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9 東戴河碣石

我從遼寧東戴河回來,有朋友問我東戴河怎麼樣,我回答說很美,我被感動了。我還真被那裡的海灘、碣石、還有新區的建設感動了。

這是因為,中國傳統的審美觀往往是寄情於景、融景於情的,自然天成的山水,一旦和人文非常融洽的膠合在一起的時候,這景觀就會變得內涵豐富,就變得更加活靈活現而魅力無窮了。


東戴河碣石


據當地朋友說,碣石位於綏中縣城西56公里處的東戴河新區止錨灣海濱。這裡的風光秀麗、氣候宜人,這裡的海水清澈見底、水淺波輕,海灘寬闊平緩,白沙細膩無泥。鷗翔碧水、浪逐白沙,透著北國濱海的浪漫風情,吸引了眾多國內外的遊客來此休閒度假。

於是,我們來到了這裡,我們站在在岸邊的沙灘上,向遠處望去,只看見白茫茫的一片,海水和天空合為一體,都分不清是水還是天。遠處的海水,在嬌豔的陽光照耀下,像片片魚鱗鋪在水面,又像頑皮的小孩不斷向岸邊跳躍。

初夏的海風吹過,會帶來一陣陣清爽,而海水則散發著淡淡的氣味,使你好想給她一個擁抱。於是脫掉鞋襪、捲起褲管,踩過細細的、柔柔的銀沙灘。腳下的海水一浪又一浪地湧來,感覺被海水吞噬著的溫潤,感覺迴流的海水帶走細沙的掏空感,與撫摸腳底的柔情感。那一刻我最想自己化身為一條魚兒,與大海相擁相伴。


東戴河碣石


望那開闊無邊的大海,雄渾而蒼茫,我們的心胸似乎也變得開闊了,在這種環境裡,使人神清氣爽,心曠神怡。把城市的狹窄、擁擠、喧囂全都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東戴河碣石


就在距岸邊約二百餘米的海面之中,聳立著三塊巨大礁石,高出海面約20餘米,民間傳說這裡是孟姜女投海葬身之處。近年來,經過考古發現證明,姜女石就是當年秦始皇、漢武帝、魏武帝“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的碣石,這裡還發現了秦漢皇帝巨大的行宮遺址。


東戴河碣石


韓愈說“碣石蒼蒼,溟海茫茫,佳氣孕靈,宜有磊落奇偉任大任者,崛起於其鄉”。東臨碣石的人自古以來不少,但面朝大海而內心卻有共鳴的人卻不多。大海以它的湧動之洪波,千百年來一直等待著,有人內心的洪波與它相呼相應;碣石則以它的竦然獨立,千百年來一直等待著自己的知音與代言者。

去年的一天,攝影家陳景朝先生踏冰拍碣石景觀時,有了新的重大發現。那天陳先生踏著海冰,徒步深入海中五百多米,迂迴到碣石東南面,當他仔細觀察碣石在不同角度與天光下的變化時,驚喜發現碣石清晰顯現出兩人相擁的形象:左側一個體態嬌小、青發高挽,形似孟姜女;右側一個身材魁偉、高高的額頭、堅毅的下巴,狀如範喜良。形似神足,真是大自然的傑作,攝影家驚喜地將這一發現攝入鏡頭。


東戴河碣石


千百年來,人們在詩文中著力塑造孟姜女孤苦淒涼、堅貞守望的形象,渲染濃重的悲劇情調。而清代道光皇帝的一首詩卻與眾不同,“當年抗節塞門風,悽慘孤芳付海東。一點靈犀通冥漠,想他好合兩心同,”這首詩充分表達了世人的美好願望,想象孟姜女與丈夫能在另一個世界裡兩情相悅,和美相處。姜女範郎相擁形象的發現,使這一閃耀人性之光的善良願望又有了自然景觀實體與之相對應,從而增加了碣石文化的悽美內涵。

我始終覺得景中有魂,這景便“活”了。而賦予山水景點靈魂的,則是那穿越時間和歷史的文化,而文化的靈魂則是情了,真情是最為感動人的。當然你說不清楚,這裡的碣石是因為感動才露出了本來面目,還是人們因為感動而發現了本來面目。


東戴河碣石


碣石是孟姜女哭長城時為止錨灣的留下的千古絕唱,是靜止的音符。《觀蒼海》則是為歷代吟詠碣石詩中,最早概括描繪碣石風貌的一篇佳作。這膾炙人口的華章,隨著止錨灣的海水浪湧成為不朽的經典,碣石也因此作而名揚天下。

當然,令人與碣石感動的還不只這些,據說這裡將建成一座新城區,屆時碣石將與50萬人作伴,這怎麼會不讓人感動呢!被感動的我作了一首小詩來做記念:

大海吟歌浪有聲,幽燕度影御風輕。

波濤長撼行宮外,碣石猶存姜女情。

東戴河360,知曉東戴河從這裡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