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害怕跳出舒適圈,沒有下一份工作準備,目前有一份不喜歡但能餬口的工作,我還是去是留?

流年等待-


你這種狀態好比溫水煮青蛙,你已經適應了這種舒適,等到水溫高起來的時候,你已經無力跳出鍋面了,等到你年齡越來越大了,很多工作力不從心了,再想學習,想轉換職業,甚至跳槽,年齡和家庭已經不允許你折騰了。

提前規劃好自己的職業發展,時間稍縱即逝,目前的安逸狀態舒適不了幾年,這個要有預見性和前瞻性;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西安異鄉人


我辭掉第一份工作的時候,在回家的路上我流了淚,過去十幾年了,但我還記憶猶新

兩三年前,我買了本國富論回來看,雖然很費神去讀,但還是有不少收益

從付出和收益的相比較來講,每份工作都幾乎是差不多的。

那種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拿來調侃下可以,不必當真。

有人不是說,換工作窮仨月,換行窮三年嘛,還是有點道理的。

假如你不是個野心勃勃的人,不是個打不死的小強,想著自己要做一番事,換工作的意義不是特別大。

我從第一份工作開始換了很多工作,那時我羨慕工資高的,羨慕可以坐在電腦前的,下雨可以不被風吹日曬的。呵呵,想想有點自以為是了。

轉來轉去,好像沒有多大進步。

現在看見,要求18-35週歲,我都有點慌。

不過話說回來,現在不比過去,即使辭職,只要肯幹,還是有出路的。

路是走出來的,人生際遇是個很奇妙的東西。經了酸甜苦辣,你才有機會笑傲江湖啊。

祝福你。

我命由我不由天。


沈飛57705220


確實,這個問題也說到了我的心坎,面對一份餓不死撐不到的工作,多少次想去換掉他,但是又怕萬一換的還沒有這一份工作好呢?就這樣來來回回的糾結著,浪費了多少寶貴的時間,但是從今年開始,我不再憂慮了,想各種辦法兼職,一點一點摸索學習,雖然到現在還沒有成功,但是我的底氣已經很足,不怕突然沒有工作的斷檔期,所以我們要提前留好後路,先一點點的準備,感覺準備好了,就可以行動,如果沒有任何準備,還是先好好工作吧。


曼曼的慢慢生活


我覺得這個跟你的年齡有很大關係,看你是什麼年齡段的人,如果人已至中年往後,四五十歲了,我覺得你可以留著這份餬口的工作吧,可以慢慢混到退休,畢竟你人過中年,換工作對你來說太折騰了,況且很多企業都不會要這個年齡段的人,建議你選擇安穩。

如果你正直青年,二三十歲,那你要想進步,想要更好的生活必須要跳出舒適圈,年輕就是用來闖蕩的,畏畏縮縮,不敢跳槽,害怕失敗,那你永遠都是一個失敗者,更甚你有可能以後連這個餬口的舒適圈都保不住,這是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是一個現實的社會。

就拿我來說,大學畢業將近4年了,一直都在同一家公司工作,工作很輕鬆,待遇還可以,每天實際工作時間只有三四個小時,對我來說,算是一個舒適圈了,但是在這個公司我看不到自己有更大進步的空間了,每天一成不變,所以今年我毅然決然的要辭職,不為什麼,就覺得我這麼年輕不應該這樣活著,像養老一樣,這不是我們應該過的生活,我還要買車買房結婚呢,我需要更大的挑戰,也需要更大的進步,如果你跟我一樣,那麼我也希望你能勇敢的跳出舒適圈,總會有收穫的




愛拍照的妙妙同學


人總是有一種惰性,在一個環境適應了以後難以接受改變。

工作不上不下、不好不壞,但能安心,想改變卻又害怕改變,最終結果就是有人跳出去了,有人留下來了。

其實選擇一份工作不僅要看興趣,同時也要看能力。

有些工作雖然喜歡,但薪酬卻不理想,有些雖不喜歡,但薪酬尚可,關鍵在於你怎麼選擇。

不管做什麼工作都要找到工作的興趣,創造價值感,畢竟任何事情只要變成工作,多數就不再喜歡了。

對於不感興趣的工作是走是留?我認為要考慮清楚以下三點。



一、不喜歡的原因

任何事只要變成工作,似乎就是一項任務,難免會造成壓力,一般都不喜歡有壓力感的事情,所以工作就變成了負擔。

面對不喜歡的工作認真的分析自己不喜歡的原因,嘗試發現其中的價值和目標。

把工作變成享受的前提是發現工作中的樂趣。

一個人要想在崗位上作出貢獻,必得先享受工作,享受其中的價值感和成就感。

就像一位科學家,激勵他苦苦探索的絕不是工作的束縛,而是對探索未知的熱情。



二、喜歡什麼工作、有沒有清晰的目標

在選擇前考慮到什麼是真正想要的,什麼是願意用所有努力去追逐的。

人生的每一步都沒有白走,在沒有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的時候不如努力學習,提升自己。

沒有人會在一開始就找到屬於自己想要的工作,但面對不喜歡的工作可以選擇積累和探索。

在沒有明確目標時學會積累經驗,提升能力,探索新方向,找到自己的職業道路。

如果你找到了自己的目標,並且願意為此付出任何努力,哪怕從頭開始,那就堅定不移的跳出舒適圈。

努力和興趣會為你鋪路,雖然前期艱難,但只要願意克服種種困難,相信一定會取得成功。



三、自己的能力

在沒有能力時貿然換工作絕不是明智之舉。

現在社會競爭力還是比較大的,在沒有任何準備就選擇裸辭,那麼前期一定會經歷難以想象的困難。

選擇去留一定要考慮到自己的積累,包括能力的積累。

無論在哪一個崗位,持續學習都是必要的,在選擇離開前一定要有必要的積累。

溫水煮青蛙,一直在舒適圈的人最終結果只是被淘汰。

既然不喜歡,不妨勇敢的跨出第一步,找到想要的職業道路,併為此付出努力,待做好準備,跳出舒適圈。


一顆米粒兒


【一語隨行】為您答疑解惑:“跳出舒適圈”和“是否辭職”是兩件事情,尋找新工作是跳出舒適圈的一種表現,但跳出舒適圈並不意味著一定要辭職,兩者不能劃等號。“跳出舒適圈”意味著改變自我,“辭職”意味著展開一段新的職業生涯。

在沒有任何準備的前提下,繼續留在現在的公司,還是選擇辭職?我們需要從三個方面進行衡量:

做喜歡的工作重要,還是餬口重要

每個人的發展階段不同,需求也會不同,所以首先必須清楚,當下對你來說,最喜歡事情更重要,還是餬口更重要?

做喜歡的事情是一種“追求”,餬口則是一種“需求”,人只有在滿足了需求後,才能談得上追求。如果在沒有任何準備的前提下,能夠快速找到比原先更好的工作,確保需求能夠滿足的同時,還能實現自己的追求,離開自然是最佳選擇。如果一旦離開,需求難以保證得到滿足,那麼,追求在此時就成為了負擔,留下則才是最好的選擇。

喜歡的工作究竟是什麼樣的工作

不少人不喜歡當下的工作,可以說出一百個、一千個不喜歡的理由,但卻很少思考自己真正喜歡、想要的工作是怎樣的。沒有刻畫出“理想工作”的面貌,是缺乏目標的表現,即使辭職並找了一份新的工作,也仍然“活得糊塗”。如果能夠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理想工作是怎樣的,有清晰的職業目標,即便沒有做好任何準備,也能展開有效的行動。所以,在是否決定辭職之前,不妨先問問自己:我心中的理想工作是怎樣的?

這個問題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並不是什麼難題,但需要注意的是當描繪出理想工作的樣子後,一定要對其合理性進行嚴格的衡量。因為我們心中的理想工作往往是不合理的,比如錢多事少離家近,位高權重責任輕。現實中,這樣的理想工作少之又少,如果將其作為理想工作的模樣,可能就會因為這個錯誤的目標而“自毀前途”。所以,我們需要通過三個方面,衡量一下自己的理想工作是否是合理的:

1、是否是現實存在的工作,尋找職場原型

你所勾勒出來的理想工作的樣子,是否真實存在,它是哪個行業、哪家公司、哪個職位,在開展尋找理想工作前,必須要找到這三個問題的答案,最好能夠找到職場原型,即正在從事這份工作的人。之所以要尋找原型,是因為它是判斷我們理想工作究竟是幻想出來的,還是真實存在的。如果你能夠找出職場原型,那麼意味著你的理想工作真實存在,大可放手去追求。如果你沒有找出相應的職場原型,那麼意味著你的理想工作可能根本不存在,一味去尋找只會陷入痛苦之中。

2、是否是自己能力範圍內的工作,嘗試發份簡歷

通過尋找職場原型,你發現自己的理想工作真實存在,那麼這時候還要思考“這個工作是否在我們的能力範圍內”,即是否能hold住,比如當明星是很多人夢想,但是你既不會唱歌,也不會演戲,這份理想工作對你來說,就只能看作是幻想。所以,不妨嘗試發一份簡歷,看看是否能夠接到面試通知的電話。如果你的簡歷石沉大海,那麼也再次證明了你的理想工作並不合理。

3、是否是自己真正熱愛的工作,做一次職業訪談

說到自己喜歡的工作,或許每個人眼睛裡都會放著光,並且對其充滿著期待,但是現時未必如此。很多在我們看起來光鮮亮麗的職業,實則壓力非常大、節奏非常快,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完美,我們之所以會認為它完美,是因為只看到了這份工作的表面,沒有了解到一些真實的情況。所以,要確定自己的喜歡的工作是否值得追求、是否真的適合自己,可以選擇做一次職業訪談,即尋找到你理想工作的職場原型,對他進行訪談。通過職業訪談,我們可以深入瞭解理想職業的真實面目,在瞭解了真實面目後再做決定,才顯得更加理性。

是否具有獲得喜歡工作的資格

職業的選擇是一個雙向過程,你找到了自己喜歡的工作,並不意味著這份工作就會青睞你。在決定是否辭職之前,應當考量一下自己的能力、資歷、經驗等是否和目標職業相匹配。

如果你目前的能力、資歷等和目標職業匹配度相對比較低,那麼辭職並不是明智之舉,提升能力、積累經驗才是最好的選擇。

其實,不論是否決定辭職,在我們一個人的職業生涯發展過程中,都要學會跳出舒適圈。舒適圈是一種向內的自我改變,而並不一定通過職業轉換來完成。所以,即便不喜歡當下的工作,也並不影響學會跳出舒適圈。

“跳出舒適圈”說起來很容易,但做起來並不容易,即使再積極進取、再勇敢前行的人,往往在面對跳出舒適圈時,都會表現出猶豫、焦慮和恐慌。人之所以害怕跳出舒適圈有三個原因:

1、難以擺脫舊經驗

舒適圈是我們舊有經驗的集合體,它是我們熟悉的應對環境的固有方式。比如,遇到危險,選擇戰鬥還是逃跑;工作遇到困難,選擇解決問題還是拖延。我們所做出的行為應對措施,都是基於自己的舒適圈。

舒適圈給我們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控制感”,當我們採用了慣有的做法解決問題時,會讓我們感到將事情牢牢的控制住了,進而產生安全感。比如,當你寫文章的思路始終按照“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的思路進行,偶然有一天讓你換一個思路寫,就會充滿不安,並且對最終的成果沒有把握,因為新的寫作思路讓你缺乏了控制感。

所以,害怕走出舒適圈的本質上是害怕失去控制感,害怕將過去辛苦積累的經驗全部放棄,也害怕嘗試學習和使用新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等。

2、一不小心進入了恐慌區

舒適圈之外還有兩個區域,一個是學習區,另一個是恐慌區。學習區是在舒適圈的基礎上稍微增加了一些難度的區域,我們稍微努力一下,就能夠得著。恐慌區則不同,它何我們目前的能力、經驗等相差甚遠,換句話說,一旦進入恐慌區,就意味著整個人要大換血。比如,從來沒有過登臺演講的經歷,但是上司卻派你去做一場校園宣講會,當天到場的學生會達到500人。如果接到了這樣的任務,就已經不是不再是是否走出舒適圈的問題,而是會帶來前所未有的焦慮和恐慌。所以,難以走出舒適圈,很多時候是目標沒有找對,沒有讓自己過度到學習區,而是進入了恐慌區。

3、害怕承擔跳出舒適圈的不好後果

跳出舒適圈意味著擺脫舊經驗,重新學習並運用新的思維方式或解決問題的方法,由於這些新方式、新方法我們未曾使用過,無法預估它會帶來什麼結果,所以出於擔心和害怕不好的結果出現,而選擇繼續沿用老辦法。比如,你每天上班都會走一直習慣走得路線,因為你清楚的知道這條路的路況,並且能夠確保不遲到,而偶然有一天讓你換一條路線去上班,心中就會產生不安,害怕路況不好而導致遲到,但究竟是老路好走,還是新路好走,只有真正嘗試過才知道,如果過度擔心不好後果的出現,也許就會失去發掘一條更通常的上班路線的機會。

長期停留在舒適圈會讓我們的職場競爭力不斷削弱,不僅會給未來的專業轉型添堵,還會阻礙我們當下的職業發展,會造成“不進則退”。如何跳出舒適圈,有三個方法:

1、小步子原理

小步子原理就是跳出舒適圈的過程中邁出小小的一步,獲得一個小小的成功,通過不斷獲得小成功來積累經驗的好處,從而為下一步提供心理動力。小步邁進可以有效避免一下子進入恐慌區,讓自己陷入焦慮和恐懼之中,也避免了因為目標設置太高、太大而導致頻頻失敗後的失落和無奈。因此,在小步邁進時,要學會設立合理的小目標,即在當下能力範圍內的基礎上,提出一個伸手就能夠著的目標,比如,對於從來有登臺演講經驗的你,在登上500人的校園宣講會的舞臺前,可以在公司內20人左右的會議上先去鍛鍊和嘗試,然後之間擴展到面對100人,最終實現自如應對500人。

2、保持好奇心

好奇心可以推動人不斷去探索和發現新事物,要跳出舒適圈需要讓自己時刻保持好奇心,帶著問題去發現和探索。比如,對於從來沒有演講經驗的你來說,可以試圖想一想:面對眾人講話是什麼感覺,我會聽到掌聲嗎,我聽了掌聲後會感覺怎樣。帶著這些好奇,你可能就會勇敢的突破自己不敢公眾演講的心理了。

3、適當嚇唬自己

適當的壓力會有效激發人的行為,當想要跳出舒適圈卻又缺乏動力時,不妨適當嚇唬一下自己,給自己增添一些壓力。比如,你不敢上臺演講,不妨就嚇唬自己所“如果不去嘗試,將永遠失去晉升的機會,因為每一個管理者都應該具備這項能力”,在這樣的壓力下,可能就能勇敢走出舒適圈了。

結束語

面對不喜歡但能餬口的工作,是否要辭職,取決於當下的你,更看重“追求”還是更需要“需求”,要清楚自己的職業目標,並且要衡量自身是否具備目標職業相對應的要求。

職業轉換是跳出舒適圈的一種表現,但不能將兩者等同化,所以,是否害怕跳出舒適圈並不是職業轉換過程中的阻礙,而不論是否進行職業轉換,都要學會跳出舒適圈。唯有通過不斷地小步子邁進、保持好奇心並適當給予自己壓力,才能擁有更強地職業競爭力,進而走上更好的職業生涯之路。


一語隨行


職不職觀點:

去還是留的問題,我覺得你不是因為害怕跳出舒適圈。

你只是懶而已,懶得想怎麼變化的“懶”。

先來談一談:什麼是舒適圈?

舒適圈,又稱舒適區。心理學研究中將關於人對於外部世界的認識,分為三個區域:舒適區、學習區和恐慌區。(如下圖)

我們不搞這麼複雜,就簡單理解,待著非常舒服的圈子叫舒適圈。

就如同“溫水煮青蛙”的故事。

這是一個經常用於類比舒適圈的故事。

在冷水逐漸加熱到溫水的時候,青蛙待在水裡還是舒適的、不想動的

再繼續加熱,溫水變熱水的時候,青蛙察覺到太燙了,這時候青蛙就不是在舒適圈了,它是

難受的、想逃走的。

你真的在舒適區嗎?

我覺得並不是,你並沒有待在舒適區裡。

你現在就如同“溫水加熱到熱水過程中的青蛙”,感覺燙了。

現在的生活狀態你已經開始不滿意了,有了焦慮心理,你有了想要換工作的想法,只是還沒有下定決心。這種狀態並不是“舒適”的了。

待著不舒服,當然要改變啦。不要猶豫了,抓緊時間去尋找你真正的舒適圈吧。

從你問出這個問題開始,去還是留,你就已經有了答案,你現在欠缺的就是“怎麼去”。

怎麼找到新的工作?

  • 01.改變心態。

從現在開始,想一想新的工作要做什麼內容?期望薪資是多少?期望工作地點在哪?對下一份工作的作息有什麼要求?等等……

  • 02.騎驢找馬。

這份工作不離職的情況下,積極投遞簡歷,尋找機會離開。

  • 03.通過學習,提升自己。

你的能力越高,找到合心意工作的機會越多、越大。根據自己的求職方向,提升自己的相應能力。

待在舒適圈不可怕,可怕的是明明在恐慌區,卻懶得改變。

加油!更好的你還在遠方!

我是 ,喜歡分析職場現象、分享技術乾貨。

關注我,讓我們一起在職場走花路吧!


職不職


“任我行觀點”:工作是為了餬口,呆在舒適圈也可以餬口,那何必要跳出去呢!現代社會,職場人工作壓力都很大,基本都是上有老小有小,自己花銷還不少,辛苦掙到的錢要拿來養家餬口,能攢下來的錢就更少了,所以大家要不停地掙錢,以滿足吃穿住行的需要。

就我的理解,舒適圈就是一個收入雖然不是非常高,但是比較穩定;任務不是非常多,而是對您而言遊刃有餘;同事間關係沒有勾心鬥角,給您的感覺十分輕鬆的工作。

我想問您為什麼要跳出舒適圈?

是怕安逸久了,沒有工作激情嗎?

還是想做點驚天動地的大事情?

離開舒適圈,去幹一份不喜歡但能餬口的工作划算嗎?

我覺得,貿然離開舒適圈,肯定是冒著極大風險。從一個溫暖的、有人保護的窩裡離開,等待您的必定是一個充滿競爭和壓力的世界,自己受委屈自不必說了,還連累家人擔驚受怕。

就像您說的,您沒有下一份工作準備。

那麼離開舒適圈的結果必然悽慘。

我建議,您馬上著手總結工作經驗,開始學習新技能,確保自己在離開舒適圈後,能找到一份心儀的工作。

如果沒有非常強烈的跳槽意願,您還是更適合留在舒適圈裡,至少這裡衣食無憂,沒有天敵!

總之,在您羽翼沒有徹底豐滿前,就呆在小窩裡吧!

張吉磊:自媒體【盛京任我行】創始人,分享職場經驗和成長故事。


盛京任我行


努力奮鬥才是人生的底色

面對這種情況,肯定的是,一定要跳出舒適圈,努力奮鬥才能改變現狀,改變自己的命運。你會問這個問題,其實你已經不滿足於現狀,只是沒有辦法,不知道怎麼改變。

為什麼要跳出來?

1、有個心理學效應叫溫水煮青蛙,說的是一隻青蛙在溫水裡待久了,想要跳出來的時候,發現自己已經雙腿無力,跳不出來了。因此趁自己還有鬥志,大膽地跳出來,否則等時間久了,想跳出來已經失去了那個能力。

2、跳出來,就有更多的可能。大凡有所成就的人,都是不安於現狀,敢於跳出舒適圈,敢於折騰自己的人。有句話叫,大不了街頭要飯,不死終會出頭。以後的你,一定會感謝現在跳出來的自己。

那麼該怎麼跳呢?我這裡給你提供幾個方法。

1、槓鈴策略。所謂槓鈴策略,就是一方面採取保守的策略,另一方面去選擇一些有風險但是有回報的投資,這像槓鈴兩端,所以叫槓鈴策略。

這是一種偏保守的方法,意思是,不放棄現有工作的同時,尋找有可能讓你成功的副業。什麼副業呢?充分評估自己的特長、能力和天賦。如果擅長演講,可以錄段視頻做抖音,做直播帶貨;如果擅長寫作,可以在各平臺上寫文章,賺稿費、廣告費和粉絲變現等。現在是互聯網時代,有任何才藝都可以成為副業,帶給你財富。

可能你會說,我什麼也不會,你至少會玩手機吧,做微商也是選擇,雖然做微商的最好時機已經過了,但是堅持下去也會有效果。

2、換一份收入更高,更有挑戰的工作。現階段,工作可能不好找,但是一定要去找!怎麼找?通過網上投簡歷,同學朋友介紹等,找一份更有挑戰的工作。這個工作不一定要多體面,但是一定能讓自己成長,能獲得巨大得時間複利的工作。

例如如果肯吃苦,可以選擇銷售類的工作,不斷積累客戶,獲得財富。

3、創業。如果不是很有把握,不建議。創業可以從簡單的項目開始,確保能養活自己。開個單店是個不錯的選擇。

總之,一定要打破舒適區域,去挑戰更多的可能。人生底色一定是奮鬥。現在去奮鬥,將來就會越來越輕鬆。人生的困難是一個定值,現在不奮鬥,偏安一隅,將來就會越來越難。

以上,希望能幫你。

我是小狗子汪汪,10年上市公司銷售,年銷額70萬至1.2億。打磨文字,分享故事!期待和你鏈接。


小狗子汪汪


[小微企業那些事]為你解惑:世上也許有舒適圈,但是不會有鐵飯碗。“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如果你僅僅想著能養家餬口,日復一日的做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總有一天會後悔,建議你保持“焦慮”心態,提升自己的職業技能,勇敢的走出去。

從你的問題中,我能感覺到你目前的狀態應該是這樣的:做著一份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能夠餬口的工作,工作能力能夠勉強及格,但是缺乏亮點和新意。對於新事物或者新工作,往往不願意接受,或者從內心拒絕,認為這沒有意義或者多此一舉。因為工作重複單調,你自然也不會喜歡這份工作,但是在這樣的熟悉的人、環境和工作下,你往往會覺得很舒服,捨不得離開。這個表述戳中你了嗎?你是否就是這樣的狀態中呢?如果是的話,你就是陷入了“舒適圈”陷阱。

“舒適圈”陷阱就像“溫水煮青蛙”,慢慢的讓你失去職場競爭力,使你悔恨終生。陷阱的表現在如下兩個方面:

  1. “舒適圈”會讓你逐步的失去學習能力:長久的呆在同一個環境下,做著重複的工作,自然不用去學習新的技能進行能力提升;因為沒有技能提升,你無法再往上進行職業發展;因為沒法向上發展,你逐漸失去了學習的激情和動力。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2. “舒適圈”會磨滅你的“雄心壯志”:逐步陷入“舒適圈”的心理表現是這樣的:

  • “我先呆個幾年,學習到東西后再找更好的平臺”;
  • “外面企業倒閉那麼多,外面那麼難找工作,我還在將就著待著好了”;
  • “就我這樣的能力和簡歷,到外面是找不到工作了,我只能待著了”;
  • “求求你,老闆,公司千萬別辭退我,我到外面找不到工作了”。

我曾經在國企待過一段時間,大家都知道,國企當中人員晉升速度很慢,但人員流失率卻很小(所以大家很少看到國企大規模的招人的),而且離職一般是隻工作了1-2年的,在國企呆的時間越長的人,就越不願意離開。其實,國企中的人員,從學校背景和專業能力來說都很不錯,真的跳出來,在市場上也有較強的競爭力。但是為什麼不願意離開,是因為他對外面的環境不熟悉,也是因為他不確定自己是否能夠獲得更好的發展,更是因為他害怕重新跟人競爭,根源是他因為陷入了“舒適圈”陷阱。

我希望大家都能努力的跳出“舒適圈”(當然,跳出舒適圈一定不代表著離職),在職場中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以下是三個小建議,大家可以嘗試著做:

1. 嚇唬自己,保持焦慮:“聰明”的老闆都會告誡自己:公司有可能明天就會遇到倒閉“風險”,要時刻警惕著。而作為職場人來說,我們也可以警戒自己:也許下一週公司就會把我給辭退,我得努力提升自己。時刻保持著憂患意識,紮實努力的在工作中提升自己。

2. 給自己確定明確的目標:首先得有一個3-5年的長期規劃,更精準的說,確定一個3-5年的長期職業規劃目標。告訴自己,3-5年以後,自己要成為一個怎麼樣的精英。然後把長期規劃分解成短期的計劃。按照每天、每月、每季度的短期計劃堅持執行。例如:今天寫一篇專業職場分享,本月做一個沙龍研究等。相信我,堅持下來,你會取得巨大的成就。

3. 擇機“高升”或“跳槽”:一定要抓住職場中的機會,如果公司有晉升機遇的話,努力抓住機遇。如果公司本身發展已經遇到瓶頸,本身崗位也看不到上升的希望,建議在做好充足的準備後,跳到一家更適合你未來發展的平臺去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不要在一家看不到希望的單位中“蹉跎歲月”。

以上是我的一些建議,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也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