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古今中外的猛將,哪些在人民心目中有著崇高的地位,他們打了哪些經典的戰役?

漢史趣聞


慢慢歷史長河之中,如果說起來猛將哪真可謂是數不勝數。而在百姓心目中有著崇高地位的雖然說也有不少,但真正融入於百姓心中的我覺得有兩位。一個是三國時期的關羽,他的地位那是不用說的,“武聖”的稱號絕對不是蓋的。歷史上戰神雖多,可“武聖”只有關雲長。另一個就是南宋的抗金名將,岳飛。“嶽爺爺”這個稱號是金軍對他的畏懼,“岳家軍”這個部隊是百姓對他的肯定,千年的歷史以主將姓氏稱呼部隊的除了“岳家軍”只有“戚家軍”。雖然說戚繼光在抵抗倭寇中的功績是有目共睹的,但如果說在民間的地位個人覺得或許還是岳飛要更高一些。

既然如此咱們就分別來看看這兩個人都有什麼表現。

關羽之所以為後世所稱讚,除了他的武藝之外,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的人品。秉著還原歷史的原則,來看看《三國志》中的記載。

太祖曰:“事君不忘其本,天下義士也.度何時能去?”這一句話是曹操對關羽的評價,稱讚關羽為義士。這也是他賞識關羽的地方。

可如果看《三國志》的話,我們會發現關羽的戰績其實並不多,而能稱的上經典的戰役我覺得只有兩個。一個是他在曹操手下時候戰績。

“建安五年,曹公東征,先主奔袁紹。曹公擒羽以歸,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紹遣大將軍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剌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曹公即表封羽為漢壽亭侯。”這段記載於《三國志》中的戰績也是人們贊關羽之勇的來源,殺顏良誅文丑萬馬軍中取上將首級。雖然說裡面沒有他誅文丑,但確確實實的記載了他於萬馬軍中斬首顏良。這個是關於個人作戰能力的表現。

再來說說關於統兵作戰的能力,也就是他威震華夏的水淹七軍,“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是歲,羽率眾攻曹仁於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漢水泛溢,禁所督七軍皆沒。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德。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羽威震華夏。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使關於名揚天下,嚇得曹操要遷都的水淹七軍不過寥寥數筆,雖然簡單但擒于禁、斬龐德也確實記錄在案。《三國志》中的這段記載是關於一生中最光輝的一筆,是他最經典的戰績。聽之,令人神往矣。

接下來咱們再說說岳飛,抗金名將岳飛,是我國著名的民族英雄。可以說岳飛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是極高的,單單寫岳飛以及岳家軍的曲藝作品就浩如煙海,而學術界關於岳飛的論文、著作都可以放滿一個書櫃。

有人說,岳飛的功績在《宋史》中的記錄有誇大之嫌,我這裡引用《金史》,金章宗的原話讓大家看看岳飛的地位,“飛之威名戰功,暴於南北。”這句來自於敵國皇帝的評價應該很能說明問題了吧。

岳飛的能力如何呢?我們看看宋孝宗的評價“卿家紀律、用兵之法,張、韓遠不及。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其冤。”這個是《宋史》中,官家對岳飛的肯定。

秉著尊重史書的原則,我還是依據《宋史》記載來說。有人說《宋史》或許有其不可信的地方。但客觀的來講,宋史即便不可信,也比後人的推測要更為準確。

對於岳飛的人品,有這麼一段記載。飛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訪,迎歸。母有痼疾,藥餌必親。母卒,水漿不入口者三日。家無姬侍。吳玠素服飛,願與交驩,飾名姝遺之。飛曰:“主上宵旰,豈大將安樂時?”卻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飲,帝戒之曰:“卿異時到河朔,乃可飲。”遂絕不飲。帝初為飛營第,飛辭曰:“敵未滅,何以家為?”或問天下何時太平,飛曰:“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這一段可以體現出岳飛的幾個特點。孝順、不好色、自律,這些都放在其次。而“文官不貪財,武臣不惜死”一句話,更是岳飛為人的精神內核所在。

而岳飛的經典戰役又有哪些呢?最為經典的戰役莫過於朱仙鎮大捷,這個流傳於民間,寫入到課本,深入民心的傳奇作戰,在《宋史》中是這樣記載的“梁興會太行忠義及兩河豪傑等,累戰皆捷,中原大震。飛奏:“興等過河,人心願歸朝廷。金兵累敗,兀朮等皆令老少北去,正中興之機。”飛進軍朱仙鎮,距汴京四十五里,與兀朮對壘而陣,遣驍將以背嵬騎五百奮擊,大破之,兀朮遁還汴京。飛檄陵臺令行視諸陵,葺治之。”這個就是傳說中的岳飛五百破十萬,或許民間演義在寫的時候誇張了,但後人無論如何貶低岳飛,依舊不能抹殺岳飛在人民心中的形象。

岳飛一生的光輝戰績數不勝數,不過我最想說的還是岳飛在與金人作戰中的開端。之所以把這個放在他最輝煌戰績的朱仙鎮後面,是因為,岳飛光輝的一生是從這裡開始的。在《宋史》中有這樣的記載:“飛獨引所部鏖戰,奪其纛而舞,諸軍爭奮,遂拔新鄉。翌日,戰侯兆川,身被十餘創,士皆死戰,又敗之。夜屯石門山下,或傳金兵復至,一軍皆驚,飛堅臥不動,金兵卒不來。食盡,走彥壁乞糧,彥不許。飛引兵益北,戰於太行山,擒金將拓跋耶烏。居數日,復遇敵,飛單騎持丈八鐵槍,刺殺黑風大王,敵眾敗走。”從這次開始,以寡敵眾,破敵無數,戰功無數,矢志抗金的一生開始了他真正的人生。我想無論是我們後人還是岳飛自己,這次作戰都是應該永遠銘記的。

一個被封為“武聖”被世人所敬仰,另一個成了傳說中,北方真武大帝的“護法四帥”之一,被世人供奉。他們,變為了傳說;變為了信仰,這其實就是民心之所向。有人說關羽驕傲,一個忠義兩全,財色不愛的人,他有驕傲的資本,縱然因為驕傲而失敗,但也無法磨滅百姓心中對他的尊敬。有人說岳飛不現實,家國處於危難之間,挺身而出,盡忠報國,矢志北伐的人,縱使他的夢想不現實,但百姓仍然稱呼他為嶽武穆,敵人依然畏懼這個嶽爺爺,人民一直在傳頌著“撼山易,憾岳家軍難”。

千年後的今天,“身高九尺,髯長兩尺,丹鳳眼,臥蠶眉”的關公已經成為了民間的一種信仰,“壯志飢餐胡虜,笑談渴飲匈奴。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的嶽帥也是一種精神寄託。


隨意言之


中華名將:粟裕、徐向前、劉伯承、彭德懷、朱德、鄧小平、鄧華、徐海東、陳賡、賀龍、薛嶽、林彪、 韓先楚等。最經典戰役是鄧小平、劉伯承、粟裕、陳毅、譚振林、 饒漱石等領導的《淮海戰役》。











有才君子


要說猛將,當屬彭老總。毛主席有詩云“誰能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彭老總在我軍中具有極高的威望,在紅軍時期,彭老總與林彪元帥合成為紅軍的雄獅和雄鷹,林帥打仗謀定而動,彭老總打仗勇猛頑強,當時軍中根據二人的指揮特點流傳出“只要林彪認為能打的戰,一定能打;只要彭老總認為不能打的戰,一定不能打。”。

彭老總的戰績輝煌,在紅軍時期率領的紅三軍團是中央紅軍的兩大主力團之一,在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中,他是前線主要指揮員之一,所率3軍團屢建戰功。紅軍長征之後,當時戰士一片低落,士氣跌落到低谷,彭老總指揮第三兵團攻佔婁山關,取得了自長征以來的第一次勝利,大大的激勵了戰士的士氣,也保障了遵義會議的召開。紅軍會師之後,彭老總又指揮了直羅鎮戰鬥和吳起鎮戰鬥等,為立足延安奠定基礎。

抗日戰爭爆發後彭老總擔任八路軍副總指揮,一直在抗日前線,參入指揮了抗日前期的諸多戰鬥。1940年抗日進入最艱難的時期,國民黨也出現了很多動搖,在這種情況下,彭老總直接指揮了“百團大戰”,這次大戰役進行大小戰鬥共1824次,重擊了日偽軍的反動氣焰,有力地配合了國民黨軍正面戰場的作戰,極大地振奮了全國的抗戰信心。

解放戰爭時期彭老總率領2萬多人在西北戰爭與胡宗南的20多萬人較量,彭老總面對武器裝備落後,後勤補給困難的局面,每一場戰爭都需要先算好口糧。這些並沒有影響彭老總的勝利,1947年彭老總在一個半月內連續於青化砭、羊馬河、蟠龍鎮三戰三捷,後又在沙家店殲敵兩個旅,扭轉了西北戰場的被動局面。再後來的解放戰爭中,彭老總解放陝西、青海、新疆等等。

朝鮮戰爭發生的時候,我國進行軍事研究,在軍事會議上,只有彭老總支持毛主席進行抗美援朝,而彭老總也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志願者總司令。我 志願軍尚沒有跨過鴨綠江的時候,彭老總已經先人一步帶上電臺進入朝鮮,瞭解朝鮮的局勢。“善用兵者,藏於九天之下”,彭老總指揮部隊影藏於朝鮮中,而後出其不意的兩次打敗美韓聯軍,將美軍趕到三八線附近。

彭老總面對美軍這樣一個世界頭號強國,敢於亮劍,並且打出了中國軍人的血性。在接下來的戰鬥中,彭老總打敗了美國名將麥克阿瑟,一度佔領漢城,後來彭老總警覺的察覺到危險,及時撤退,避免了美國的反撲,並最終將戰線穩定在三八線。

彭老總在指揮的志願軍取得了勝利,這一戰讓中國從此真正的站起來了,這一戰也讓世界認識了一個全新的新中國。而正如彭老總而言:“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海岸架起幾尊大炮就可以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帝國烽火


真正厲害的將領,不在於百戰百勝,而在於取得人民的信任和信賴。只有甘於奉獻、以救國救民為念的軍事將領,才會在人民心目中有著崇高的地位。只有為國家人民而戰,為中國民族解放運動而戰的將領,他們都是人民心目中最為敬仰和敬重的人。

共和國的10位元帥,就是這樣甘於奉獻、以救國救民為念的將領。

共和國的10位大將,也是是樣甘於奉獻、以救國救民為念的將領。

還有諸如共和國的開國上將、開國中將、開國少將亦是如此。

南昌起義、廣州起義、飛奪瀘定橋、四渡赤水、長征、百團大戰、千里挺進大別山、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長津湖戰役、上甘嶺戰役...

總之,開國將帥們指揮過的經典戰役,十天十夜也說不不完。

開國將帥們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是其它歷史時期的軍事將領不能比擬的。他們是真正的英雄,因為人民的解放而戰,為人民的前途而戰。因為他們在戰場上浴血奮戰,才有了我們今天的新中國,他們為我們新中國的獨立和民族解放作出了重要貢獻。


袁衛宇


說到歷史上在人民心目中有著崇高地位的將軍,我就想到了中國近現代史上,為人民而戰的將軍們。

可以說他們才是人民心目中最為偉大和崇拜的人,畢竟正是因為有了他們,才有了我們獨立自主的新中國。

在中國歷史上,任何人的地位,都是不能和他們相提並論的。他們是真正的為人民謀取利益,是真正的為人民而戰。

我們說一下最為典型的代表吧。

我們都知道新中國的開國元帥分別是:朱德元帥、彭德懷元帥、林彪元帥、劉伯承元帥、賀龍元帥、陳毅元帥、羅榮桓元帥、徐向前元帥、聶榮臻元帥和葉劍英元帥。

其中朱德是十大元帥之首,他還有紅軍之父的稱號。

當年正是朱德和毛澤東一起在井岡山會師,成功的開闢了中國第一個革命根據地,也就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為早起的工農紅軍運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後來,他和毛澤東一起領導了中國的革命,為新中國的獨立和解放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新中國成立的過程中,十大元帥作出的貢獻最大,可以說正是他們帶領著將士們英勇殺敵,然後給我們建立的獨立自主的新中國。

因此,他們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才是最為崇高的。

開國十大將領,他們分別是:粟裕大將、徐海東大將、黃克誠大將、陳賡大將、譚政大將、蕭勁光大將、張雲逸大將、羅瑞卿大將、王樹聲大將、和許光達大將。

其中粟裕大將是十大將領之首,本來按照粟裕的功勞,肯定是可以被封為元帥之職的。但是,他因為謙讓,請辭了元帥的職務。

因此,粟裕也被稱之為無冕之帥。

可以說開國十大大將,他們都是最為知名的將領,在中國人民心目中他們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正是因為當年他們的英勇殺敵,為我們新中國的獨立和解放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人民心目中擁有崇高地位的將領,還有新中國成立被授予的,開國上將有55人:肖克、許世友、鄧華、李達、張宗遜、李克農、王震、彭紹輝、張愛萍、呂正操、傅鍾、蕭華、甘泗淇、楊成武、韓先楚、李濤、傅秋濤、王平、宋任窮、賴傳珠、洪學智、周士第、郭天民、周純全......。

可以說這要是為人民而戰,為中國的自由與獨立而戰的人,他們都是人民心目中最為敬仰和尊重的人。

他們在人民的心目中有著崇高的地位。


史學達人


在人民心目中有著崇高地位的將領,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為人民的獨立和解放而戰過。他們所進行的戰爭,都是為了祖國的和平與統一,人民的獨立與自由。

可以說中國近現代史上,這樣的優秀為人民而戰,在人民心目中擁有崇高地位的將領有很多,我們說一下最為優秀的代表。

毛澤東

說到毛澤東,我們就想到他是中國最為偉大的軍事家,戰略家,馬克思主義的忠實擁護者,黨和國家的重要領導人之一。他為中國的獨立和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大家都知道,毛澤東的一生打了很多經典的戰役,其中在他看來最讓他得意的一次戰役就是四渡赤水之戰。

這一次戰役毛澤東帶領三萬紅軍,打敗了國民黨反動派二十萬大軍,為早起工農紅軍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毛澤東策劃的最為經典的戰役,還有解放戰爭時期的三大戰役。可以說正是三大戰役取得的勝利,徹底的打敗了國民黨反動派,為新中國的成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所以說毛澤東在人民心目中就是擁有崇高地位的優秀將領之一。

粟裕

說到粟裕大家都知道他是十大開國將領之一,其實按照粟裕將軍的功勞,他是可以被授銜為開國元帥的。

但是,最終被他請辭了。他只接受了大將的軍銜,因此,他也被稱之為無冕之帥。

我們都知道粟裕的一生,打了太多的勝仗了。其中最為經典的戰役就是蘇中七戰七捷,豫東戰役,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和淮海戰役。

可以說國民黨的大部分高級將領,他們都敗在過粟裕的手裡。我們所熟知的陳誠、張靈甫、黃百韜、杜聿明、王耀武、薛嶽、李天霞等人,他們都被粟裕打敗過。

這樣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粟裕大將,在人民心目中當然是有著崇高的地位的了。

彭德懷

彭德懷元帥是人民心目中最為偉大的軍事家之一,毛澤東用“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來形容他的勇猛。

彭德懷的一生,打了太多有名的戰役了。他歷經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打敗了國民黨反動派和日本侵略者,為中國的獨立和解放,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這期間彭德懷打得最為經典的戰役,要數百團大戰和抗美援朝戰爭。

可以說正是這兩次戰役,在彭德懷的帶領下,打出了中國的國威與軍威,讓世界人民知道了中國軍隊的厲害。

所以說這樣的彭德懷元帥,在人民心目中肯定有著崇高的地位的。

人民心目中擁有崇高地位的將軍還有:朱德元帥、林彪元帥、劉伯承元帥、賀龍元帥、陳毅元帥、羅榮桓元帥、徐向前元帥、聶榮臻元帥和葉劍英元帥。徐海東大將、黃克誠大將、陳賡大將、譚政大將、蕭勁光大將、張雲逸大將、羅瑞卿大將、王樹聲大將、和許光達大將......。


不才講史


一定是我們心中的偉大領袖毛主席,別無他人,毛主席二萬五千里長徵和四渡赤水這些都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偉大創舉,試問他人誰能比。


大龍222932221


粟裕,是我軍傑出的軍事將領、帥才,由於資歷包括本人三辭司令員等原因,在1955年9月27日,被授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將軍銜,排第一大將位序,非常遺憾地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擦肩而過,被軍內稱為“無冕元帥”。
讓粟裕真正出彩的是波瀾壯闊的解放戰爭,以蘇中七戰七捷,典定了粟裕將軍在軍委毛主席心中的地位,所謂“蘇中七戰七捷”,指的是粟裕、譚震林指揮華中野戰軍第1、第6師和第7、第10縱隊3萬餘人,在蘇中同國民黨軍整編第83 師第19 旅第56、第57團以及旅屬山炮營等12萬國民黨軍隊作戰。
期間,連續取得了宣泰、皋南、海安、李堡、丁堰、邵伯、如黃路等七次戰鬥的勝利,共殲敵5萬3千餘人的輝煌勝利,是進入解放戰爭以來,我軍所取得的第一場大規模作戰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軍佔領蘇中解放區的戰略企圖,激勵了我解放區軍民的士氣。
孟良崮戰役:國民黨軍對山東解放區進行了重點進攻,企圖以鉗形攻勢聚殲我解放軍主力,粟裕指揮華東野戰軍,以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級的氣概,將國民當軍整編第74師,包圍困住位於孟良崮為核心的幾個山頭上。
國民黨軍則調集了整編第11師、整編第65師、整編第25師、整編第83師、整編第48師、整編第20師、第5軍、第7軍等部迅速向整編第74師靠攏,企圖在蒙陰、青駝寺地區殲滅我華東野戰軍主力。
整編第74師中將師長張靈甫認為建制完整,部隊戰鬥力極強,居於戰線中央,會得到左右鄰的積極增援,採取“中心開花”之戰術,狂妄地企圖全殲粟裕指揮的我華東野戰軍。
但最終,在粟裕的指揮下,我華東野戰軍全殲了國民黨五大主力中的整編第74師(實際上的1個軍)及附屬整編第83師一個團,共計32680人,其中俘虜19680人。
孟良崮戰役的勝利,基本粉碎了國民黨軍對我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創造了我軍在敵重兵集團密集並進的情況下,從其戰線中央割殲進攻主力的範例。
此役的勝利,不僅在心理上極大地震撼了國民黨軍隊,也打亂了國民黨軍隊在山東的重點攻擊部署,是解放戰爭中,我軍由戰略防禦轉為戰略進攻的重要轉折點,為劉鄧大軍挺進中原奠定了基礎。
淮海戰役:從發起到統一指揮,都是粟裕將軍提出來,小淮海發展為大淮海,粟裕提出請“陳軍長、鄧政委統一指揮“,併為軍委毛主席、周副主席等認可,但戰場的許多決策大多出自粟裕本人,就連戰爭進行中部隊的糧食供給困難,都是粟裕發現並親自制定解決方案。
由於中原野戰軍全軍僅有75mm野炮2門、山炮42門、迫擊炮207門,炮彈約250發,每門炮平均只有1發炮彈,根本法壓制火力強大、齊裝滿員10萬人的黃維兵團,最後,粟裕指揮的華野派出了4個縱隊加炮縱才助力中原野戰軍徹底搞定黃維兵團。
淮海戰役,殲滅了徐州剿匪總司令部劉峙上將指揮的國軍五個兵團部、22個軍部、56個師及一個綏靖區共55.5萬人,我軍傷亡13.4萬人,是遼瀋、平津等三大戰役中,殲敵數量最多,政治影響最大、戰爭樣式最複雜的戰役,粟裕指揮的華東野戰軍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粟裕,長年遠離中原,在靠近蔣介石的心臟地區與之周旋,時不時受點傷什麼的,還要應對特定複雜的人際關係,過著朝不保夕的日子,所謂的兵法,有時真的不如饅頭來得實惠,如何避敵、如何逃跑、如何追擊,都得靠自己,奉行最殘忍的叢林法則,沒有現成的兵法和教科書。
淮海戰役,是國共的生死決戰,雙方最高層都清楚,勝者王,敗者寇,哪方都輸不起;在這場攸關國共生死的大決戰中,粟裕和劉伯承成了最拉風我軍高級將領,但粟裕指揮的華東野戰軍出盡風頭,劉伯承的中原野戰軍只能起到輔助作用。

國平軍史


軍史上破記錄的一次攻城戰役,是我軍兩大元帥聯手解放太原城,其中徐向前元帥重病不下火線,彭德懷元帥默默甘當綠葉,指揮我軍歷經六個月時間,終於攻克閻錫山的反動老巢,結束了其在山西長達38年的封建統治。而太原戰役的耗時之長、犧牲之大和作戰之艱難,堪稱解放戰爭之最,徐帥和彭帥以坦蕩的胸襟和勇猛的指揮,譜寫了戰爭史上的一段傳奇,在三晉人民心目中擁有著崇高的地位。

(徐向前元帥)

1949年1月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後,華北和平津一帶已無成建制敵蹤,因此根據西柏坡的命令,我華北軍區野戰部隊和第四野戰軍開始全力增援太原前線,計有楊得志第19兵團的三個軍、楊成武第20兵團的三個軍,以及攻城所必須的第四野戰軍炮兵第1師的兩個重炮團,華北軍區參謀長趙爾陸難掩興奮,特別緻電太原前線總指揮徐向前:

“東總已派炮一師率兩個炮團參加攻城作戰,野榴炮第2團2000人,野炮24門,十生的榴彈炮12門;重炮第3團3100人,日式十五生的榴彈炮32門,另附兩個高射炮連,共七點五高射炮八門,上述火炮之彈藥均自帶”。於是至3月底,雲集在太原城下的我軍已達三個兵團、10個軍、36個步兵師和2個炮兵師,總兵力32萬餘人並附1150餘門火炮,山西軍閥閻錫山的末日已經來臨。

(彭德懷元帥)

太原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的四大攻堅戰之一,作戰過程十分艱苦,從1948年10月5日開始,華北軍區第一兵團(統一序列後改稱第18兵團)整整攻擊和圍困了五個多月,仍然未能得手。而太原攻堅戰之所以曠日持久,是有多方面原因的,其中最關鍵一條,是我軍兵力明顯不足,整個第一兵團僅有80000餘人,而困獸猶鬥的閻錫山卻仍擁有13個師100000餘人的兵力。

同時在我軍攻擊城市外圍東山的過程中,閻錫山督促閻軍緊急修建了五個臨時機場,而第一兵團的炮火又不充足難以進行有效封鎖,因此太原守敵可以不停得到糧彈補充和兵力增援,其主力第83師就是空運而來。最關鍵的是,長時間高強度的作戰指揮,已經使華北軍區副司令員兼第一兵團司令員徐向前重病臥床,無法親臨一線指揮。

(閻錫山)

彼時我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彭德懷受中央委託,在西柏坡參會後趕回陝北的途中,轉道探望徐向前司令員。當彭總趕到山西榆次縣城以南的峭壁村時,才發現徐總的病情已非常嚴重:肋膜兩次出水、胸背疼痛異常、身體虛弱的幾乎不能站立。徐總介紹了總攻太原的部署和準備,但是因為自己無法正常工作,遂請求彭總留下來指揮攻城,待太原解放後再赴陝北。

在徵得西柏坡的同意之後,彭總答應了徐向前的請求,決心儘快指揮各路人馬,解放這座華北唯一還在敵人手中的大城市。因為按照西柏坡的部署,原華北軍區的兩個兵團將轉隸第一野戰軍指揮,共同擔負打敗胡宗南和“馬家軍”解放大西北的任務,而太原久攻不克,將極大影響這兩個兵團的入列時間,進而拖延整個西北戰場的戰爭進程。

(前線的東野重炮部隊)

於是自1949年3月28日起,彭老總臨危受命出任戰役實際指揮員,並立即召開各部隊首長的軍事會議,研究部署攻城計劃。巧合的是,另外一邊的敵營也發生了主帥易人的情況,眼見絕對優勢的解放大軍兵臨城下,之前叫囂“與太原共存亡”的閻錫山清楚大勢已去,於次日找藉口逃離太原危城,臨行前指令“太原綏靖公署”副主任兼第15兵團司令孫楚、太原防守司令兼第10兵團司令王靖國指揮部隊繼續頑抗。

1949年4月20日,彭總親自指揮前線各部隊發起總攻,在1000多門大炮的猛烈轟擊下,太原城垣和各式各樣的碉堡工事紛紛垮塌,已經統一番號的我軍第18、第19、第20兵團分路發起攻擊,戰至22日完全肅清太原外圍據點,殲滅閻匪軍12個師。再於4月24日凌晨攻入市中心,經過四小時激戰,上午10時太原宣告解放,歷時六個月的太原戰役勝利結束。

(太原解放)

太原戰役全殲守敵130000餘人以及反動民團80000人,生俘俘孫楚、王靖國等人和閻錫山留用的若干名日本顧問,進而迫使大同守敵於4月29日接受改編,至此山西全省解放。徐帥和彭帥功莫大焉。而彭老總更是馬不停蹄,於5月間命令第18、第19兵團由晉入陝經略西北,從而使第一野戰軍總兵力達到344000餘人。

許多年以後,徐向前元帥曾經動情的回憶道:“那時候(指總攻太原)下命令、寫佈告,仍然用我的名義簽署,實際上是彭老總在挑擔子,他新來乍到,對敵我情況都不熟悉,但慨然允諾,勇挑重擔,實在難得”!

(解放軍入城)


度度狼gg


在古當中外的猛將,應該是朱德總司令,彭德懷元帥,賀龍元帥。朱德在護國軍擔任先鋒旅長,打得袁世凱部隊,落花流水,名震中外。彭德懷元帥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打敗了不可一世的美國聯軍,迫使美國人簽訂了停火協議。賀龍元帥更是勇猛過人,用兩把菜刀起家,一路衝殺過來,令人佩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