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苻堅失敗的揭幕者,劉牢之的“猛將”人生

苻堅失敗的揭幕者,劉牢之的“猛將”人生

壽縣 淝水之戰是北府兵最輝煌的勝利


苻堅之敗,功始牢之

為什麼說,劉牢之是苻堅的“掘墓人”?

《晉書卷七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說了一句實話,把“淝水之戰”東晉一方的主要將領,在戰役中扮演的角色,都概況了進去:

堅之敗也,雖功始牢之,而成於玄、琰,然石時實為都督焉。

簡單說,首功歸劉牢之,然後是謝玄使詐,謝琰趁勢發兵,謝石整場就是個打醬油的、撈了個“領導有功”。

苻堅失敗的揭幕者,劉牢之的“猛將”人生

“淝水之戰”實景演出

狹路相逢勇者勝

1.主將不敢戰

383年,前秦大舉攻晉。苻融陷壽陽;慕容垂拔鄖城;梁成等帥眾五萬屯於洛澗。謝石、謝玄“不敢進”,東晉危在旦夕。

當時的主將和副將,分別是謝石、謝玄、謝琰,都是謝家自己人。

謝石、謝玄等去洛澗二十五里而軍,憚成,不敢進。

石聞堅在壽陽,甚懼,欲不戰以老秦師。

苻堅失敗的揭幕者,劉牢之的“猛將”人生

享樂壁飾 奢侈無度 才是東晉士族的主流 謝安是其中佼佼者

2.猛將得首勝

次月,劉牢之率五千兵做前鋒,攻打梁成,一戰而勝,殺敵一萬五千,大大鼓舞了晉軍士氣。

牢之直前渡水,擊成,大破之,。。。

於是謝石等諸軍水陸繼進。

然後,就發生了“草木皆兵”的故事。苻堅登壽陽城,望八公山草木,

皆以為晉兵,顧謂融曰:"此亦勁敵,何謂弱也!"憮然始有懼色。

我們在這裡做一個小小的假設,假設劉牢之前鋒戰敗了,很可能謝安在歷史上留下的就不是“運籌帷幄”的美名,而是“紙上談兵”的臭名了。因為謝安在淝水之戰前,除了套路式的屢拒徵辟,依靠士族的家庭背景當上高官,還有政治上的磨磨功夫,實在沒什麼拿得出手的戰績。

苻堅失敗的揭幕者,劉牢之的“猛將”人生

謝安 王導 雕像

3.苻堅一敗塗地

劉牢之首戰得勝,就被雪藏了。

被勝利鼓舞了士氣,堅定了信心的謝玄、謝琰,在苻堅一方的內奸朱序透底的前提下,趁苻堅驕傲自大的失誤、內部將帥各有算計的形勢,取得了淝水之戰的勝利。苻堅則一敗塗地,逃回北方。從此北方陷入了10年的亂戰。

淝水之戰失敗後,苻堅就一蹶不振,直到兵敗五將山,被姚萇勒死在新平。

所以說,劉牢之,是苻堅的“掘墓人”。

苻堅失敗的揭幕者,劉牢之的“猛將”人生

前秦瓦當


猛將劉牢之

武將世家

在東晉,以門閥士族為政治資本的僵化王朝,一個武將,幾乎註定了悲劇的命運。

劉牢之祖上是在晉武帝司馬炎時起家的。

他家善射,“世以壯勇稱”,就是說,世代以壯勇聞名,始終沒能轉變為士族。

這樣的家世,註定了他玩不轉東晉士族那套把戲,在後面政治站隊的時候,屢站屢錯,最終身死。

直接的例子就是:後來劉牢之在王恭麾下,受到不公正待遇,跟他的家世是有直接關係的。而這一不公正待遇,也逼急了劉牢之,使得他倒戈相向,逼死王恭。


與慕容垂互有勝敗的猛將

377年,晉庭徵謝玄抵抗前秦,玄募驍勇之士,得彭城劉牢之等數人。以牢之為參軍,常領精銳為前鋒,戰無不捷。時號"北府兵",敵人畏之。劉牢之可以說是“北府兵”的靈魂人物之一。

他的戰績,除了淝水之戰的首勝之功外,還有敗句難、對戰慕容垂、敗翟魏翟釗、討孫恩、擒張遇、平祆教等等。

大家可能對劉牢之的大部分對手都不熟悉,這裡就說說慕容垂這個大家都熟悉的名將。

385年,苻堅的兒子符丕假裝投降東晉,受到慕容氏攻打,向東晉求援。東晉派劉牢之救援符丕。劉牢之與慕容垂初戰不利。後來野戰,剛正面,打敗了慕容垂。

夏,四月,劉牢之進兵至鄴。燕王垂逆戰而敗;遂撤圍,退屯新城;乙卯,自新城北遁。

但是,猛將嘛,就是給名將當背景用的。

慕容垂誘敵深入,劉牢之兵敗,單馬得免。

與慕容垂的對戰,充分展示了劉牢之的特點,野戰、剛正面,勇猛無敵;智鬥、繞彎子,必敗無疑。

他的人生,也是這樣。

劉裕的起家

在劉牢之討孫恩、盧循叛亂的過程中,平民劉裕參軍,成為劉牢之的屬下。

孫恩十萬眾,兵鋒直指京口,威脅建康,劉牢之帥大部隊回援,劉裕以不足千人斷後,一戰成名。

恩浮海奄至京口,戰士十萬,樓船千餘。牢之在山陰,使劉裕自海鹽赴難,牢之率大眾而還。裕兵不滿千人,與賊戰,破之。恩聞牢之已還京口,乃走鬱洲,又為敬宣、劉裕等所破。

從此,劉裕起家。

苻堅失敗的揭幕者,劉牢之的“猛將”人生

文采風流的東晉

窩囊的死亡

三次倒戈,樹倒猢猻散

第一次

398年,王恭與司馬元顯爭奪對東晉朝廷的控制權。身為王恭部將的劉牢之,因為對自身武將的待遇不滿,倒戈投向司馬元顯,王恭身死。

苻堅失敗的揭幕者,劉牢之的“猛將”人生

文采風流的東晉

第二次

402年,司馬元顯討桓玄,以劉牢之為前鋒都督。劉牢之臨陣倒戈,權臣桓玄控制了東晉朝廷。

司馬元顯他爹司馬道子,就是東晉唯一沒有當上皇帝的琅琊王(除了2個夭折的琅琊王)。司馬道子父子,沒有執政能力又強求控制朝政,可謂禍亂朝政,折騰光了東晉最後一點元氣。

劉牢之倒戈之前,手握北府兵,都督兗、青、冀、幽、並、徐、揚州、晉陵軍事,徵西將軍,領江州。

苻堅失敗的揭幕者,劉牢之的“猛將”人生

第三次

402年,桓玄控制朝政,馬上將劉牢之調為會稽太守(《資治通鑑》作會稽內史,《晉書》作會稽太守),要剝奪劉牢之的兵權。劉牢之又圖謀討伐桓玄。

這次倒戈圖謀,受到了北府兵部屬的反對。

佐吏多散走

劉牢之只得謀求外逃活命。


苻堅失敗的揭幕者,劉牢之的“猛將”人生

烏衣巷

憂懼自縊

由於劉裕等部將不願意跟隨他起兵討桓玄,劉牢之只得謀求外逃投奔大將高雅之。

這時候,劉牢之讓兒子劉敬宣去搬家小,一起逃亡。結果劉敬宣遲到了。劉牢之就以為家小都被桓玄殺了。他直接上吊死了。

桓玄後來知道了劉牢之要反他,一點也沒客氣,剖棺之後,侮辱了劉牢之的屍體。

玄令斫棺斬首,暴屍於市。

一代名將,身首異處。

苻堅失敗的揭幕者,劉牢之的“猛將”人生


荒唐的東晉朝堂政治

劉牢之活躍的時候,東晉先後經歷了謝安、司馬道子父子、桓玄控制政權的過程。劉牢之的悲劇經歷,恰恰反映了東晉門閥政治下,士族與其他階層的控制與反控制,而桓玄叛亂和天師道叛亂砸爛東晉最後的政治家底後,非士族出身的劉裕,最終在亂世中,憑藉軍功佔據了朝堂,奪得了帝位。

苻堅失敗的揭幕者,劉牢之的“猛將”人生

東晉名畫

雪藏的猛將,謝氏把控朝政

劉牢之獲得了淝水之戰首勝之功,謝氏如何對待他呢?

整個淝水之戰,基本沒他什麼事。

淝水之戰後,東晉乘機攻略中原,謝玄怎麼安排劉牢之呢?

使劉牢之守鄄城

總之,一個戰功都沒給劉牢之。攻打鄄城,還是謝玄派劉襲去打的。

後來救援符丕、對抗慕容垂的苦差事,倒是送給了劉牢之。

苻堅失敗的揭幕者,劉牢之的“猛將”人生

得了淝水之戰大功的謝玄是個什麼樣的將軍呢?他要真是能征善戰的猛將也就罷了,

後來討孫恩,謝玄原形畢露,死於亂軍之中。

謝安自桓溫死後,控制朝政近20年,東晉內部相對平靜,內鬥也主要是政治鬥爭,很少軍事鬥爭。謝氏之後,司馬氏妄圖奪回朝政,東晉再次陷入軍事上的內鬥之中。

自377年從軍謝玄,共創北府兵,到402年自殺,劉牢之為東晉征戰25年,前秦、後燕、翟魏,都在劉牢之手上吃過虧。但外戰外行、內鬥內行,幾乎是東晉的常態。一代猛將,就窩囊的犧牲在內部的政治鬥爭中。

苻堅失敗的揭幕者,劉牢之的“猛將”人生

所謂“魏晉風流”

司馬道子和司馬元顯

沒能當皇帝的琅琊王

東晉11位皇帝,有5個是以太子繼位,另外6個,做皇帝前,都做過琅琊王。當然,司馬睿是西晉封的琅琊王。東晉一朝,封了8個琅琊王,2個夭折,5個後來當了皇帝,唯一沒當上皇帝的,就是司馬道子。 時也命也,他鬧得太歡實了。

司馬道子和司馬元顯父子,都嗜酒、寵信小人,在謝安死後,王、謝兩族都沒能掌握中樞的大好局面下,錯失了東晉王室控制朝政的最後時機。

苻堅失敗的揭幕者,劉牢之的“猛將”人生

耗幹東晉最後的家底

司馬道子父子執政期間,先後發生了王恭、桓玄兵變,東晉小朝廷控制的土地,僅剩八郡之地。

自帝即位以來,內外乖異,石頭以南皆為荊、江所據,以西皆豫州所專,京口及江北皆劉牢之及廣陵相同雅之所制,朝廷所行,惟三吳而已。

司馬元顯還因為對朝廷控制的八郡加兵役,直接激起了孫恩、盧循天師道之亂。

會稽世子元顯,性苛刻,生殺任意;發東土諸郡免奴為客者,號曰樂屬,移置京師,以充兵役,東土囂然苦之。

及孫恩作亂,八郡皆為恩有,畿內諸縣,盜賊處處蜂起,恩黨亦有潛伏在建康者,人情危懼。

苻堅失敗的揭幕者,劉牢之的“猛將”人生

甲騎具裝

最後桓玄控制朝政,逼晉室禪讓,建國號楚。徹底挖光了東晉小朝廷的政治資本。

桓玄敗後,作為反玄盟主的劉裕最終奪得了帝位。


整個東晉的生命力,就這麼在內鬥中,耗盡了。

苻堅失敗的揭幕者,劉牢之的“猛將”人生

附:劉牢之簡明年表

377年,謝玄為兗州刺史,領廣陵相,監江北諸軍事,招募勇士,劉牢之從軍,任北府兵參軍。

378年,敗句難,為鷹揚將軍、廣陵相。

383年,淝水之戰,領兵諸謝逡巡不敢進兵,劉牢之為前鋒,首戰告捷,振奮士氣。

384年,鷹揚將軍劉牢之攻秦譙城,拔之。九月,謝玄使彭城內史劉牢之攻秦兗州刺史張崇。辛卯,崇棄鄄城奔燕。牢之據鄄城,河南城堡皆來歸附。十月,謝玄遣龍驤將軍劉牢之等據碻磝。

385年初,玄乃遣劉牢之、滕恬之等帥眾二萬救鄴。劉牢之與慕容垂戰,互有勝敗,被伏,單馬得還,因兵敗,徵還。

390年,八月,劉牢之擊翟釗於鄄城,釗走河北;又敗翟遼於滑臺,張願來降。

397年,王恭遣劉牢之擊斬王泰。

398年,從王恭而倒戈,以劉牢之為都督兗、表、冀、幽、並、徐、揚州、晉陵諸軍事以代恭。

王佺期、桓玄求誅劉牢之,劉牢之兵臨京口。

399年,劉牢之發兵討孫恩。劉裕從軍。劉牢之縱兵士暴掠,士民失望。

401年,解孫恩京口之圍,孫恩由盛轉衰。

402年,倒戈向桓玄,司馬元顯死,桓玄控制東晉朝廷。

402年,不滿桓玄對自己的政治安排,謀討桓玄,將士離心,自殺身亡,死後還被虐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