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自学书法,坚持临帖,没有名师指点,能够练好书法吗?

渺渺无蒍


我坚信是可以练好的。有名师指点肯定进步快,有捷径。自习就是慢一点,好在写书法就是一个修身养性的过程,不以名利为目的。


寒津


我认为应该有老师,因为初学者很容易迷茫,想不到方向的,当初我练字好几次都放弃了就是因为没有遇到老师,不知道应该怎样坚持,遇到困惑也无人解答,慢慢就放弃了。或许我是悟性差,态度也不坚决吧。但是后来认识一位书协的朋友,他常指点和鼓励我,让我有了坚持的信念,我才一路坚持了三年多了。所以我自认为有个老师是很重要的。

再者,有很多笔法不是拿来字帖就能琢磨出来的,如果运笔不对,怎么练都是错的。

当然老师也有很多种的,现在互联网这么方便,网上多看视频,这也算是有老师了吧。或者加群交流,也能得到有意义的交流和指点,建立起有意义的交流平台,比关起门来闷头苦练要有效。

这是我正在练习的小楷。

这是我老师一个作品的局部


墨淡花开


这个是可以的,多临帖,多练习,每天坚持,不要想起来才练一下,俗话说三天不练就手生,书法就是贵在坚持。本人切身精力,大学以前没有任何书法基础,上大学了加入书法社团才开始练习,通过几年的不断坚持,每天都在进步,目前也是对自己比较满意,相信能坚持的人都可以做到。


舞者首领


先说个小故事吧!

唐太宗李世民酷爱书法,广为人知。为了让更多的人都学习书法与君同乐,于贞观元年开设书法培训班。这个记录在《唐会要》中,“贞观元年敕,见在京官文武职事五品以上子,有性爱学书,及有书性者,听于馆内学书” 。这个书法班褚遂良为班主任,书法主课老师欧阳询和虞世南,这阵容谁敢说不是名师授课,够不够奢华🤓 一共开了三期,六十多个学员。可是别说培养出一个两个书法家,翻遍所有的历史资料这些人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更别说给书法事业做点什么贡献了。

所以,能不能学成书法最关键的问题不是一定要有名师。有名师指导当然好,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机会和条件的。自身的修养,勤奋和悟性可能更加重要。启功先生如何写出一笔好字?是因为他有一个特别有名的书法老师吗?在启功先生的自序传记中写得很清楚,那是他自己下了很大功夫临帖,总结,思考,练习然后有的大家熟知的启功体。

现在各个平台这么多,哪个平台上都有书法教程,网络视频教学也很多。比起早先学习已经方便很多了,从笔法到章法都有讲,其中也不乏大家名家。如没有条件当面请教,这又何尝不是一个学习书法的好办法呢。现在还有很多论坛,交流群和线下团体都可以交流学习。

当下的社会是多元的,学习的方法和渠道也是多元的,如果真的喜欢书法,可学可做的事情很多,不必纠结于一点。放一张启功先生的字,大家一起欣赏共勉!



犀犀牛老师


自学书法学会最基本的肯定没问题,只要你用心,但是你怎么样灵活运用笔法,字与字的结构在文章中怎么搭配确实是门学问,这你要多向老师傅请教。



ZeroRose


临帖当然对学习书法有用。理由有二:

一是,字帖是历史上的书法范本

虽然所有字帖都可以作为我们学习书法的范本。

但是,如何选择字帖,也是临摹字帖的重要一环。

古代和现代的书法初学者,都有一个学习选帖的问题。

如果因为没有高人指点,一开始学习并不知名的字帖,也没有关系。

比如,儿子跟爸爸学也可以。现在很多初学者都喜欢学习二田的字,我看也可以,毕竟 初学书法,也没有必要一下子就学的很深。

但是,不临帖就会处于自己瞎摸索的状态。

书法有自己的完整的体系性。比如欧体字、颜体字等等,这些字体都有自己的用笔特点。

如果没有系统的学习,首先点画落笔就没有把握。

临帖可以熟悉一种字体的书写方法,熟悉了一种字体,在学习其他字体就容易多了。

如果初学的是一般字帖,比如,是现代人的字帖,那么,有了一定书法基础,一定要选择自己喜欢的历史上著名书法家的字帖学习。

因为俗话说,法乎其上,仅得其中,法乎其中,仅得其下。这个戒律一定要牢记。

我们大多数学习书法的朋友未必都想做书法家,但是,我们学习最好的书法,往往才能得到一般的境界,如果学习一般的书法,就会是更差的书法了。所以,学习书法一定要学习最好的字帖。

为什么要学习最好的字帖?因为,最好的字帖里面,书法的基本美学常识是最完整的。

那些中等的书法家,他们的书法美学常识,往往不够完整。

例如,如果遇到相同的字,最好的书法家会处理得非常奥妙,而一般的书法家就会写得一模一样完事。这就是区别。在一个优秀书法家那里你会学到很多知识,在一般书法家那里,你不是进步而是退步的。

所以,临帖一定要选择最好的字帖。

二是,不临摹字帖,就不了解书法的博大精深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主要标志。博大精深的书法文化,代表着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的信息。

例如,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书写形式。

金文是商周时期的文字,小篆是秦代的书法。隶书是汉代的书法。魏晋南北朝时代,中国的书法比较复杂,各种书法字体并存。

隋唐时代,逐步以楷书、行书和草书为主流书法。其他历史上产生过渡书法篆书和隶书基本退出了书法实用领域。

所以,书法有鲜明的历史上信息。了解这些书法,我们对历史,也会有起码的感受。

同时,中国书法的每一种字体,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美。

如果不临摹字帖,你就不会书法创新,也不会理解很多书法家的书法特点。

比如说,颜真卿的书法就是非常典型的吸收了广泛书法营养的一位书法家。

在颜真卿的书法里,有二王的书法,有魏碑的书法,也有隶书的笔意和篆书的笔意。

学习中国书法,初级是写好规范的汉字,更高级的目标是创造书法艺术的美。

如果没有像颜真卿那样,广泛的学习前人书法成就,就一定不会有很高的书法艺术成就。

我们只有了解书法的博大精深,才会写好书法。

所以,书法绝对不是空想出来的,而是建立在继承前人成就的基本上创造出来的。

如果你不学习字帖,不临摹前人最好的书法,怎么写好书法呢?









月亮肩上站着北


我认为通过自学是可以练成的,但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但不要瞎写,一定要坚持临帖。楷书建议练习欧体,行书建议王羲之《圣教序》,坚持练习,找到感觉后再默临,也可以试着创作。再找不足,再临。也可以看一些书法的书籍或视频。不知可以帮得到你吗?

我也是自学的




御风书法0216


可以练好书法,只不过难度大一些,可能会走一些弯路。

为什么呢?自学书法基本上都自己跟着书本和字帖学的,遇到字帖中没有的问题就解决不了。实际上对初学书法者而言也未必知道如何解决问题和发现问题。

再者问题就是书本知识毕竟有些抽象和具有一定的概括性,讲多是一般的规律和技法,不可能面面俱到,有些技法未必能够讲全面。所以自学书法,容易走弯路。有老师指导相对要好一些,老师可以用自己成熟成功的经验去指导你的临摹学习,并能够及时指出自己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毛病和解决办法,这是有老师教的最大好处。老师一般情况下都具备相对完善系统的书法知识体系和教学经验。

自学书法,我们只要按部就班,循序渐进,进行严格的临摹训练,也是没有什么的。一些好的字帖对技法的力量知识讲的还是比较透彻精到的,只要我们逐字逐句去认真学习字帖上都技法指南文字,并按照指导认真去临摹即可。再说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特别是有许多的书法视频教材也对自学书法的帮助也非常大。

不过,要想真正走职业书法家的道路,建议还是拜师学习为好,能够进入科班的话最好。学习书法如果只是“宅”下自己家中和书本字帖中,未必是最好的选择。无论是书法的学习和创作都需要走出去,那样的视野才最开阔。我们经常说一句话“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习书法同样如此,既要需要自学,同样也需要有老师的指导。完全走自学的道路,未必是最优选择,除非条件允许,或者自己的局限性所致,迫不得已走自学的道路也是可以的。


翰墨书道


自学书法,坚持临帖,没有名师指点,可以学好书法吗?

答案是肯定的。

先看看自学书法,没有名师指点,终成一代大书法家的成功案例,你会豁然开朗。

这个人就是号称大小欧阳的欧阳通。

据记载:欧阳通,欧阳询第四子。询去世时,通尚年幼,母徐氏抚养至殷,盼子继承父业。询书手迹,散在民间,家藏无几,徐氏不惜重价购回若干。通朝夕临摹,书法大进。

欧阳通工于楷,尽得父法。

案例分析:

1,欧阳通也是没有名师指点。

欧阳通的书法渊源家法,尽学父书。欧阳通在父亲去世时尚年幼,没有接触过书法。说明欧阳通成才之前,都没有接触过其他老师,更没有名师指点。欧阳通母亲肯定不是名师,但他有一个好母亲,敦促他学书法,仅此而已。

2,欧阳通也是自学书法。

唯一的老师就是他老爸的墨宝。说明现在的我们只要取法乎上,学习古代先贤,选定一家法贴,勤学苦练,也是能成功的。

3,欧阳通也是坚持临帖。

而你也说自己是坚持临帖的。学书法最怕意志不坚定,朝三暮四,经常改换法帖。要学欧阳通,只学一家(欧阳询),朝夕临摹,持之以恒。

4,临摹时要深刻领悟法贴。

我们要学习欧阳通的“尽得父法”。法度包括:笔法,结构,布局等等。不是死临摹。欧阳通不仅是“尽得父法”,而且有自己的参悟。欧阳通的书法有自己的特点。欧阳通的楷书虽出于父,但却写得更瘦硬,更挺劲,特别是主笔横画在收笔时末锋飞起,富有十分浓重的隶意,这就成为他楷书的一种特色。有特色的书法家才能载入史册。

结束语

以上四点可以充分证明,自学书法,坚持临帖,没有名师指点,完全可以学好书法。如果加上自己的参悟变通,说不定也能成为大家呢。

原创文章,写之不易,欢迎批评指正。谢谢了。


青溪散人


我个人认为,是能把字写好的。这里最关键的是,在臨帖的过程中不要为了臨帖而臨帖,而是要边臨帖边去想边去悟,要去悟出每个字为什么要那样写,那样写的理由是什么,…悟透每个字帖的笔顺笔画,悟透每个字帖的间架结构,悟透每个字的美在什么地方能表现出来…这样做的话,久而久之就能让笔随心所欲去写书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