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6 黃曉明兩犯昏招:明星造富究竟給資本市場帶來了什麼?

演技,是衡量一名演員是否合格的刻度。投資收益,則是衡量一名投資者是否優秀的標杆。

姓黃,名曉明,近年來影視圈紅極一時的男演員,擁有眾多粉絲,被捧稱之“教主”,但成名以來,其演技總備受質疑。踏足資本圈後,有投資天賦的“教主”,可謂得心應手,不論一級股權投資還是二級股票操作,都賺得盆滿缽滿。

但是,投資就必須守規矩,不守規矩就必將受到應有的處罰,想靠“演技”混過去是不可能的。而可笑的是,在資本圈裡,黃曉明又一次把好戲給“演”砸了。

兩犯昏招,三問黃“教主”

一則證監會披露了對高勇操縱市場案的處罰情況,掀起了風波,引爆了輿論,其原因就是涉事操縱賬戶涉及影視明星黃曉明。

黄晓明两犯昏招:明星造富究竟给资本市场带来了什么?

圖片源自:證監會官方網站

作為一名影視圈當紅演員,出眾的顏值彌補了其被詬病的演技。然而業務水平的不佳,導致其此次在資本市場上“表演”的過程中,摔了一跤,而且摔得還不清。

18億重磅罰單或涉及黃曉明賬戶,輿情在快速發酵。黃曉明工作室為了止住“流言”,第一時間發出一則“嚴正聲明”:首先,撇清與高勇的關係,三個字,不認識!其次,我黃某行得端坐得正,未受到與股票有關的處罰!

黄晓明两犯昏招:明星造富究竟给资本市场带来了什么?

8月11日黃曉明工作室微博截圖

如此聲明,是不是有種“熟悉的配方”的感覺,但是這一次卻“味道不同”。

眾所周知,娛樂圈澄清緋聞最直接的用詞就是“否認”,黃曉明的第一則回應便是如此——不認識受罰人,我是光明磊落的。

然而,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注意到,關於第一則被澄清的報道,報道質疑的可是黃某明和張某霞的關係,由張某霞的身份推斷出賬戶可能是黃某明。黃曉明這一份轉移視線、避重就輕的聲明,給他自己挖了一個“深坑”,這也是其第一個昏招。

聲明後,不少媒體挖出猛料:黃某明的賬戶就是黃曉明,而黃曉明本人也曾接受過證監會的調查,其在資本市場的投資動向被挖個底朝天,這其中就包括在敏感借殼時點炒作長生生物的“前身”——黃海機械。

就像娛樂圈負面緋聞被越挖越多,這個時候又需要緊急闢謠,但黃曉明那娛樂圈闢謠的方式,最終結果是把好戲“演砸”。

黃曉明8月15日凌晨的最新聲明裡,在堅決撇開與高某關係的同時,表示從未參與“長生生物”股票投資,2014年第三季度買賣黃海機械也是當季進出。

黄晓明两犯昏招:明星造富究竟给资本市场带来了什么?

8月15日黃曉明微博截圖

黄晓明两犯昏招:明星造富究竟给资本市场带来了什么?

8月15日黃曉明工作室微博截圖

不得不說,宣稱自己有投資天賦的黃曉明真的是資本市場的“小白”,連“雁過留痕”這一最基本的道理都不懂。在2014年三季報中,黃曉明三個字赫然出現在黃海機械的前10大流通股東之列,“打臉”其聲明的同時,也讓這份聲明顯得更蒼白無力。更何況,由黃勇操控的其他賬戶,也出現在了黃海機械的流通股東名單中。

黄晓明两犯昏招:明星造富究竟给资本市场带来了什么?

黃海機械2014年三季報前十大流通股東

在此,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不由得想真切地問黃曉明三個問題!

問題一:

作為娛樂圈明星、社會公眾人物,你連續的兩份聲明裡面,都漏洞百出,一味意欲擺脫和撇清與高勇操縱市場的關係。請問,你到底是不謹慎還是不願意面對?社會責任的擔當體現在何處?

問題二:

從證監會的處罰和你的聲明來看,你所謂的委託理財時間有數年之久,而且委託金額巨大。那麼請問,你這位有投資天賦的演員,投資一向都不關注自己的盈虧的嗎?更何況是波動較大的證券市場,難道每一年受委託方都不會向你或者你的母親交待投資情況和投資收益的嗎?難道投資就是把錢扔出去就不管不問嗎?還是這其中另有隱情——大家相安甚好發大財,大難臨頭就各自飛?

問題三:

高勇利用賬戶操縱股價已經拿實,那麼你涉及的賬戶在當年操縱股價過程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獲利錢財流向何方,是否應該承擔相應的處罰?至少你有權查閱你的股票賬戶,給大眾一個交代。畢竟作為公眾人物,你的錢財所得,多數來自票房提成、拍戲片酬,以及粉絲給予你的支持。在這個時候,你更應該讓大眾瞭解此事背後更多的細節、真相,而不是一味的撇清關係,妄想獨善其身。

明星“造富夢” 需按規則“辦事”

黃曉明這次投資“翻了船”的背後,透露出明星資本運作似乎已經成為當下影視圈盛行的一種現象,而明星的資本造富也間接讓影視製作方不得不給予更高的價碼。近期熱議的天價片酬背後,無疑也與影視公司與明星之間的資本泡沫有關。

從2009年華誼兄弟上市時,其自然人股東中出現張紀中、馮小剛、李冰冰、任振泉(任泉)、張涵予等一批名導與明星,明星資本造富逐漸進入大眾視野。

而與此同時,在自2013年開始的影視行業大躍進下,湧現出一批通過IPO上市、或者通過收併購等方式進入資本市場的影視公司。而這些影視公司背後,也不乏包括范冰冰、趙薇、吳秀波、黃曉明、吳奇隆等明星股東的身影。往往對於明星持股,影視公司總有一套“官方”的說法是:為深度綁定明星資源。

經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梳理,唐德影視上市時,范冰冰、趙薇、張豐毅也以低廉的價格持有其原始股;歡瑞世紀(維權)借殼“星美聯合”上市時,杜淳、李易峰、賈乃亮等也持有其股份。而如今正在排隊、從美股迴歸的博納影業,也有張涵予、黃曉明、章子怡、陳寶國、韓寒等自然人股東潛伏其中。若博納影業順利通過IPO上市,上述明星的資本財富又將有巨大提升。

不過,若明星以正當投資與影視公司合作倒是也無可厚非,但一些不惜違法違紀糊弄投資者的做法著實應該受到“嚴懲”。

今年4月,中國證監會對趙薇、黃有龍夫婦擬以空殼公司收購上市公司祥源文化(維權)(原萬家文化)一事給出罰款30萬元和5年禁入證券市場的頂格處罰。在當時《一線女星花30億元“買”A股公司》這一報道標題的背後,是趙薇夫婦妄想用6000萬、51倍槓桿、空殼公司來入主上市公司的違規操作。

湊巧的是,趙薇與此次賬戶捲入證監會18億罰單的黃曉明還是同學。不過,30萬儘管是頂格處罰,但對於趙薇來說確實是“毛毛雨”,此前趙薇和黃有龍已經通過套現阿里影業累計淨賺約10億港元。

這些年,在影視與資本的緊密對接下,越來越多的明星也爭相期望在資本光芒的沐浴下轉型成為“明星股東”,而明星獲得鉅額財富,也一定程度成為了天價片酬的引爆點。明星“有錢”了,片酬“漲漲漲”的背後,中國影視作品的質量卻沒有因此而水漲船高,影視公司也因明星片酬過高而壓縮製作成本,使得影視作品品質沒有辦法保證。

在這裡,我們並不是一味指責明星進入資本領域,而是倡導明星獲取財富的同時,更應該回歸到影視創作中。影視公司通過資本市場獲得融資後,將錢用在“刀刃上”,以創造一個更加和諧的影視產業。

本文源自火山財富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