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每年每戶人家銀行存款都有增加賺錢,那問題來了到底誰在虧錢?

欣兒的妙妙屋


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應該從銀行這個條線的資金流動和物資流動來說。

1、客戶存100萬元資金到銀行,銀行按3%的年利息付給客戶(1年後有103萬);

2、銀行拿到資金後,按5%的年利息付給借款人(1年後有105萬);

3、借款人拿到資金後,採購原材料、機器設備等生產物資,這個時候資金流就變成了物資流;

4、生產出來的物資按照成本價的200%,進行銷售,這個時候物資流就變成了資金流(1年有200萬);

5、借款人給10個員工發工資用了80萬,歸還銀行105萬,自己剩下15萬,然後再存回銀行,完成一個循環?

綜上,你就可以看出來社會的財務增加了,本質上是因為物資的溢價產生。

如果你想知道誰的資金變少了,那就是物資不再產生溢價,甚至發生虧損的時候,這個時候就會有資金在減少。

當然,這個社會不是零和遊戲,所以存在這種的情形基本上沒有,只要你夠勤勞,夠智慧,物資的溢價就會越高,你的財富就會越多。


我就是鼎爺啊


講個故事你就明白了。

有一個城市,居民總共存款100萬。銀行給居民存款年利率4%。然後銀行把這100萬貸款給了一家企業,收取企業貸款年利率為9%。結果就是,一年後,居民獲得了存款利息4萬,企業支出了貸款利息9萬,銀行賺了5萬。看起來結果就是居民和銀行都賺錢了,企業虧了。所以,表面上看起來,銀行和居民的盈利來源於企業的利息損失。

但是,企業獲得這100萬貸款後,會用於擴大經營。如果經營情況好,超過預期,一年的利潤率達到了20%,那麼這100萬幫助企業賺了20萬,扣除9萬的貸款利息,企業還有11萬的利潤。這樣看來,實際上最後的結果是銀行、居民、企業三方都賺錢了,並沒有人虧損。

怎麼會這樣呢?

事實上,你覺得有人賺錢,就一定會有人虧損的前提是,社會總財富值是不變的。但是現實生活中並不是這樣。如果只是靠金融系統的資金運作,社會財富確實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增長,就算增長了也是超發貨幣帶來的泡沫,沒有實體作為支撐的空中樓閣。所以現在國家要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只有實體經濟才能真正創造財富價值,實現真正的經濟增長,增長的財富才有落腳點。


老萌有個存錢罐


儲戶在虧錢。

大家都知道中國GDP這幾年高速發展,但是幾個老百姓這麼認為呢?老百姓只覺得自己是被平均。

簡單來說,老百姓把儲蓄存入銀行,銀行再把資金貸款給企業家,企業家拿著貸款經營生產產生利潤。利潤大部分被企業家截留,少量的利潤以工資的方式給了打工的老百姓,國家收走一部分稅收,銀行再收走部分利息。銀行賺取息差,少量返還給儲戶。所以,每年GDP在高速增加,大部分靠儲蓄,貨幣基金和債券的老百姓,只能分到最少的增值部分,都是在平均線以下,收入被平均。

投資理財是每個人必須去學習,否則你的財富是貶值的,只有你再虧損。


卯未辰來


我們就用一個例子先來說明吧!

某地某年的總財富(包括地方、企業和居民)共計200億,而其中的130億是通過向外部融資所獲,年利息費用按照8%記取(等於貨幣供應量增長率),另外的70億是居民的存款。如今居民把錢全部存入了銀行,這樣加上融資的130萬,合計總資產200億。

負債分配如下:200億中的50億給予了居民,另外的100億用於企業生產,還有餘下的50億給了地方。而且,支付了利率卻是低於外部融資的8%,只有按照5%利率計算。

而居民的存款全部存入了銀行,銀行給予的利率只有3%。那麼,一年下來70億確實存款利率增加了2.1億。可是,由於外部融資的利息卻是增加了8%,等於分攤到了利息費用5.6億。等同於損失了5%的現值。原本的70億即便加上2.1億的利息,可也是等同於現值66.5億。

就算把50億的貸款也納入了進來,那麼還有20億的外部融資要扣到居民身上,也就是損失的1億還是在全部居民身上分攤。貨幣的貶值必然會帶來存款財富的相對減少。

我們就以如今的貨幣供應量8%,而存款利率5%來計算。假如存入銀行100萬,年終得到5萬利息,可貨幣貶值了8萬,105萬等於現值的97萬,還是縮水了3萬元。十年後將只剩下74.6萬,二十年後等於55.6萬,而三十年後僅41.5萬,不到原值的一半。

貨幣通過銀行存款來進行保值是最不可取的方式,短暫的避險或無機會來尋求暫時的增量是可以的,但絕不能以此為中長期投資策略。一定要尋找國傢俱有收益率的投資渠道進行投資。當然,風險與收益擁有是成正比,風險越大收益機會越大,要根據不同的風險把控來最未來的投資組合,這才是最核心的,也是最科學的方式。


鞅論財經


首先可以肯定的說,並不是每家每戶多存款都能每年增加,是否增加要結合家庭負債來看才行。


房價快速上漲的過程,也是居民家庭債務不斷攀升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相當比例的居民家庭每年存款有限,而負債遠高於存款金額。


除了房貸債務,超前消費也是年輕人負債的根本原因,收入不高,消費不低,大量透支信用卡,借網貸。不要說存款每年增加了,部分年輕人一年到頭能剩下萬八千元就不錯來。


顯然,每戶人家的存款都能每年增加是錯誤的,因為只看存款不看負債不能說明問題。


財富的分配並不能均勻到社會每一個家庭,少數人擁有多數財富是不爭的事實。大製造業每年創造新的財富,這些財富在流通領域進行分配。看起來每家每戶都賺到了錢,只是有的多,有的少。


得到更多財富的家庭自然存款能夠明顯增加,還可以選擇各種投資理財方式,將存款變成房產、股票、外匯、理財產品、黃金等等。拿到少量財富的家庭存款也能增加,只是增加的數量少。當這些家庭選擇買房或大額消費時,存款就不夠了,有可能需要掏空六個錢包來湊出首付,存款不但不會增加,還會產生負債。


買房如此,大病也是如此。一場大病能夠消滅一箇中產家庭,動輒數十萬元的治療費用足以拖垮一個本來條件不錯的家庭。


具體講誰在虧錢,可以簡單以負債的人作為答案,更詳細的就是部分購房者、炒股失敗的人、透支消費的人、創業失敗的人、生大病的人等等。


財智成功


你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想糾正的是,這不是一個零和博弈市場,有人賺錢不必一定有人虧損。相反,它是一個正和博弈市場,大家互助互益,最終都能夠賺錢。

首先,儲戶把錢存進銀行,由此獲得了存款到期後要求銀行還本付息的權益。然後,銀行收到儲戶存款,再把錢貸給企業,也獲得了到期要求企業償還本金,並支付利息的權益。企業獲得銀行信貸資金,可以加大研發投入,提高技術,擴大生產,因此獲得更多收入。最後,企業如約向銀行還本付息,銀行收到歸還的的款項後,再去償還儲戶。這就是銀行資金運轉的整個鏈條。

不難發現,銀行的信貸幫助企業擴大生產規模,提高了產出,最後增加的是整個社會的財富,儲戶,銀行,企業和社會都從中收益。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財報達人


從金融學上講,貨幣是有一種 創造效應 的,是要被“創造”的錢多於全民收入和支出的差,那麼就不存在“誰在虧誰的錢“的問題。

貨幣的創造效應是什麼東東,舉個例子吧,你存在銀行裡100元錢,銀行不會把這筆錢存在金庫裡,而是貸款貸給企業,扣除銀行的準備金,可能100塊錢裡90塊貸給了企業A,企業A買生產原料給了企業B50元,給了員工工資20元,老闆賺了20元,這時候所有人的財富是多少?

你的賬戶+企業A的老闆賬戶+企業B的賬戶+企業A員工的賬戶=190元

你看——你的100元銀行存款就憑空創造了90元,這還只是第一次創造,企業B拿到錢以後還會重複這一過程,貨幣不斷得在“自我繁殖”。


平時是你


這是個很現實的問題。

看似儲戶存款有利息、銀行有存款可以放貸款。但現實的問題是儲戶和銀行都不是受益者。到是貸款人是最收益的,因為低利率貸款可以做投資。

因為國家利率放開後,利率越來越低,而CPI確不見降低,一年看不出差距,五年、十年後存款是貶值的。

最好投資多樣化,理財、基金。風險大點做黃金、股票等投資。當然要根據個人情況合理配置。


踏板尋龍


羊毛出在羊身上,表面是儲戶有錢賺,實際最終受益的是銀行,吸收存款再放款,借款的人肯定大概率也是要賺錢的,儲戶也是要收利息的,,那麼剩下的就是消費者了,你消費的所有產品都包含了各種資金成本,所以只要你的收益跑不贏物價,你就是虧錢的。


魚擺擺相好


⭐️國家每年都在按照10%左右(全中國錢的百分比)在印錢,這是發展經濟,調節整個個社會資金的週轉—-也就是流動性,只有讓錢出去再收回來,就生成每年的GDP,社會發展才進步,錢是推動人出去工作的動力。社會的發展離不開人的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