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道德經》是如何應急、消災、避難的?

音形世界


《道德經》核心是道,道包含萬物,其大無外,其小無內,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只要我們遵循道,就能無往而不利,應急消災避難只是道的千木一葉,滄海一粟。

《 道德經》最高法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只有遵循天地法則制約,人類才能持續發展。“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深刻領悟這三寶內涵,並且以這三寶為修身之道,就沒有什麼災難會降臨到頭上。“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辱”。知道侵略的危害,知道破壞的損害,知道了欺詐的傷害,就不會去觸犯這些,這就是守道。唯有守道,才能證道,唯有證道,才能得道。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謹記於心,篤之於行,何有災乎?何有難乎?








易茗易心經


我沒看過巜道德經》這部古人與近代人在長期的生活中總結的至理名言。但從字面上講,"道德"二字是人與人之間的處事善良,寬宏大量,積德積善,以及人與自然的和協相處,尊重自然,善待和我們在同一個地球上的物種。

例如,新冠肺炎,全國上下眾志成城,消滅疫情的傳播,不管在家呆的,以及奮鬥在一線的工作人員,大家的心都是往一處走,讓疫情早日消失,工廠早日復工,學校早日復課,市場早日恢復往日的生機……希望經過這次災難的洗禮,懂得互尊善待才能消災避難!

願人人都充滿愛與善,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草草19940404


有幸共同學習探討。

《道德經》第五十九章,講了治理國家,治理民眾與自然相處的一個原則是“早服”,辦法是“嗇”。“早服”,一是儘早服從天道,即自然之道,自然規律;二是應對事物變化,早做準備,用現在的話講叫不打無準備之仗。所以當下注重做好應對各種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這樣就可以把天災人禍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運用“嗇”的方法,人類要減少征服自然的慾望,順應自然,愛護自然,融入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感恩大自然的賜予,積累善德。如果人們不去侵害野生動物,不吃食野味,恐怕也不會有這次新冠病毒肆虐人類。運用“嗇”的方法,國家就要愛惜人民,反腐倡廉,造福人民。不僅用法律治理國家,還要用道德的力量治理國家。“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小家大家都是這個道理。



閒雲一片之每文


《道德經》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以早服。早服是謂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深其根固其柢,長生久視之道也。

這章大概的意思是說:治理人民要順應天理莫過於節儉、節制。只有節儉節制才能早得道。早得道就不斷的積德,不斷的積德就沒什麼事克服不了的,沒什麼克服不了就不知道它的力量有多強大,不知道其力有多大。就可以掌管國家,掌握了治國的根本,就可以長久存在。這就是可以把根本扎深、扎牢固,長久存在的道。

這一章講了兩種生活的態度,一種是做加法,不斷的疊加,不斷的累積。有了還想更有,多了還想更多。另外一種是,要懂得做減法,要節制節儉。有的時候,我們的慾望減少一分,其實我們的幸福也就多了一分。這兩種人生態度,也是相輔相成的,可是大家更注重的是第一種。

所以,這一章就強調了,我們這種做減法態度的重要性。其實這一章,核心就是講四個字,“節儉節制”,強調節儉節制對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國家乃至對社會的重要意義。

懂得節儉節制的道理就可以找得到重積德。德重就是積累自己的品德。

我們就像一條船,我們積的德就像水,水積得越多,我們的船才能自由的航行得越遠。否則,不管你船有多大,如果沒有水,就只能在那兒擱淺發揮不了船的重要作用。

這一章老子告訴我們用節儉節制的方式去做事,那就沒有什麼困難克服不了的,因為在節儉節制裡磨鍊的就是人的思想品德,磨鍊的就是人的意志,磨鍊的就是人面對困難無所謂的態度。

老子在這一章強調的是做減法的人生態度。這個方面在世界哲學裡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我們中國人有一個優良的文化傳統,講勤儉持家,講勤儉治國。所以這個是我們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方面,但是很少在哪一本著作裡強調得這樣的一個高度。

所以這章的核心就是在於堅定的按照這個道去做做,叫做積德,不斷積德,那就使我們能夠根深蒂固長久存在,長久發展。人如此國家亦是如此,道理皆是相同的。

有此智慧必定能消災、應急、避難。





龍門天成


中國文化受儒釋道影響特別大。道德經作為道家經典,的確對現代一系列科學思想的產生有很大影響。

道德經裡面關於應急、消災、避難的話有很多。

舉幾個例子:\r

1、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勢成之。\r

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守客觀規律,這就是道。根據道來做事,就是德,而德需要慢慢積累。有道有德還不夠,還要有一定物質條件,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就是物。這三樣齊了,就要等待時機,這就是勢。我覺得要想把任何一件事做成功,避免失敗損失都離不開這四點。\r

很多人喜歡追逐熱點風口,可是這些都會變,不會變的是規律,這才是最重要的。比如說人們都需要衣食住行,恆古不變。人們都關注事業家庭健康,恆古不變。

2、知白守黑,知榮守恥,知雄守雌。\r

知白守黑:內心充滿光明和信念,黑你的人就不能影響你。\r

知榮守辱:取得了好成績和榮譽,別人就不太能羞辱你。\r

知雄守雌:我自己力量強大,卻願意用溫潤的態度對待別人。\r

這三句話的前提是你自身強大,有地位有能力有才幹,才能受得住黑和侮辱。

只有在你有的時候,想到無的情景,才能充分把握到事物的規律,避免下坡路。

3、生而不有,為而不持,長而不宰。\r

養育萬物卻不想著佔有,潤澤萬物卻不以此為憑賬,是萬物之長卻不主宰他們。

這充分體現了領導和為人的藝術。按照這樣行事,可以做到厚德載物,自然災害會少很多。


勝智大王犇


《道德經》第五十九章,主旨是要人守道,積德。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自然大道就是一,就是自然規律,不論是科技發展,法律法規等都是二、三。道德經的本意是讓人治心,靜默虛無,順其自然。凡順應自然規律的就是守道,就是積德。國家倡導的應急預案、防災減災、積德行善、富國強民、持續發展等科學思想,都是在失一的基礎上的補救。真正的大道,要治人之神,減少人慾,學會知足,順應天地而行。而不是人定勝天,人要改造大自然為我所用。要知道,人就算本事再大,也是包含在大自然的一中。

治理這個社會,就是要降低人的貪慾,減少思慮,消滅焦慮,讓人人內心安定,心純慮靜,自然身心平和、和諧。一個和諧的身心,自然也就有和諧的行為,順應自然,與天地相合。社會自然安定和諧,疾病、災荒、戰爭等也就遠離。人治好了,社會、自然也就好了。這才是根本。

能守此道,必積其德。有德的國家必然富強,社會和諧,人民生活安定。世界各國嚮往與朝拜,如此才能常立世界之林,悠悠中華文明才能傳承與光大。


白雪黃芽


老子《道德經》這章主要思想是節儉,修養道德,雖然我們生活富足也不能過奢侈的生活,雖然擁有但要剋制自己的慾望,通過滿足慾望的方式追求幸福永遠不可抵達,所以要剋制我們的慾望,在物質上崇尚節儉,知足常樂,修養道德,能治理好小家後,才能擔當治理國家的重任,一個國家有道德,有修養,節儉的人多了,不貧,不浪費,國家才富強,國家富強人民安居樂業,國家富足對於自然災害,疫情來臨,才能很好的剋制風險,比如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如果沒有強大的國家做後盾,精湛的醫療設備和優秀的醫學專家,是很難戰勝疫情,積累財富,不浪費才能治理好國家。

老子的觀點是深刻的,如果一個人要追求真理,就要內心平靜,擺脫慾望,有慾望就會浮躁不安,無法修身養性,所以老子提出修身養性,首先要節儉,從而引深到治理國家,一個人修養道德,沒有貧欲,生活節儉,就能很好的治理國家,帶領人民生活富足,國泰民安,能夠抵禦自然災害和疫情風險,這樣國家人民才會相信國家有信譽,有保障,這樣國家信譽才會象一棵大樹根深柢固枝繁葉茂,才能抵禦風雪。

老子《道德經》思想是偉大的,到現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思想等都在享受,道德和節儉是治理小家和大家的根本。








歐楷愛好者武金


正確理解《道德經》才能知道如何對待災難。首先《道德經》是一個整體,如果從5000多字取出任意一段或一章去理解都會出現歧義,這就如我們站在一條首尾相連,從上到下 ,也不知那裡為上,那裡為下,雲霧掩映下,也不知那裡是虛,那裡是實,陽光照耀下,也不知那裡是陽,那裡是陰,這樣一條大河,時而出現,時而消失,我們站在一隅 ,抽出刀來暫去一段,就想感悟整條大河的大,那是萬不可能。只能讓思緒順河而去,浸蘊於河中,籠罩於大河之上,才能些許感悟大河之大。

從《道德經》中我們能看出災禍一定發生 ,下冊是預案,中冊化之,上冊用之。下冊不用說了,中冊化之,災難從無中來,從有中化無。我們國家的制理蝗蟲經驗就是很好的例子。上冊用之,有一些災難是無論如何也化不了的,躲不過的,那怎麼辦,就用上冊用之。災難中有陰有陽,本就一體,無從化分。比如這次疫情,終將過去,疫情中我們如何對待他人,如何對待其他國家的人,都將決定別人如何看待我們,其他國的人如何看待中國人 ,一帶一路能否成功,全球化能否成功還取決於全球的民心所向。所以這次災難給中華民族一次難得的大機遇。大禍也即大福。


百家有子


(道德經)是經過古人長期生活的磨鍊總結出了;人生消災避難,的睿智言論:

防災減災,積德行善、富國強民!持繼科學健康發展。

願經歷了這次天災疫情的洗禮,我們大家以後都要更加的團結友善;努力奮鬥學習創造!讓我們的天更籃,水更清。

讓我們的祖國更加的強盛偉大,讓我們中華兒女的心更近,情更真更美!👍


王者雲淡風清903


人活在世上要去遵循自然法則,也就是道,那百事皆順,反之如果違背道,也會帶來不良的後果。比如說日出而做,日落而息,我們現在很多人由於工作需要,是日落而做,日出而息導致身體長期處於亞健康,甚至更嚴重的疾病。規律的飲食是一日三餐,現在很多人暴飲暴食導致很多心腦血管疾病。所以要依道而行不是迷信,是科學,是古人的科學。

說到持續發展,不亂排放有害氣體,不亂倒工業垃圾,才能持續發展。天空空氣都烏煙瘴氣了,原本黑土地受汙染都變紅了,還敢種糧食嗎?肯定是不能的,愛護好環境就要如同愛護好我們自己的生命一樣重要。

說到防災減災,我們現在的新冠狀病毒就是個很貼切的例子,舉國上下受影響。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亂捕殺野生動物,亂食野生動物導致的,道德經就是講道德道德,要有道有德。無道無德就惹來本不該發生的麻煩。

禍福無門,唯人自招,心中起常善念,多行善事自然福氣就來了,心中起惡念,行惡事,也就招來惡果,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我覺得這些都是古人經過種種事例總結出來的結果,目的是前人踩過的坑後人就不要繼續往坑裡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