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中國行業劇的陽春小開光

疫霾不散的2020年第一季度,著實給足了電視劇眼球紅利,尤其行業劇,非常長臉,把大家的注意力賺爆。

《精英律師》起了個不俗的頭兒,正在播的《安家》、《完美關係》連接上了行業劇“單元”故事的語境和氣口。

中國行業劇的陽春小開光

這種格局下,中間橫了個《新世界》,就很礙眼了。2倍速觀看還覺著拖拖拉拉的人民群眾,需要喘氣兒。

幫幫忙,這是節奏比質感更招人待見的“短視頻”當道年代,沒有人願意摳著牙、撓著腳、剪個手指甲,用精力和耐心供養什麼劇。

中國行業劇的陽春小開光

多移動、多場景、多終端、多切口,無界又碎片化的任性看劇,是現實的生活方式。縱然新冠疫情來了,憋家裡,也還是這等散漫。

電視劇終究是道豐盛美味的“快餐佳餚”,“快”的獲得感即為一部劇的使用說明書,是它萬變不離的“宗”。“慢綜藝”和文藝電影的調調,固然溫馨,卻真不適合電視劇的消費屬性。

中國行業劇的陽春小開光

渴望詳略得當少羅嗦,追求意猶未盡擼不夠,是觀眾們凝結在一起的基礎,是形成最基本審美共識的理由。

疫情防控帶來的艱難時光,造就了非正常的城市生活。娛樂選項的銳減和限制,對社會心理造成巨大沖擊,內傷難料。不過還好,引領了許多有識之士沉下心來,勾幾眼劇。

喚起群體心智和話題光環的,不是古裝劇《大明風華》,也不是年代戲《新世界》,而是一連串行業劇。

中國行業劇的陽春小開光

《精英律師》,《完美關係》和《安家》在內的三大行業劇,對應著律師、公關和中介三類服務業分工,這些個“第三產業”的都市童話,是2020年國產電視劇的第一波高潮,也可能是全年的國劇軟實力擔當,就像2019年擎起“現實題材”大旗的《都挺好》。說到這兒,巧了,幾天前,《都挺好》成功引進到臺灣八大電視臺。

中國行業劇的陽春小開光

在藝術真實(演員演的真)尺度拿捏上,它們的創作空間和想象力各有路數;在生活真實(故事講的真)細節還原上,它們亦值得推敲。總體上,顆粒度都還不錯,極易引發舒適,打個A+。

有一說一,三部行業劇在人物狀態的寫實能力方面,稍遜家庭劇《都挺好》,是為遺憾;CP向的打磨上,男主角的人設形象普遍過於高大失真,這不是演員的表現問題,倒是角色的可愛上,似有可商榷之處。

中國行業劇的陽春小開光

並且,部分支線人物出場過度極致、用力超猛,導致行為邏輯的出發點和內在一致性,都面臨可不可信的挑戰,放到成年人的生活經驗裡,放到觀眾們耳熟能詳的規定情境中,難免顯得牽強。

《完美關係》的力道稍微弱一些,《安家》的劇本相當新穎,《精英律師》的故事推動力可謂流暢。後兩者,拉動觀眾“選擇性”忽視掉槽點,或者不由自主過濾掉迷惑。

中國行業劇的陽春小開光

看得出來,《精英律師》、《安家》和《完美關係》的排播充分考慮了綜合變量,電視臺與騰訊視頻,在分發策略的共謀和指導下,循著套路出牌。

北京衛視、東方衛視和湖南衛視三大最牛TV載體,為了迎合收視市場的同步共振,默契達成一致,炒熱“疫情擋”。三部作品的主創關係,捋一捋串到一起也是挺晃眼:

《精英律師》的編劇陳彤是法律專業人士,也是六年前《離婚律師》的編劇;而《離婚律師》的出品方上海耀客,是《安家》的第一齣品方;《安家》和《完美關係》則均出自安建導演左右互搏之手,同期不同臺打擂,安建導演在兩部劇中,共享使用了多位臉熟的配角。

中國行業劇的陽春小開光

圖中間:“上海耀客老闆娘”

說到選角,這位安建導演和馮小剛一樣,與黃軒緣分不淺,使用黃軒在《完美關係》裡扮演“公關大神”,屬二度開發,加上導演兩年前用黃軒演的“創業大神”(《創業時代》),再和《安家》放一起,導演履歷好看到金燦燦,導演代表作三部曲綁的結結實實。

對比《安家》開篇的引人入勝,我的朋友不滿《完美關係》前三集,她問我,黃軒是不是欠導演錢。

應該承認,黃軒頗有氣質的深邃演技,和週一圍一起,在《創業時代》裡,發揮餘地有限,來到《完美關係》,還是看不到令人眼前一亮的提升。黃軒加盟電視劇的眼光,和他在電影界的高光地位,不太同頻。這一點,周冬雨何其相似。

中國行業劇的陽春小開光

早期的內地行業劇,受到港產行業劇影響很深,參考劇作模式的痕跡明顯,缺乏“單元”意識,故事多集中在“團伙”改造為“團隊”的戲碼上,比如一些工廠劇、軍旅劇、或者打著刑偵、探案幌子的警隊劇,很多行業劇裡,加入商戰諜戰色彩、渲染職場血腥鬥爭、強化辦公室政治元素,越走越偏,脫離行業劇對“一個行業”從內到外的專業解釋力。

這一點,港劇《妙手仁心》《談判專家》《衝上雲霄》在藝術化處理的邊界上,就很少拉不回來,相對來說,謹慎、節制。

中國行業劇的陽春小開光

五六年前,中國社會沉積多年的醫患關係問題,進入電視劇的的創作視線,行業劇的製作資源集中度,也重倉押上,醫療劇扎堆登錄熒屏

任重、張儷主演的《青年醫生》,陸毅、白百何主演的《長大》,朱丹和何晟銘、楊祐寧分別合作的《愛的婦產科》系列,佟麗婭、王耀慶主演的《產科醫生》、張嘉譯、王珞丹主演的《急診科醫生》,靳東、白百何主演的《外科風雲》在兩年的時間裡,一擁而上。

“無死角”的完人男主,作為全劇“發動機”,在行業劇上,是一個利器。CP粘合度的輸出上,則需要在設計感上見功夫,一般路徑就是不打不相識、歡喜冤家,最典型的,姚晨、吳秀波主演的《離婚律師》當如此。這個範式,逐漸不怎麼經用了。

最近兩三年的行業劇,以都市職場的光怪陸離打底,構建“非日常化”的個體衝突,算是一個標配,雖然一些作品放大了“搬磚”狀態下主角們的人格魅力、能量水平,卻淡化了“多人物”、“多任務”、“多案例”的群戲觀賞性,僅僅看重“CP”感,將焦點過度放在團隊內的矛盾鋪排,放在主角與外部血雨腥風的對抗,放在個人打拼史、奮鬥史,胡歌《獵場》、黃軒、週一圍《創業時代》、羅晉、周冬雨《幕後之王》都採用以上招式,結果就是,平平無奇沒口碑。

中國行業劇的陽春小開光

能出好故事的行業劇方向,我們看不到保險顧問、心理諮詢、護工家政、教師教練和廚師行業的好東西、真東西。

中國行業劇的陽春小開光

中國行業劇的陽春小開光

國產行業劇一直在語態上尋求探索,但發展和進步十分緩慢是事實。也不知道哪個姿勢鎖定的不對。

目前的行業劇,果斷不再侷限於“職場”和“辦公室”視野,而是將內容的觸角延伸到“服務案例”和“客戶狀態”,諸多角色的互動、諸多情節的臂展,都要圍繞於此。編劇們躬身下腰,在服務行業的品質、價值觀、美譽度、專業性考察上,找到新的人物勢能和人性衝突。“單元劇”的內核,實現了質的突破。

中國行業劇的陽春小開光

中國行業劇的陽春小開光

中國行業劇的陽春小開光

劇中,關於“一事一議”,《精英律師》和《完美關係》採用了線性的“幾集一案例”,《安家》則非線性的將每個案例拆解、穿插、迂迴。

總之,三部劇都將關鍵角色的職場業務,做了“案例化”的分解、呈現,被證明為有效,短、平、快吸引觀眾。每一個案例都咬住曾經或正在發生的社會熱點、槽點、痛點,與新聞輿情、輿論場意見相對應,貼近生活、貼近家長裡短、反映民眾呼聲,順帶揭示潛規則、探亮灰暗角落、撥動敏感神經、掀開塵封往事、曝光信息不對稱的盲區,看客們除了感同身受,在知識和經驗上,都獲得了有益、有力的補充。

一些未有切除的社會痼疾,行業劇也可以發出聲音,給予警示。

行業劇的情節特色,如果帶的起來“新聞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細節化”“細節本土化”等連鎖技術,勢必爐火純青,練就一副抓住觀眾的“必殺技”。

這一點,《精英律師》、《安家》和《完美關係》或多或少有所體現,有一些出其不意的亮點嘗試。

比如,律師處理不同類目的合約矛盾、解決家族企業內部的財產繼承權問題、怎樣反擊套路貸等各項侵害,對弱勢群體的維權、拯救行動;再如,房屋中介如何進行銷售和售前、售後服務,每個家庭由買賣不動產而折射的冷暖與世故;又如,公關人士怎樣幫助企業和品牌度過危機,怎樣深度介入不平等的兩方,促其平等的對話。

誇了這麼多,毛病說幾條:《完美關係》把一個公關人做的太全能,太神話。主人公衛哲簡直成了蓋世英雄,更像大偵探福爾摩斯,誒,說到這想起來,阿里巴巴的前總裁就叫衛哲,財經界創業圈很有名。《完美關係》是活脫脫的“衛哲”同人劇,不知道對大量經理人、投資人和民營企業高管來說,出戏不出。

中國行業劇的陽春小開光

中國行業劇的陽春小開光

中國行業劇的陽春小開光

讀心術和找線索不能玩兒的太過火,行業劇注入案例的懸疑性是受歡迎的,但藝術真實和生活真實勾兌在一起,需要不斷的中和、平衡、去偽存真。脫離現實的素材,創作者自己的頭皮不發麻,也必須在乎大眾的承受力和共鳴。

群像精彩不等於支線人物過多。《精英律師》的案例豐富,但場景不夠豐富,靳東飾演的大律師除了工作就是打網球、騎哈雷,老幹部身段有餘,調皮不足。相同的抒情鏡頭、音樂鏡頭、轉場鏡頭來來回回用,好像拍攝經費緊張的樣子。

《安家》裡羅晉飾演的“活雷鋒”店長几乎沒有稜角,正直、純良、活菩薩心腸;一個業務員的工作餐外賣,從來只點一盒白米飯,蹭別人的菜;主角房似錦的沙雕悍媽,做作的撒潑動機和壓榨行為,以上,統統支撐動力不足,經不起琢磨和思考。房店長和這個媽的關係線,重複建設謝廣坤、樊勝美、蘇明玉、蘇大強等友劇的悲苦兒女、奇葩父母舊梗,拾人牙慧,缺新意,一定程度上,也削弱孫儷對底層人物的精心塑造。更不可理喻的細節,也是有的:手機轉賬20萬(房店長第一次被他媽勒索),被交警罰發朋友圈集齊50個贊,這些,都違反常識,很假。

真不是吹毛求疵,細節失準,影響觀劇體驗。憑著想當然的模擬和設計,就會不地道,就會帶來不必要的作品劃痕。

至於有些人指責《精英律師》和《安家》在開頭部分有抄襲美劇《金裝律師》、日劇《賣房子的人》之嫌,進而全盤否定和批判,這是一種刻板效應,是不成熟的認知偏差。

中國行業劇的陽春小開光

中國行業劇的陽春小開光


中國行業劇的陽春小開光

陳彤已躋身大編劇,六六旗下作品都可以立門派了,兩位女性從跨界創作玩兒起,進了這個圈兒,捕捉、截取現實橋段的本領一流,且洞察犀利,嗅覺敏銳,創作風格剛毅又細膩。這還不算她們知識體系的完善,敘事能力的出眾,以及對自身名譽的珍視。

竊以為,尋找劇情起點,佔據較少比例的吸收美、英、日、韓劇的人物輪廓和人物特長,才有機會利用這樣的槓桿,撬起中國北京、中國上海的本土故事、街頭故事、跨階層融合故事。

讓南方和北方的觀眾,教育背景不同的觀眾都找到劇情代入的位置,從來是不可能的。平地起高樓的原創需要機緣,卻不是清規戒律。打破思維定勢,發散全方位、多角度的視線,屬於中國的好劇,就有的編,有的看。

真心不要為一個“無法拿到畢業證,沒文憑的律所實習生或者房產銷售”是不是抄襲而糾結。

中國行業劇從這三部作品論起,景象已不比從前,破圈將至。獨立行情的路,不遠了。

弱化愛情線、剋制超現實是行業劇獲得成功的一大前置條件。搭建有性格、有擔當、有缺點的男主人設,打造反差萌、非對稱的戰友級、靈魂知己型CP,則包含了豐潤的想象力沃土,等待根植、施展、培育新的故事可能。

中國行業劇的陽春小開光

況且,很多有實力的大演員願意客串、拼盤行業劇“單元案例”的角色,這會系統性增強全劇的內容品質和接受度。

海清在青海FIRST電影節擔心“四十歲女演員”沒戲演的事情,她自己在《安家》的一級棒參與,已經推翻了這種擔憂。事實上,和她差不多大的陳數,在多個行業劇中,從容不迫的配角表演,依然得心應手很搶戲!

我們看到羅晉和孫儷領銜《安家》大放異彩,卻未必清楚,羅晉的出道之作,就是參演英達喜劇《售樓處故事》。這兩年,羅晉從“媒體老師”(《幕後之王》)演到中介店長,由古裝劇轉型,對行業劇的偏愛和傾斜,寫在戲裡,正形成其嶄新的定位。而演藝事業躥升階段的北京人藝演員藍盈瑩,自《精英律師》第一季之後,又拍攝了北京地鐵題材為依託的行業劇。

中國行業劇的陽春小開光

中國行業劇的陽春小開光

行業劇最終希望觀眾記住的,就是一項職業所能體現的歸屬感,一項職業最美的樣子和價值理想,還有未來。

中國行業劇的陽春小開光

當然,也必須包括劇中“從業者”戰勝了自己的一段成長記錄:那些掙脫出妖魔化、不體面、被誤解、遭歧視的成長瞬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