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 “天命通宝”——随谈

“天命通宝” 清.努尔哈赤所铸,准确来说当时的“清”还称为“金”,也就是史称的“后金”。写这篇文章呢,也是偶然兴起;刚刚在别的地方,帮一个朋友简单辨别了一枚天命。当然我说不上是专家,只是从小的爱好,算是野路子吧!下面呢,我会尽量简化的把“天命”的特点,特征说清楚(一会引号就不点了,怪麻烦的),知道它的特点,辨别也就简单了。

“天命通宝”——随谈

天命通宝(汉文)

“天命通宝”——随谈

天命通宝(满文)

“天命通宝”——随谈

当时的清朝,其实还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政权。最多也就是介于部落和国家之间。游牧民族嘛,其实对钱的需求量并不大,人与人之间更倾向于以物换物。

努尔哈赤这时候提出铸钱,可能心里已经有了长远的打算… 当时以明朝为中心,像日本,越南铸钱(甚至铸造仿明钱) ,都是为了直接与明朝交易;而清则不然,即使有了铜钱,当时的边关交易依旧是以物换物。当然这可能也跟“天命”钱,铸造极差有关,明朝人很难认可。

下面就细说说这铸造极差的“天命”钱,虽说努尔哈赤一时兴起想要铸钱,可当时的清朝还没有熟练掌握铸钱技术,也提炼不出好得精铜。所以天命通宝不论是满文还是汉文都得铸造极差的,铜色也是暗红发灰。当然这也是个特点,现在的仿品很难仿出天命的那个铜质了。所以看过几次天命的真品,就很难上当了。

满汉文,其中汉文钱相对较少,价格倒是差不多。品相顺的过去的三到五百左右,极美品要高一些。其实现在看这个价位真是很难说清,雍正都什么价了。说是钱,可“天命通宝”铸造的并不多;当时很多士兵只是拿它当做饰品佩戴,贵族呢就直接当做赏赐品,赐给下人。要说流通,至少以现在的发掘量来看,是不太可能的。可惜呀,铜钱都是讲就美品价高,天命钱不太受人待见,所以价格一直不高。

“天命通宝”——随谈

天命通宝(满文)

再提个小点,天命的满文钱很有意思,这四个字的读法是“先左再右,然后上下”不多见。随性而起就不写太多了,今天就先到这吧。下次咱再说说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的“天聪通宝”。关注我,不定期分享收藏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