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現在流行的海釣面餌是什麼,加了小藥到底有用嗎?

近幾年,海釣的人越來越多,海釣餌料的選擇也十分豐富,常用的有:沙蠶(青蟲)、紅蟲、活蝦、南極蝦、青口肉等,其中有一種餌料,隨著使用的人增多,慢慢成為海釣非常流行的一種,這就是面餌。


現在流行的海釣面餌是什麼,加了小藥到底有用嗎?

海釣面餌

面餌又稱練餌,上個世紀日本已經開始使用於海釣中。例如丸九公司的黑鯛丸很受當地人喜歡。面餌顧名思義,裡面肯定有面或者麵粉。面餌的主要成分一般有以下幾類:1、粘合成分,主要以麵粉拉絲粉為主,保證餌的戀鉤性。這個比例掌握不好,太粘的話餌就成了一塊死麵團,沒有任何霧化,魚也不太愛吃,太少餌附不住鉤,餌還沒到底就被流水沖走或者小魚盜走。2、霧化成分,這類主要是以各種穀物粉為主,例如玉米、大豆等,這類粉相對面粉粘度低,主要起到霧化作用。霧化主要是在視覺上增強對魚的引誘效果。3、誘食成分,這也是每種商品面餌差異最大的地方,例如南極蝦、青口、生蠔等海鮮。一般都是直接用攪拌機攪碎,讓食物中的氨基酸充分釋放出來誘魚,而魚的嗅覺對氨基酸特別靈敏,這就是為什麼在深夜黑暗的水底,魚能準確找到餌料的原因。

除了天然海鮮食物中的氨基酸,有些商品餌還加入各種淡水作釣時常使用的化學香味物質。例如有些加了香虎,豬母奶等各種香,這類東西是化工提取製劑,一丁點的量就能產生很大的味道。所以有些餌在作釣完手會油油的,洗過幾次手,仍有很大一股味道。這些化學制劑在淡水黑坑用得多,是因為作釣的人多,用的餌料雜,魚的嗅覺已經鈍化,相對加了這些製劑的餌,魚更容易分辨出來。有點類似於巴浦洛夫的經典條件反射實驗中讓狗流口水的鈴鐺聲,並不是鈴鐺讓狗產生食慾,而只是一種條件反射而已。例如養魚排作釣時,養魚的姑魚常常能釣到黃腳等鯛科魚,要知道大型鯛科在其他的環境中最愛的還是偏底棲類,一些死亡甚至偏腐敗的魚肉鯛科是不太愛吃的。所以有時並不一定是餌本身的誘魚效果好,而是魚已經形成了條件反射。這些化學制劑讓魚產生條件反射後,慢慢就會形成依賴。這也是為什麼以前在亞婆角青蟲釣黃腳黑立,輕輕鬆鬆能釣幾十斤,現在亞婆角的黃腳基本不吃蝦肉和青蟲,只吃面餌和紅蟲的緣故。因為釣的人多,喂的多,這些食物更容易得到,魚慢慢產生了依賴。

有些人覺得這些化學制劑的香精放面餌裡無所謂,反正是魚吃的。可是海里還有很多沒有釣到的魚已經吃了面餌並積累到了魚身體裡,而釣到的魚絕大部分應該都是被大家吃掉了,這些化學制劑自然通過食物鏈進入了人身體裡。其他製劑不消說,單說一下香虎,有過淡水臺釣的朋友肯定聽說過,香虎對皮膚有很強的腐蝕作用,很多人由於搓餌拌了香虎,得了“香虎手”,痛苦不堪,連人體外表皮膚都能有這麼強的腐蝕作用,人吃到肚子沒有影響我是不信的。上次跟小桂船家去惠州港釣到幾條黑立,拿回家殺魚時,發現魚肚子裡不少其他品牌的面餌,剖開肚子就很大一股香精的味道,我以為只是內臟有味道,去掉後反覆洗還是沒有辦法去除,因為中午還要跟小孩子一起吃,所以最終只得把魚扔了。常去亞婆角釣魚的人,一定還記得,6、7年前面餌還沒流行的時候,黃腳肚子裡還有海蟑螂、貝殼的時候,黃腳肉都是甜的一絲絲的,現在的黃腳肚子更多的是窩料面餌,魚肉也沒那麼好吃,變得粉粉的。


現在流行的海釣面餌是什麼,加了小藥到底有用嗎?

香虎手(來自網絡),大家可以度娘搜索一下“香虎手”

現在流行的海釣面餌是什麼,加了小藥到底有用嗎?

香精味太濃的商品面餌,去了內臟也洗不掉

大家還是會問,阿超,你的阿超面餌裡到底有沒有加秘方,我確實有加,不過沒有加任何香精,就是一點蜂蜜而已。鯛科與淡水的鯉魚口味有點類似,喜歡偏甜的東西,小日本丸九的餌料配方里會加白糖,我就換成了蜂蜜,濃度高些而已。

阿超自制的面餌、立漂目前主要在淘寶小店出售,淘寶搜索“阿超海釣”,小店還代理了禧瑪諾(SHIMANO)、達瓦(DAIWA)、巴里巴斯(Varivas)、YGK等大家熟知的品牌,保證貨品正宗,裡面配件也是阿超精挑細選親自使用過的產品,節省大家重複試錯的成本。

如果您對海釣感興趣,想要了解相關信息或者約釣出行,都可以隨時私信阿超。微信公眾號“阿超海釣”有阿超聯繫方式,內容同步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