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你認為古詩詞中最絕望一首是什麼?

薄荷實時熱度資訊


古語云:詩言志。詩詞,是人內在情感的外現,人之所以痛苦絕望,或因國破家亡,或因懷才不遇報國無門,或因情根深種而求而不得…所以,從哪些詩句能體會到絕望?沒讀完詩詞,不敢言“最”,在此分享幾首:

李煜: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時光飛逝,更兼風和雨,如水長往東流一般,人生的遺憾也是真的如此無窮無盡,無止無休。

李商隱: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

情與身同在,這是多麼溫暖卻又絕望的事兒啊。



寫戰爭: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為掃匈奴奮不顧身,五千精兵命喪胡塵。那無定河邊堆積如山的骸骨,有多少還在千里外婦人們的夢中呢?



《十五從軍徵》同樣讓人絕望:

十五歲就出去打仗,八十歲才回來。幾十年的時光過去,回到家既心懷期待,又怕一切物是人非。

十五從軍徵,八十始得歸。

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

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從狗竇入,雉從樑上飛。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穀持作飯,採葵持作羹。

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

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

家裡沒有幸存任何人,墳前的松柏都已鬱鬱蔥蔥。征戰歸來,世間卻再無一個親人,唯餘自身獨自存活,做好飯來,都不知道可以給誰吃。

回鄉前,老兵心裡還有希望與期待,而一旦回鄉面對到這殘酷的現實,怕也只剩絕望與孤獨了吧。


讀書燈下


個人以為古詩詞裡,沒有最絕望,只有更絕望。所以聯想到這一首詩,且看。

楊萬里《過鬆源晨炊漆公店》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
正入萬山圈子裡,一山放過一山攔。

這首詩很多人應該都不陌生,小學課本的詩詞,被用來教育學生再適合不過了,楊萬里這首詩被打上“哲理”的標籤。

大概意思是說,不要以為下山就沒有什麼困難,這隻會讓你空歡喜一場,為啥咧?因為你才剛剛進到萬山包圍的圈子裡,一座山走過,還有下一座在等著你。

這首詩其實很樸實,第一句話其實寫出了一種生活常識。我一直都不覺得下山就很輕鬆,尤其是在走陡峭路段時候,身體重心向前,膝蓋受力,其實是很傷的,醫學知識不太懂,我幾次下山,總有一種會往前摔倒的假象。

詩句裡還有很多可圈可點的地方,其中幾個字,就推敲的特別到位。比如一個“空”字,就前後與“賺”相呼應,形成對比,反映了行人心態的上下波動,好比股票,買進時候最高點,賣出在最高點,賺得空歡喜的失落。還有“放”、“攔”等擬人化的手法,巧妙運用,賦予山以人的特徵、性格和思想,山如“人”,生活亦如是。一進迷魂陣,怎可逃脫。

第一二句如果說還只是當頭棒喝,緊接著兩句,就是拉到無盡的絕望中。試想下,剛攀登完一座山峰,本以為勝利就在眼前,結果發現還只是到了原點。

這與希臘神話中的西西弗斯的懲罰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西西弗斯因為觸犯眾神,被懲罰每天推著巨石到山頂,而巨石又會從山頂上滾落下來,接著他又要繼續推巨石,就這樣循環往復,永無止境地做這件事。你都可以想象西西弗斯在達到山頂後的“賺”,接著又回去繼續推的“空”,痛苦在勝利(結束的瞬間)又重新開始,比否極泰來還可怕。

世間還有比這種折磨更絕望的懲罰嗎?用生命去重複無效又無望的行為,直到盡頭。

這只是我個人換一個視角去理解楊萬里的這首詩,不同於課本的哲理,告訴我們要正確評估困難,不要盲目沾沾自喜,揭示了生活的哲理。也許他的本意不是這樣,這首詩的背景,詩人一生力主抗戰,反對投降,由此得不到重用,這是他被流放後,途經松源,見群山環繞感慨萬分。也可能反映了當時詩人內心的痛苦,對之前抗戰決心的否定(不被重視),被貶謫的灰心,看不到勝利的曙光。

也歡迎大家進行批評,個人觀點,歡迎關注每天讀宋詞。


每天讀宋詞


下面這一首,不敢說是最絕望的,但其中的無奈心酸,令人動容:

自恨身為妓,遭汙不敢言;羞歸明月渡,懶上載花船。

寫詩的人叫嚴蕊,是南宋一個名妓。某一晚,有一個員外想請嚴蕊來家中歡好,由於這個員外給的酬金特別豐厚,嚴蕊身為風塵中人,也不想跟錢過不去,於是就去了。

但這個員外家比較遠,還隔了一條江,要過江,只有找船伕撐渡,錢能解決的問題就算不得問題,船伕很快找到了。

這位船伕,是個有力氣的男人,要不然也撐不走船了。船到了江水中央,眼看月白風清,江水泱泱,嚴蕊孤身一人,圓月光下,豔麗不可方物,船伕不由色心大起。於是,把船槳一放,就把嚴蕊按倒強行做了。

那時候,女子地位本來就低,更何況嚴蕊弱女子一個,又是風塵中人,被人欺負了也不敢說,去報官只會被當成笑話:你就是賣這個的,還怕這個?

所以,羞憤又無奈之下,嚴蕊當即寫了這首詩。

嚴蕊雖是風塵女子,但很有才華,她還有兩首著名的詞,比上面這首詩寫得還好:

《卜算子·不是愛風塵》 :
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花開花落自有時,總賴東風主。去也終須去,住也如何住!待到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
《如夢令·道是梨花不是》: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與紅紅,別是東風情味。曾記,曾記,人在武陵微醉。


坐隱江湖


最絕望的古詩詞,當然是《十五從軍徵》。

這世上,還有比家破人亡,更讓人悲傷、絕望的嗎?

“十五從軍徵,八十始得歸。

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

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從狗竇入,雉從樑上飛。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穀持作飯,採葵持作羹。

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

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

15歲被徵兵去打戰,80歲了才回來,風燭殘年了。

終於回來了,回到了闊別一生的家鄉。

這中間經歷過多少磨難,多少次九死一生啊。

回家路上,心情多麼激動啊,像是胸中飛出一隻撲愣愣的小麻雀兒。

突然遇到一個鄉鄰,便迫不及待地上前詢問:“哎,你還認識我嗎?我是那個…小時候和你一塊兒放牛的王二呀。我的家人還好吧?家裡……還有誰活著?”

鄉鄰支支吾吾的,用手指著說:“你看那個松樹柏樹林掩映的亂墳崗,就是你以前的家啊。”

從前那個盛滿一家子老小歡笑的家呢?

如今只剩下一片荒涼的斷壁殘垣。

野兔從狗洞裡跑出來,野雞在屋樑上亂飛。

院子中間生了一叢叢野穀子,水井旁長著一棵棵野葵菜。

把野穀子舂去殼做飯,採摘野葵菜做湯。

一會兒功夫飯熟湯好,卻不知道該喊誰來吃飯。

走出院門向東張望,再也找不到自己的親人,滾燙的淚水,撲簌簌滴落在衣襟上。

隔著幾千年,我彷彿看到了那個迎風涕零的老人,無限淒涼——

“自己僥倖從戰場上活著回來,多希望與家人歡聚一堂啊。

幾十年的風霜和牽掛,一路上的顛沛與流離,多想說給親人們聽啊。

多希望撲進媽媽的懷裡,多希望擁抱著弟弟妹妹,痛痛快快地哭一場啊。

但現在回來了,家破人亡,物是人非,自己也垂垂老矣。”

這世上最深的痛苦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愛你”,而是與親人之間,隔著生與死的、茫茫距離!

我還在,回憶還在,往事栩栩如生,可回憶裡的那些人卻永遠消失不見了。


夏途途


古詩詞中最最絕望的莫過於此

世事無常,有悲有喜。要說古詩詞中最絕望的,那我們首先得知道對於古人而言何為悲何為喜。

南宋洪邁有詩《容齋四筆·得意失意詩》,其中“四喜”為:

久旱逢甘露,

他鄉遇故知。

洞房花燭夜,

金榜題名時。

而“四悲”則是:

寡婦攜子悲,

將軍被敵擒。

失寵宮女淚,

落第舉子心。


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開篇便直言: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要將古人的悲各個分析實在是太困難了,不如投機取巧,拋開“四悲”而從“四喜”的另一面來找尋絕望吧。

  1. 久旱逢甘露 古代小農經濟時期,農民占人口比例的絕大部分。風調雨順當然是靠天吃飯的農民們最期待的了。“久旱”之於農民是工作上的絕望,也是餓肚子的絕望,也便是最基本的初級生理絕望。

  2. 他鄉遇故知 古代的交通不夠發達,千里馬可不常見,最快的驛馬依靠接力才可達到日行600裡。神州之大,身在他鄉,即便不孤苦伶仃,偶聞鄉音的親切想必今時今日的“北漂”“滬漂”們也能感同身受。這個“身處他鄉”是安土重遷的中國人由於時空距離而產生的初級精神絕望。

  3. 洞房花燭夜 所謂溫飽思淫慾,退回到這寥寥數十載的人生有何意義上來說,娶妻生子、讓自己的基因流傳下去就是吃飽喝好的生命自然而然的追求。洞房花燭是一個男人繼弱冠之後最重要的儀式了,那意味著他將獨立成家,成為一個家庭的頂樑柱,也意味著他將要有自己的孩子,那是他生命的延續。反過來,沒有“洞房花燭夜”,那不但是單身狗受到的“能力不足以成家”這樣對他能力的否定,更是他將無後的精神空虛,此為更高級的生理絕望和精神絕望。

  4. 金榜題名時 自隋朝有科舉制度以來,金榜題名就一直是窮書生改變人生軌跡的最重要最名正言順的方式,沒有之一。因為古時候人群階層的劃分長期為“士農工商”,出仕為官一直是炎黃子孫的最高追求之一,即便是魏晉時期也不例外。金榜題名能有多輝煌,落第的考生便有多落魄。“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朝看盡長安花”和“一夕九起嗟,夢短不到家。兩度長安陌,空將淚見花。”的差別也不過是那金榜之上是否榜上有名罷了。落第對於舉子而言是夢想的破碎,或許對於范進這樣的人來說中舉就已經是他的畢生追求了。夢想的破碎那便是最高級的精神絕望了吧。


將上述的四種悲總結一下,便是:

1.吃不飽穿不暖的初級生理絕望。

2.背井離鄉的精神孤獨。

3.來自社會的對自己能力的否定和自己將絕後的悲涼。

4.傾其一生之力的追求、夢想破滅的絕望的無力感。

當然,這是我們投機取巧得出的絕望條件,並非“最絕望”的充分必要條件,而是必要不充分條件,一切都是退而求其次所得,因此只可作為參考而非絕對。


依據上述的四個悲,我分別想到了一首“歌”和一首詩和一首曲。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裡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溼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天淨沙·秋思

元·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春望

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三首詩詞的意境相信無需我贅言,這只是我的粗淺看法。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此乃我的初步感受,望君參考。

喜歡我的回答的話,可以關注我哦!謝謝閱讀了!


門外漢Outman


問題:你認為古詩詞中最絕望一首是什麼?


前言

凡事用“最”都不靠譜,沒有最好和最壞的詩,也沒有最絕望的詩詞,因為每個人經歷不同、感受也不同。老街以為相對來說,個人理想的破滅與家國傾覆的絕望可能最打動人心。我也列舉幾首詩詞,一家之言而已。

一、《國風·秦風·黃鳥》

不過,第一首詩,還是從人性出發,說說古代的陪葬制度。公元前621年,秦穆公任好去世,殉葬者中有奄息、仲行、針虎三位賢者。大家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如果我們一生勤奮好學、那麼努力的工作上進,結果卻像牲畜一樣被當作了殉葬品.....

交交黃鳥,止於棘。誰從穆公?子車奄息。維此奄息,百夫之特。臨其穴,惴惴其慄。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交交黃鳥,止於桑。誰從穆公?子車仲行。維此仲行,百夫之防。臨其穴,惴惴其慄。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交交黃鳥,止於楚。誰從穆公?子車針虎。維此針虎,百夫之御。臨其穴,惴惴其慄。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同時被殉葬的還有一百多人。

二、劉琨 何意百鍊剛化為繞指柔

西晉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音樂家,聞雞起舞的劉琨臨死前留下一首絕命詩《 重贈盧諶》

握中有懸璧,本自荊山璆。惟彼太公望,昔在渭濱叟。
鄧生何感激,千里來相求。白登幸曲逆,鴻門賴留侯。

......
功業未及建,夕陽忽西流。
......
狹路傾華蓋,駭駟摧雙輈。何意百鍊剛,化為繞指柔。

劉琨在永嘉之亂以後,留在了北方,艱難百戰之中立志恢復中原,可惜最終也只能嘆息“何意百鍊剛,化為繞指柔。”

三、李煜和宋徽宗

李煜和宋徽宗經歷差不多,國破家亡,被俘北上受盡屈辱後死於他鄉。兩個人的作品都是血淚寫成。

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 五代:李煜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燕山亭·北行見杏花 宋代:趙佶

裁剪冰綃,輕疊數重,淡著胭脂勻注。新樣靚妝,豔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愁苦。閒院落淒涼,幾番春暮。(閒院 一作:問院)憑寄離恨重重,者雙燕,何曾會人言語。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裡、有時曾去。無據,和夢也新來不做。

四、袁崇煥《臨刑口占》

明朝崇禎帝中了滿清反間計,將袁崇煥逮捕入獄,以“謀叛”罪“磔崇煥於市”。臨行之前袁崇煥口占一絕

一生事業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

片語不提自己的冤屈,仍舊是一片忠君報國之心。遺憾的不是自己被冤枉,而是“一生事業總成空”。袁崇煥死了14年以後,崇禎帝吊死煤山,不久以後,清兵入關明朝覆滅。

結束語

以上幾首詩,也不好說那首是最絕望的,老街以為個人命運與國家民族同休慼的人物理想破滅,在無可奈何中吟出的嘆息之聲,是最打動人心的詩篇,例如劉琨、袁崇煥。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時運不濟,英雄末路,烏騅不走,美人難捨,可以說項羽這首《垓下歌》是古詩詞中最絕望的一首了。

想當年,高舉義旗,率八千子弟兵從江東出發,征戰天下。破釜沉舟,一戰成名,力舉大鼎,威震天下,何其壯哉!

一著不慎,滿盤皆輸。沒關係,富貴也罷,天下也罷,都可以拿得起,放得下!唯獨我的美人兒啊,你可怎麼辦?

項羽是堪稱大英雄的,李清照都“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項羽也是最具柔情的大英雄,一曲霸王別姬千年不衰,令多少兒女情長,英雄落淚,硬生生把絕望變成了永恆的悽美。




金風359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問天下誰是英雄?講“單挑”,項羽認老二,就沒人敢稱老大,!想當年拔山舉鼎,力敵萬夫的項羽,帶著江東子弟,橫掃天下如卷席,打的各路諸侯望風而逃!卻不曾想,時過境遷。連心愛的烏騅馬都不願意跑了!當年的大英雄仿徨無計,走投無路。向自己庇護的美人問計:虞姬呀!虞姬!怎麼辦呢?絕望之下,拔出寶劍,殺了自己!


HUIxinlin


《玉碎宮傾,紅塵淚》

一庭煙雨一庭風,梨花若雪嘆匆匆。

韶華易謝,落英繽紛。

明月常有圓缺,一別再無重逢。

欲尋,千山萬水,雲阻路險,何處是歸程?

冷窗涼夜酒杯空,殘燭雙盞粉帳昏。

幾首離歌,淚染梅紅。

春秋又經幾度,最怕紅顏孤枕。

思君,百轉千回,做繭自縛,可曾逢夢魂?

月色空朦花影濃,無客早已閉重門。

欄杆拍遍,清寒不勝。

詩文枉讀萬卷,書劍空寄餘生。

問天,若有來世,三生石上,應把誰刻遍?


abc浴火重生


唐。溫憲:題崇慶寺壁:

十口溝隍待一身,

半年千里絕音塵。

鬢毛如雪心如死,

猶作長安下第人!

溫憲,是晚唐著名文學家(國子監助教)溫庭筠之子。

其父溫庭筠不特才學了得,還生就個化學腦袋~大庭廣眾下應景酬詩,八叉手朗朗成誦!人稱“溫八叉“。

溫八叉恃才傲物,睥睨一切!因此,人設大崩,令同僚那羨慕嫉妒恨得夠夠的!

溫憲初來長安應試,一介書生少年,意氣風發。

可他不知道,時乖命蹇,屢試不第的幕後,是主考官將當年受其父的窩囊氣,扎個眼全灑在他的身上~誓不錄取!

可憐溫憲,遷延時日,流落長安。衣不蔽體食不果腹,棲身溝隍。崇慶寺牆上題詩,把在絕望中煎熬,在煎熬中絕望之情,剖露到了極致。

幸運的是,這首絕望之極的詩,讓另一朝庭大員不經意看見,心生憐憫。才讓溫憲鹹魚翻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