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 慈禧:你们知道我为何选择溥仪继位,而不选载沣?

慈禧太后:政治手腕高明,权力欲极强

慈禧太后生于1835年,卒于1908年。叶赫那拉氏,咸丰皇帝的妃子,同治皇帝的母亲。1852年入宫,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

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她联合慈安太后、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打压恭亲王奕訢。是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统治满清时间长达47年,近半个世纪之久。

慈禧:你们知道我为何选择溥仪继位,而不选载沣?

她自幼聪慧,熟读诗书。对政治颇感兴趣。咸丰帝看到懿贵妃如此有才干,便将群臣的奏折交给她批阅,处理的倒也妥当。就这样,她对政治,对权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咸丰架崩以后,公元1861年,她的儿子载淳即位,就是同治皇帝,慈禧成为圣母皇太后。失去了批阅奏折的权力。转而代之的是以载垣,端华,肃顺为首的八大辅臣。

慈禧太后心有不甘,便同慈安太后以及被冷落的恭亲王奕訢密谋发动政变,处死载垣等人,铲除了辅政八大臣,将清朝的统治权牢牢的握在自己手中。

慈禧:你们知道我为何选择溥仪继位,而不选载沣?

1873年,同治即将年满十八岁。慈禧太后归政于同治皇帝,在那时,慈禧已经垂帘听政了十二年。

在此期间,她重用汉臣,依靠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汉族大臣,先后镇压了太平天国、捻军、苗民、回民起义,暂时缓解了清王朝的统治危机,使清王朝得到暂时稳定。

慈禧:你们知道我为何选择溥仪继位,而不选载沣?

同时,出于维护清朝的统治,她又开启洋务运动。先后以“自强”和“求富”的方针,大力开展近代的科技工业。创建海军,训练新式陆军。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的大门。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时期,清朝的军事和工商业有所提高,被称同治中兴。

1875年同治病逝,慈禧太后立她的侄子载湉即位,就是光绪皇帝。

我们都知道,光绪皇帝自始至终就没有掌握过最高权力,慈禧太后以训政之名,又统治清王朝了数十年。

等到光绪驾崩。此时的她身染重病。准备立溥仪为皇帝。

慈禧:你们知道我为何选择溥仪继位,而不选载沣?

第一,溥仪年纪小,离亲政尚需时日,给自己继续垂帘听政找个理由。

第二,溥仪的圣母是慈禧的侄女,即便以后自己不再执政,叶赫那拉氏却依然可以活跃在清朝的政治舞台。

第三,载沣在那会儿年纪大了,有了自己的主见,不易掌控,最重要的,他跟同治,光绪是同辈,于祖宗的礼数不合。

第四,载沣的能力也谈不上多突出,相比于几位朝中的汉族大臣还是相差太多了

而且载沣一旦当了皇帝,那么隆裕太后能否像她姑姑那样杀伐决断,掌控全局,答案是否定的。载沣肯定会靠着自己摄政王的身份来排除隆裕太后对政务的干预。权力的中心肯定不会再有叶赫那拉氏什么事儿了。

故而,慈禧必定会选溥仪而不是载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