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為什麼不對我國經濟樂觀一點呢?

在全世界經濟形勢都不太樂觀的形勢下,我國第三季度GDP增長6%,在世界上算是領先的,但是跟以前的自己比,還在繼續下降。而且對當下和未來不樂觀的言論好像也更多了,在公佈GDP數據時,國家統計局的新聞發言人說,“今年以來,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增長都在放緩,國內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並且還說,“下一階段世界經濟大概率還會延續放緩的趨勢,我們看一些先行指標和國際機構的預測都不太樂觀。”

為什麼不對我國經濟樂觀一點呢?

市場上對經濟的觀點就像鐘擺一樣,總是在樂觀和悲觀之間擺動,再加上從眾心理,樂觀和悲觀都具有傳染性,樂觀和悲觀的程度會變得更大一些,也會持續的更久一些。其實經濟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其中肯定要經過階段性的波谷和波峰。在波谷階段,我們比其他同樣處於波谷期的國家好一些就很棒了,況且我們現在還有更多的貨幣政策工具和財政政策手段。

為什麼不對我國經濟樂觀一點呢?

國外大部分發達國家的貨幣政策工具基本上是彈藥糧絕了,歐洲的發達國家不得不採用負利率政策並重啟QE,美聯儲也不得不再次降息,並有重啟QE的跡象。與之相比,我國存款準備金率基本維持在10%以上,目前是13%,可調整的空間非常大。發達國家的存款準備金制度已經完全被弱化,但在我國法定存款準備金政策還是比較重要的調控工具,因為在融資結構上,我國還是以間接融資為主,並且利率並完全市場化。

為什麼不對我國經濟樂觀一點呢?

今年年初全球幾十個國家紛紛加入降息隊列,並且發達國家中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實施非常規的負利率政策,目前已經有超過30個國家和地區實施寬鬆貨幣政策。在這新一輪的降息大潮之下,部分發達國家的負利率政策有可能進一步擴大,而負利率政策給本國宏觀經濟造成的消極作用也是很嚴重的。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內外部經濟形勢更加複雜,不確定性增強,但我國宏觀調控的空間和彈性都挺大,不僅僅有較大的降準空間,降息空間也比發達國家要大。

為什麼不對我國經濟樂觀一點呢?

發達國家走過的路,我們不一定要走,但是他們走過的路給我們提供了很多經驗,在其發展過程中如何擺脫經濟低迷的策略是值得借鑑的,當然他們的教訓更是值得我們重視。今年以來,美國搞的去全球化的貿易戰和全球不斷加大的地緣政治風險,導致全球經濟同時放緩,越來越多的國家不得不降息來緩解經濟下行壓力,但長期的低利率會滋生出長期的金融風險。

IMF財政事務部主任加斯帕呼籲,“在全球經濟逐步放緩的現階段,更是凸顯財政政策扮演多麼重要的角色。”在全球發達國家面臨經濟減速、通脹緊縮的情況時,首先想到的就是低利率政策,甚至是零利率和負利率政策,而這些非常規的貨幣政策空間越來越小,對經濟的刺激作用越來越弱的時候,就應該實施財政手段來提升經濟潛能。

但其他國家還在採取謹慎的財政政策時,我國幾年前就開始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從2013年到2017年,我國實施了營改增改革,再加上小微企業收稅優惠,清理其他各種收費等措施,而減輕了市場主體3萬多億元的負擔。去年就採取了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主要著力點體現在加大減稅降費力度、降低實體經濟成本上,可以幫助實體經濟進一步減輕負擔,這樣可以對沖掉貿易戰帶來的短期經濟放緩。從財政部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全年減稅降費規模將超過2萬億,這種規模是空前的。在我國減稅的同時,還採取了增加財政支出的措施,這一措施組合能有效地支持我國經濟轉型。財政支出都花在了我國結構性改革的刀刃上。

再看看歐元區,歐央行上月繼續降息並重啟QE後,歐央行行長德拉吉認為貨幣政策已經無路可走,希望歐元區各國政府用財政政策刺激經濟。即使在脫歐危機、難民危機、貿易戰、地緣政治風險和經濟危機的威脅下,歐元區諸國還對必要的財政手段置若罔聞,歐元區缺乏統一財政政策的致命缺陷在至暗時刻被暴露無疑,歐央行還能堅持多久就不好說了。而美國從1970年至今共實施9輪減稅政策,美國經濟在減稅後的表現也大相徑庭,特朗普在2017年搞的是最大規模的減稅(1.5萬億美元),與前幾輪減稅不同的是,美國政府債務創有史以來新高,財政赤字卻有失控的風險。美國財政部明年將會發行超長期國債,目的是為了減輕美國政府的債務負擔,減緩美國債務風險,問題是十大美債持有國都在拋售美債了,美國政府的信用都有可能出問題,誰敢借錢給美國。

我國國債與美債利差已超過100個基點,而且還有繼續擴大的跡象,再加上人民幣貶值預期趨弱,人民幣國債對國際機構投資者吸引力逐漸增強。自今年4月份起,人民幣計價的中國國債和政策性銀行債券被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債券指數,9月初,摩根大通宣佈,以人民幣計價的高流動性中國政府債券於明年2月底納入全球新興市場政府債券指數,權重高達10%。而富時羅素將我國債券納入其固定收益指數也只是時間問題而已,這表明國際投資者對人民幣資產非常有信心。

回首再看看我國的各項經濟指標,再看看我國的貨幣政策的空間和彈性,再看看我國的財政政策的強度和力度,再看看我國緊鑼密鼓搞的結構性改革,然後再研究一下歐美面臨的窘境,卯吃寅糧的歐美國家已經沒有刺激經濟再次繁榮的創新驅動能力,但我國卻在不斷創新不斷挑戰自己的極限,相比之下,哪個國家的經濟形勢更樂觀呢?

為什麼不對我國經濟樂觀一點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