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我的孩子十七歲了,有叛逆期,說他什麼他都知道,問題是不和大人溝通,應該怎麼辦?

懶洋洋71773


您好,您的孩子現在十七歲,這是一個非常敏感又極其珍貴的年紀,在這個階段,作為家長,面對孩子的青春期的“叛逆”,首先都是會很著急,也很焦慮。家長往往都是帶著想要為孩子好的心,對孩子的生活和學習進行指導,但是往往適得其反,不僅和孩子的溝通越來越少,甚至出現了爭執和衝突,接下來我就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原因做一系統的分析,之後還會給您解決的方案:

孩子方面:

青春期的孩子在生活上仍然依賴著父母,但在其社會性人格的逐步完善過程中已經越來越需要獨立思考的機會、需要屬於自己的個人空間、需要話語權和獨自探索人生未知領域的權利。

父母方面:

父母這方呢,一方面由於慣性使然,仍舊習慣照顧孩子的生活、干涉孩子的思想和行為;另一方面呢,出於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原理,孩子越叛逆父母,父母就越依戀孩子。

那麼為什麼親子之間會在這一時期產生這種相互依戀而又相互對抗的局面呢?

此時,親代——由強到弱,生存力和監管力是強的,對時代發展的適應力漸行漸弱;子代——由弱到強,對時代發展的適應力是強的,但生存力還是弱的。這一時期很特殊,它不同於幼年和老年。幼年時自己弱小父母強大,那麼自然是嬰幼兒從父母那裡尋求親近;而老年時子女強大自己弱小,那麼自然是老人從兒女那裡尋求親近。唯獨這一時期親子雙方都各有強也各有弱,這就需要雙方都學會接納對方的強和體諒對方的弱才能順利平緩地渡過此階段。

瞭解了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我們就可以真多這個階段孩子的心理狀態和父母的相處模式,進行適當的引導和協助。比如在父母方面: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是否做到了以下幾點:

①不說教,用心陪伴:不用大道理來壓制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心陪伴孩子(接納他並做到有效陪伴);

②憐惜心:愛惜、愛護、關心孩子的想法和情緒變化,及時溝通並瞭解原因,如果孩子是因為遇到了困難,父母可以嘗試著給孩子一些正面的引導和建議。對孩子,要多一些體貼和體諒。透過孩子“對立、對抗、自甘墮落、不努力的狀態”看到孩子內心真實的狀態。我們多心疼孩子,多一些支持和溫暖。

③肯定的心:多肯定孩子勇於面對困難的心,多肯定孩子行為背後對父母的愛和體諒。


重點提示:

青少年階段,孩子的內心非常敏感,是父母走進孩子內心的契機。孩子內心有強大的想好的心,也有強大的可以變好的能力。我們需要給孩子的就是相信、支持。


胎嬰幼教育


17歲孩子拒絕和父母溝通,這是很多家長會遇到的問題,不是直接嗯嗯哦哦,就是一言不發。

就我經手的案例的話,這種情況,總結起來就3個原因:

1. 不再信任父母

父母屢屢失信,又或者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時“按我說的做”而不是“按我做的做”。

身教>言傳。當父母言行不一的時候,孩子會不斷的失望,而後進入放棄的狀態。他在拒絕成為父母那樣的人。

這種失去信任感,是點滴積累的。在孩子幼年時期,他最重視的就是父母,當父母屢屢失信,孩子就會積累失望情緒,到最後“父母是這世界上最不可信的人”這種觀點,就會深深的根植在孩子的心裡。


2. 溝通無效

這種情況是在過去,孩子有用溝通的方式向家長反映過自己的需求,但是所溝通的結果,並沒有讓孩子滿意。讓孩子滿意不等於遷就孩子的一切意見,而是拒絕得有理有據,讓孩子心服口服。

既然說了也白說,為什麼我不省點口水呢?我爸我媽就是那樣的人。

本質上,就是沒有尊重過孩子,沒有平等的對待孩子,孩子失去了他應有的權利。


3. 對父母的教育方式採用無聲的抗議

三種情況,這種是最危險的。這是因為,無聲的抗議可能引起家長更高壓的反應,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發。

孩子並不是單單不認同家長的理念,而是不認同家長。“你們所做的一切就是在殘害我!”,大概就是這樣的心理。即便是為他好。

在這情況下,同一句話,從其他人嘴裡說出來孩子會聽,但是從家長嘴裡說出來的孩子本能的拒絕。即便是“吃飯了”這樣簡單的一句話,從爺爺奶奶嘴裡說出來孩子會好好吃飯,而從家長嘴裡說出來,孩子可能第一反應就是:“真煩!”


青春期的問題,夾雜著非常多的家庭問題,甚至還包括社交問題,不是簡單的三言兩語能講清楚。這裡提醒題主從以下幾點入手進行解決方式的思考:

1. 是否平等的對待過孩子?(請理解好“平等”的定義,具體可以百度)

2. 是否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

3. 孩子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這樣的情況的?儘可能的回憶起來,是不是一些無心之失或者是習以為常的事情所導致,找到這個轉變的契機,以此為切入口。

4. 向孩子的朋友求助,孩子此時肯定不願意和家長開口,但是他會向好朋友開口。間接的去了解孩子的想法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淅爸育兒記


每一個孩子都會經歷叛逆期,我們作為家長應該有一個好的心態去應對。

孩子在這個年齡段他已經有了自己的初步社會認知和理解,所以我們不能用家長的高姿態去督促和命令。

那麼當遇到孩子叛逆期時,怎麼溝通呢?

1.放下家長身份的優越感

孩子已經十七歲了,再有一年就到十八歲,不再是未成年了。在法律上就可以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所以不要再把他作為一個孩子看待處理,這樣會在處理的過程讓他產生牴觸感。放下家長的身份,以平等的身份(朋友)來和他交流,效果會事半功倍。

2.跟上孩子的生活節湊

現在的孩子處於信息時代,接觸到的也是最前沿的時尚潮流,所以跟上孩子的節奏,會讓他對你產生親和易溝通。而不是他在講周杰倫,你在說聽不懂,還怎麼和他強調溝通,也只會越溝通越反感。即使跟不上他的節奏,至少了解一點也是有必要的。

3.讓他參與家庭的活動

如果你留心的話,會發現從小做家務的孩子會更容易和家長很好的溝通,而那些從小寵著長大的會更難溝通一點,甚至會叛逆期更長更嚴重。所以讓孩子參與到你們的家庭活動中,很有必要。

作為十七歲的孩子,你再讓他做家務就很難了。可以和孩子多做一些社交聚餐和外出的購物旅遊,讓他多融入到大家庭的氛圍中,你們有了更多的交流內容,對於以後的其他交流就更容易了。

這是我的一些個人建議,不知你們都有哪些好的辦法使叛逆期的孩子更好溝通呢?

歡迎參與討論哦!

喜歡我的內容,就動動手指點個贊和關注一下吧


若若妮子哈


青春期的孩子會有好多家長所謂的問題,比如:叛逆、厭學、沉迷遊戲, 面對這些問題,很多家長的解決方式就是打罵孩子,甚至有的家長還把孩子送進了武術學校,用消耗體力的方式去削弱孩子的叛逆行為。

然而,卻很少有人能夠真正的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去理解他們為什麼會出現這些問題?

他們產生這些問題的背後,想要獲取的,又到底是什麼?

孩子青春期出現的這些問題,真的是不正常的嗎?

01
從行為背後,看見孩子的訴求

我們經常會收到很多家長不知道如何解決孩子青春期問題的求助:


  • 孩子沉迷遊戲,成天把自己關在屋子裡,跟我們也不說話,學習成績一路下滑,真不知道該怎麼辦。
  • 孩子厭學,還學會了抽菸和喝酒,怎麼才能讓孩子改掉這些壞習慣?
  • 孩子和異性同學走的很近,擔心早戀會影響升學,該怎麼跟孩子說?


想要解決孩子青春期的種種問題,瞭解孩子行為背後的癥結才是關鍵。

就拿劇中的女兒為什麼要寫小說,為什麼要因為寫小說這件事和媽媽翻臉?

繼續往下看就知道,女兒寫小說只是想以此來安慰自己的好朋友,而媽媽一直說這個小說是“破東西”。

父母眼中影響孩子學習的東西,其實代表的是女兒珍視的友情。

在女兒的反抗中,媽媽不但沒有及時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反而不斷的威脅女兒,更是加劇了青春期孩子反抗叛逆的程度。

有時候,父母適當的示弱,不僅僅是平息爭端,而是給孩子、給自己一個思考、反省的機會。

就像劇中的爸爸,在衝突過後並沒有擺出強硬的架子,而是給孩子留下一張紙條:孩子,我依然愛你。

女兒看到後,主動向爸爸承認錯誤,並道歉。

這樣的道歉是發自肺腑的認可和接受,而不是在強勢的打壓下被迫的屈服。

認可和接受,才是教育的成功之處。

家長需要知道,孩子青春期出現的種種問題並不是要遠離你,而是通過這些信號在向你求救,其實他想要的是用更好的方式和你相處。

而父母如果意識不到這一點,採用了不恰當的方式對待孩子,不但不會解決孩子的種種問題,反而會錯失了教育孩子的最後機會。


02
為什麼青春期是孩子各種問題的爆發點?

美國心理學家艾瑞克森提出:和人的身體發育一樣,人的心理發展也是有規律的,心理學研究顯示,孩子從出生到18歲共有5個心理發展階段,這5個階段是人生最重要的發展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一個獨特的發展任務,每一個階段心理的良好發展,都會為下一個階段的發展打下基礎。

青春期是孩子心理發育的第五個階段,也是孩子性格變化最大,問題表現最多的時期。

在這一階段,孩子會出現這個成長期特有的問題,沉迷遊戲,看小說、厭學、早戀都是比較普遍的現象。

而這類問題的發生,往往是家庭教育與相處問題的集中爆發。

青春期,在心理學上也叫做自我同一性時期,是指個體嘗試把自己有關的各個方面綜合起來,形成一個自己決定的,協調一致的、不同於他人的自我。

作為成長的必經階段,他們開始思考:我是誰?我要成為一個怎樣的人?我如何在這個社會上立足?

而青春期種種的問題又是怎麼形成的?

這就需要我們瞭解孩子的心理需求了。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需求主要有四個方面:

  • 一、是情緒的包容,這一點是很多問題爆發的源頭。

青春期的孩子就像一個火藥桶,如果在孩子爆發情緒的時候父母沒有接住孩子的負面情緒,反而跟著孩子一起吵,那隻會加劇衝突,甚至會讓孩子做出傷害自己的行為。

前段時間17歲少年跳橋的事件,就是因為母親沒有包容好孩子的情緒,引發了一起悲劇。

  • 二、是尊重和支持

青春期的孩子心理發育正在經歷一個獨立人格的形成階段,這個時候孩子往往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已經有了自己獨立的思想和需要,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也會更加的需要父母的尊重和支持。

  • 三、是社交和夥伴。

進入青春期前後,孩子們像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接觸新的面孔、新的習慣、新的學習方式。這個時候孩子接觸的東西多了,需要有自己的朋友來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思想,就像我們大人一樣,也會有自己的閨蜜圈來說說自己最近的煩惱呀,困難呀。青春期的孩子也是如此。

  • 四、是釋放攻擊性。

青春期的孩子尤其是男孩,攻擊性往往特別強。他們可以為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大打出手,情緒也會變得特別暴躁,一不小心就會引發爭吵,這也是因為孩子體內的力比多分泌的的原因,也是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的一個顯著特點。

在孩子青春期的階段,父母如果觸碰了以上任何一點,都有可能會導致孩子的心理受到傷害,從而出現種種問題。

紀伯倫的《致孩子》裡說: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給他們你的愛,而不是你的思想,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努力將自己變得像他們,卻不要把他們變的像你。

因為生命不會後退,也不會停留在昨天。

長大成人的過程,就是孩子將父母推遠的過程,孩子不可能永遠是依賴父母的孩子,他們總會獨立。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需要對世界作出一些自己的判斷,這個探索的過程需要脫離家長的依賴,但是又必須藉助家長的配合和指引。

他們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社交、學習等種種困難,他們需要的是合理的指引、幫助、關懷的“隊友”,但不需要一個處處做對,打在一起的“對手”。

而父母在這個階段,面對青春期孩子出現的各種問題,就會產生各種糾結:

• 阻止孩子玩遊戲,孩子根本不聽,不阻止孩子,又怕孩子被遊戲毀了一生

• 管得嚴了,與孩子衝突更加嚴重,不管孩子,孩子又會直接放縱自己,更加的肆無忌憚

• 孩子根本不和父母說話,溝通應該從哪裡開始?

這個階段,父母既不能“管”,又不能“不管”。

那麼青春期孩子的種種問題,我們該如何把握“管”的分寸,又該如何幫助孩子從各種問題中解脫出來呢?

媽心理的默薇老師在33天青春期逆反破解訓練營提出:青春期,是引導孩子的最後機會。


在這個時段弄清楚孩子各種問題背後的原因,幫助孩子度過青春期,為孩子順利發展成人,將來畢業工作奠定基礎,也能更加鞏固親子關係,和平共處。

如果沒有妥善處理這些問題,會給孩子一生埋下難以癒合的傷口,而父母也錯過了教育孩子,引導孩子的最後機會,將來再想來掰正回來,那基本很難了。


最後,可以關注我發現更多內容哦!可以加入我們相互交流教育知識!


默薇老師小助手


我的孩子也正在青春期,有時真的是跟她溝通不下去,那麼孩子為什麼不願意跟我們說話呢?無非有以下幾點

一,平時陪伴孩子的時候少,感情鏈斷接。所以孩子認為以前不理我現在來理我幹什麼。孩子有了防備心理,什麼樣的溝通都會困難。

二,跟孩子溝通方法有問題,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跟他溝通,放下長輩的架子,跟孩子做朋友,平級了語氣溫和了,歡聲笑語的進行溝通肯定很和諧。

三,遇到問題與孩子積極的一起面對,絕不能推辭懈怠說空話。這一點最重要,在孩子那裡失了誠信可就不好挽回了。

四,生活中給孩子自由獨處的空間,不要事事都要想插一手,不要總以安全的理由控制孩子的自由,該放飛的放飛相信自己相信我們的孩子。

就總結了以上這四點,當然生活中的細節問題太多先寫這些吧。


愚人多思


孩子十七歲,仍然沒有度過叛逆期,說什麼他都知道,就是不和大人溝通。那麼家長該怎麼辦呢?

首先家長要明確一點,孩子都十七歲了,這個年齡的孩子本該是最需要一些有經驗的人來指引人生道路之時,卻選擇不與家長溝通,這是因為這個孩子早已對父母關閉了心門,兩代人之間的隔閡在孩子心裡形成了巨大的堅冰,在這個堅冰沒有融化之前,孩子是不會跟家長溝通交流的。

那麼如何跟不願和父母交流的孩子,重新建立正常的溝通行為呢?

一、改變“愛”孩子的方式:無條件的接納孩子的一切行為,用孩子能接受,願意接受的方式來愛孩子。

中國的很多家長為孩子付出很多,但卻不是用孩子喜歡的方式來愛孩子,對孩子缺乏尊重、理解、寬容、鼓勵和信任,總是站在一個成年人的高度去對孩子的行為指手畫腳,這些做的不行,那裡做的不對,不斷的給孩子提高要求,孩子但凡有一點放鬆和懈怠,家長就如臨大敵,指責、責罵孩子成了家常使飯。而家長還以為這一切都是因為“我愛孩子”才這樣。

其實,真正的“愛”是溫暖的,是令人舒暢的,是接納,不是否定;是幫助,不是約束;是讚賞,不是貶低;是被尊重,不是被指責……試想,任何一個叛逆期長的孩子不是因為父母長期以來,對孩子的否定,指責和不尊重?而這些就會最終形成孩子心中的“堅冰”,只有融化掉,才會建立正常交流的關係。

因此,從今天起,家長要真正理解什麼是“愛”,愛孩子真正想要的“愛”來融化孩子內心已經形成的“堅冰”。而這個“愛”,就是要停止指責,無條件地接納孩子的一切行為,作孩子的知心朋友,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中去。

二、改變和孩子溝通的方式:認真傾聽孩子,變自己說為孩子說。

很多家長跟外人交流時,都能認真傾聽別人的言語,而卻從沒有耐心聽過自己孩子的話,每次總是孩子沒說完,家長就會認為,孩子說的太幼稚了,然後自己接過話茬,一通教育。而真正有效的溝通應該源自耐心的傾聽,而不是多麼高大上的教育。

  • 用正確傾聽的方式來表達對孩子的尊重和信任:聽孩子說話時要眼神專注,面帶微笑,身子前傾、不去打斷,適時反饋。

無論孩子是7歲,還是17歲,都需要被尊重和信任,而認真傾聽孩子,是讓孩子感受自己的重要性的最好途徑,當孩子跟父母溝通時,請父母放下手中的一切事務,認真的傾聽孩子,無論孩子說多麼幼稚無聊的事情,請家長充滿愛意的面帶微笑的、眼神專注的看著孩子,讓孩子說完,不要去打斷孩子,更不要居高臨下表明自己的看法試圖去教育孩子,只需要當孩子說到興奮處,跟孩子一起去興奮,當孩子說到難過時,跟孩子一起去難過就可以了,只有這樣,你才會成為孩子的知心人,孩子才樂意與你分享自己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雖然有時孩子的想法幼稚,說的事情有些無聊,但是我都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家長要做好陪伴,就要融入孩子的生活,陪孩子去體驗他們的內心世界,也只有這樣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家長才能幫得上忙,而不是另孩子叛逆,一意孤行。

三、找到父母和孩子衝突的根源,在尊重和信任孩子的基礎上尋找一條雙方都可以接受道路來走。

很多不和家長交流的孩子,都是因為長期以來,孩子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得不到家長的認可。孩子的學習成績,行為方式,著裝打扮,交友、未來目標等都不能達到家長的滿意,如果孩子內心的“堅冰”已成,家長的任何言行,孩子都採取漠視的方式,那麼就意味著家長和孩子的親子關係完全破裂,也許一輩子都無法打開心結,因此,家長要想改善親子關係的話,就要反思和孩子形成今天這樣的局面到底因為什麼,找到問題所在以後,再轉變自己對孩子的看法,在尊重孩子的想法的基礎上,提出中肯的建議,尋找一條雙方都可以接受的道路來。

小徐老師同事的孩子上高中時,要求家長給他買一部手機,原因是學校其他孩子大多數都有手機了,但是同事怕孩子控制不住自己玩遊戲,不但堅決不給孩子買,還諷刺孩子,就知道買手機玩遊戲,一點出息也沒有。結果從此以後,孩子變得更加叛逆,幾乎不與家長交流。

後來,他到我家來玩,我問他,為什麼和父母關係弄得這麼僵?他說:“我從小到大,媽媽就知道讓我學習、學習,我的任何要求不被滿足,他們根本就不愛我,不信任我,他憑什麼認為我有了手機就會變壞,憑什麼認為我玩一會兒就會從此不愛學習了,我是傻瓜嗎,我真的受夠了。”

由此可見,任何隔閡都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多年來矛盾的積累,一旦孩子不再對父母抱有希望,那麼他不不再和父母溝通,更不會聽取父母的建議。

後來,在我的建議,這個媽媽給孩子買了一部手機,並給孩子寫了一張紙條:孩子,媽媽不該懷疑你的自制力,你已經長大了,完成有能力支配自己的行為,相信這部手機給你帶給方便的同時,也讓你學會平衡學習和娛樂的時間。媽媽之前之所以不同意給你買手機,是因為媽媽知道有些誘惑連我也控制不住,所以總想讓你遠離這些誘惑,請原諒媽媽對你的不信任,不過,寶貝,你也要答應媽媽,不帶手機去學校,自覺拒絕手機中的不良誘惑,不要浪費自己寶貴的學習時間,寶貝加油!

讓家長驚訝的是,孩子並沒有陷入手機遊戲中不能自拔,反而更加努力的學習,用孩子的話說:“我不能辜負了媽媽對我的信任。”從此,這個孩子在家長的信任中找到了責任感,同時也與父母也建立起了平等交流的親子關係。

綜上所述,和孩子相處是每個家長必學的一門課程,要學會用正確的方式來愛孩子,用正確的方式來傾聽孩子,要在愛和傾聽中讓孩子感受到足夠的愛和信任,從而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在親子關係出現問題時,要找到問題的根源,尋找一條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法來緩解矛盾,而不是讓矛盾升級。每個孩子的成長都需要家長的陪伴和引導,而只有良好的親子關係下,家長所做的一切才是有效的,才能真正幫助並指導孩子成長。


指尖教育帝國


孩子17歲是青春期,不是叛逆期。叛逆期有2個。1個是2歲左右,1個是12歲左右。。。17歲不和爸爸媽媽溝通,說明親子關係出了問題,一定也不是青春期的問題。。。一定是爸爸媽媽跟孩子的溝通出了問題。。。1:爸爸媽媽不會跟孩子溝通。2:孩子已經有了心理問題了。。。解決問題之道一定是爸爸媽媽首先學會做合格優秀的爸爸媽媽。。然後引領引導孩子成為合格優秀的孩子、合格優秀的學生。。。如果爸爸媽媽就是不會做,不知道怎麼做,,,建議尋求專業心理諮詢服務機構幫助,尋找水平高的心理諮詢師幫助指導,,通過學習成長改變提高,爸爸媽媽變成合格優秀的爸爸媽媽,孩子變成合格優秀的孩子,相信可以徹底解決問題。


羅桂田心理諮詢


17歲的年齡,離成人僅差一步了。如果仍然有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強烈表現,足以說明這個孩子家庭教育有非常大的問題,既然現在孩子自我意識非常強,且遇有問題不願意和父母溝通,怎麼辦呢?下面我給家長几點建議供參考:

第一,家長必須要明確你們現在是孩子的生活與學習保障者,必須要從保障上做文章。

我經常做青春期問題少年的個案指導,也常遇到如題主家孩子的情況。我首先會讓家長必須要在保障這個問題上明確原則與立場。因為孩子既然總是自以為是,自認為本事不小,那就卡住有限保障這個關鍵點,他有基本生活需求時,必然要尋求你們的解決,而這時你們就有機會和孩子溝通交流了。絕不能孩子想什麼,你們總是無原則地滿足。

第二,家長必須要明確孩子自己在家庭生活和學業上要做的事,表明你們的原則與立場。

17歲少年的思維能力已經接近於成人,除非因家庭教育缺失嚴重,會導致孩子心智發展相對遲緩,才會讓孩子雖然有很高的個子,但是卻表現出相當幼稚的一面。因此,家長必須要結合孩子的一日生活認真去觀察,凡是屬於他自己必須要他自己去做。對於學業也一樣,現在他的年齡段應該是高二或高三吧?那就明確他離成人還有多長時間,他將面對高考後的選擇是什麼?只要引導孩子意識到這些,才可能願意和你們談。

第三,當孩子不願意和父母溝通時,你們可以採取逆向思維來檢視自己身上的問題。

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和你們溝通?是不是你們經常嘮叨或責備孩子?或者你們說話的語氣總是生硬且不耐煩呢?從我瞭解的現狀來看,一般到17歲這個年齡段,如果家長多年來一直對孩子的表現不滿意,很難在面對孩子時有好的心態,說話時也很難聽。因此,你們有必要調整自己的心態,重新塑造接納孩子的新形像。否則,你們無法改變在孩子對你們的態度。只要家長常微笑面對孩子,有話好好說,孩子會願意和父母說話的。

第四,對於孩子什麼都知道,但是卻做不到的現象,可以向孩子謙虛請教求證。

對於17歲孩子什麼都知道現象,家長需要理性看待,一是孩子什麼都知道,是因為多年生活與學習積累,人家確實知道很多。二是孩子沒有得到好習慣好品質培養,不知道尊重長輩,且被嬌寵慣了非常懶惰,明知道但就是不做。三是孩子根本不知道,卻不懂裝懂,毫無謙虛之意。像這幾種情況,家長需要結合具體的事向孩子求證。如孩子有道作業題不做,你問他卻說會,那就讓孩子當場給你解答看看,以證明他是真會做。類似的求證機會很多,家長要抓住機會,必要時向孩子謙虛求教,讓他給出解決的辦法。

總之,家長不要光以對孩子不滿的心態去面對孩子,還要從自己身上查找原因。如果你們以往真不重視家庭教育,孩子有眼前的成長表現,我看你們做父母應該自責才對,如果光把責任都推到孩子身上,那對他也不公平。常換位思考,常做自我批評,常向孩子謙虛請教,常面帶微笑,這是和孩子相處的正常做法,請家長要謹記。


寒石冷月


我的孩子十七歲了,有叛逆期,說他什麼他都知道,問題是不和大人溝通,應該怎麼辦?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點小叛逆,有自己的主張,這是正常的,沒有才不正常。但如果叛逆太厲害,天天找茬和父母頂,或者根本不理你,就要考慮家長的教育問題,叛逆厲害,往往是管教太嚴厲,就好像彈簧,壓的越近,反彈的勁就越大。

學習家庭教育知識,說話的時候平穩一些,遇事站到孩子的角度想想。剛開始效果可能不好,孩子會覺得黃鼠狼給雞拜年,存心不良,但要長期學習,等學懂了,說話的方式,口氣自然就緩和,孩子也會慢慢接受。


霍體清


十七歲的孩子自我意識強,他的身體和思想發育很接近成人,所以他會有很強烈的獨立慾望。作為父母,應該接納孩子的這種變化,調整與孩子相處的模式。

孩子到了這個年紀,接觸的知識算得上多了,加上現在網絡發達,你知道的東西,孩子也知道;你不知道的東西,孩子也可能知道。所以,孩子需要你不要把他當孩子看,他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父母要明白孩子的心思,給予孩子多些自由空間,不必對孩子進行太多的說教。

孩子覺得自己的事情自己都能處理好,所以覺得很多事沒有必要和父母交待。父母要相信孩子的自主獨立能力,平時和孩子溝通的時候注意不要問太多隱私的問題。孩子看到父母對自己的放心,他就願意和父母交流的。如果孩子完全不和父母交流,那就要反思父母是不是做錯了事情或者是孩子身上發生了什麼嚴重的事,這些問題都需要及時地解開誤會、解決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