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汉昭帝刘弗陵(下)

粉碎政变

昭帝即位的第三年,车骑将军金日磾病逝,剩下的辅政三大臣霍光、桑弘羊、上官桀则展开了殊死的斗争。

汉昭帝刘弗陵(下)

御史大夫桑弘羊是前朝权臣,论资格、功劳、牙能,他都认为在霍光之上。他名义上也是输政大臣,但权势不仅低于霍光,也不如上官桀,“盐铁会议"上,又遭失败。他曾替子弟谋官,遭到霍光的拒绝。故此,他对霍光也甚为怨恨。

汉昭帝刘弗陵(下)

霍、上官两家是儿女亲家,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娶霍光的女儿为妻。由于这层关系,在三巨头上,上官桀的权势仅次于霍光。

霍光休沐回家,上官桀便替他裁决政事。但是上官一家并不以此为满足。他们经过讨好昭帝的姐姐鄂邑长公主,取得她的信任,并乘其为弟弟选妃之机,把上官安6岁的女儿送人后宫,使年仅12岁的昭帝册立其为皇后。父以女贵,上官安当上骠骑将军,封桑乐侯,他骄奢淫逸,恃势专横。他整日饮酒作乐,与后母、侍婢淫乱。由于当初霍光未答应上官安之女人宫,也未答应给鄂邑长公主的情夫封官,他们十分怨恨,便欲取而代之。

在反对、驱除霍光的行动中,上官一家还和皇亲结成了联盟。在朝中是鄂邑长公主,他们因安排公主的情夫丁外人而讨得了她的欢心,而霍光却因不答应封丁外人做官而与公主结怨。此外,他们还联合了武帝三子燕王刘旦。刘旦因太子自杀,次子早死,满以为帝位非他莫属,不想却传给了少子,故对昭帝不无怨恨。如此一来,四方一拍即合,着手行动。

上官桀和桑弘羊暗中收集霍光的过失,把材料交给燕王刘旦。刘旦遣人上疏弹劾霍光:“霍光出京去长安东的广明亭检阅御林军,道上称跸,太官供备饮食,僭用天子仪仗:任人唯亲,他的长吏杨敞无功无才却当上了搜粲都尉;他还擅自调动校尉霍光专权自恣,臣怀疑他图谋不轨,愿归王玺,宿卫京师,保卫皇上。"

上官桀和桑弘羊乘霍光休沐回家之际,劝昭帝把燕王的奏疏下发百官,罢免霍光。 不料 , 昭帝把燕王的奏疏留下 , 不肯下发。 翌日清晨 , 霍光上朝,听说燕王奏劾之事,便停在一处叫“画室"的殿中,未敢人朝。昭帝宣召霍光人朝。霍光人,免冠顿首。

昭帝说:“大将军戴上冠,朕知道燕王奏疏有诈,大将军无罪。"霍光顿首谢恩,问道:“皇上怎知燕王奏疏有诈?"年仅14的昭帝振振有辞地分析说: “大将军去广明亭检阅御林军;广明亭近在咫尺,何须准备饮食?调动校尉一事不出十日,燕王怎能得知?若大将军想图谋不轨,不需校尉。

"

上官桀等人不甘心失败,决心铤而走险。他们定计:鄂邑长公主出面请霍光吃酒,伏兵格杀霍光;除掉燕王,废除昭帝,拥立上官桀为帝。不料,他们的阴谋被稻田使者燕仓侦知,燕仓密报大司农杨敞,杨敞转告谏大夫杜延年,杜延年又奏告昭帝和霍光,昭帝与霍光发兵逮杀上官桀父子、桑弘羊和丁外人,诛灭三族;鄂邑长公主、燕王自杀。上官皇后年少,仅8岁,未参与谋反,再加上她是霍光的外孙女,故没废黜,仍做她的皇后。这场政变粉碎后,朝政渐趋安定。

加冠亲政

元凤四年(前77),昭帝年满18岁,举行冠礼。按旧制,加冠之后,昭帝亲政,但军权大事仍委诸霍光。霍光执掌大权不专权跋扈,君臣相安无事。

成王不疑周公,昭帝委任霍光",成为历史美谈。

汉昭帝刘弗陵(下)

在昭帝和霍光的治理下,汉帝国政局稳定,社会经济有较大的发展,出现了“中兴"局面。

昭帝亲政后的第三年夏四月,暴病而亡于未央宫,年仅21岁。他的遗体被安葬在平陵。

笔者:刘弗陵出生就与众不同,刘彻更是将刘弗陵安排的妥当。8岁继位,18岁亲政,21岁就逝世了,享年有限,在位时间却不短。刘弗陵在位期间,多为大臣辅政,即便如此,刘弗陵还是有许些的政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