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 你知道禪茶一味是從何而來、由誰興起的嗎?

你知道禪茶一味是從何而來、由誰興起的嗎?

他是中國茶道的創世者,開山之始祖,茶道之父,是中國茶文化的一代宗師!

你知道禪茶一味是從何而來、由誰興起的嗎?

僧皎然(730-799),俗姓謝,字清晝,湖州(浙江吳興)人,是中國山水詩創始人謝靈運的十世孫,唐代著名詩人、茶僧,吳興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學、佛學、茶學等方面頗有造詣。

這是百度百科對皎然的介紹,翻譯一下就是說——

皎然年輕的時候是個富家公子哥,名門望族、裘馬輕狂、歌舞昇平,混跡名利場,交際花一朵,大概就像現在的王思聰一樣,許多高雅的場合都少不了他,與顏真卿、靈澈、陸羽等都有和詩,為後人留下了470首詩篇,在文學、佛學、茶學等許多方面有深厚造詣, 堪稱一代宗師。

即使是在許多茶典中,對皎然的著墨也並不多。但實際上,他的理念完全改變了茶的命運。

01

與皎然命運息息相關的有一個年輕人叫陸羽,此人在公元757-758年,約25-26歲時遇見了皎然,以後他們結成了生死相依的忘年交。

他們志(chou)同(wei)道(xiang)合(tou),相見恨晚,只用了一轉眼的功夫,陸羽就住進了皎然家,日夜相對,一起研究茶樹生長、名泉水源、泡茶技巧、茶道理解……直到才女李季蘭的出現,他們的友(ji)情出現了一點點的裂縫。

那時候的李季蘭,在江南是一位小有名氣的大(jiao)才(ji)女(hua),而且是一名道姑。唐代思想開放,道觀中也並非清靜之地。容貌清秀的李季蘭與當地許多男性名士相交甚好、談笑無忌。

李季蘭在江南與陸羽相識之後,兩人成了無話不談的好友,相交甚密,時日漸久,陸羽對李季蘭心生愛慕。

由於陸羽經常跑山裡見李季蘭,皎然多次尋陸羽不遇,為此還作了不少詩,其中有一首就叫《尋陸鴻漸不遇》——

移家雖帶郭,野徑入桑麻。

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

扣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

報道山中去,歸時每日斜。

要說他們沒有點JQ,廣大人民群眾都覺得不太相信,皎然蹲點無數次,總算有次機會逮到要出門的陸羽,就盤問起來。

最終,陸羽把實情說了,還介紹了皎然跟李季蘭認識。

這一認識,陸羽就悲劇了,浪漫多情的李季蘭被皎然氣定神閒、侃侃而談的氣質吸引,深深地愛上了他,並經常寫詩向他暗送柔情。不過,雖然李季蘭這道姑當得不太合格,皎然這和尚卻是正宗的,心如止水的他回贈了一首《答李季蘭》:

天女來相試,將花欲染衣。

禪心竟不起,還捧舊花歸。

委婉而堅定地拒絕了才女李季蘭!

被皎然拒絕的李季蘭臥病不起了許久,這期間陸羽鞍前馬後照料,直至李季蘭病癒,此時李小姐過意不去,為減少心中愧疚與陸羽交往,不過因陸羽實在不是個美男子,一段時間之後,李季蘭還是與他分手。失戀後的陸羽只好又重新回去找了他的好基友皎然。

02

皎然年長陸羽13-14歲,大一輪,兩人“緇素結交”時皎然已到過廬山、泰山、嶗山、嵩山、長沙、衡陽、饒州、洪州以及蘇南各地、剡溪、天台等處,他交友廣泛,閱歷豐富,對不少大廟的僧侶飲茶已頗有心得,佛院飲茶早已成習。有些寺院設有專門的“茶堂”,用作僧侶們潛心論佛,招待施主,有些寺院專門派有“茶頭”及“施茶僧”,用以燒水煮茶佈施茶水……因此皎然足跡許多大廟後對佛門茶理修煉很深。

從他的許多茶詩中可以得知他有非常豐富的茶葉知識。

昨夜西峰兩色過,朝尋新茗復如何?

女宮露澀青芽老,堯市人稀紫筍多。

紫筍青芽誰得識,日暮採之長太息。

陸羽在妙喜寺寄宿了三、四年的時間裡,他們經常詩論、探討,陸羽寫成了《茶經》三卷。但在皎然看來,陸羽閉門寫書,有許多不切實際的觀點,他還不客氣地提出了批評,他在《飲茶歌鄭容》一詩中指出“雲山童子調金鐺,楚人茶經虛得名”。

他是愛之深所以評之切,他讓陸羽深入茶山研究茶葉載培、管理、採摘、煎制等茶事,並在自己主持的妙喜寺置設茶園(後為貢茶基地),這個茶園是陸羽《茶經》最好的實驗室、試驗基地,有《顧渚行寄裴方舟》詩為證:“我有云泉鄰渚山,山中茶事頗相關……伯勞飛日芳草滋,山僧又是採茶時”,以便陸羽補充、修改《茶經》。

看到這裡不得不感慨一句,皎然和尚真是有才有權有圈子還有錢啊!!!

03

在當時的時代,沒有電視、報紙,沒有相聲、小品、小說,文化傳播的最好形式是詩歌。他不但以詩歌的形式在世界首次提出了“茶道”、“什麼是茶道”,他還寫下了更多廣為流傳的茶詩,在同時代他是茶詩最多的高人。

皎然從文學詩歌、從茶文化的角度研究,並且又以他高深的佛門禪悟親自體驗開啟了“佛茶之風”“禪茶一味”,從而拉開了整個中國茶道甚至是世界茶道之先河!他的《飲茶歌誚崔石使君》不但是大唐茶道更是中國茶道、世界茶道的開山之作!

皎然不但是茶事、茶文化的積極倡導者,更是“以茶代酒”、茶飲料的積極宣傳者。

他不但為陸羽開展茶學、茶業研究提供環境場地、設備、經費,而且還經常有意組織“苕溪茶會”,帶領詩茶愛好者去剡溪舉辦“沃州茶會”、“剡溪詩茶論壇”,策劃、組織、包裝、宣傳了茶文化思想,並以論壇、會議、活動、詩歌等形式進行了確有影響力的傳播。

某種意義上公元773年由陸羽設計,顏真卿書法題名,皎然策劃賦詩的“三葵亭”就是著名的陸羽品牌的事件營銷之一!

自陸羽《茶經》及皎然的《飲茶歌》後,唐代茶詩大盛,茶道與詩道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大合唱,迎來了亙古以來未有的大唐茶文化的高峰!

也許講茶文化、茶道還會有人講到盧仝的貢獻。

但在茶道內容及形式上,盧仝並沒有超越皎然大師多少,盧仝對茶道的理解絕對受皎然三碗茶的參照與啟發,更確切說“七飲茶歌”就是“三飲茶歌”的繼承與發展,七碗茶是三碗茶的仿效與細化,而原創《三飲茶歌》是皎然的。

04

通篇數下來,我發現,皎然真的很牛掰啊!

他是茶文學的開創者,在茶詩方面也首開千古佳作之先河。

他是佛門茶事的集大成者。

他是最早進行實驗茶場、實驗室茶葉科學研究的倡導者。

他是“以茶代酒”,以茶為飲之風的積極推廣者。

他是茶葉精神功能及價值開發的探路者。

他是茶聖陸羽的物質保證者。

他是最早“品茗會”、“鬥茶賽”、“詩茶會”的組織者,“顧渚茶賽”“剡溪詩茶會”就是經典案例。

他是中國茶道的創世者,開山之始祖,茶道之父,是中國茶文化的一代宗師!

皎然多才多藝,他不但對佛學、道學、茶事、茶理、茶道都有深刻研究,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幾百首的名篇佳作,而且“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實在是一位難得的大家,更為難能可貴的是作為佛門高僧,他不為名不為利,他既不是那些不關心世事只管修煉的佛門僧侶,也不是那些自命不凡的改革家,又不是那些自我標榜埋頭苦幹的老黃牛……他亦文亦僧、亦佛亦儒亦道、亦詩亦茶、亦隱亦遊……亦師亦友、亦父亦子、亦兄亦弟……像恩格斯支持馬克思,並一起與馬克思探討共產主義一樣,他無私地幫助了茶聖陸羽完成了世界茶葉史上的第一經典鉅作——《茶經》。

他那麼有才華,為什麼名頭卻不及陸羽不及盧仝?

因為他低調。

你知道禪茶一味是從何而來、由誰興起的嗎?

歡迎關注【北緯28度】,關於茶、武夷山和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