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我是大一女生,每月要求父母給我4500元生活費,過分嗎?

老哥聊生活


前提是你父母月工資多錢?你媽月工資才5000左右的話,你一個才大一的女孩學校有食堂,你憑啥要4500元的生活費,太過分了知道嗎!


上海明月18


也是一個大一新生,但4500我應該可以花一個學期吧可能還有剩餘不過也不太多。我計算過了我可能花的錢,吃飯在食堂也不會多少一個月大概三四百吧,水果買些什麼的,一個月下來應該不有800吧!要是不購置什麼大件物品,是可以花一個學期的 平時也會買書。我是農村的孩子,我爸媽都農民,辛苦一個月才得兩三千,我沒有那個勇氣問爸媽給我太多錢,雖然我爸媽會給我,因為一個陌生城市怕我吃不好,有時候她們打電話給我就我該花的花,不要不捨得。我記得高三的時候我爸媽一個學期給我五千塊錢我就用了一千多,剩下的就存著。現在大一了爸媽給錢我,給多了我也會存著的,我從初一就開始存錢了,補助的錢💰也存起來,到初中畢業就給那些錢我爸媽買傢俱了。因為爸媽也不是有錢人,當然不能隨意揮霍。正因為我會存錢了,我們宿舍就我一個人有存款。而且我花錢也有計劃的,沒有出現過沒錢花的情況,不過初中的時候因為我媽去廣東了,忘給生活費我,我三塊錢用了一週,覺得有點委屈。

如果有條件的話,7000塊也行啊ᵎ(•̀㉨•́)و ̑̑ 加油,自己以後努力一個月花一萬!我也要以後一個花一萬的夢想,一起加油啊啊啊!不要噴我,謝謝,內容引起不適請諒解!


七叮呀


當然過分吖。

從我個人的過去來講,我是09年上大學的,我沒有跟其他同學一樣,家裡是固定每個月給點生活費的,我是父母跟我說,我缺錢了就跟家裡要。那個時候學校物價比現在稍微低一些。

我同學裡有一些是家裡每個月給一定金額的錢,看他們每個月花完了,就跟同學借錢花,反觀我不是,我自己手頭總是有錢花,也沒有跟別人借過錢。

家人給同學每個月假如說是1000塊,你這個月跟我借了200塊,那麼下個月就得還我,那麼等於下個月你只有800塊而已。循環往復。

我說你可以跟家人要吖,他們說不敢。於是就跟同學借錢。

我父母基本上就是在缺錢的時候給我打錢。那個時候還幾乎很少用微信和支付寶轉賬,還主要都是銀行卡轉賬。我一個月生活費忘了有多少了,但是也沒有超過2000塊。

另外我在課餘時間做做家教。當年我只在週六日才會做家教,周內的時候基本都是上課,週六日家教掙得錢,基本上可以夠我下個星期吃飯用的。

所以家裡也比較省心。

後來看到新聞,有些孩子真的是為了讓家裡人買個高價的手機就鬧的不可開交,真是鬧出了笑話。

當然這些孩子在追求高消費的時候,也要考慮一下做家長的教育是否也出了問題?

誰家也不是開金庫的,每一分每一毛,都是父母辛辛苦苦賺來的。

有能耐等你掙錢了及時反饋給父母才是最好的。

當然了,如果你家裡是個土豪家庭,那麼你一個月可以考慮要萬八千的,也沒有人管你。如果家裡是工薪家庭,那麼沒有必要追求高消費和對比。否則只會讓自己四年生活過的很累,也讓自己父母無形中承擔了很多。這就不應該了。

好了,就說到這了,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樺聲聲


如果你有王思聰那樣的爸爸,每個月別說四千五,幾個億也不過分。如果生在了普通工薪階層,就有點過分了。

記得10年上大學的時侯,每個月的生活費就三四百元。雖然說過了十年,也不至於漲了那麼多。

剛步入大學,要添置的東西比較多,可能花費會多一點,但是也不可能每個月都要買一堆的東西吧。當然有人會說,女孩子要買化妝品,要買新衣服等等。你要明白一個大學生的首要目的,是拿著父母的錢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嗎,是要每天的濃妝豔抹名牌傍身嗎?

現在的越多學生進去大學以後,隨著沒有了高中備考時起早貪黑的壓力,沒有了父母在身邊的尊尊教誨,就逐漸的迷失了自我,沾染上了一些惡習。忘了進入大學為了學習的這一根本目的,可悲呀,為這些迷失的人惋惜,為這些人的父母感到可悲。

升入大學的人一般都已經年滿十八歲,國外的父母早已“撒手不管了”,他們就申請獎學金,靠平時的勤工儉學來讀完自己的大學,所以都特別的獨立,畢業之後能很快的適應社會。中國的父母對待兒女的“愛”真的要改一改了。


伴君長樂


我認為「過分」

不管你的家庭條件是好還是不好,我認為一個大學生一個月生活費4500是不合理。現在普通大學畢業生剛工作一個月淨工資都不一定能有4500。作為一個大學生成年人應該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消費觀。大學主要任務是學習儲備知識,為自己以後工作打基礎。大學假期和沒課的時間可以做一些兼職一方面可以掙點生活費一方面可以增強自己的社會適應能力。很多大學生剛畢業很迷茫甚至害怕踏入社會,不知道自己會什麼該找什麼工作。相信有過兼職經歷的人這種感覺就不會那麼強烈


吃貨豆芽哥


我認為「過分」要看你是什麼家庭,08年,我上大學時是400一月,我媽那是一月900,我覺得很不好意思,偶爾打工補貼自己,我媽怕我不夠會打電話給我,我都是說夠的,想買電腦那個暑假打了一個月工賺了1900,我媽給配了點買了電腦用了接近十年


隨意而安遂意一下


你父母是特別過份啊。這麼點小錢也不出。

你父母為什麼不能三餐鹽水就饅頭吃?

你父母的衣服為什麼不能縫了又補?

你父母幹嘛一天不能24個小時賺錢?呢?

你父母病了幹嘛耍去醫生亂花錢,扛一下不行嗎?

你父母幹嘛還要養你爺爺奶奶?讓你爺爺奶奶餓死也可以省一筆錢啊。

你上大學了,已是成年人啦,你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叫他們出錢。告他們為什麼生你卻捨不得給錢。

父母萬般不是都不欠兒女的。

成熟起來吧,別在你父母心中捅一刀再抹把鹽,雖然這些傷你看不到。


賤行賤遠


我認為「過分」

問這個問題的如果是當紅明星或者是商業大佬的孩子,那麼我覺得4500元的生活費確實不算多;但如果是我這種窮教師的孩子,那麼不好意思,你要求的4500元每個月,我還真供不起,因為我每月打卡工資3317.4元,我一個月的打卡工資都達不到你4500元的生活費標準。所以,作為一線老師,我覺得這樣的要求確實過分了!唉,我的打卡工資何時能達到這孩子“最低生活費”的標準呢?我太難了!

父母的錢不是大風颳來的,且行且珍惜。

大部分大學生是工薪家庭的孩子,還有相當一部分是寒門學子。對於這部分的大學生而言,一個月你向父母要4500元生活費,你這是在拿水泵抽父母的血,而且是心頭血!就算是你在小康之家,但是如果動不動每個月就要4500元的生活費,那麼一個家也很容易被你敗光了。不管是什麼款式的家庭,沒有哪個父母的錢是大風颳來的,為人子女者,且行且珍惜。

現在要生活費4500,不妨想想畢業後的月薪如何。

你現在每個月要4500元的生活費,那麼你在大學畢業後的月薪會達到什麼程度?會不會一個月遠遠超過4500元?還是一畢業就失業、一畢業就回家啃老?如果是前者,而且你的收入能夠每個月都給父母4500元,那我無話可說;但是如果是後者,父母憑什麼給你一個月4500元的生活費?有多少個家庭,一家人一個月的收入都不可能達到4500元這麼一個數字,而你只是家中的一份子居然提這麼過分的要求,這種“獅子大開口”我覺得是很不應該的。

為人子女,要懂得感恩知足,別當“巨嬰”。

寒門學子,大學一個月1500元左右的生活費,我覺得省一省應該是夠用的。如果你是寒門學子,而向父母提出每個月用4500元的生活費,你絕不是過分那麼簡單,而是喪盡天良!父母把你培養成一個大學生,他們向你提出什麼要求了嗎?為人子女,千萬不要當那種只知道索取不懂得付出的“巨嬰”,而要懂得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恩,懂得知足,少讓父母操點心。

當然,如果你是一個大學生,你想擁有充足的生活費,一定不要忘了勤工儉學:自己流下汗水得到的錢,你才會加倍珍惜生活費的來之不易。




櫻桃似水


大一的學生,差不多的都是花父母的錢,很少一部分是自理的。那花錢的多少就看每個家庭的家庭經濟情況。每月要求自己的父母給4500塊,這要看你的家庭經濟情況。如果家庭經濟非常的好,這無可厚非。只要你的家庭能承擔得起,就沒有過分不過分這一說。

但是在大學的校園裡,每個月花4500塊的學生還是很少的一部分。所以自己嗯,消費方面就容易形成自己的優越感,還有可能形成同學之間的隔閡,這都是自己要注意的地方。因為上大學不光是為了學習知識,他的最大的特點就是同學們之間的實踐和交往,促進自己人生各種理念的形成。

每一個人都有從眾心理,你可以把自己的消費水平和舍友一樣。有多餘的錢可以存起來,作為創業基金使用。

學習不光是為了增加知識,更是為了培養自己的自立能力。以你的學業畢業以後能得到什麼樣的工作,薪水達到什麼樣的水平?這些你也應該考慮考慮。能否達到你4500塊的消費標準。不要把自己養成啃老一族。

每個月要求我們自己的父母給4500塊。同大學的學生消費水平來說。確實有點多。


動靜之緣


一點都不過分,畢竟你是你們家的嬌嬌女,不都說:窮養兒子富養女嗎?所以說你就要使勁的糟。

如果你爹媽是官員,那你完全有理由高調起來,要時時刻刻顯擺,別讓同學們瞧不起你、瞧不起你爹媽,實在不行你也來句:你爹是xx。

如果你爹媽是工人或農民,那你就應該使勁的逼他們給你錢,要不你一個學期不理他們,錢嗎,自然會打你卡上的。

總之,你現在是天之驕子,要處處維護你的形象,千萬別掉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