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满族的崛起与清王朝定都北京

  谈到清代的北京,自然要适当地对满族的发展历史作一个简要的介绍。满族的先民最早可以追溯至先秦文献中记载的肃慎人,他们以部落氏族为居住群体,栖息在东北辽阔的白山黑水之间。隋唐以后,靺鞨成为东北地区的主要居民。唐开元十三年(725年),朝廷设立黑水都督府,管辖黑龙江流域的黑水靺鞨活动的区域。五代时,契丹人逐渐统治北方地区,其称黑水靺鞨为女真,女真族的名称由此而来。辽代末期,女真各部在阿骨打的率领下起兵抗击辽代统治,对辽代统治者形成莫大的威胁。金统治时期,原黑水靺鞨区域被置于金朝上京的直接管辖之下。天兴三年(1234年),元代灭金朝,在原金代上京会宁府设合兰府,统治外兴安岭到黑龙江一带的女真各部落。

史说北京| 满族的崛起与清王朝定都北京

清太祖努尔哈赤画像

  进人明代以后,东北地区的女真人情况开始发生变化。明代中央政府通过设立卫所等军政机构,管辖东北地区女真人居住的区域。到明代中后期,东北地区逐步形成了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及东海女真三大部落,并开始快速向奴隶制社会转型,伴之而起的是各个部落之间的袭掠冲突和兼并性的征伐频频发生。在这一征伐的历史过程中,努尔哈赤脱颖而出,成为统一女真各部落的历史人物。努尔哈赤,也就是后来的清太祖,出生于建州左卫,他曾到抚顺、清河等地经商,广交朋友,逐渐学会使用蒙、汉语言文字。其年轻时曾投奔明总兵李成梁,屡立战功,逐渐受到器重。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的父亲和祖父被明军误杀,他便袭父职为建州左卫都指。后来,努尔哈赤以“兵不满百,甲仅三十副”起兵,征讨图伦城主尼堪外兰,开始了他统一女真各部的大业。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在今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境内)登汗位,建大金国,年号天命,这也就是后人所说的“后金”。三年后努尔哈赤颁“七大恨”檄文,开始向南发展,征伐明朝统治政权。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在攻打宁远时负伤而死,他的第八子皇太极继承其汗位,改年号为天聪。皇太极登基以后,继续向周边扩展和征讨,明崇祯九年(1636年),皇太极已经不再满足于当大汗,便登基称帝,定国号为大清,改年号为崇德。

史说北京| 满族的崛起与清王朝定都北京

记载清太祖努尔哈赤事迹的实录

  皇太极统一了东北各部族和漠南、漠北蒙古之后,下一个征战的目标就是中原地区。崇徳五年(崇祯十三年,1640年),皇太极开始大规模发兵进攻锦州,这标志着满族统治者拉开了南进的序幕。经过“松锦之战”,明军大败,洪承畴、祖大寿等一大批明朝重臣、将领降清,明朝也再无有效的抵抗能力。

  崇德八年(崇祯十六年,1643年)八月,皇太极病近,其九子福临即位,是为顺治皇帝。尽管福临即位时只有六岁,但是满族统治阶层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政治统治集团,问鼎中原、建立拥有中原广博大地的大清帝国,已经成为满族统治集团最高的政治理想。在这一理想的支配下,福临在其叔父睿亲王多尔衮、郑亲王济尔哈朗的辅佐下,继续着攻伐明朝的战争。

史说北京| 满族的崛起与清王朝定都北京

崇祯皇帝自缢之处

  当满族统治者在关外为征讨明朝厉兵秣马之时,中原地区的大明王朝也走到了它的尽头。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已经与明朝统治者交战多年的农民起义军首领李自成在陕西西安称王,立国号为大顺,建元永昌。正月初八,李自成统帅十万大军向北京进发,向明王朝统治中心北京发起决定性的总攻。三月十八日,起义军率先攻破广宁门,旋即德胜门、阜成门、宣武门、正阳门、朝阳门均被攻开,李自成的军队如潮水般涌入京师内城。崇祯皇帝只得登上煤山自缢身亡,大明朝土崩瓦解。

  李自成占领北京后,起义军的历史局限性使得他的部属失去了应有的警觉,而在处理山海关总兵吴三桂问题上的一再失策,导致吴三桂向清军投降。四月二十二日,清军秘密入关,当李自成的大顺军与吴三桂拼杀得疲惫不堪时,清军铁骑突然杀出,大败李自成军队。随后清军尾随而至,五月二日,多尔衮率清军自朝阳门进北京城。

  多尔衮占领北京后,大清迁都北京。顺治元年(1644年)九月,福临抵达北京,十月初一,顺治皇帝于南郊祭告天地,行定鼎登基之礼。至此,270余年的大明朝和短短一个多月的大顺朝被新崛起的满族大清国所替代,北京漫长的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