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回鹘汗国的后半程,西迁的残部是现代56民族中维吾尔、裕固族前身

唐王朝德宗贞元五年(789年),回纥汗国改名为回鹘。同年,回纥汗国的

第四任可汗顿莫贺达干可汗(长寿天亲可汗)病亡。

【回鹘内部权力更替和北庭都护府的陷落】

回鹘内部发生了一件大事,王族药罗葛家族失势,硖[xiá]跌氏家族兴起。

回纥第四任可汗就是政变上台的,虽然也是药罗葛家族成员,但政变过程血流成河,前任回纥可汗亲信被屠戮一空。

之后的第五任可汗仅仅在位一年,就被来自硖跌氏家族的权臣毒杀,并扶持了一位少年可汗,也就是回鹘的第六任可汗,唐王朝封号是奉诚可汗

这时药罗葛家族仍然控制着回鹘的大部分军队,由于这位硖跌氏家族的权臣长袖善舞,回鹘内部并未爆发内战,药罗葛家族只能通过对外征战来稳固家族地位。

他们的对手就是吐蕃。

唐德宗贞元六年(790年),吐蕃攻打西域唐军据守的北庭。为了保住这块吐蕃、回鹘之间的缓冲地带,回鹘出兵援助唐军。但原本是回鹘助力的葛逻禄部和沙陀部投靠了吐蕃,回鹘大败而归,药罗葛家族在回鹘的统治更加不稳。

第二年,回鹘联合唐王朝北庭残部准备收复北庭,但再次被吐蕃击败,回鹘于是吞并了唐军残部,唐王朝最后一任北庭大都护杨袭古死在回鹘之手。

本来是回鹘宿敌的葛逻禄自从投靠吐蕃后很是活跃,战后回鹘把西域的部众全部东迁,葛逻禄也借机填补了空白,成了吐蕃在西域的代理人。

此战消耗了药罗葛家族最后一点力量,再也无法阻止硖跌氏家族掌权了。


回鹘汗国的后半程,西迁的残部是现代56民族中维吾尔、裕固族前身

【回鹘内部的又一次清洗】

硖跌氏家族掌权之后,对吐蕃的战局有所改观,唐德宗贞元中期,回鹘多次取得对吐蕃作战的胜利,甚至一度收复了北庭。

奉诚可汗在唐德宗贞元十一年(795年)死去,死因不详。

在对吐蕃战争中获得足够威望的硖跌氏家族权臣,原本是回鹘前任可汗的义子,就冒充药罗葛家族姓氏继承了可汗位置,为回鹘汗国的第七任可汗——怀信可汗

到此为止,创立回纥汗国的药罗葛家族彻底在回纥历史中消失。

怀信可汗在位10年,唐宪宗永贞元年(805年)死去。这位怀信可汗在对外方面稳定了与吐蕃的战局,并巩固了与唐王朝的友好关系,在内部继续推崇明教,重用粟特人打理财政,也算是有为之君。

但怀信可汗上位前后对药罗葛家族的清洗再一次使回鹘元气大伤,回鹘汗国百多年的历史进程当中,一直没能达到之前草原霸主突厥人的高度。


回鹘汗国的后半程,西迁的残部是现代56民族中维吾尔、裕固族前身


【唐太和公主和亲回鹘,双方关系达到历史最好】

之后回鹘汗国的在史书上的记录有了一段时间的空白,不但回鹘汗国的第八任可汗没有唐王朝册封记录和事迹,第九位任保义可汗在史书上于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一出场就是死了向大唐报丧,唐王朝册封第十任可汗为崇德可汗,唐穆宗还把自己的妹妹封为太和公主嫁到了回鹘,这是唐王朝与回鹘的第二次真正公主的和亲,也是最后一次。

这段时间唐王朝、回鹘、吐蕃三国国力对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唐王朝元和中兴后国力恢复,吐蕃从其巅峰时期跌落,回鹘也不是打酱油的,在西域也牵制了吐蕃大量的力量。

而唐穆宗这次真正的公主和亲,就是双方巩固同盟抗蕃关系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不但双方送亲、迎亲、婚礼的规格非常高,仪式也非常隆重。

吐蕃当时也有畅通的信息渠道,为了阻止这次和亲,吐蕃出兵攻打回鹘的漠南和唐王朝的盐州,回鹘在北庭、安西各出兵万人以分吐蕃攻势,绵延千里的战线上战火纷纷,三个国家都紧张了起来。

当时战况十分激烈,回鹘可汗,也就是太和公主的丈夫一直在外领兵作战,直到太和公主抵达回鹘牙帐的第二年才得以回归,二人正式举行了盛大的婚礼。

太和公主在回鹘生活了20年,换了三任丈夫,最后见证了回鹘的灭亡。

这段时间,唐王朝以绢马贸易的方式给了回鹘大批财富,就是为了鼓励回鹘与吐蕃作战。

此次三国大战唐军并未真正参与,回鹘也未能取胜,之后就全面退出了西域。崇德可汗也在迎娶太和公主后不久死去,史书上记载混乱,有说婚后当年就死的,也有说第二年、第三年死的,总之是很快就死了。

这次与吐蕃大战的失败,标志着回鹘汗国的彻底衰落,到唐文宗开成五年(840年)回鹘被黠戛斯击败,之后20年基本上可以算是回鹘的垃圾时间。


回鹘汗国的后半程,西迁的残部是现代56民族中维吾尔、裕固族前身

【黠戛斯的崛起】

回鹘汗国的第十一任可汗是昭礼可汗,当时唐王朝皇帝也换成了唐敬宗。回鹘与吐蕃在西域的争斗基本上以回鹘全面退出告终,而黠嘎斯这个回纥的大敌再一次兴起。

回鹘汗国之后的二十年,基本上都是在和黠戛斯作战,“连兵二十余年,数为黠戛斯所败”(《资治通鉴》)。

日益虚弱的回鹘汗国,更加依赖唐王朝通过绢马贸易提供的财政支持,对唐王朝的关系也逐渐转为尊敬。

唐文宗太和七年(833年),回鹘昭礼可汗死于政变,回鹘第十二任彰信可汗继位,此人也是唐王朝册封的最后一任回鹘可汗。

这是个倒霉蛋,不但黠戛斯这个外患日益逼迫,内部也反叛不断,包括南部的沙陀部,东方的奚、契丹、室韦,北方的鞑靼部都开始反叛。再加上连年的旱灾、瘟疫和雪灾,回鹘已经回天无力。

彰信可汗死在内部粟特人发动的一场政变当中,粟特人从沙陀部借兵,控制了回鹘汗国的军政大权,并拥立了傀儡可汗,为回鹘汗国的第十三任可汗

不甘心失败的回鹘贵族为了消灭粟特人,向宿敌黠戛斯人借兵,唐文宗开成五年(840年),黠戛斯联合反叛各族攻下了回鹘汗国的牙帐,回鹘汗国解体。

回鹘残余势力或南迁,或西迁。


回鹘汗国的后半程,西迁的残部是现代56民族中维吾尔、裕固族前身


【南迁回鹘势力的灭亡】

其中南迁的一部在回鹘第十四任乌介可汗

率领下,以太和公主为质与唐王朝讲条件,拒不归附唐王朝,并借兵借粮准备复国,而黠戛斯又有大举南下的意图。

唐武宗接受了名臣李德裕的建议,于会昌三年(843年)彻底与回鹘决裂,并出兵击败了回鹘势力。经过几次交战,回鹘南迁势力约二十万人全部融入唐王朝,不少回鹘人被安置在江淮一带,成为唐王朝的职业骑兵,太和公主也得以回到长安。

乌介可汗在逃亡途中被部下杀死,他的弟弟遏捻被推举为可汗。但此时任何人都是回天无力,遏捻可汗到处寻求支援,逃亡途中于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仅率妻子9人抛下手下部众逃亡,从此不知所踪,估计是死在乱军当中了。

回纥(回鹘)汗国从唐天宝四载(745年)立国,到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末代可汗遏捻失踪,共传可汗15人,历时104年。


回鹘汗国的后半程,西迁的残部是现代56民族中维吾尔、裕固族前身

(唐武宗端陵,唐王朝最后的辉煌)


【西迁回鹘势力】

西迁的回鹘势力先是投奔了同宗同源的葛逻禄,又趁着吐蕃虚弱占领了安西四镇中的焉耆,并在此长久居留。

之后不久,沙洲(敦煌)的张义潮起义,重新从吐蕃手中夺取了河西走廊,与西迁回鹘势力接壤。双方于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共同派遣使者到长安,唐王朝也在几年后的大中十一年(857年)册封回鹘西迁势力首领为怀建可汗。

他们就是现代56个民族中维吾尔族的前身。

另外,西迁回鹘当中的一部分到了河西,被称为河西回鹘或甘州回鹘,这批回鹘人曾经属于张义潮手下,与吐蕃交战并阵斩了吐蕃大将论恐热。

他们就是现代56个民族中裕固族的前身。


回鹘汗国的后半程,西迁的残部是现代56民族中维吾尔、裕固族前身

(裕固族)

回纥(回鹘)汗国的历史,就是一部内部政变和清洗的历史,15个可汗至少有6个是死于政变。三次大规模的内部清洗,先是耗干了国家的元气,再使国家分裂灭亡。也就是唐王朝也处在虚弱状态,否则回纥将是历史上中原政权最好对付的敌人。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欢迎关注和讨论。

回纥汗国前因后果,可参考本人其他图文:

《 》

《 》

《 》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