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为什么有些事明明是骗人的,可以还是去相信,主要是抓住人的什么心理?

小刘-动起来吧


有些事情啊,一看就是骗人的,可是还是控制不住,忍不住就去相信这件事儿。这是因为骗人的,抓住了你心中的弱点而被其利用的一个结果。

首先骗人的,说的话你全信,它所做的事情你也全信,你对骗人的人,是一个绝对的信任的一个状态,这样你才可能心甘情愿的被其所利用所欺骗。

其次是骗人的,抓住了你内心的弱点,比如你的贪婪,你的这种愚痴,或者是他抓住了你最在乎的东西,此时的你已经迷失了心智,被其所左右。就像现在很多的,不管老人被骗,是因为缺少家人的陪伴。很多女孩被渣男所骗,是因为受到了其甜言蜜语和小恩小惠的诱惑,有的人被骗是因为他期待着有一个更大的利益会弥补她此时的失去,所以他心甘情愿的把小部分的钱给骗人的,以获得更大的利润。其实这些都是人的贪嗔痴在作祟。用成龙在电影《少林寺》中的一句话来形容,就是人在迷的时候连畜牲都不如。

因为内心的贪、嗔、痴让你迷了,所以被骗了,也就不足为怪了。骗子形形色色,你只要擦亮眼睛,保持戒、定、慧就可以不再或者减少上当受骗。



开火车的大鲨鱼


人们往往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而不在乎真相。

为什么我们容易成为键盘侠和道德绑架者呢?

先从心理学家福勒的一个实验讲起:

福勒找来一批相信星座的人,

让他们做了一套性格测试题。

然后福勒给每个人做了个分析报告。

测试者约翰收到的报告是这样的:

你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希望别人能够认可你喜欢你。

你尚有很大发展空间,只是并未挖掘这些潜力将其转化为优势。

你外表看上去虽然能克制自律,但内心却充满忧虑和不安全感。

你喜欢变化和多样的生活,受到约束和限制时会非常不满。

有时候你外向、可亲且乐于交际,有时候却内向、谨慎而有所保留。

…………

约翰给报告打了5分:“和我太像了。”

而事实上,每个测试者收到的报告都是一样的。

但绝大部分人都像约翰一样觉得“和我太像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福勒说:如果一个人信星座,那么他就会只留意那些符合自己的诊断,而忽略掉不吻合的信息。

后来,多位心理学家也做了类似实验,

然后总结出一个心理现象——确认偏误。

什么是确认偏误?

就是如果你一旦相信一个东西了,

就会寻找支持自己理论或假设的证据,

选择性的注意和收集信息(排斥其他不利信息),

并按照支持自己的想法或逻辑来解读获取的信息,

从而推导出一个符合自己意愿的事实或真相。

其实这个事实或真相是武断的、片面的,

所以心理学家称之为“确认偏误”。

确认偏误会引发人性的两大弱点。

第一个人性弱点:

每个人只能看见自己想看见的世界。

观察上面这张图片,

你觉得图中间的字符是B还是13?

很多人说:当然是B了。

“因为左面是A,后面是C。”

很多人说:当然是13了。

“因为上面是12,下面是14。”

看到了吧——每个人只能看见自己想看见的世界。

心理学家麦基说:“当一个人内心充满某种情绪或想法时,心里就会带上强烈的个人偏好暗示,继而就会去现实中搜寻相关信息,最终形成一种‘真是如此’心理定势。”

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

有两个人的命运非常值得关注。

第一个人是祁同伟。

祁同伟信奉——“能改变命运的不是知识和努力,而是权力。”

所以他看到的世界全是“潜规则”。

第二个人是易学习。

易学习信奉——“我始终相信努力奋斗的意义。”

所以他看到的世界是“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

每个人都只能看见自己想看见的世界,

每个人看见的世界也只是自己内心的世界。



焚琴煮鹤生


先讲两个故事吧。一个是我农村老家的发小,家里日子过得不咋样,还老想着赚大钱,十几岁时就被公交车上一伙玩健力宝拉环中大奖的人骗过;一个是我自己,刚刚,看到朋友圈陈薇院士团队已研究出全球首支新冠肺炎疫苗并先往自己身上注射检测的消息,并且“有图有真相”,激动敬佩得不要不要的,下意识就要转发,可转念一想这么重要的事权威媒体咋一点消息没有?一查才知道是谣言。所以说谎言骗人,往往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受众。有句古话说“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很有道理。人的思维判断受理智和感情双重因素的支配,一般情况下心态比较平和,判断基于理智,经过了审慎思考,能够得出正确结论;一旦过分关注某个事情,内心强烈希望得到什么结果,在做判断和选择时就会不由自主地受到心理左右,忘记审慎思考,倾向于选择与内心期待相近的说法。在心理学上这有个词叫选择性忽视,很难避免的。唯一的办法,是修炼自己的内心,多些常识见识,并能抵制诱惑;遇上太理想、太完美或天上掉馅饼的事,一旦稍微向相反的方向质疑下,也不致上当。另一方面是谣言制造者的处心积虑。那些骗人的谣言,往往就抓住了我们心理的弱点,或者根据大多数人的内心追求,如健康长寿、升官发财、扬名立万等,设下圈套,或者利用一定时期的社会心理编造,并且利用移花接木的手段嵌入很多真实的因素,让李鬼貌似李魁,更能蒙蔽人。所以在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我们一定要擦亮眼睛。


大宋职场宝典


就像有一个人跟家人开玩笑,说自己是抢劫犯,

结果一家人哄堂大笑,

没有人相信他的话,也不觉得自己受到什么威胁。

因为有的时候,现实太残酷,你知道你经不起打击所以才会选择去逃避,就像选择性将不好的事情都忘记了一样,虽然在面对的时候你选择自我欺骗,但是希望你背对它的时候,能清醒的知道,那不是真实的。


爱学习的书小欧


哎 有些事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这样的时候有很多,好多时候我们会有许多迫不得已的事去做,无论大事小事。

按理说我们本可以拒绝,但是通常都不会拒绝,也不能拒绝,其中的缘由有很多,不同的事对应不同的理由,造成不同的后果,小时候我们可以说我不想,我不愿意。

但现在,我们越来越说不出口,拴在我们身上的条条框框越来越多,让我们越来越不敢说话,即使明知道会造成一些不好的后果,但是也没办法拒绝,这是长大的代价,也是必经之路。

长大会让我们得到许多,也会失去许多,往往得到的会比失去的多,但是失去的要比得到的珍贵的多。





京师北冰洋


以下言论为个人观点,只求诸君娱阅:

人生在世,不外乎三种关系:人与人关系、人与物关系、物与物关系。

一、世上人只求信他人言不求物之本又惰于自省因之信之,如学者教授专家说。

二、世上人因信之亲朋关系而略过考证过程而信之事,即人云亦曰。

三、世上人虽知其误信而思虑过多忧于脸面陷于利益而故意信之,如传销。

四、世上人亲见物而信,尤可谅。

五、世上人虽亲见之听之然人故布局使其信,谓之痴。

六、世上人不学不问易轻信,谓之愚。

七、世上人生而笨呆则无不信之说。

所以说世上要么就是傻愚者,要么就是贪婪者,最易陷入信之骗局。



行者悟语


年龄与上当的几率是直接成正比的的。不难发现,18到55的成年人上当概率很小,而老年人还有儿童上当比率则大很多。究其原因,这是因为老年人和儿童在辨识上不如成年人睿智,所以这部分群体一般会成为骗子的重点对象,他们会察言观色,进行骗财。

顺着你的思想,你要什么给你什么

虽然很多人都说讨厌马屁精,但事实上没有人不喜欢赞美。骗子在这点上就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们会顺着你的话往下说,让你感觉它很亲切,也很真诚,慢慢的让你自己写下心理防线,你想对于一个你比较喜欢的人,你会感觉出他在骗你吗?

你心动了,本身就有所求

对于本不需要的东西,谁会选择花那冤枉钱?对着一个食不果腹的老年人来说,他会选择买化妆品吗?显然几率很小,所以骗子也是找那些本身就有所需求的人,当你本身喜欢,一听价格公道,益处又很大的时候,你自然而然就会选择听从。

总而言之,上当与自己还是有很大关系的,我们平时应多注意,尽量不要给骗子可乘之机。如果一旦感觉自己上当受骗了,第一要收集证据,包括转账凭证,对方账号等,及时报警、提供的证据越全、越快越好。


种植与养殖


其实这有点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某女老板被人骗了几百万,事后不追究,心理还感激骗子治好了他抑郁症。

骗子能得手,掌握了人性中的贪。贪财,被骗的人十之八九是因为期待对方所提出的高额奖金所吸引。

贪色,这些人是被骗子们玩仙人跳最常用的手段。

剩下的就是骗子给了你内心渴望得到的,而现实中没有的,这些中老年人多。



黑小姐


有时候在你看来这些事情很明显就是骗人的,但是有的人就是不按常理出牌,其实大部分在于“贪念”,什么事都想占点小便宜。再者就是自负的,自我认识不够,觉得自己很牛。或者是同理心较强的,看到别人楚楚可怜的样子就忍不住。总之,“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風夜飘摇


贪图利益的心理!老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骗子散步方式低劣的骗法,依然有人上当,一是暗合刚才那句话,第二,有其一定科学的道理,就是大群体里的小概率事件。骗子成本价,就是一个小概率事件的发生,都能挣得盆满钵满。那么,受害人的普遍心理就是,这么小的投入搏大收入,何乐不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