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古人如何談友誼?

小曹視頻剪輯


就如央視撒貝寧的完美回答,古人的情感在詩詞中有所體現。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周易·繫辭上》

利:鋒利臭:氣味兩個人一條心,鋒利可以切斷黃金;心意投合之言,氣味芬芳如蘭。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學而》

有朋友從遠方來,真令人高興。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道,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論語·季氏》

諒:誠實便辟:逢迎諂媚善柔:當面奉承便佞:善於花言巧語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和正直的、誠實的、見聞廣博的人交朋友,有益。同阿諛奉承、當面逢迎背後詆譭、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有害。


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論語·顏淵》

強調與人友愛團結。


同類相從,同聲相應。——《莊子·漁父》

應:呼應同類的人跟在一起,同樣的聲音相互呼應。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莊子·山水》

醴:甜酒有德才的人之間交往像水一樣清淡,沒有道德的人交往像甜酒一樣膩味。


衣莫若新,人莫若故。——《晏子春秋·內篇雜上五》

衣服新的好,人是老朋友好。


善人不能戚,惡人不能疏者,危。——《晏子春秋·內篇問上十五》

戚:親近不能親近好人,不能疏遠壞人,這很危險。


居必擇鄉,遊必就士。——《荀子·勸學》

居住要選擇合適的地方,交遊要接近賢德之人。


君子交絕,不出惡聲。——《戰國策·燕策》

有道德的人即使交情斷絕,也不會互相攻擊。


器物美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典出《爭報恩》

我少不得報答姐姐之恩,可不道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浙江淳安縣錦沙村徐家三兄弟,老三徐哲早亡,留下妻顏氏和二男三女。老大徐言和老二徐召商量道:“你我各只一 子女,老三倒有五個,將來男婚女嫁,分起家產來,你我豈不吃虧?不如即今三股分家為是。”他兩人欺著顏氏是個寡婦,私下將田產搭配停當,只揀不好的留給侄子,牛馬卻歸了自己,卻把老僕阿寄夫妻當成牛馬分給顏氏。那顏氏拗不過,只是啼哭。親友明知分得不公,哪個肯出頭說話?卻說阿寄年已50多歲,心想:“原來撥我在三房,一 定是道我沒用了。我偏要爭口氣,幫這孤兒寡母做個事業起來。”便和顏氏商量道: “老奴年紀雖大,路還走得,苦也受得,那經商道業也都明白,三娘急急收拾些本錢,待老奴去做生意,營運數年,怕不掙起個事業?”顏氏依言,變賣得十二兩銀子,交付阿寄去了。

阿寄就從淳安鄉里收購些生漆,放船運至蘇州,正遇缺漆,不到三日賣個乾淨,足足賺個對本對利。返程又糴六十擔秈米,運至杭州,又賺了十多兩銀子,如此數次往返,已賺得六七倍利息,再去收漆,已是大客人了。本大利大,一年有餘,長有兩千餘金。於是將銀兩裹好,晏行早歇,非止一日,回到家中。顏氏見著許多銀兩,喜出望外。徐言兄弟聽說阿寄歸來,特來打聽音訊,待見顏氏竟用一千五百兩銀子購下良田千畝,莊房一棟,嚇得伸出了舌頭,半日也縮不回去。正是: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顏氏得阿寄忠心經營,10年之後,傢俬鉅萬,便將家產分出一股與阿寄的兒子,兩家子弟叔侄相稱。

後人用“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比喻真正的友誼或情誼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的。

【莫逆之交】

典出《莊子 大宗師》 子祀、子具、子犁、子來四人相與語日:“敦能以無為首,以生為脊,以死為尻,敦知死生存亡之一體者,吾與之友矣。”四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為友。 子祀、子輿、子犁和子來四人都主張萬事萬物順應自然,認為天地間“無”是最崇高的。有一天,這四人聚在一起,熱烈地討論著“無”的崇高和偉大。最後,四人取得一致的看法: “無”就像人的頭一樣, 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分別時,四人互相望著笑著,認為他們心心相通,友誼將天長地久。

過了一些時候,子輿害病了,子祀去探望。子輿與出門迎接時,彎著腰,勾著頭,高聳起兩肩,背上長著5個大膿瘡。由於過分地彎著腰,臉只好緊貼著小肚子,但他卻坦然地牽著子祀的手。 子祀見子與閒適平靜,就隨口問道:“你對你的病一點 兒也不憂慮嗎?”子與說:“為什麼要憂慮呢?人的生死,本來是上天安排好了的,所以,我只要順應自然就行了。”

不久,子來又害了病,神情非常痛苦,眼看就要死去。子犁來看子來,見子來的妻子悲傷地啼哭。子犁大聲地喝開子來的妻子,坐在床邊和子來說道: “唉,你的妻子真不懂事!偉大的造物主正在變化你,怎麼能隨便驚動呢?”

子來感激地說:“假如一-個鐵匠正在打鐵時,火爐中的一塊鐵突然跳了起來, 那鐵匠一定認為是不祥之兆。天地是一個大熔爐,陰陽是一個偉大的鐵匠。我現在正在被天地鑄造著,怎麼會表示出痛苦呢?子犁緊緊握著子來的手,說:“我們真是知心朋友! 莫:沒有牴觸,形容思想感情致。“莫逆之交”指彼此情投意合,友誼深厚。



修好那顆心


君子之交,淡如水!



天涯浪子1983


故人曾雲:“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真正的好朋友之間不會被諸多的利益所牽絆。所謂的利聚而來,利盡而散,都是酒肉朋友!不可交! 這類朋友只會錦上添花,不會雪中送炭!

古人中文人雅士一般性情都比較古怪,所以對待友誼也有不同的審美!於是乎就有了高山流水的佳話!

古人中的武士更是士為知己者死!於是不乏荊軻刺秦王……

不管古代還是現代,能有一個敢說敢做忠言逆耳的摯友都是件幸事!






袋鼠媽媽成長記


送別

[唐] 王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

【註釋】這首送別詩,不寫離亭餞別的依依不捨,卻更進一層寫冀望別後重聚。這是超出一般送別詩的所在。開頭隱去送別情景,以“送罷”落筆,繼而寫別後回家寂寞之情更濃更稠,為望其再來的題意作了鋪墊,於是想到春草再綠自有定期,離人迴歸卻難一定。惜別之情,自在話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別運,高人一籌。

贈汪倫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註釋】詩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倫與他的友情,運用了誇張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實有其事)寫深情厚誼,十分動人。這首詩體現了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想落天外的詩歌特色。

這些偉大詩人的友誼值得我們尊敬,也給我們帶來滿滿的感動!!



小螞蟻喲


伯牙善於彈琴,鍾子期善於傾聽。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高山,鍾子期說:“ 好啊!簡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心裡想到流水,鍾子期又說:“好啊,這琴聲宛如奔騰不息的江河從我心中流過!”不管伯牙彈琴時心裡想到什麼,鍾子期都能準確地道出他的心意。

鍾子期去世後,伯牙認為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於是,他把自己最心愛的琴摔碎,終生不再彈琴。



jasik


莫逆交:指彼此心意相通,無所違逆。

刎頸交:指友誼深摯,可以同生死,共患難。

杵臼之交:不計貧賤的友誼。

貧賤交:貧困潦倒時結交的朋友。

布衣交:彼此沒有做官而結交。

患難之交:同經磨難而成為朋友。

至交:友誼最深、不猜不疑的朋友。

世交:亦稱世誼、世好。泛指兩家世代交情。

故交:亦稱故舊、舊交、故人。泛指有舊的交情。

一面之交:僅僅相識,但不甚瞭解。

市道交:古時指以做買賣的手段結交的朋友,因其重利而忘義,後稱小人之交。

知交:相知篤深的朋友。

金蘭之交:指情意相投的朋友。後也指結拜兄弟。

竹馬之交:少年時騎竹馬為戲的朋友,指自幼相交的朋友。

再世之交:與人父子兩代都結成朋友。

車笠之交:不以貴賤而異的朋友。

金石之交:友誼深厚、如金石般堅固。

平昔之交:往日結交的朋友。

肺腑之交:無話不談、推心置腹的朋友。

詩文之交:以詩文往來結交的朋友


阿慶影視


古人之間的友誼完全可以與現在類比來看。不同人之間的友誼以不同的方式維護著,這友誼可能是武將之間的,可能是文人之間的,可能是達官貴族之間的,又或是布衣之間的,甚至也有可能是有著不同地位的兩個人之間的......

但我今天想說的是其中的八個特殊的關於友誼的故事——“知音”、“刎頸”、“膠膝”、“雞黍”、“捨命”、“生死”、“管鮑”、“忘年”。

“知音”。其實關於伯牙和子期這兩個人的故事,武俠小說當中有一個經典的翻版,就是金庸先生筆下《笑傲江湖曲》的創作者劉正風和曲洋。真正的知音可以穿越身份、穿越正邪,讀懂彼此,打造出驚豔世人的高級音樂。而伯牙和子期知音生死相隨的故事,也是感動了一代一代人,對中國人而言,所謂知音便是如此——我的故事只有你才能聽得懂。你不在了,我的音律無人可以理解、無人可以聆聽、無人可以傾訴。

“刎頸”。與這個典故有關的人,是“將相和”的主角,廉、藺兩人本身屬於不大不相識、不打不合作。歷史上的廉頗和藺相如鬥了很久、最後居然成為了朋友,成為保護趙國的合作者。刎頸之交同時也是生死之交,如果兩個人指教不是足夠的瞭解彼此,又如何會有這般穿越年齡和生死的感情呢?

“膠膝”。這個典故所涉及到的兩個人是陳重和雷義,兩個人都是飽學之士,也都是重視友情之人。想當初太守認為陳重的品行好、有文化,就打算為其舉孝廉。但是陳重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自己的朋友雷義,就打算把這次機會留給自己的好朋友,反反覆覆推辭了十多次,直到最後第二年雷義也被舉孝廉,兩個人才歡歡喜喜的義氣去做官了。這大概就是有福同享的,歷史真實存在吧。

“雞黍”。這個典故講述的是範式與張劭之間的友誼,坦白說這兩個人的友誼比較神乎其神,幾乎已經到了“神交”的地步。張劭得重病的時候一直希望自己的好朋友能來見自己最後一面,見不到最後一面,就算是棺木抬到了墳地邊上都沒有辦法順利下葬。不過好在千里之外的範式或許有了心電感應,竟然覺得自己的好朋友出事了,然後千里迢迢跑到墓地,送了張劭最後一程,他的棺木才能順利落葬。

“捨命”。指的是西漢時期的左伯桃和羊角哀。如今我們聽到捨命之交這四個字會覺得特別豪爽、特別大氣,但事實是,這故事裡的人穿越生死的方式,可不咋地。說白了就是兩個有政治抱負的青年,在追尋自己的理想的道路上,遭遇到前所未有的阻礙。與其兩個人一起被阻礙害死,不如死一個活一個、於是就有了捨命之交的說法。前幾年日本有一個動畫片叫做“翡翠森林”——現在看起來,就是這個古老中國故事的中國翻版。

“生死”。這個沒什麼好說的,其實說的就是桃園結義的三個人——劉關張。雖然小說對這三個人的關係有美化的成分,但是對三個人友誼的刻畫卻不用太多爭議,所謂生死之交,也就是如此罷了。

“管鮑”,也可以被理解為穿越貧富差距,卻能夠心意相通、相互瞭解的一種友誼。畢竟春秋五霸的開山之霸齊桓公,靠自己可做不出這番驚天動地的成績,若不是有管仲和鮑叔牙兩個人幫忙,以後的事兒還是很難說的。

“忘年”。這個詞語如今使用的也非常氾濫,無外乎就是說兩個年齡相差很大的人成為了朋友,而且“忘年”這兩個字可以使用在任何有著很大年齡差距的地方,包括友誼、包括愛情。當然最初的“忘年之交”形容的是禰衡和孔融。

我覺得可以說八拜之交相對應的是八種面對友誼所進行的選擇。中國號稱禮儀之邦,為人稱頌的從來就不僅僅是各種為海外世界稱頌的建築和磅礴歷史,更包括伴隨洋洋灑灑數千年曆史而誕生的各種禮儀故事。看過這些走過歷史時空的故事,或許我們更應該瞭解,在中國古代、或者說在中國傳世千年的文化當中,重情重義,到底有多麼重要。


奉史為師


“一貴一賤,交情乃現,一死一生,乃現交情”,這是相聲《託妻獻子》中經典的臺詞



古代名士志存高雅,交友可以“和而不同”,不會因為觀點不同而互相攻訐。言而有信,有約必踐,甚至“士為知己者死”。

古代有“八拜之交”,倍受追捧,它們
分別指的是:



俞伯牙鍾子期的“知音之交”,廉頗藺相如的“刎頸之交”,陳重雷義的君子之交,範式張劭的雞黍之交,羊角哀左伯桃的捨命之交,劉關張的生死之交,管仲鮑叔牙的管鮑之交,孔融禰衡的忘年之交。


布衣如是說


古人曾說:喜歡孤獨的人不是野獸便是神靈。沒有比這句話更是把真理與謬誤混合於一起的了。如果說,當一個人脫離了社會,甘願遁入山林與野獸為侶,那麼他是絕不可能成為神靈的。儘管有人這樣做的目的,好象是要到社會之外去尋求一種更高尚的生活,就象古代的埃闢門笛斯、諾曼、埃闢格拉斯、阿波羅尼斯那樣。

有些人之所以寧願孤獨,是因為在沒有友誼和仁愛的人群中生活,那種苦悶正猶如一句古代拉丁諺語所說的:“一座城市如同一片曠野”。人們的面目淡如一張圖案,人們的語言則不過是一片噪音,使得人們寧可逃避也不願進入了。

由此可以看出,人與人的友情對人生是何等重要。得不到友誼的人將是終身可憐的孤獨者。沒有友情的社會則只是一片繁華的沙漠。因此那種樂於孤獨的人,其性格不是屬於人而是屬於獸的。 當你遭遇挫折而感到憤悶抑鬱的時候,向知心摯友的一席傾訴可以使你得到疏導。否則這種積鬱會使人致病的,醫學告訴我們,“沙沙帕拉”可以理通肝氣;磁鐵粉可以理通脾氣,硫磺粉可以理通肺氣;海狸膠可以治療頭昏。然而除了一個知心摯友以外,卻沒有任何一種藥物是可以舒通心靈之鬱悶的。只有對於朋友,你才可以盡情傾訴你的憂愁與歡樂,恐懼與希望,猜疑與勸慰。總之,那沉重地壓在你心頭的一切,通過友誼的肩頭而被分擔了。

正因為如此,甚至連許多高高在上的君王也不能沒有友誼。以至許多人竟寧願降低自己的身份去追求它。本來君王是不能享受友誼的。因為友誼的基本條件是平等,而君王與臣民的地位卻太懸殊了。於是許多君王便不得不把他所寵愛的人擺升為 “寵臣”或“近侍”,以便能與他們親近。羅馬人稱這種人為“君王的分憂者”,這種稱呼恰如其分地道出了他們的作用。實際上,不僅那些性格脆弱敏感的君王曾這樣做,就連許多性格堅毅智勇過人的君王,也不能不在他的臣屬中選擇朋友。而為了結成這種關係,他們是需要儘量地忘記自己原來的高貴身分的。

羅馬的大獨裁者蘇拉曾與龐培結交。以至為此有一次竟容忍了龐培言語上的冒犯。龐培曾當面誇耀自己說:“崇拜朝陽的人自然多於崇拜落日的人”。偉大的愷撒大帝也曾經與布魯圖斯結為密友,並把他立為繼承人之一,結果這人恰好成為誘使愷撒墮人圈套而被謀殺的人。難怪安東尼後來把布魯圖斯稱為“惡魔”,彷彿他誘惑愷撒的魅力是來自一種妖術似的。

畢達哥拉斯曾說過一句隱秘的格言——“不要損傷自己的心”。確實,如果一個人有心事卻無法向朋友訴說,那麼他必然會成為損傷自己心的人。實際上,友誼的一大奇特作用是: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優愁。所以友誼對於人生。真象鍊金術士所要尋找的那種“點金石”。它能使黃金加倍,又能使黑鐵成金。實際上,這也是一種很自然的規律。在自然界中,物質通過結合可以得到增強。而人與人難道本也是如此嗎?

如果以上所說已證明友誼能夠調劑人的感情的話,那麼友誼的又一種作用則是能增進人的智慧。因為友誼不但能使人走出暴風驟雨的感情世界而進入和風細雨的春天,而且能使人擺脫黑暗混亂的胡思亂想而走入光明與理性的思考。這不僅是因為一個朋友能給你提出忠告,而且任何一種平心靜氣的討論都能把攪擾著你心頭的一團亂麻,整理得井然有序。當人把一種設想用語有表達的時候,他也就漸漸看到了它們可能招來的後果。有人曾對波斯王說:“思想是卷著的繡毯,而語言則是張開的繡毯”。所以有時與朋友作一小時的促膝交談可以比一整天的沉思默想更能令人聰明。

其實即使沒有一個能對你提出忠告的朋友,人也可以通過詩言的交流而增長見識。討論猶如礪石,思想好比鋒刃。兩相砥礪將使思想更加銳利。對一個人來說。與其把一種想法緊鎖在心頭,倒不如哪怕把它傾吐給一座雕像,也是多少有點益處的。

赫拉克利特曾說過:“初射之光最亮。”但實際上,一個人自身所發生助理智之光,是往往受到感情、習慣、偏見的影響而不那麼明亮的。俗話說:“人總是樂於把最大的奉承留給自己”,而友人的逆耳忠言卻恰好可以治療這個毛病。朋友之間可以從兩個方面提出忠告,一是關於品行的,一是關於事業的。

就前者而言,朋友的良言勸誡是一味最好的藥。歷史上的許多偉人,往往由於在緊要關頭聽不到朋友的忠告,而做出後悔莫及的錯事。人儘管也可以自己規戒自己。但畢竟如聖雅各所說:“雖然照過鏡子,可終究是忘了原形。”

就事業而言,有些人認為兩雙眼睛所看到的未必比一雙眼見到的更多,或者以為一個發怒的人來必沒有一個沉默的人聰明,或者以為毛瑟槍不論託在自己肩上放,還是支在一個支架上放會打得一樣準——總之,認為有沒有別人的幫助結果都一樣。但這些話其實是十分驕傲而愚蠢的說法。在聽取意見的時候。有人喜歡一會兒問問這個人,一會兒又問問那個人。這當然比不問任何人好。但也要注意,在這種情況下會有兩種危險。一是這種零敲碎打來的意見可能是一些不負責任的看法。因為最好的忠告只能來自誠實而公正的友人。另外這些不同源泉的意見還可能會互相矛盾;使你莫衷一是,不知所從。比如你有病求醫,這位醫生雖會治這種病卻不瞭解你的身體情況,結果服了他的藥這種病雖然好了,卻又使你得了另一種新病。所以最可靠的忠告,也還是隻能來自最瞭解你事業情況的友人。

友誼對於人除了以上所說這些益處似外,還有許多其他方面的益處,多得如同一個石榴上的果仁,難以一一細數。如果一定要說的話,那麼能這樣來說:只要你想想一個人一生中有多少事務是不能靠自己去做的,就可以知道友誼有多少種益處了。所以古人說:朋友是人的第二個“我”。但這句話的容量其實還不夠,因為朋友的作用比又一個“我”要大得多!

人生是有限的。有多少事情人來不及做完就死去了。但一位知心的摯友。卻能承擔你所未做完的事。因此一個好朋友實際上使你獲得了又一次生命。人生中又有多少事,是一個人由自己出面所不便去辦的。比如人為了避免自誇之嫌,因此很難由自己講述自己的功績。人的自尊心文使人在許多情況下無法低首下心去懇求別人。但是如果有一個可靠而忠實的朋友,這些事就都可以很妥當地辦到。又比如在兒子面前,你要保持父親的身份。在妻子面前,你要考慮丈夫的臉面。在仇敵面前,你要維護自己的尊嚴。但一個作為第三者的朋友,就可以全然不計較這一切,而就事論事,實事求是地替你出面主持公道。

由此可見,友誼對人生是何等重要。它的好處簡直是無窮無盡的。總而言之,當一個人面臨危難的時候,如果他平生沒有任何可信託的朋友,那麼我只能告訴他一句話——那就會認倒黴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