兵討伐東吳,結果可想而知,大敗於東吳,並丟掉了自己的性命,蜀國的實力也大減。

劉備感情用事,而忽略了自身所處的形勢,並把家國大業拋在了腦後,更得罪了東吳。

所以說,劉備的這一感情用事,加劇了蜀國的滅亡。





灥靐飍羴麤龘


要說劉備的缺點,其實就是優柔寡斷,歷史上許多帝王都有果斷的決策,而劉備在這一方面卻毫無體現,話說諸葛孔明和龐士元紛紛勸說劉備進益州時,劉備卻拿一些看似是大道理的話來反駁龐統,而這些道理在亂世三國根本不成立,然後龐統有對劉備毫升勸說,才讓劉備回心轉意。

要說劉備真的在乎他的同姓兄弟劉璋嗎?答案是否定的,劉備作為三國群雄,在當時那種情勢下,自己該做什麼,劉備明白得很,他不過需要別人給自己一個臺階下,一來如願攻打益州,二來維護了自己的美好形象,這又是劉備的另一個缺點,太要面子。

劉備的最後一個缺點就是沒有像曹操這樣政治家的寬大胸懷,關羽大意失荊州時,他打著為弟報仇的旗號浩浩蕩蕩莽撞東吳,以為有一個好的旗號,就能順利成章拿回荊州,而他過於輕敵了,其真正想的不過是收回荊州,而在那時,他如果能像劉秀和韓信那樣忍辱負重,將這件事了而了之,發展國內經濟,三國曆史將會改寫,至少諸葛亮北伐時,不會因為糧草不濟退軍。

種種原因說明劉備的性格,並不具備成為帝王的特性,最多也只能作為一方諸侯。


禾呈言似川十甫下有寸


張飛酒後打罵士卒,關羽驕傲自負,劉備有什麼缺點,犯了哪些錯誤?說到這個問題,個人認為劉備最大的缺點是遇到困境和麵臨決則時不能理性看待問題,義氣用事。如關羽大意失荊州被孫權所殺,劉備聽聞消息後,不顧蜀國兵少將寡的實際情況,調集幾乎蜀國全部兵力和財力討伐孫權吳國,而此時孫權吳國國力正盛,兵多將多,陸遜,甘寧,太史慈,淩統一大批後起之秀武藝高強,如日中天,風頭正盛。最後的結果是蜀國劉備大敗而歸,兵敗白帝城,幾乎全軍覆沒。劉備做為一國之君在聽聞關羽被殺要為其復仇時,既不聽臣相諸葛亮勸阻也不聽其他大臣如趙雲所勸,以致招來慘烈結果,最後把自已的性命也搭了進去。其教訓不得不讓人沉思啊!


虎哥143993466


根據三國志的記載,有一人說了這麼一段話:

昔先【主】帝不取漢中,走與吳人爭南三郡,卒以三郡與吳人,徒勞役吏士,無益而還。既亡漢中,使夏侯淵、張郃深入於巴,幾喪一州。

說這段話是被諸葛亮評價為楚之良才,興世業者,並且與龐統齊名的廖立。廖立自比諸葛亮第二,覺得自己也是治理人才。可卻被安排在李嚴之下,所以他說話,自然有幾分抱怨成分。不過,也有其中的道理。

建安二十年,劉備取得成都,孫權便向他討要荊州的地盤,因孫劉二人交涉破裂,孫權派呂蒙快速奪取荊南三郡,唯獨零陵一郡堅持不降。同樣劉備也是舉兵東向,率兵五萬沿著長江一路南下,屯兵公安,並且派出關羽爭奪此三郡。這是孫劉兩家第二次動武。

恰巧這時,曹操取得漢中,劉備自覺危險,因此主動請和,歸還長沙、桂陽給孫權,然後引兵返回江州抵抗曹操。

曹操拿下漢中之後,以夏侯淵為督,派遣徐晃、張郃數次進犯巴西。最後一次,劉備派出張飛率萬人精兵擊破張郃,才得以讓巴西還復平安。

除了這事外,還有劉備反攻劉璋,自葭萌關一路攻克至涪城,跟前還有雒縣、成都未下,劉備便在涪城大會諸將,置酒作樂。

先主然其中計,即斬懷、沛,還向成都,所過輒克。於涪大會,置酒作樂,謂統曰:"今日之會,可謂樂矣。"統曰:"伐人之國而以為歡,非仁者之兵也。"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紂,前歌後舞,非仁者邪?卿言不當,宜速起出!"於是統逡巡引退。先主尋悔,請還。統復故位,初不顧謝,飲食自若。先主謂曰:"曏者之論,阿誰為失?"統對曰:"君臣俱失。"先主大笑,宴樂如初。

劉備的得意忘形卻遭到龐統的責言,兩人一度翻臉,好在劉備懂得放低身段,與龐統互相給了臺階,這事才過去。

兩件事說明:

劉備集團一直是自詡漢室宗親,沒把孫權放在眼裡。就如廖立所言,放著漢中不奪,反倒去跟孫權去計較荊南三郡的事,不僅是顧此失彼,還差點將戰火引入益州腹地,儼然是將大局棄之一旁。加上這奪取益州原本就是非仁義所為,還大會作樂,顯然是飄了。或者說,劉備可能一直在壓抑自己,這時候的他,才露出了本質。


騙人的貓


很好的一題,我是劉羽舟和蕭銘珏,試著為您解答一下。

誠如題主所說,關羽和張飛兩人,確實都有明顯缺點甚至是致命的。那劉備呢?

從結果來總結,劉備一生大致犯過四個明顯的錯。

第一個錯誤,是公元208年,劉備攜帶新野百姓逃難,越過襄陽後,在當陽被曹軍騎兵追及。不但多年積攢的新野軍兵喪失殆盡,也帶給無數同行百姓殺身之禍。幸虧得到了劉琦和孫權的幫助,當年年底在赤壁之戰力挽狂瀾。

第二個錯誤最為著名,是公元221年,因關羽之死,劉備放棄聯吳抗曹大局不顧,一意孤行向東吳復仇,發動夷陵之戰,雙方相持七八個月,222年蜀軍最終大敗,自己也死於白帝城。

比起這兩次大錯,看著不起眼的錯誤,也發生過兩次,第三個錯誤,是在較早的徐州發展時期,公元195年,他容留無家可歸的呂布屯兵小沛,公元196年因征討袁術被對方反制奪取徐州,屬於決策不明。

第四個錯誤在最早,劉備擔任安喜縣縣尉時期,他上任四個月,就因為無法面對政府的軍功者淘汰令,行賄不成憤而鞭打督郵(演義是張飛,實際是劉備),導致辭官下野。

這四個錯誤,都讓劉備付出了極其高昂的代價,而更重要的是,分析幾個錯誤所發生的時間,以及背後的潛在緣由,竟然是極為相似的。

劉備年幼家貧,一路養家求學軍旅苦苦打拼,從小沒過過好日子,不知道獲得權勢之後該怎麼處理怎樣經營,沒有足夠的行政執政力,求得自身更好發展。每次手裡有了一定本錢後(包括平原,徐州,新野,成都)劉備反倒表現相對平庸,失去了寄居創業時出色,應了一句話,乍富不知怎受用。他手上幾個根據地,沒一個農業產業或軍事能夠高速發展起來的。成都的發展,是因為他死後諸葛亮的接手大權。

這點劉備不像孫權和曹操,從小在官宦家庭成長,對於怎樣執政耳濡目染,胸有成竹,有比較成熟的施政方案與觀念。劉備剛好相反,他的四次判斷和決策失誤,都是在手裡有了相當資源後發生的。

關羽和張飛也是一樣,即掌握一定資源後的不知所措,窘於發展卻野心膨脹,失去冷靜的理性分析力。

關羽後方缺糧情形下,完全可以見好就收,再協調劉備從漢中襄陽兩路攻擊。張飛更是如此,善待文人君子而苛刻部下,隊伍離心。不是官家出身的核心三人團隊在這類事件上,表現出了驚人的一致性。

如果說曹操是依靠控制中央政權,和中原人才優勢發展,那孫權的家底,包括東吳手工業大發展,都是江東自己逐步開拓土地,發展工商興建起來的。

這方面,劉備團隊確實乏善可陳,沒有建設力,唯一發展手段只能是條件不足下的急迫侵襲戰爭。這剛好和善於建設的諸侯,劉氏宗族的劉表,甚至劉璋形成了鮮明對比。

實際上東吳曾就瞄準了他的這個弱點,請他到甘露寺相親,過了一段日子,事實上手再稍微黑點兒,美人計就成功了,最後劉備逃走孫權也沒有什麼損失,說明東吳還是有高人的,看得劉備很透徹。

可惜劉備自己並沒認識到他眼界能力的侷限性,糜竺、廖永等人才,包括高才龐統,大量建設人才都揮霍了,職業經理人諸葛亮真正控權也是在他死後。這不免讓人扼腕嘆息,也是一代英雄劉備比較三國第一人傑曹操,他的真正不足之處。

如果對您有一點啟發,請抬手鼓勵下原創。非常感謝。 歷史愛好者劉羽舟和蕭銘珏


劉羽舟和蕭銘珏


大家好,我是觀史鑑今,作為一名歷史領域創作者,非常榮幸有機會交流這個話題:


劉備的缺點和錯誤有以下幾點:

一、生性太軟弱。他的好哭大家都知道,可謂說他是感情豐富、重情重義,但是作為一個男人、一方霸主,不可用感情用事,他時常用感情用事,錯過了很多成大事的機會。

二、做事太猶豫。拜徐州、佔荊州、奪西川,如不是劉備老是猶豫不決,哪會有百姓和將士無辜而死?雖說不義之事不做,但是當時情況大家也都知道,如果荊州早取下來,劉綜也不用被曹操殺死了。

三、不懂軍事:一生中似乎沒怎麼親自領兵打過仗,根本不懂軍事。只會義氣用事,所以在關羽張飛相繼死後,劉備親率大軍出討東吳就暴露了他的缺點。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同時也希望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也歡迎大家留言評論。謝謝!


觀史鑑今


一,劉備意氣用事,攻打東吳,不聽諸葛亮及群臣勸阻,最後大敗而歸。

二,太護短,劉備管不住兩個兄弟,拿他們無可奈何,關羽,張飛滴缺點他不是不知道,作為大哥,應該管好。

三,假仁慈,戰爭時,帶很多百姓逃離,帶上了很重的包袱。

四,愛哭,耍無奈。有些賢明之士看不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