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学好《圣教序》就能写好行书吗?

wucf72


《圣教序》无疑是学习行书的最好选择之一,但仅仅学习《圣教序》肯定是写不好行书的。



传说中梦斩神龙的唐僧,也就是玄奘,从西土取得真经归来,并将之翻译成中文,太宗皇帝龙颜大悦,亲自为其作序,首先是褚遂良给抄了一遍,成为名帖《雁塔圣教序》。

后来怀仁和尚,别出心裁,竟向太宗讨旨,要从李世民收集的1500多件王羲之作品中,集字拼凑出一篇《圣教序》。


我实在是佩服怀仁,自己想学王字,但没有办法看到真迹,终于想出这个理由,可以光明正大地尽情欣赏古帖,花了二十四五年的时间,终于集成了这部《圣教序》,让后人有了眼福。

正因为它是一件集字作品,所以在行气上并不怎么连贯,它就像一部大字典,告诉你近2000字的写法,而你要想创作一件二王书风的作品,还得要从王羲之其他作品中寻找处理的方法,将一一个独立的字有机串连在一起。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关注“学好《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就能写好行书吗”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绝对能!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除了极少数字是向社会征集的,绝大多数都是王羲之书法的真迹。而王羲之又是晋代书风的代表人物,所以说,只要把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学好,学精,就一定就能把行书写好!



但是,要想把《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学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学习《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难就难在“形似”,难就难在“神韵”,当然,更重要的是王羲之的笔法,是很难掌握的。关于章法和墨法问题,在临摹时先不要顾及。



可能有人会说,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都是单字,将来创作起来是不是会受到影响啊?其实,大家先不必考虑这个,不是有一句话叫“水到渠成”吗?据我所知,孙过庭的!《书谱》和于佑任的草书,不都是单字吗?但凡学《书谱》者,创作出来的草书作品不也是很高雅吗!这叫“功到自然成”!如果你把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真的临出了名堂(七分像)时,再加上自己的悟性(三分自己的个性),那你创作出来的行书作品就可以达到“天下无敌”啦!到时候,就不是王羲之书法再现了,而是成了你的书法风格了!说不定你的书法还能在中国书法史上重重地抹上一笔呢!



学习书法,只要路子正,有信心,能坚持,多临摹,多领悟,就一定能学出成就的!如果前怕狼后怕虎的,畏首畏尾的,别说“小成”了,我看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



最后告诉题主:“字入晋,必有神!”

古人说,术业有专攻。如果题主今生能专心把《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学好,学精,学透彻,那你就成行书大家了,甚至可超张旭光。


中州耕牛堂主


学好《圣教序》就能写好行书吗?很遗憾地告诉你,不能,最好的结果是你会写行书字了。为什么这样呢?这是由行书的艺术特点和《圣教序》的特点决定的,下面我一一分析一下:

行书的艺术特点

行书的艺术特点是结体简捷流变,大小参差,点画映带属连、相互顾盼。运笔粗细相间,起止运行有节奏感,爽利劲健。这些特点《圣教序》是具备的,但是在章法布局上面就要差了许多。


行书的章法布局通篇行气要贯通,笔势连绵。每一行都成为气脉相连的有机整体,上下字之间的呼应、承接非常重要。一篇之内行行相生,一行之内字字相生,一字之内笔笔相生,气脉衔接不断。

例如《兰亭序》笔与笔、字与字之间映带相生,气脉贯通,如行云流水一般。行书章法布局中注重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大小、收放、轻重、正奇、纵横、真草的变化。再高级一点的话还要讲求墨色的变化,浓淡、枯润等等,深化作品的意境美和感染力。而这些方面《圣教序》就很难达到,因为这是由于《圣教序》的特点决定的。

《圣教序》的艺术特点

唐代有个僧人叫怀仁,他虽不是著名的书法家,但因为受唐王李世民的旨意,把王羲之的行书字集字成了《大唐三藏圣教序》,结果一下子在书法史上占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而这一版本也被后世认为是学习王羲之行书的范本之一,备受重视。

但是因为毕竟是集字作品,单字来看问题还不大,但从整体上,作为一件行书作品来看的话,问题就比较多了,而且历史上也有人曾提出过批评的声音。

朱和羹《临池心解》中说:

“孙退谷云:‘能学《定武兰亭》一分,即有一分得力,惟一学《圣教》,则浑身板俗矣。’盖怀仁此序集右军字,宋人已薄之,呼为‘院体’,谓院中习以书诰敕,士夫不学也。”

为什么不好呢?赵宦光在《寒山帚谈》里解释:

“集古诸帖,岂惟修改误人?即其顾盼起伏,略不可得矣。名家作书,行款上下尚不可移易,况集取强合乎?”

赵宦光说的很有道理,行草书的特点就是上一笔与下一笔,上一字与下一字,连接紧凑,行气不断,上下字之间有承接、搭接的关系,所以同一字在不同地方就有不同的写法。姜夔在《续书谱》中曾经写道:

“右军书,‘羲之’字、‘当’字、‘得’字、‘深’字、‘慰’字最多,多至数十字,无有同者,而未尝不同也,可谓从欲不逾矩矣。”

怀仁把王羲之的字都拆散开来,孤立起来,另行拼凑,当然不可能保留王羲之书法原来的精神。因此《圣教序》可以把它当作王羲之书法的行书字范,单独学习行书的结字没太大问题,但是很难学到行书章法布局的精髓。


翰墨今香


学习《圣教序》只是书法基础的一种,不能保证你写好行书,写好行书应该在创作范畴,要有艺术性、要有个人的表现能力,就象学开车,你在驾校拿到证,不代表你上路能把车开的很好,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实践,才能把学到的开车技巧充分运用好,学书法也是这个道理!以下是本人临摹的《圣教序》请大家指点!






聊斋有缘


学好圣教序就能写好行书法,老师应当说的是《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我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主要原因如下:

1.所谓题主问题当中的学好,我认为指得是出贴,也就是说可以写好该贴中的单字,没有在贴中出现的字能不能写好就不见得了,因为没有形成系统的行书条件反射,也没有系统的行书知识体系。

2.写好一本字帖,就像写好一体,那是痴人说梦,书法要是有那么简单,那也就不叫书法了,十人九人能做到,书法艺术他还能如此深奥,还能把更多人拒之门外,没有足够的书法理论和实践做支撑,写好圣教序都是枉然,有人用十年去写兰亭集序,写的可以以假乱真,但是除了整体写兰亭集序,其他的居然啥都不是。

3.行书作为一种书体,不是单单写好单字就可以,而《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作为集字之帖,缺点也是一目了然。例如,国家篮球队要去比赛,在各省抽点最好的球员,组队出发,你认为能打好球吗,显然不能,集字就是这个缺点。

4.《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是二王书风,但学该贴一不定能是个自己的个性和风格,而自己没学其他东西,又行不成自己的风格,这就会大大制约你在行书方面写的发挥,很多地方就会出现不知该如何搭配,如何对比,如何做好疏密有志,如何做到提按恰当。

附图为壹庸拙笔!








壹庸诗书文


我是一人。我们现在只要想学行书,《圣教序》是必须要临写的。

学好《圣教序》不一定能写好行书,学不好不学《圣教序》一定写不好行书。

这个问题分两部分:学习行书离不开《圣教序》;学不好《圣教序》行书不会好。

一、《圣教序》是行书必学经典。


《圣教序》毫无疑问是学习行书最好的教材和帖。不要迷信王羲之的字好,但是综合比对自《圣教序》出现之后,想学行书必须临写《圣教序》。

这个并不是迷信王羲之这是上千年客观存在的现实,古往今来很多书法家都临写多次《圣教序》。

我们先看看《圣教序》,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怀仁和尚集王羲之行书而成。虽然是集字,但是怀仁和尚完成了史上最成功的集字。全篇出不同王羲之不同字迹,但汇整一篇竟然有一定的章法,上下左右的字并不完全孤立。

从今至古,我们近代非常知名的沈尹默先生就非常推崇和痴迷王羲之书法,并且重要力求依循王羲之之法。元代冠冕赵孟頫也是历史上吸收王羲之最多养分的书法家,也有临写《圣教序》的字留存。

二、学不好《圣教序》行书不会好。

《圣教序》真的不好学,不容易学。《圣教序》是王羲之一脉行书大成之作。虽然集字,但是真的非常不好学。

上面是三个“有”字,从左往右依次是王羲之、赵孟頫、沈尹默。看看差距当今有多少人能够比沈尹默,看看差距当今距离赵孟頫水平多远,看看差距当今能不能临出王羲之的感觉。

一人有感

行书到了宋朝宋人尚韵,可是那是宋朝,我们现在有些行书没有基础的就打着“尚韵”的幌子胡写。如果没有《圣教序》的基础,行书肯定写不好。


以我仅有的知识,尽可能地客观求真。

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舍。如有补充,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我是一人,喜欢书画和艺术相关,关注我。


一人笔记


学好《圣教序》就能写好行书吗?我的观点是两个字:不能。

虽然,我们知道“取法乎上”,知道“上追魏晋”,知道王羲之是“书圣”,知道《圣教序》是集王羲之行书字数最多的刻帖,但仅仅学习《圣教序》,肯定写不好行书。

王羲之《圣教序》局部

而怎么算是学好了《圣教序》,更是一个需要探讨的大问题。

怎么算“学好《圣教序》”了呢?是写的原原本本,一模一样就算学好了吗?显然不是。这只是学象了,临准了,但它本质上还是一种简单模仿。

《圣教序》是集字刻帖,其最大的缺陷是:

1、即字与字之间的左右倾侧,字与字之间的正斜、连断、大小、长短、字距等等对比关系,无法再现,因此,其排字、摆字的痕迹明显;

2、字形的相互连属、牵丝映带、揖让呼应关系几乎不存在,使其行气离散,章法简单;

3、无法表现出墨色的干湿浓淡。而墨色的变化,是行草书不可或缺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

我们看到单纯学习《圣教序》后写出的作品,其结果往往是:字形一样大小,笔画一样粗细,墨色一个色调,成了和钢笔字一样的“三一作品”。

《圣教序》的优点,同样十分明显。

唐太宗《王羲之传论》说 :

“烟霏雾结,状欲断而还连,风翥龙蟠,迹似奇反正。”

南朝袁昂《古今书评》说:

“王右军书如谢家子弟, 纵复不端正者,亦爽爽有一种风气。”

体现在《圣教序》上,主要表现在:

1、在笔法上,《圣教序》的起笔和收笔骏利爽辣,有棱有角,中段劲挺有力,点画形状为内擫, 两头粗中间细,清刚遒劲,气骨雄强;

2.在结体上,《圣教序》的字形四周的线条向内弯曲,转角变圆转为方折,昂藏突起,英姿飒爽,凛然不可轻亵。劲峭挺拔,简劲俊逸;

3、《圣教序》虽然是集字刻帖,但在字的排列组合上,还是比较注重每个字的体势的变化。

学习《圣教序》,着眼点和关注点,应该以上述三个方面为主。而章法,墨法,必须从学习王羲之手札以及其他书家的墨迹而得来。《圣教序》无法解决这些课题。

王羲之《二谢帖》

古往今来的书法实践证明:没有人能够凭一本帖的学习模仿,就能学到书法艺术的全部内涵。因为历史上没有那一本帖,是十全十美,面面俱到的。就如同学了一篇文学大家的文章,就懂得了文学,就会写作一样,不可能。学习书法,与此理同。

一家之言,欢迎讨论留言。

关注“快乐书法营”,快快乐乐玩书法

王羲之《圣教序局部》


快乐书法营


学好圣教序就能写好行书吗?

我认为学好【圣教序】基本上是可以写好行书的。

首先从字帖的选择方向上,选择【圣教序】就是一个非常

正确的决定,选择【圣教序】从起步开始就可以说

占尽了先机。也符合取法乎上的原则。

行书字帖浩如烟海,数目众多,找准方向对今后的书法

学习十分重要,可以说【圣教序】

是所有的行书范本中最应当引起重视的字帖。

它虽然是个集字的作品,但所选字例

均尽善尽美,在字的点划之间,无不体现出王羲之书法

清朗俊逸,洒脱恬静的优雅气质,是王氏书法集前人

之奥妙,又依自己超人天赋加以创新而造就的。

人们评价圣教序是“天上神品”,“无上至宝”应该是对其

恰如其分的评价,更能折射出大众对此帖的厚爱及肯定。

一本字帖能不能承载你完成对一种字体的掌握,要看字帖

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即字贴要含有一定数量的字例,只有

保持一定规模的字样,尽可能地体现出原书法的各种

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变化,这种字帖才会提供给学习者以

丰富的参考资料,从而达到系统的全面的深入了解。很

显然,圣教序在这方面独具优势,它出现的文字大概有

两千五百多个,这个数量足以支撑一个书法学习者的参考

信息,在没有其他行书字帖的支持下,圣教序所具有的

字例规模完全可以独立提供信息服务之动力,这种情况也是

许多其他字帖都不具备的优势。也是它作为一个重要的

字帖范本所流传下来的根本原因。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要看字帖的图像清晰程度和字口

的清晰度,像圣教序这样的名碑从它的建立开始,就得到相对

精心的保护,现在的原碑被存放在西安的碑林,这一定程度

上确立了本贴的真实性,也基本上可以保证目前大家所临摹

的法贴可靠性,所以从保真的角度来看,圣教序的优势也

不是其他的字帖能比的,纵观圣教序的整体情况,选用

圣教序来学行书完全靠谱有利。

当然,如果在圣教序的学习中适当的融入其他的一些字帖

就更好,(比如兰亭序)多一些参考,有助于对行书的

更多理解,你学习的进度也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附图照片:明代书法家刘钰【自书诗轴】临摹作品

选自杨半撰书【中国书法临摹创作全集】明代卷



素里布衣杨半


可以的。


《集王圣教序》可是行书经典中的经典。虽然是下真迹一等的集字作品,但有其他作品所不具有的优点:

一是距离王羲之那个年代最近的集字作品,不仅保留了王羲之书法的精隋,还可以窥探唐代书法的形成。

二是单字多,有利于我们掌握大量的精美的经典的行书书法字形方案。

三是《集王圣教序》因为是集字作品的原因而且经典的集字作品为我们提供的书法创作的丰富思路和方法方式方面的启示与指引。

四是集字法度严谨,字形唯美,经典,足以我们师法和取法。

《集王圣教序》虽然是毛笔书法,但对于我们学习毛笔和硬笔书法都是最适合的字帖范本之一。

但临摹《集王圣教序》也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因为是集字作品,部分单字是采用组合的办法拼接的,在贯气方面稍显不足,如果过度强化结构的潇散的话,可能会出现散的弊病,但我们在临摹过程中注意到这个问题以后,做好贯气的处理,避免这种弊病的出现是不难的。










翰墨书道


“学好《圣教序》就能写好行书吗?”回答是肯定的:应该能!

1、法帖《圣教序》。《圣教序》内容是唐太宗李世民所写。怀仁和尚知道李世民酷爱王羲之书法,于是对李世民这篇序言,就从王羲之的书法里把有关的字集出来,摹刻在一块碑上。据说为了集这块碑的2000多字,怀仁花了20年,可见《圣教序》比较忠实于王羲之墨迹的,完好地再现了王羲之书法的艺术特征。

2、为什么学行书必须要临《圣教序》?一是“中庸”。王羲之的字端秀清新,无过不及,“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字里行间包含着儒家的中庸之道,也就是说,无论你写什么体书法的人都能接受它。二是字数多。《圣教序》有2000多字,由于字数多可供书者学习的余地也大。虽然王羲之的法帖还有其他,遗憾的是字数太少。三是临《圣教序》的侧重点应该放在结字上,由于《圣教序》是集字,在章法上欠缺点气息流畅。

3、《圣教序》是行书之“根”。《圣教序》是行书的入门法帖,如果把书法比喻一棵大树,那么《圣教序》就是树干,米芾、黄庭坚等大家的字就是树枝,都是在此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为什么学行书最好是临《圣教序》而不是《兰亭序》,就是为书者以后的发展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立下根。熟练掌握一家之法,进行立根,再博采众长,行书能写不好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