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腦科學日報|不同食物對不同類型中風的影響

1,Cell Res | 重大新發現,北京大學羅金才團隊首次揭示腦膜淋巴管在抗腫瘤的關鍵作用

2月24日,北京大學羅金才團隊在Cell Research在線發表題為“Meningeal lymphatic vessels regulate brain tumor drainage and immunity”的研究論文,開發了兩種小鼠模型,分別在硬腦膜下或紋狀體中注入了GL261或B16細胞。該研究發現顱內腫瘤引起背側MLV的廣泛重塑,而基底MLV在腫瘤進展的晚期僅經歷輕度重塑。一致地,該研究發現背部MLV的特異性藥物化學消融顯著阻止了DC從腦腫瘤向dCLN的轉運,並降低了抗PD-1 / CTLA-4聯合療法的療效。

從機制上講,該研究證明了VEGF-C介導了免疫療法的增強作用,這取決於CCL21 / CCR7信號傳導。該研究結果表明,背側MLV在腦腫瘤免疫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並且可能是腦腫瘤免疫治療的目標。

閱讀鏈接:

2,腦科學研究院邵志勇課題組發現CDC42和IQGAP響應膠質細胞促突觸發育信號的通路


腦科學日報|不同食物對不同類型中風的影響


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醫學神經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邵志勇課題組在膠質細胞調控突觸發育機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2月25日,相關研究成果以“Glia promote synaptogenesis through an IQGAP PES-7 in C. elegans”為題,在線發表於《細胞通訊》(CELL REPORTS,VOLUME 30, ISSUE 8, P2629-2641, February 25, 2020) 雜誌上。

邵志勇課題組利用VCSC發育異常的CIMA-1突變體,通過遺傳篩選,分子生物學操縱和活體成像技術,發現VCSC膠質細胞能夠激活神經元中的GTP酶CDC42。被激活的CDC42結合進化中保守的IQGAP/PES-7促進突觸發育。通過功能域缺失分析,發現IQGAP/PES-7的肌動蛋白互作的CH域是IQGAP/PES-7發揮功能所必需的結構。同時,在體熒光成像表明IQGAP/PES-7調控突觸位置的纖維肌動蛋白F-actin的組裝。因此,我們揭示了CDC42-IQGAP/PES-7是神經元響應VCSC促突觸發育的分子通路。

閱讀鏈接:

3,【Cell】神之庇佑!硒抑制神經元鐵死亡治療出血性腦卒中的分子機制

近期研究表明,腦出血造成的繼發性腦損傷由鐵死亡引起。鐵死亡(Ferroptosis)是一種鐵依賴性的,區別於細胞凋亡、細胞壞死、細胞自噬的新型的細胞程序性死亡方式。除腦出血之外,鐵死亡還參與腫瘤細胞氧化應激、植物熱應激、缺血再灌注損傷、創傷性腦損傷以及帕金森疾病。

2019年5月2日,《Cell》雜誌刊登了美國威爾康奈爾醫學院Rajiv R. Ratan研究組的最新重要工作,他們發現硒抑制神經元鐵死亡的分子機制,並開發一種含硒代半胱氨酸的多肽,這種多肽可以有效緩解腦出血及腦缺血卒中小鼠的病症。本篇文章首次揭示硒保護神經元的分子機制,並開發了治療性多肽,極大提高了人們在腦卒中領域的認知。

閱讀鏈接:

4,精神疾病新劃分:五個亞組


腦科學日報|不同食物對不同類型中風的影響


由LMU的Nikolaos Koutsouleris領導的精神病學家使用了一種基於計算機的方法,旨在確定是否可以根據統計相關變量的聚類,將涵蓋廣泛精神疾病的高維度臨床數據集分解為定義的亞組。所採用的數據驅動分析策略是基於機器學習的,它可以發現在大量多因素數據中揭示“隱藏結構”的模式。這些模式可能反過來提示與診斷相關的因果關係差異。該研究發表在JAMA Psychiatry上。

閱讀鏈接:

5,Science advances:非侵入性腦刺激技術的生理效應在整個皮層區域存在本質差異

經顱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是一種非侵入性調節大腦活動和行為的方法,但是其效果在不同的研究和個體之間仍然存在很大差異,從而限制其在研究或臨床中的大規模應用。本文中作者發現低頻TMS刺激對感知(sensory)區域和認知(cognitive)區域的功能連接有相反的影響,進而通過生物物理模型確定了這些區域特異性作用的神經機制:額葉皮層的TMS刺激減弱了局部抑制(local inhibition)並破壞了前饋(feedforward)和反饋(feedback)連接,而枕葉皮質的TMS刺激增強了局部抑制及正向信號傳導。

本文揭示了TMS的調控效應如何取決於目標區域的連通性分佈,並提出了一種提高無創性大腦刺激技術在研究和臨床應用中的敏感性的影像學標記物。本文作者來自德國慕尼黑大學,發表在期刊SCIENCE ADVANCES上。

閱讀鏈接:

6視頻:軟體機器人是如何輕鬆抓水母的


腦科學日報|不同食物對不同類型中風的影響


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旗下期刊Current Biology上線了一篇新論文,科學家們展示了一種形狀類似扁麵條的新型機器人,它柔軟的手指可以抓住光滑的深海水母。

科學家們發現,這種形狀類似扁麵條的新型機器人技術能夠使生態數據的收集以一種更輕柔、侵入性較小的方式進行。相比傳統潛水抓手,被超軟機器人手指抓住的水母的應激相關基因表達顯著降低。

閱讀鏈接:


腦科學日報|不同食物對不同類型中風的影響


日前,來自日本臨床神經精神藥理學會(JSCNP)的一組專家圍繞抑鬱藥物治療中的一系列問題形成了共識,全文近日發表於J Affect Disord.。JSCNP旨在改進精神障礙的藥物治療,認證會員均為臨床精神藥理學領域內學術活躍、專業知識筆試優秀的專家,截止至2019年8月共擁有277名認證精神科醫師。

閱讀鏈接:

8,牛津學者領銜發表42萬人數據:不同食物對不同類型中風有何影響?

歐洲心臟病學會官方期刊《歐洲心臟雜誌》最新發表一項近42萬人的研究,對於不同食物與不同類型中風風險的關聯,進一步豐富了來自大型隊列的證據。

這項研究由牛津大學納菲爾德人口健康系(Nuffield Department of Population Health)研究團隊領銜,基於歐洲癌症與營養前瞻性調查(EPIC)的數據,分析了歐洲9個國家超過41.8萬人的主要飲食和兩種主要中風類型的風險。

在平均長達12.7年的隨訪中,共確認發生了4281例缺血性中風和1430例出血性中風。統計分析具體食物類別和中風發生情況,研究團隊觀察到:多吃蔬果、膳食纖維、乳製品與缺血性中風風險降低有關;雞蛋攝入量與出血性中風的風險呈正相關;多吃紅肉與缺血性中風風險略微升高有關。研究人員認為,不同食物與缺血性和出血性中風之間的關聯,可能部分是由於食物對血壓和膽固醇的影響所致。

閱讀鏈接:

前文閱讀

1,

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