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是真的吗?那这个技术为什么没流传下来?

要造反的童子军


木牛流马是真的吗?

首先,木牛流马多次出现在《三国志》等史书当中,的确是真实存在的。不过对于木牛流马却存在2个理解上的误区:

第一,木牛流马其实是两种不同的东西,并且流马要比木牛更加先进。《三国志》记载:“建兴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显然,诸葛亮最后一次运粮使用了流马,也就是说流马其实是在木牛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的,比木牛更先进。

第二,老版《三国演义》中,将木牛、流马刻画成牛形,并且可以自行行走;而新版《三国》中则走入了另一个极端,直接将木牛流马理解为人工推动的独轮车。由于木牛流马工艺失传,并且没有图纸留下,所以现今对木牛流马的理解也就集中在这两点:一是过分神话,二是过分普通化。

木牛流马究竟是什么?

根据四川彭山东汉墓葬出土壁画证实,早在东汉时期,四川就已经有了独轮车(鹿车),所以,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并不是独轮车,也不会是普通的运输车,因为在诸葛亮死后,四川依然有使用独轮车的记载。

那么木牛流马会是一种可以自行驱动的运输工具吗?绝无可能,诸葛亮虽然多智,但也不可能发明出脱离时代的东西,否则他的北伐也不会屡屡受挫了。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的目的,主要是解决蜀道运粮问题,也就是说诸葛亮需要在现有运输车辆的基础上,改造出一种既能节省运力,又能适应山路崎岖的东西。

与吴魏相比,蜀汉实力最弱,有限的牛马分别需要用在农耕和北伐战场,粮道运力只能靠人工。所以,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很可能是一种三轮车(既没有独轮车的平衡缺陷,也一定程度解决了两轮和四轮车运输时畜力不足的情况)

这种猜测有没有根据呢?有。成都市新都区杨升庵博物馆在三河镇马家山砖瓦厂进行考古发掘时,意外发现了三国时期的车马俑陶器,修复后发现,这是一种极为罕见的三轮马车(仅在三国时出现),为双辕马车和独轮车的结合体,前轮靠叉形连接器(转向装置)单独控制,这种结构既提高了车辆的稳定性,又取消了马轭,增加了载重。整车的受力点集中在了前后轮之间,显然,这种车转弯半径更小,更省力,完全符合诸葛亮运粮需求。

木牛流马为什么会失传?

上文提到,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很可能是一种接近于带转向装置的三轮马车,比以往的两轮和四轮车更为先进,但由于加入了转向系统,所以这种车存在一个巨大缺陷:造价高、制作工艺难度大,也更容易损坏,这也导致了这种车不能走向民用。所以,当全国实现统一后,蜀地不再受制于牛马不足的问题,木牛流马自然也就成了昙花一现的东西。据《三国志》记载:西晋元康六年(296年),以鹿车(独轮)运成都米。可见,蜀汉灭亡后仅仅30余年,蜀地就不再使用木牛流马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木牛流马的制作工艺也就彻底失传了。


秦皇汉武


结论:当然有。你们这些个数典忘祖的家伙,看看人家美军,靠着不怕苦、不怕累的劲头复(抢)原(钱)成功了呀。


大家都知道,美军步兵苦装备太(先)多(进)久已,确实随着科技日新月异,大兵们的装备愈来愈多,背负如此沉重的负担(放着我来!),总有累瘫的时候,因此美国陆军一直广发英雄帖,拜请各路大神设计行军用的物资输送车(为什么不到华强北走一趟?)。

最新应邀参与这场研(骗)发(钱)工(游)作(戏)的是亨德里克动力公司(军需老油子),他们从古老的东方智慧之神孔明先生的“木牛流马”中获得灵感,捣鼓出一种电动无声手推车(二蹦子),正式命名为“坐骑”,哦不,还是“骏马”(STEED)比较好点。

亨德里克老板里克亨德里克

亨德里克是一支著名的美国赛车队,他们旗下有许多马力强劲的汽车,都有着雄浑的引擎声。

然而他们最新的单子,是要设计一种无声缓慢的车子,美国军方希望电动手推车能够与步兵同甘共苦,帮大兵们背锅,以减轻部队的负担。

亨德里克将电动手推车定名为“寂静战略能量增强宝器”(Silent Tactical Energy Enhanced Dismount),缩写是STEED,意思就是骏马,从起名上来说,颇有孔明先生之神韵,“木牛流马”—“骏马”异曲同工。

亨德里克表示,“骏马”有一套超微电脑系统,能够在经过复杂地形时,做出准确判断,在过岩石、沼泽、河流、甚至上楼梯时提供辅助动力,能瞬时改变电动功率,使推送的士兵感到轻松无碍如履平地视大江大河大山为等闲。

目前,“骏马”正在接收美陆军试验单位的严苛评估,数据显示,“骏马”的运量比无动力手推车要高出4倍以上,与人力运输相比,压力和疲劳都更少。


“木牛流马”永流传,“亨德里克”恒久远。

谁来给加个横批?


矢量加特林


我来回答吧。


木牛流马

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的事,还得从他的老婆黄月英说起。

诸葛亮年青时伟岸挺拔,志向高远,但家道中落,住在乡野茅屋。他适婚时,被名士黄承彦看中,黄直接问他:“某小女名月英,皮肤有点黑,不太俊,可才华一点不比你差,给你介绍一下”?诸葛亮考虑都没考虑施礼道:“我同意,不知令爱同意否”?“小女当然同意啦”,黄承彦心想,我看中的人还能有错?



风流潇洒诸葛亮

这样诸葛亮就和黄月英相处上了,现在来讲,恋爱了。你来我往,时间一长,诸葛亮发现一个秘密,自己的女朋友喜欢用木头做各种机关,做的小人还能跑!果真是个有才的女子!

时间很快,两人大婚的日子到了。可诸葛亮却愁坏了,因为未婚妻让他来接她时,第一不能用车,第二不能骑马。总不能去背吧,更不能让新娘走回来吧。

这时,诸葛亮一拍脑门,有了!平时黄月英在做机关时,怎么怎么做,他都记住了。于是动起手来,终于在迎娶新娘那天派上了用场,并且亮瞎了十里八乡父老乡亲的眼。人们争相问道:“这是什么东西?“木牛流马呀”,诸葛亮喊道:“这家伙接新娘子气派吧”!

故事说到这儿,问题的答案就出来了,可以说木牛流马是诸葛亮和黄月英夫妻二人共同发明的!后来在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时,大批量生产的木牛流马,为前方作战的将士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那么,木牛流马在后来怎么就失传了呢?既然《三国志》里有记载,肯定是有这东西,现在人们给的复原图可以看出,木牛大而慢,适合运大件物资,流马小而快,适合运粮米之类小件。有人说,永动机不可能有的。也有人说,古时蜀地地下有磁,是不是利用磁力?至于木牛流马的构造咱们留给考古学家,咱们的问题是它怎么失传了呢?我认为,其一,它制造难度肯定大。其二,作为军事物资技术核心肯定保密,关键部位也许只有诸葛亮等少数人能做的出来。其三,战争年代,毁坏的肯定很多,即使有没坏的,也许诸葛亮早就吩咐士兵把它毁掉,让人连模仿的模具都没有了。

你们认为还有哪些原因造成它失传呢?


苏最北


绝大多数史书中都是记载是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

比较正统的说法是诸葛亮为了适应在蜀地崎岖的山地运输大量军用物质而设计的快速运输工具。大家也知道诸葛亮在史书中是神一样的存在,所以这也是诸葛亮的智慧结晶。

但是根据野史记载木牛流马是诸葛亮的妻子黄月英发明的。黄月英虽然皮肤黝黑,长相奇丑,但是她却传承了其父高超的木匠本领。在他俩成婚前,黄月英为了测试诸葛亮的过人本领,向诸葛亮提出迎娶时不用马,不坐轿,不坐船。于是诸葛亮发挥他的聪明才智,才造出木牛流马来接新娘。



失传原因:

①木牛流马制作复杂。

②日常生活中,畜力车、人力车能适应一般道路的运输需要,一般道路上木牛流马比人力车没有优势,走平路不如板车方便。


侃几侃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作为一个伟大的发明家,在他一生之中发明了很多的东西。但是“木牛流马”是诸葛亮发明的唯一的运输工具,分为木牛与流马。在史册中有所记载建兴九年至十二年(231年-234年)诸葛亮在北伐时所使用,其载重量为"一岁粮",大约四百斤以上,每日行程为"特行者数十里,群行三十里",“木牛流马”为当时的十万蜀军运输粮食。

千百年来人们对于诸葛亮是否发明了 “木牛流马”一直都有所争议。在《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在《三国志·后主传》中也有所记载:"建兴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根据史料的记载,可以推断出“木牛流马”确实是诸葛亮的发明,而且木牛和流马是两种不同的工具。


为什么会失传?

那是因为后来随着时代的进步,随着朝廷和百姓对道路的重视,修的道越来越宽越来越平,同时又发现圆的车轮更实用更快,农村普遍使用的独轮车和两轮板车就是后来的改进版和创新版。木牛流马因为极其“笨重”,后来便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闲来赏史


木牛流马的事情应该是真的。

木牛流马记载于《三国志》,更的详细记载于《魏氏春秋》。这些都属于正史,正史中记载的东西一般都很靠谱。除此之外,在《诸葛亮集》和其他史书中,比如《南齐书·祖冲之传》也多次提到过诸葛亮造木牛流马,这说明木牛流马曾经存在的可信度非常高。

历史上有很多奇妙的东西没有流传下来。甚至说,有些东西,实物流传了下来,但现代科技仍无法复制。

木牛流马的记载,即使如《魏氏春秋》《南齐书》等,说是详细,其实仅寥寥数语。大部分描述的都是形象与功能,虽然有几个关键词,实际上也都没说到点子上。

我们可以这么想,介绍一样机械物品,哪怕简单如现在的自行车,想用不到400字就把自行车的结构描写清楚,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必然要忽略掉很多细节,而那些细节就足以难为死人了。

从逻辑上推断,木牛流马的机械精复杂度肯定要高于一般的自行车,再加上运行原理等情况呢?而木牛、流马两种机械还有很大区别,一段400字的文字,要描述两种机械,也就是说,一种只有不到200字的限制,还要从外形到内部结构、机械原理、动力细节、实现功能都说清楚……开玩笑,谁做得到?

普通的大学生写一篇典型的废物式论文,至少也都要写几千字、几万字,真正的学者论文,洋洋洒洒数十万字的也比比皆是。于此相比,平均只有不到200字甚至更少字数记载的木牛流马,这样的记载到底有多大用处,可想而知。

就算普通用具的说明书,这么少的描述也值得打死了,何况那么复杂的木牛流马呢?

并且,古人的叙述,他们的认知观与现代人大不相同,也就是说,现代人通过记载所获得的概念,跟古人并不在同一层次上。再加上去实施复原木牛流马作业的人,考古经验和文言文水平恐怕也值得商榷,这都成为了巨大的技术障碍。

木牛流马出现以后,在当时恐怕只是一时新鲜,之后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又或者,被当时的人研究透了之后,就不再多加揣摩,没有好好记载。就好比现在的自行车,由于现代人都认为自行车的构造、原理已足够简单,并没有长篇大论来记述的必要,而且可能逐渐淘汰。当千年以后,后世的人再从书籍中读到“自行车”的时候,也是一脸懵逼,,然后又靠着极少的资料来研究自行车到底什么样了。

还有,现代人实在太低估古人的智慧了。比如西汉透光镜,这是有实物存于现世的。虽然有个把不要脸的“砖家”大言不惭,放厥词称已“研究明白透光镜的原理”,但是让它来复制,却换了口风说复制不出。

诸葛亮不是好大喜功的人,他自己的著作里,提到木牛流马也只是简单描述,不像现在某些“砖家”,做出一崩弓子来恨不得连嗓子都喊哑了也要让人知道。

层次啊。


纯钧LHGR


《三国志·诸葛亮传》“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

但木牛流马是什么机械原理和制作工艺,陈寿、罗贯中都只字未提。可以想象,在那个时代,不可能用木头造出机械原理复杂,且无需动力的“永动机”。近两千年来,随着对诸葛亮的神化,“木牛流马”以神传神,以至于文人联合工匠艺人凭空杜撰,衍生出无数的版本和神秘的传说。

实际上,所谓的“木牛流马”,就是木制独轮手推车。那个时代出川的道路,大部分是羊肠小道和用木板铺就的高空栈道。这样的交通状况,不适合四轮马车和人抬肩扛。独轮手推车的发明,让人们感觉它像牛马一样能驮能扛,有过之无不及,且机动灵活还不用草料;运糧民伕通过简单训练即可驾驭,且运量与行程速度大幅度提高。所以誉为“木牛流马”。


琴岛牧风


众所周知,神算子诸葛亮还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发明家。他独创的“八阵图”,被誉为神奇的阵图。同时,他还发明的连发的弩弓,成了战场上神武器。而他在北伐曹魏时发明的木牛流马同样是他的成名作,因为他解决了蜀中长途跋涉运粮难的问题。


《三国志.后主传》有这样的记载:建兴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兵,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 史书记载当时诸葛亮找了一位当时有点技术的木匠发明了木牛流马。而在《三国演义》里面把这种工具描述的神乎其神,说这种工具运粮八石,只需一人,能走数十里。

那么,这个木牛流马究竟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么神乎吗? 民国时有学者对其考证,一种说法就是木牛乃是当时四川矿工们所用的“木牛车”,流马则是一种叫“快马子”的窄长小船。


木牛流马为什么要设计成“牛”“马”这样难看形象呢?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是以牛或马造型便于隐藏山林间,不利被敌军发现,另一方面“牛”“马”可起到装神弄鬼的迷惑作用。 而木牛流马“人不大劳,牛马不食”证明以人力驾驭。聪明的诸葛亮制造了轮腿神妙配合的运载工具木牛流马。即人一推,轮子中间动,使四腿上下运动不停;

而牛马前进过程中,腿着地,受上方粮板重压,又杠杆式使另两条腿翘高,而人配合使重心移至后面高起双腿上,实际手腕一压之下,木牛流马就前进了车轮一个直径路程。这样反复一抬一压,又有四腿可垂直伸缩上下运动配合山道坡度而行。也正是因为这样,司马懿派出的侦哨探知后惊的目瞪口呆、叹为观止。

木牛流马还有一个特殊之处就是“防盗”。也就是说在运粮过程中,如果被敌军发现或者拦截时,如果抵挡不住,弃粮逃跑时,只要推行者要木牛流在轮毂隐蔽部位插入事先配套制好的榫头(可能有一个插榫头的配套工具,类似内六角扳手之类的东西),使轮子不能转动,敌军运不走。在这种情况下,敌军唯一能做的只是有用火来烧毁。


当然,木牛流马目前连专家也还无法完全解释它的原理,可见其发明在当时还是做到了“前无古人”,有一定的神奇性,但远没有《三国演义》里所吹棒的那么神奇。
至于为什么会在后来没有全面推广下去,那是因为后来随着时代的进步,随着朝廷和百姓对道路的重视,修的道越来越宽越来越平,同时又发现圆的车轮更实用更快,农村普遍使用的独轮车和两轮板车就是后来的改进版和创新版。木牛流马因为极其“笨重”,后来便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天圣说历史


大家好,我是迷情于三国的"历史惊文",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见解和看法。

大家知道,诸葛亮不仅是个出色的军事家,外交家,还是一个走在时代前沿的发明家,他一生中发明了许多令人惊叹的事物,如诸葛连弩,八阵图等,而其中,"木牛流马"也是其伟大的发明之一。

今天就围绕"木牛流马"讲三点。

第一,"木牛流马的"故事

相传,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为了解决粮草运输问题,就发明了木牛流马,每只木牛和流马都能装载粮食约四百斤,其运输能力为"特行者数十里,群行三十里",在当时可以说是非常厉害了。司马懿一听说诸葛亮搞了个这么个好东西,急忙派人拦截了几只蜀国的木牛流马,并且命手下的工匠日夜赶造,装了很多粮食。

没想到这都是诸葛亮的计谋,其实木牛流马嘴巴里有一个机关,只要一转,就再也动不了了。诸葛亮派遣小队解决了看守装满粮草的木牛流马的魏兵后,将所有的舌头都转了过来。于是第二天,魏军不管怎么捣鼓,木牛流马就是动不起来,这许多的粮草就白白给蜀军了。

第二,"木牛流马"是真的吗?

无论是在"三分是假,七分是真"的《三国演义》中还是正史《三国志》,甚至于众多野史之中,都有关于诸葛亮木牛流马的记载,看来,已经是实锤了~



第三,"木牛流马"为什么没有流传下来呢?

在这里,我们就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天才智慧了,尽管在后世有相当一部分的人仿造木牛流马,但终究不得其精髓。至于真正的木牛流马如何,还存在很大争议,看来~只有亲自问问诸葛亮了~


我是和你一样爱好历史的"历史惊文",喜欢就关注我呦~

簿君


传说而已,不可当真。这样的传说放在过去会有人信,因为那个时候连鬼神都认为是存在的,人们相信木牛流马存在不足为奇。放在现在根本不用考究,绝对的不存在,记住能量守恒定律就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