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什麼時候中國人家裡吃飯也會分餐式?

雪凌豐


有合餐制就有分餐制。在宴席上,西方人的食物是按人頭分開的,每個人都專注於自己的部分,而中式的則是將所有食物放在一起供人們自由取用。

一輪明月,滿桌佳餚,一家老少圍桌而坐,舉箸共食,這是在中國常見的用餐形式,從日常三食到節慶喜宴,大多如此。

有時為了表示親近,大家還相互夾菜。最多為了盛湯方便,會放一個公用的湯勺。

雖然,合餐制讓人感覺更加方便和溫馨,但是,交流情感的同時,細菌也會乘機潛伏在碗筷上。

對於中國這個有著五千年傳統的文化古國,我們日常中多以合餐制居多,但是在我們逐漸意識到的衛生等問題可以先從簡單的專人專筷開始



韓師小廚娘


我們一家三口吃飯就是分餐制!不怕笑話啊我老公是礦工常年在外地打工,雖然結婚16年但是因為他常年在外地煤礦打工,有很多的壞習慣,好像並不適應家庭生活!由於他在家的時間也不多,一年加起來我們共同生活也就是一個多月的時間,所以他在家期間為了不傷他自尊讓他有家的感覺,對於他的一些壞習慣我也只是輕描淡寫都提醒他一下,但是實在接受不了,所以在吃飯得時候從給他用單獨得碗筷到現在得直接分餐!唉!儘管是夫妻長期都分別加上他的壞習慣是真的接受不了他了!


小城花姐


說到中國人吃飯的方式,絕大多數的情形都是各自坐著椅子或凳子,圍著一張餐桌一起吃飯。這樣有利於交流溝通,增進感情。

我認為其實我們也有分餐,只不過我們沒有那樣的意識。比如一鍋麵每人一碗。所以我們用餐有分有合,我還是比較喜歡的。


匯聚精品


什麼時候能分餐制?關於這個問題我想很難實現。我本人對分餐制還是比較支持的,但是做起來很難,原因有以下兩點。

1.人們的生活習慣很難改變,祖祖輩輩都沒有分餐吃飯的習慣。別說分餐吃飯了,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吃飯,能做到用公筷夾菜都很難。有了公筷,吃著吃著就忘記了用公筷,堅持不了幾天,嫌麻煩也就放棄用了。

2.人們舊的思想和觀念很難改變。比如說一桌人吃飯,你對眾人要求,必須分餐或者用公筷夾菜,我想有人肯定對你不理解。老年人會說,你小時候的剩飯剩菜都是我吃的,你咬不動的東西,我自己咬碎了餵你都行,現在嫌棄我老了,嫌棄我髒了。老人們肯定不高興,甚至生你氣,更嚴重的可能不吃走人了。我想年輕人也會有人對你的要求持否

定態度,不理解你。小孩子們已有的習慣更難改變。

從以上兩點來看,實現分餐制的時間難定啊!



王老二美食記


首先咱們中國是個人情社會,總感覺分餐就生分了,不共餐吃就感覺得看不起他,他們根本不瞭解共餐會有幽門螺桿菌,會給我們帶來的什麼問題,更不知道問題的嚴重性。

幽門螺桿菌的感染,會引發萎縮性胃炎,繼而引發胃癌,是致癌的高發因素。所以如果可以的話能分還是分一下。再者,家裡孩子老人抵抗力差,影響更嚴重了。

首先湯類另說都是各自的碗,甜品也是一盅一盅的,自然衛生。大盤菜品就最好用公筷,誰想吃多少自己取,也就算是分餐了。

就著自己的筷子蘸著口水直接夾菜的人也有,一是沒意識不自覺,二是以為熟不在乎,這是個人的問題,缺人提醒。

至於自己家人,一是沒那麼互相嫌棄,傳染病的家人自然是碗筷專用,這個另說。

做菜的人煙燻火燎的都夠累了,不光記菜譜,還要特意想著一會給A的盤子放芹菜不放茼蒿,給B放茼蒿不放胡蘿蔔,給C放胡蘿蔔不放青椒...人口多的人家,簡直為難人。

不趕緊誇好吃,想著辛苦,還嫌盤子裡菜放錯了...

所以最主要不是我們不實行分餐,而是我們的菜種不適合漢堡類的分餐。只要備有公用湯勺,筷子,都是實行分餐...


王千豔豔


我認為還需要一個過程,可能需要一個長期的引導,先從小朋友開始,特別是在教育上面,需要引導。

其次呢,就是在各單位工廠,對員工的教育引導,比如所有的聚餐都採取分餐制

不過分餐制近期肯定是不會強制的。

其實在很多飯店,上的菜中,都有一個勺子,就是為了分餐的嘛

現在我們家裡就有在逐漸的分餐制,其實分餐制還是有很多優點的,經過這次疫情可能會有更多的家庭採取分餐制。

其實分餐制比較好的一點是可以有效的預防幽門螺旋桿菌的傳播。

好處還是非常多的。


大寧手創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搞弄清楚歷史。首先要說明,中國歷史上是有很多朝代一直使用的是分餐制,商朝開始,分餐制一直到唐宋,使用的都是一人一案的分餐制。直到元朝,元朝由於是蒙古族統治,蒙古族是遊牧民族,而凳子就是從遊牧民族引進的,雖說引進了,但唐宋時期的中國依舊保留著分餐的傳統。當蒙古做了皇族時,和餐制開始慢慢發展。但並沒有普及,因為蒙古雖然實行民族壓迫,但並沒有強制改變漢族的傳統習慣,所以分餐制在元朝依舊是漢族的主流。

後來朱元璋建立明朝,恢復了中華正統地位,但因為元朝將近百年的統治,和餐制已經處於一個盛行的階段了,當然這個盛行是針對以前的不盛行而言,也就是說那時候的中國人受蒙古族多年的影響,對和餐制已經沒有了牴觸感。只是明朝時期為恢復中華正統,和餐制依舊沒有流行開來。

直到清朝,乾隆皇帝幾次下江南,沿途宴飲無數。據史料記載,當時除皇帝由於其特殊的地位,而一人一桌獨餐以外,其他隨從人員都是圍桌合食。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鼎鼎大名——滿漢全席。

也就是說,和餐制在中國成為主流的情況不足四百年,但這四百年已經完完全全磨滅掉了中國人對於傳統的記憶。所以很多人認為合餐制是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人喜歡合餐制,第一是對四百年曆史的沿襲,第二,一家人圍坐在一桌上更加其樂融融,相互夾菜更能增加感情,氛圍更加和諧。雖然合餐有他的缺點,容易造成浪費和衛生問題,但是民族性格和歷史決定了我們很難再回到老祖宗的分餐制。


武漢小屁民大慶


分餐式更有利於大家庭的和睦,大家庭有老、中、青或老、中、幼的組成,老人吃飯相對比較慢、年輕人吃飯快、小孩子吃飯容易挑食。如果不分餐,可能會造成老人吃不好,小孩子偏食的可能。分餐式能給老人更多的時間吃飯,給孩子養成不偏食的習慣,因為大人的榜樣是無窮的。合餐式,缺點是會傳染疾病,易造成食物浪費且很難分清責任等。

合餐式,其主要優點是節省餐具,大家可以在一起分享很多菜餚,現場氣氛熱烈,因而特別適合慶典場合;缺點是會傳染疾病,易造成食物浪費且很難分清責任等。分餐式,缺點是餐具使用量大,不能分享很多菜餚,吃飯氣氛不夠熱烈等。我們國家大多采用合餐式,而西方發達國家多用分餐式。隨著東西方文化的不斷交流、融合,人們也在不斷改良各自的生活方式。說到底還是文化上的差異,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不斷層,消失,而延續至今,而且永遠流傳千古的文明,其中就包括飲食文化,圍坐一桌更是如此,幾千年來這習慣沒有改變過,也沒有改變的道理,反而隨著國力的增強,影響著越來越多的老外。以會講中文,會用筷子為榮,當然也包括混餐制度,從開始的不理解,抵制,到接受。這是一個巨大的轉變。就餐飲來說,兩種餐飲制式相互取長補短,衍生出介於兩者之間的方式。比如說,分餐式也提供共享菜餚,就像改良後的合餐式那樣,在每個菜碟中放公用夾子、筷子或匙子。相信它們都會向著健康、文明的方向發展。


價值投資思維智庫


我們家裡吃飯就是分餐,定量了感覺營養更均衡也衛生











Tina愛英語


中國最早就有分餐,尤其是農村,煮一大鍋面每人一晚面,在給一個大蔥,蹲門口三分鐘解決了,讓你說的好像吃不起一樣,不過現在有錢人當管的都愛吃分餐,比較衛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