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南陽地王TOP榜上,為什麼沒有一線大牌的身影?

攪起一時喧囂的,所謂“史上最大規模土拍”,在紛紛攘攘中降下帷幕。

最終拍出7塊,出讓總面積250畝,成交金額13.82億元

單從競拍的數據看,估計至少策動這次大規模集中推地的一方,不會感到滿意。

原因很簡單,據說,2019全年賣地計劃收入80個億,之前已經完成了近60個億,還有20個億的任務。

顯然,忙活了這麼多天,僅僅實現13個多億,“小目標”未能實現!

看熱鬧的一大波吃瓜群眾,也會覺得有些虎頭蛇尾,直呼看得不過癮。

那麼,暫且為這次歷時兩天的土拍,做一個小小的梳理。

01

土拍的過程與特點:

1,商務金融+商服用地等共計5宗,4塊無人應價,最終全部流拍。

其中,3宗位於城鄉一體化示範區商務中心區的核心區域,位置不能說不好,但一如既往地被漠視。

其他兩塊地,一塊白河南緯八路區域金融用地G2018-81,系唯一有應價的一塊,出價6輪,至4980萬元,因無人再應價未成交;另一塊臥龍保稅區北側G 2019——75,無人問津,就更不奇怪了。

2,G2019—80地塊,系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位置在鐵路以北、大寨村東南側。經25輪競拍,至1750萬元後再無應價,流拍。

3,12宗住宅用地,表面上流拍了50%,但過程卻耐人尋味——6塊流拍中5塊都有應價,最多競拍至72輪;只有一塊無人競價,流拍。

G2019—76 38輪 15690萬元G2019—79 72輪 12000萬元G2019—81 15輪 5090萬元G2019—82 9輪 6020萬元G2019—83 30輪 7670萬元

綜上說明:並非以上宗地不受歡迎,相反,多數地塊經歷了激烈競爭。競拍最多進行到了72輪;最長曆經2個多小時;最高單價,甚至已經高至近500萬

南陽地王TOP榜上,為什麼沒有一線大牌的身影?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最終紛紛流拍?

1,可能與倉促推地和推地質量有關係:例如,部分地塊周邊道路未通;部分地塊圍牆邊界不明顯;部分地塊位置太偏僻。

2,可能與地塊普遍狹促,最大不過70餘畝,其餘多為十幾、二十幾畝有關。大牌看不上,小房企吃不下。

3,最關鍵的,還可能與地塊底價設置,有莫大的關係。

02

最終5塊住宅用地花落各家:金科、建業、財富、木蘭花置業以及兩個自然人

這個名單中,除了金科位列TOP系外,之前參與勘驗地塊的那些一線房企,如

萬科、恆大、碧桂園

等並未出現,甚至於連

綠地、中海、富力

等,也不見蹤影。

南陽地王TOP榜上,為什麼沒有一線大牌的身影?

再如,南陽地王TOP榜上,是這樣的畫風:

No1 東正 1183萬元 30畝No2 華清源 1108萬元 46畝No3 三川 984萬元 40畝No4 財富 704萬元 55畝No5 中梁 701萬元 85畝No6 瑞思 690萬元 44畝No7 建業 672萬元 40畝No8 自然人 659萬元 22畝

顯然,位居前四的,均為本土房企!

TOP中梁和中原No1建業,也相對排在後面。

03

那麼,為什麼南陽的地王TOP榜上,沒有一線大牌?

換句話說,為什麼一線大牌不積極拿地?

南陽地王TOP榜上,為什麼沒有一線大牌的身影?

小編以為,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首先,大牌房企更注重項目的風險管控和財務分析,而本土房企往往是老闆一個人說了算!

因此,品牌房企尤其是一線大品牌,往往會與激情衝動的產物——地王,擦肩而過。

其次,一線房企的綜合素質與實力,使其更擅長進行城市運營或者片區運營的規模化項目。

以鄭州為例,動輒就是千畝大盤,無疑這樣的規模,給了長袖善舞的大牌房企充足的運作空間。

反觀南陽推出的地塊,規模越來越小。

地王榜上前三,均在30~50畝之間,70多畝,就是大塊了。

再如,珠江路地塊170畝,生生被分割成四個小地塊。為此,建業不得不拿了相鄰的兩塊做成了一個項目,而這樣做的結果,必然增加規劃設計和開發運作的難度與複雜程度。

再次,大牌房企的品牌美譽度和影響力,使之具備了遠超本土房企的樓盤溢價能力,因此難免會有很多有地無錢的小房企,爭先恐後與之攜手,走合作運作之路。

這些例子,比比皆是。遠的如碧桂園·南陽首府,近的如陽光城·麗景公園

那麼,還有一種疑惑——土地屢屢流拍,是沒有端出一線大牌鍾情的菜嗎?

也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