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6 被特赦後的末代皇帝溥儀和新婚妻子李淑賢,春節裡是怎樣拜年的?

溥儀和寶玉有點像。這種感覺,是在我看完貝納爾多·貝託魯奇導演,尊龍、陳沖、鄔君梅、彼德·奧圖主演的電影《末代皇帝》之後,就漸漸開始有了的。

被特赦後的末代皇帝溥儀和新婚妻子李淑賢,春節裡是怎樣拜年的?

魯迅曾說:“一種悲涼之霧,遍被華林,能呼吸領會者,唯寶玉一人而已。”

這是因為寶玉感到了那個大家族的沒落,一種悲涼之感,時時在心底泛起。誰都不理解他,唯獨悲觀的黛玉,能懂到他的骨髓裡面去。

寶玉是一個愛情悲劇中的人物;而溥儀,就是一個歷史悲劇中的主角了。

他從小就被周圍人告訴,這個天下都是你的,你是九五之尊,是天子;然而隨著年紀漸長,他眼睜睜看著自己所代表的的時代漸漸遠去,卻無能為力,那心中又是一種怎樣的寂寞,何等的悲涼?

最大的悲涼,就是給予他一切,然後,讓他眼睜睜地看著這一切,突然從自己的手裡陷落,並且從此,這一切不再屬於他。

在這個過程中,他的世界觀,人生觀,經歷烈火烹油、鮮花著錦,經歷狂風暴雨、不斷剝奪,到最後驚恐認命,落魄收場。當他回首前朝往事,發現整整一個時代,給了他太多之後,又剝奪了他太多。那個時代,對他太過殘酷。

那個時代,欠了他一份完整的母愛,一個正常的教育,一個應有的公平。

這,是我看完電影《末代皇帝》之後的喟嘆。

1 這個皇帝沒有一份完整的母愛

那一幕鏡頭很荒誕:1908年,宮廷衛隊長騎著高頭大馬走進醇親王府內,宣讀皇太后懿旨——將三歲的溥儀帶入宮中上書房讀書,也就是指定溥儀繼位。一個新的皇帝就此誕生。多少人為此拼得頭破血流,家破人亡。然而,不懂事的溥儀卻在不經意中,就這麼中了個大獎了。

而之所以說這幕鏡頭荒誕,是因為宣佈之後,三歲溥儀原有的正常童年童趣,就此結束了。

溥儀被宮內太監灌輸:他作為皇上,是無所不能的。但緊接著,他就碰到了一個他不能做到的事情了:他想媽媽了,他想要回家。但是,他不能。他現在是皇上了,他是不能隨便回家找媽媽的。

溥儀七歲的時候,母親帶著溥儀弟弟溥傑進宮。弟弟溥傑跪下向他請安。母親在轎中以扇遮臉,問兒子:“你還能記得我的樣子嗎?”溥儀說:“不記得了。”溥儀問:“弟弟每天都能見到您?”……母親淚流滿面。

被特赦後的末代皇帝溥儀和新婚妻子李淑賢,春節裡是怎樣拜年的?

溥儀貴為帝王,卻並無每個孩子都有的親身母親的臂彎和懷抱。父親醇親王騎馬遠去,溥傑追著喊:“阿瑪!”可是,父母終究遠去。皇帝依然困在了深宮。

親身母親不得親近,那奶媽阿嬤呢?溥儀漸漸長成了大孩子,皇宮裡悄然安排奶媽離宮,連個道別也不讓。阿嬤淚水漣漣,戀戀不捨:“他是我帶大的……”張總管連催帶趕,阿嬤在悄然疾行的轎中探頭張望。九歲的溥儀在後面連追帶趕,在長滿荒草的大院中悽聲呼喚:“阿嬤!阿嬤!”

如果溥儀奶媽沒有被趕走,如果大清國運沒有如此蹇促,那麼溥儀和年輕的奶媽之間,是否會發展成一種類似明朝天啟帝明熹宗與他奶媽客印月之間的畸形關係,不得而知。但一個孩子,父母遠離,身居一個帝國的政治中心,只有這個阿嬤才能給予他溫情的愛護和關懷,那麼他們之間形成第一親密關係,也是非常正常的。如今,這個唯一能代償他母愛的女人,被宮裡秒速送出,一刻也不要停留。

被特赦後的末代皇帝溥儀和新婚妻子李淑賢,春節裡是怎樣拜年的?

原來,一個皇帝所享受的所有特權,都是有代價的。代價是,遠離親情,遠離天倫。不要說童年童趣,不要說母愛親情,不要說正常倫理,一概沒有。你這顆心,什麼時候冷了,硬了,變態了,你就可以做皇帝了。這種成長的代價,太大了。

2 溥儀缺乏一種面對正常人的教育

幸虧大清國覆滅了。幸虧皇權專制瓦解了。溥儀即有大錯,因為沒有實權,倒也並未鑄成大惡。

我有時候想,如果大清繼續,可能溥儀更有機會成為一個冷漠殘忍的皇帝。這種冷漠,這種殘忍,在他受教育的過程裡,被逐漸滲透到他的性格里。

溥儀很小的時候,一干太監伺候他洗澡,太監教導主子:“皇上是萬歲爺,是天子,皇上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小屁孩溥儀朝著一個太監潑水,太監任其潑濺,賠笑承歡。

被特赦後的末代皇帝溥儀和新婚妻子李淑賢,春節裡是怎樣拜年的?

天子對子民的冷漠,居然是通過子民言傳身教天子任意蹂躪自己而訓練出來的,真是一幕荒誕劇。

還有一幕:在紫禁城大道上,溥儀坐在肩輿上,溥傑在旁跟著;溥傑問道:“皇上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是真的嗎?”溥儀指著眾人說:“那當然,要是我淘氣,受罰的是別人——他們當中的任何人。”

為了向溥傑證明自己作為皇上一言九鼎,他命太監大腳喝下墨汁,大腳雖有猶豫,但也馬上照辦。皇帝可以有權讓人做任何違背常理的事情,因為這是他的特權。這種特權教育下的特權思維,長期而往,根深蒂固,直入骨髓。

皇帝也讀經,也念書,也寫字,但是最生動形象、最效果非凡的教育,就在於周圍這幫皇家當權者以及下人對溥儀的活體教學,親身演練。這種邊學邊練、耳濡目染的教育,當真太毒了。

問題是,如果皇帝對事關萬民福祉的政務大事判斷出錯了呢?皇帝一旦昏言既出,駟馬可追麼?歷朝歷代的歷史一再證明,皇帝的錯誤,從來都是萬眾子民買單。看看往朝,窮兵黷武,兵革互興的苦果,哪次不是由民眾嚥下?

看看這個遊戲:溥儀拉著溥傑在皇宮內一頓亂跑,後面跟著一大堆太監,抬肩輿的,扶輿杆的,舉羅傘的,捧馬紮的,拿衣服的,拎食盒的,還有挑著常備小藥的擔子的,都在亦步亦趨地跟著亂跑,跑得丟盜棄甲,氣喘吁吁。溥儀和溥傑卻在開懷大笑。

被特赦後的末代皇帝溥儀和新婚妻子李淑賢,春節裡是怎樣拜年的?

這一幕,似曾相識。如果換一個背景,溥儀換成紂王,溥傑換成妲己,諸太監換成各路諸侯,紫禁城換成烽火臺,那麼千年的歷史循環又開始了。玩得這麼大膽這麼歡,並不是他本來就會的,而是環境、周圍人教他的。這種教育效果,遠不是教科書所能比擬的。

這種教育,不是正常的教育。

3 歷史,欠了他一個公平

就我個人而言,我同情溥儀。無論他有多可笑,多荒誕,多“罪大惡極”,除去他本身的先天性格成分,他的大部分痛苦,源於他的出身,源於歷史跟他開了一個玩笑。

歷史,欠他一個公平。

別人,只是通過教科書來了解歷史。而他,則是那段歷史的參與人,是主角之一。因為是主角,卻又無力駕馭這段歷史風雲,所以他無可逃避地承受了這段痛苦。旁人,可以罵他批他,卻少有人能理解他。

歷史讓他三歲登基,卻又讓他六歲退位,並且只能困在紫禁城,連他的額娘在宮外吞鴉片自殺,他都不能出宮去探望一下。

歷史也讓他無法做主選取哪個女人做自己的妻子;無法讓他過上正常人的婚姻生活。

被特赦後的末代皇帝溥儀和新婚妻子李淑賢,春節裡是怎樣拜年的?

馮玉祥發動政變,把他趕出他曾無比厭惡的“囚籠”紫禁城。可真要離開了,他心裡卻又無比害怕。

孫殿英挖他祖墳,劈開先人慈禧的遺體,盜走財物,把慈禧鳳冠上的珍珠送給了蔣介石的新婚夫人……他無所依靠。太監偷他,文臣騙他,軍閥欺負他,他靠了日本人想要復辟帝制,結果日本人又耍了他。

皇后婉容懷了別人的孩子,孩子一生下即被日本人處死,婉容即刻被送走,溥儀拔腿追出去,卻被關東軍堵在偽滿皇宮的門口而不得出,一如當年被太監、被民國軍堵著,跑不出紫禁城。

溥儀的老師莊士敦說:皇帝自從登基那天就成為了自己領地裡的囚徒,在退位後仍是。但是現在他長大了,他會問為什麼他是所有中國人中唯一一個不能踏出自己家大門的人。我想皇上是地球上最孤獨的男孩了。

何嘗不是!

他曾是偽滿洲國名義上的皇帝,但到了戰犯管理所,他看到,他以前的偽滿商務大臣在刷廁所,而那個曾任偽滿洲國的皇宮衛隊隊長,現在是犯人小組長,將要管理他的學習……

被特赦後的末代皇帝溥儀和新婚妻子李淑賢,春節裡是怎樣拜年的?

歷史如此荒誕,把他摁在地上,不斷摩擦……

我們當然無法把一個人所犯的所有錯,都歸咎於歷史。溥儀自身也因為偽滿時期的罪行,而在監獄裡服了十年刑。

出來混,他是還了。

但問題是,他被強行推上皇位,又被趕下皇位,被挖祖墳,被剝奪了一個健全完整的人格(從溥儀著《我的前半生》、賈英華著《末代皇帝的後半生》中,可以看到,他在一生中如楊柳隨風,一直搖擺不定)。這些慘,這些痛,誰來還?歷史,能補償給他嗎?

可惜的是,若問歷史,休論公平!

結語:

他最大的悲哀,是夢醒時分,卻發現無路可走;他所有的悲涼,是人為皇帝,卻身如不繫之舟,無法自主。

問汝平身功業?北京、天津、滿洲、蘇聯、撫順,再回到北京……

如果當年三歲的溥儀可以選擇,他想必不會去做那個勞什子皇帝的——就如同寶玉怒起來就要扔掉那塊“通靈寶玉”那樣——溥儀也會逃離紫禁城,回到醇親王府,尋找他的兄弟、他的奶孃二嫫、他的父母雙親、他和兄弟一塊兒玩的那隻蟈蟈,去接受更正常一點的教育……然而,沒有如果。

被特赦後的末代皇帝溥儀和新婚妻子李淑賢,春節裡是怎樣拜年的?

他在1959年12月4日獲得特赦。之後,他開始了他的公民生活。

他後來與妻子李淑賢,於1962年4月30日,在全國政協文化倶樂部舉行了婚禮。

被特赦後的末代皇帝溥儀和新婚妻子李淑賢,春節裡是怎樣拜年的?

他們共同度過的第一個春節,是在1963年1月25日。

那年除夕日,溥儀在其日記中記載:他和妻子李淑賢一起到全國政協秘書處副處長連以農,以及幾位政協機關幹部或同事家中拜年,感謝他們一年來對自己家庭生活細心的照護和關懷。繼而溥儀又“同王述曾到史、於、馬、蘇、張、徐、趙各處拜年”。

拜年笑談中,往往少不了如此問答:

“噢,宣統皇帝過年好!”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溥儀給您拜年!”

在他們的拜年笑聲中,我只覺得一種蒼涼瀰漫在我們的心間。

溥儀終究沒變,依然身如飄萍;溥儀終究變了,他在時時變化,以適應這一生中最後一個角色……

我想起了電影中的一幕鏡頭:年老的溥儀買了一張故宮門票,在黃昏的餘暉中,他偷偷溜到那張他三歲登基的龍椅上,從裡面掏出來一個蟈蟈罐子,那個蟈蟈從打開的罐子中,慢慢爬出……

被特赦後的末代皇帝溥儀和新婚妻子李淑賢,春節裡是怎樣拜年的?

他當年的興趣只在蟈蟈,不在江山;他要的是一個無憂的童年,而不是去做君王。多年以後,他依然心有不甘,在夕陽下,執著回望:哪裡,是我的童年?

懂他的,是不是隻有這個蟈蟈?

我是醉餘堂主人, 讀書寫文,溫暖向上。歡迎【關注】。如果你喜歡,歡迎轉發,點贊,收藏,讓更多人一起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