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馬裡國家概況,面積相當於10個福建省

馬裡國家概況

  【國 名】馬裡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Mali, La République du Mali)

  【面 積】 124萬平方公里,相當於10個福建省,福建省面積12.13萬平方公里

  【人 口】 1869萬(2017年)。全國有23個民族,主要有班巴拉(佔全國人口的34%)、頗爾(11%)、塞努福(9%)和薩拉考列族(8%)等。各民族均有自己的語言。官方語言為法語,通用班巴拉語(1972年形成文字)。80%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18%信奉傳統拜物教,2%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

  【首 都】 巴馬科(Bamako),人口280萬(2016年);4月氣溫最高,平均為34~39°C,1月氣溫最低,平均為16~33°C。

【簡 況】 位於非洲西部撒哈拉沙漠南緣,西鄰毛里塔尼亞、塞內加爾,北、東與阿爾及利亞和尼日爾為鄰,南接幾內亞、科特迪瓦和布基納法索,為內陸國。北部為熱帶沙漠氣候,乾旱炎熱。中、南部為熱帶草原氣候。全年分為2個季節:6~10月為雨季,11~次年5月為旱季。旱季最高氣溫達50℃,雨季最低氣溫為14℃。

  歷史上曾是加納帝國、馬裡帝國和桑海帝國的中心地區。1895年淪為法國殖民地。1958年5月成為“法蘭西共同體”內的“自治共和國”。1959年4月與塞內加爾結成馬裡聯邦。1960年9月22日獨立

馬裡國家概況,面積相當於10個福建省


【行政區劃】 全國劃分為10個大區和1箇中央直轄管區(首都巴馬科)。

【經 濟】系最不發達國家。經濟以農牧業為主,糧食不能自給,系非洲主要產棉國和產金國。近年馬裡政府重點發展農業,加強水利、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石油勘探和礦產開發。為增加稅收、擴大就業,政府積極招商引資,興建水泥、汽車組裝、食品加工、製糖等一批新興企業,還大力推動礦產、油氣資源開發。目前馬國民經濟逐步恢復,但尚未達到危機前水平。2016年,馬裡競爭力指數在全球138個經濟體中排名第125名,營商便利指數在全球186個經濟體排名第141名。2018年主要經濟數據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GDP):197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054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5%。

  貨幣名稱:非洲金融共同體法郎(Franc de la Communauté financière d’Afrique),簡稱非洲法郎(FCFA)。

  匯率:1歐元≈655非洲法郎。

  通貨膨脹率:2.2%。

馬裡國家概況,面積相當於10個福建省

尼日爾河


【資 源】 礦業是馬國家經濟支柱,佔國民收入的25%。現已探明的主要礦藏資源及其儲量:黃金900噸,鐵礦石13.6億噸,鋁礬土12億噸,硅藻土6500萬噸,岩鹽5300萬噸,磷酸鹽1180萬噸,錳1500萬噸,鈾5200噸。系非洲第三大黃金出口國,黃金是馬裡第一大出口產品,2018年黃金產量約61噸,金礦出口額佔2018年出口總額約44%並創造了1.2萬餘個直接就業崗位。森林面積110萬公頃,覆蓋率不到1%。水力資源豐富。目前有3個水電站,12個火力發電站,1個太陽能電站。2006年5月,馬政府啟動了礦產十年規劃,總投資1000億非郎。

  【工 業】工業薄弱。2017年,馬工業年產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9.64%。2016年馬全國工業企業800家,絕大多數為私營企業,主要部門有食品加工、出版印刷、紡織、建築材料等。55% 的企業位於首都巴馬科,18%位於塞古。50人以下的企業佔85%,200人以上的企業僅佔4%。

馬裡國家概況,面積相當於10個福建省


  【農牧漁業】農業和畜牧業是馬經濟支柱。2017年,農業產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33.7%。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68%。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口占全國人口的40%。全國可耕地面積3000萬公頃,已耕地面積350萬公頃。主要經濟作物有:小米、玉米、稻穀、花生、棉花等。馬是非洲主要產棉國,馬每年棉花對國民經濟貢獻達850至1230億非郎,佔國內生產總值的8%,棉花產業從業人口約330萬,但棉花加工能力有限,加工率僅為3%。2017年棉花產量72.9萬噸,居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之首。2016年糧食產量880萬噸,其中大米產量270萬噸,玉米產量280萬噸。

  畜產品是馬在黃金、棉花之後第三大出口產品。畜牧業產值佔國內生產總值8%左右,2016年有牛1100多萬頭、羊3600多萬隻。

  漁業是馬國民經濟重要部門。馬全國約有7萬漁民,50萬漁業從業人員。2015年全國產魚量為8.5萬噸。

  【服務業】 服務業主要由交通、通訊、商業和行政等部門構成。2015年服務業產值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46.66%。

  【旅遊業】 旅遊資源豐富,但交通不便。傑內古城、通佈圖古城、多貢遺蹟和加奧阿斯基亞王陵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主要旅遊城市有首都巴馬科、古城通佈圖和水城莫普提,最佳旅遊季節為11月至次年1月。全國有109家旅行社、244家旅館飯店、3492間客房。2007年接待外國遊客25萬人次,創匯1.75億美元。近年來,馬旅遊業受北方安全形勢影響嚴重下滑。通佈圖古城遭到伊斯蘭極端份子破壞,16座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陵墓中有14座被毀,2012年6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 “瀕危世界遺產名錄”。2014年3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開始修復被毀陵墓。

馬裡國家概況,面積相當於10個福建省


  【交通運輸】系內陸國家,國內運輸主要靠公路。進出口物資需經鄰國港口轉運。兩條國際公路幹線經巴馬科通往科納克里和阿比讓,公路總長分別為1110公里和1115公里。

  鐵路:僅有一條連接庫利克羅、巴馬科和達喀爾的國際窄軌鐵路,總長1287公里,馬裡境內長641公里;以貨運為主,運行速度60公里/小時。

  公路:總長89024公里,其中瀝青路面3997公里;各型機動車約12萬輛,以摩托車和小型卡車為主。

  水運:內河航線總長12700公里;馬裡航運公司負責內河航運的經營和管理,擁有各種船隻數十艘。

  空運:2005年2月,馬政府和加拿大阿加汗發展經濟和促進工業基金會合資成立馬裡航空公司,以經營國內航線為主。目前,國際航線主要由法國航空公司和比利時航空公司經營。有5個城市擁有國際機場,巴馬科塞努國際機場可起降各種大型客貨飛機,2006年運送旅客53.36萬人次,該機場於2015年12月31日更名為莫迪博·凱塔國際機場。受馬北方危機和“3.22”政變影響,馬航自2012年6月11日起開始裁員,減少飛機數量,取消部分航線。12月,馬航宣佈中止營業,並解聘公司核心員工。目前尚未恢復營業。

【對外貿易】實行貿易自由化政策,政府通過發放進出口意向書對貿易進行宏觀管理。現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關係。2018年對外貿易額估計為74.48億美元,其中進口41.47億美元,出口33.01億美元。主要出口黃金、棉花等;進口石油、食品和化工產品等。

  【外國援助】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統計,馬政府2012年獲得官方發展援助10.01億美元(貨幣單位下同),其中雙邊援助佔73%。主要捐助方為:美國3.11億, 國際開發協會1.14億,歐盟1.13億,加拿大1.05億,法國0.79億,荷蘭0.53億,非洲發展基金0.51億,德國0.46億,瑞典0.31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0.27億。2013年1月29日,由非盟、聯合國和西共體共同發起的馬裡問題捐助方會議在亞的斯亞貝巴召開,為馬軍和“非馬團”募集到約4.5億美元的援助。5月15日,歐盟、法國與馬裡一道在布魯塞爾舉辦了支持馬裡發展高級別國際捐助方會議,為馬裡募集到約32.5億歐元捐款。截至2014年5月,70%承諾已通過協議形式確認。2013年5月,馬裡過渡政府與世界銀行簽署協議,世界銀行將向馬裡3個項目提供總價值為660億非郎的資助。馬裡政府、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歐盟和比利時簽署協議,各國將通過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成立的一攬子基金為馬政府組織大選提供資金,總額達1500萬歐元,比利時將向該基金提供150萬歐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宣佈向馬提供1510萬美元援助,幫助馬滿足緊急財政需求。7月,法國向馬提供1500萬歐元和140億非郎援助,分別用於預算支持和重建馬北方地區基礎設施。9月,世界銀行向馬提供5000萬美元貸款,用於支持馬經濟發展。10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宣佈向馬提供300億非郎貸款。11月,世界銀行決定向馬提供8000萬美元貸款,用於巴馬科城市飲用水供給項目。2014年5月,日本宣佈將向馬提供4000萬美元用於加強薩赫勒地區安全。2015年10月的馬裡國際發展會議上,國際合作夥伴承諾2015至2017年間向馬提供約42.4億美元援助。2016年1至7月,馬共獲得各種形式援助1800億非郎。2018年3月,美國與馬簽訂協議,將出資286億西郎支持馬發展健康、教育事業和改善政府治理。同月,世界銀行與馬簽署1.128億美元貸款和援助協議,以支持薩赫勒地區農業灌溉項目、尼日爾河環境治理和馬畜牧業發展。

  【人民生活】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公佈的《2018年人類發展報告》,馬裡的人類發展指數在189個國家中名列第181位。2018年,馬裡貧困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49.7%。醫療衛生條件落後,出生率為4.55%,死亡率為1.32%。2013年人均壽命55歲,青年占人口的65%。截至2007年,全國有70所醫院和826家市鎮醫療中心,醫護人員3849人,平均每10萬人擁有8名醫生,衛生開支佔政府預算支出的10.82%。全國1.7%的成年人受感染。2006年,登記的固定和移動電話用戶共計159.54萬人,互聯網用戶7萬人。目前馬電力覆蓋率為24%,農村地區僅為13.8%。可飲用水覆蓋率為64%。

  【軍 事】 實行義務兵、志願兵和合同兵相結合的兵役制度。武裝力量由陸軍、空軍、憲兵、警察、共和國衛隊和民兵組成,總兵力約1.5萬餘人。其中陸軍 6900人,空軍400人,海軍50人,憲兵1800人,警察1000人,共和國衛隊2000人,民兵3000人。總統是全國武裝力量最高統帥。馬裡軍隊曾參加聯合國在安哥拉、海地、利比里亞和塞拉利昂的維和行動。現任軍隊總參謀長為阿卜杜拉耶·庫利巴利,2019年3月就職。

  【文 化】 重視保護和發展民族文化,鼓勵文學創作。官方文藝團體有國家歌舞團、民族樂團和話劇團等。文化設施集中在首都巴馬科,主要有伊斯蘭文化中心、國家博物館和國家圖書館。

  【教 育】 沿用法國教育體制。由基礎、中等和職業技術以及高等教育三部分組成。2015年5月,世界銀行向馬提供200億西非法郎,旨在幫助馬政府推進高等教育改革,提高馬高校競爭力。2015—2016學年,新開設4所職業培訓學校。2017年教育預算佔GDP的3.8%。2017年小學入學率為77%。2016年成年文盲率為66.9%。

  【新聞出版】 全國發行報刊共47種,主要有:《發展報》,綜合性官方日報,發行量約1萬份;《回聲報》,非洲團結正義黨的週刊。另外還有《獨立人報》、《晨報》、《巴馬科晚報》和《共和國人報》等。

  馬裡新聞和廣告社為官方通訊社,創建於1961年。每週發行1期《新聞週刊》,刊登國內外新聞。有近百名記者。

  馬裡廣播電臺是官方電臺,始建於1957年,播音覆蓋面佔全國人口的80%以上。用法語、班巴拉語、頗爾語和桑海語等9種語言對內廣播;用法語、英語和阿拉伯語對外廣播。每天播音累計115小時。另外還有200餘傢俬營電臺。

  馬裡電視臺是唯一官方電視臺,創建於1984年,全國建有59個轉播站。每天播放12個小時的節目。

  馬裡出版印刷社原為馬唯一國營出版社,始建於1972年,日常業務以出版小說、兒童讀物和學校課本為主,現已私有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