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可抵5個師的科學巨匠

中國人不比外國人少個腦子,外國人能造的,中國人當然也能造。

———錢學森

大神簡介:

錢學森,漢族,吳越王錢鏐第33世孫,生於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臨安。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於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導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可抵5個師的科學巨匠


“別人家的孩子”,少年天才錢學森:

錢學森三歲的時候就能背誦上百首唐詩宋詞,還能心算加減乘除。五歲的時候就能看懂水滸傳。隨著年齡的增長,普通的書籍已經無法滿足錢學森,他就看更加深奧的書,思考更有深度的問題。加上母親傾心傾力的教育,錢學森考上了著名學府上海交通大學,在這裡他孜孜不倦的學習研究,為將來去麻省理工深造打下了基礎。

艱難的五年歸國路:

新中國成立後,錢學森便準備回國了,他要完成他的“學成歸國”的理想。1950年的他準備回國時,卻遭到了美國當局的阻撓,他們認為錢學森的價值太大了,到哪去都抵得上五個師,無論如何也不能讓他回到中國。在此期間,他一邊想辦法聯繫求助中國政府,一邊又完成了著作《工程控制論》。終於在1955年中國政府用11名美國飛行員換回了錢學森,錢學森終於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十年兩彈成”:

錢學森回國後,積極投身新中國的國防建設。先是寫了《建立我國航空工業意見書》,再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提升改造了製造業的水平。終於,導彈進入了快速研發的階段。1960年,中國自行研製的試驗型液體探空火箭發射成功;1966年底仿製的第一個海防戰術導彈型號——上游一號艦艦導彈正式投入批量生產,並裝備了海軍部隊,結束了中國海軍有艦無彈的歷史。1971年開始自行研製全新的導彈——鷹擊八號。鷹擊八號為高亞音速超低空掠海飛行、兩級固體火箭發動機、小型多用途導彈。 1979年11月,鷹擊八號導彈首發飛行成功。1970年4月1日,裝載著2顆東方紅一號衛星和1枚長征一號運載火箭的專列抵達中國酒泉衛星發射場。1966年的時候實現了兩彈的結合。

振聾發聵的“錢學森之問”:

錢學森晚年的時候,非常擔心中國的人才培養,在總理去看望他的時候,他就問了一個問題“中國為什麼培養不出來一流的人才”?

這也是中國教育的問題,不過,隨著祖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國家對教育的投入越來越大,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錢學森之問將被完美的解答,告慰錢老。

關注我@一千零一夜的開方,分享你腦洞大開的想法與你精彩絕倫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