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孙子戴孝用什么颜色的孝布?有什么习俗说法?

奥的1


我老家是农村的,我们这里的习俗就是:有人去世时,晚辈们是要披麻戴孝的。帮忙的人把一块一块白布分别戴在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头上,布长至小腿处,然后再用一节麻栓在其腰上;孙辈以下者就是用一红布做成袖状戴在手臂之上,腰上也必须要栓一节麻的;跟死者平辈的兄弟姐妹,就是把一块白布圈在头上,就可以了。等把死者安葬完毕之后,就可以把身上的孝布取下,可以留着做一纪念,也可以在烧陪葬品时把孝布和麻一同烧掉。


奔六途中


这个还真有讲究。

在我们老家,儿孙辈戴孝是同样的的颜色,用的白棉布。但是,第四辈,即重孙辈戴孝,用的就是大红色的孝帽了,而曾孙辈,则是用的绿色的孝帽。

所以,如果你看到人家办丧事,里面有小孩子戴红色或者绿色孝帽的,一般都会认为福气是比较好的长寿老人。

我外婆活到88岁去世,外公在他兄弟中排行老四,是最小的一个,小时候去外婆家,村子里那些跟我母亲差不多年龄甚至比我母亲大的人,基本上都是跟我同辈,我上初中的时候我们学校的教导主任,比我母亲大概大了十岁,是母亲堂姐家的女婿,跟我其实是同辈。

当外婆去世的时候,送葬的人群中就有一群戴红绿帽子的小孩子,甚至是热闹,一群鲜艳的红色和绿色夹杂在白色当中,简直可以用喜气洋洋来形容。

不知道你们那儿是什么样的风俗呢?大家来说说。


苏小妮


一哥“俗眼看社会”之——

     孝子贤孙穿孝衣

老人驾鹤、后人穿孝,这是国人的基本规则,然而各自穿什么样式的孝衣,有那些讲究,各地规矩不同,俗人这里只是说说中原地区普遍的做法。

先说一下古人的制度样式,有一种说法是说“五服”本身就是用在葬礼上的服装样式,一般叫“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斩衰是臣哭君、平民哭爹、哭娘、哭丈夫的,长孙哭爷的,儿媳妇哭公婆等等都是粗麻重孝,不见针线,举哀三年(实际上是二十五个月)。齐衰,是半身孝,用断处缉边。大功样式当属于有衣服形状的孝衣,凡为堂兄弟、未嫁堂姊妹、已嫁姑及姊妹,以及已嫁女为伯叔父、兄弟,均服“大功”。小功亦称“上红”。是次于“大功”的丧服。一般为红色布匹制作,凡为伯叔祖父母、常伯叔父母、未嫁祖姑及堂姑,已嫁堂姊妹、兄弟妻、再从兄弟、未嫁再从姊妹,又外亲为外祖父母、母舅、母姨等。缌麻是次于“小功”的丧服。“五服”中最轻的一种。类如平常衣服了,凡男子为本宗之族曾祖父母、族祖父母、族父母、族兄弟,以及为外孙、外甥、婿、妻之父母、表兄、姨兄弟等。

现在北方地区还基本保留了这些样式,只不过用布匹罢了,一是重孝,儿女为父母、儿媳为公婆带孝,一般是整块白布罩身,戴孝帽,穿孝鞋,长子披麻片,腰系麻绳,其余人用白布条系腰。二是侄子、侄媳、女婿、义子、外甥等着半身孝,戴孝帽,也有全身孝不系白布条的。三是妻侄、姨外甥、儿媳妇娘家兄弟、孙媳妇娘家叔伯及其他晚一辈的亲戚,戴孝巾,也有用白花代替的。三是孙子辈着蓝衣孝、外孙子辈着蓝衣孝。四是重孙子辈着红衣孝,重外孙可以不着孝。再其外已是常衣了。至于外人前来吊唁,也多有搭孝于肩、于臂的,也有用白毛巾代替的,或许也是一种遗存形式吧。

其实,守孝于心而显于形,孝布衫这事现在好多地方都不大讲究了,俗人认为还是大致有点规矩好。

 





一哥于一


广东潮汕和海陆丰地区最重视传统文化,婚丧嫁娶活动很隆重和注重礼仪,丧事中儿孙和亲戚朋友的着装服饰用三个大类来区别,其中有麻布用于儿孙(包括女儿孙女等)、白布是姻亲眷亲、黑布(袖圈)用于朋友。

题中所问既是孙子肯定要披麻戴孝的,但是披的麻和孝子又有些区别,最简单的辨认方法麻布越粗越亲,比如儿子儿媳就是最粗的那种,孙子侄子辈(包括配偶)次之,最幼的麻布用于外孙、外孙女和外甥等。


麻布的种类以前是五种(通常说的五服),现在已经简化为三种即大麻布、小麻布、幼的麻布,除了孝子孙之外宗亲族亲也要戴麻布袖圈,简单的说就是同姓者戴麻布袖圈。

所有姻亲眷亲(通常说的亲戚)都用白布,但是女婿又有所区别因为女婿属半子,女婿要在白布帽子或者白布袖圈缝上一小块麻布代表戴孝,其中外孙的披麻戴孝只要一个代表即可,其他都用白布和亲戚一样,,如:女婿有三个儿子就选次子来作代表,还有如果女婿已过世这份女婿孝服由他长子拿在手里或者缚在身上代表,因为半子之礼一定要完成的。

朋友(包括同学、同事)比较简单,全部用黑布袖圈就可以,平常见的影视作品中戴黑袖圈那种就是。


海陆双丰


各地风俗不同,孝巾佩戴也是有差异的。披麻戴孝是对死者的一种孝心和祭奠。

我们这里的农村,家中老人去世,作为直系亲属的家人一般都是穿全套的白孝衫,稍远一点的亲属佩戴孝巾即可。年纪比较大的老人去世,孙子辈会穿全套的红色孝衫,儿女辈穿全套的白孝衫。但是城里面有公职的人员,如果家中老人去世,是不能穿全套孝服的,只能在胳膊上佩戴一个黑色的孝巾,这也是国家对公职人员的要求,提倡移风易俗嘛!

老人去世,在悼念期间,他的儿孙都是要着全套孝服轮流守在灵柩前烧纸的。当有亲朋来祭奠时,要跪着迎接。吊孝者向死者磕头或行作揖礼时家人也要陪着磕头,以示感激。在出殡之前的每天晚上儿孙们都要守灵的,灵柩前是不能没有人的,一定要保证烧纸的火盆里火不熄灭。

出殡时,儿孙们都要着全套的白色孝服或红色孝服跟在灵柩后面,孙子们扛着竹竿做的孝杆,孝杆上系着白纸做的纸符,儿女辈则边走边撒纸符,一直撒到下葬地。出殡完毕,亲朋各自归去,死者亲属回家后可以不再穿全套的孝服,但依然要戴孝巾至少七天。过了头七才可以不戴任何孝巾孝服了。

披麻戴孝是亲属对死者的一种孝行。敬孝需及早,活着时孝顺是最好的敬孝。“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一种遗憾。


文一多


我们这边现在一律用白布,戴白帽子,

穿白衣,穿白鞋,肩带黑袖章,不分

子辈孙辈曾孙辈,一律用白色。

过去子孙还要披麻戴孝,现在不披麻了。


广法居士


在我们德州,如果爷爷奶奶过世了,孙子辈的带孝的同时,在孝箍上别个红布条,或者别撮红毛线,如果是老爷爷,或老奶奶过世,重孙子辈的则别个蓝布条,或者一撮蓝毛线,这样大家一看就知道和过世者的关系了。


海萍16


我们这儿里,儿子辈白布,孙子辈黑布,孙子下辈红布


用户2994460256448


每个地方风俗不一样,我们这边孝子是里面穿白衬衣,外面穿麻衣,孙子都是穿白衬衣,百岁老人过世儿孙都穿红色衣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