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1 关于“德国制造”的谎言一个一个戳破

现在在国内,一提到德国,超牛的德国制造和严谨的作风无不让中国人双击点赞666。尤其是德国制造,在中国都被吹上天了。

从汽车到指甲刀,中国人对于德国制造可谓推崇备至,甚至从合理美化上升到对德国国民性的神化。8000万德国人也许都不知道,自己在中国人心中地位俨然超凡脱俗。但凡事都要用马克思主义辩证论来看问题,德国确实有好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但并不能把它“神化”!客观的说下几个谣言吧。

谣言1:青岛无内涝,全靠德国百年下水道

作为九省通衢、三江汇流的武汉,历年夏天暴雨来临之时,城市就会开启“看海模式”。每当这个时候,总有一则都市传说在微博和朋友圈传开:青岛很少发生城市内涝,因为青岛有百年前德国殖民时期建造的下水道系统。

关于“德国制造”的谎言一个一个戳破

为了让这个故事更有感染力、更加能体现出德国人严谨的态度,还流传出这样一个细节:德国人为了以后方便更换零件,还在下水道里配置了备件齐全的小仓库(也有的版本是油纸包)。100年后,中国人还能联系到当年的企业,而他们也“不负众望”地告诉了中国人备件的位置。

在很多国人看来,这么严谨的事儿,这么精致完美的工程就只有德国人才能做到。然而,事实却是:在青岛3000公里总长的下水道系统中,德国修建的下水道只有80公里,不足千分之一。

青岛之所以几乎没有内涝,除了下水道系统完善以外,青岛地势有关。青岛市西高东低,三面临海,洪水很容易顺势排入海洋。当然,青岛确实借鉴了德国的下水道排水设计理念,但这与德国制造完全是两码事。

更令人脸红的是,青岛下水道是德国修建的这则谣言,德国人自己都看不下去了。

德国《南德意志报》曾经刊发过一篇文章《不要期待奇迹》,作者里斯托夫·奈德哈德写道:“中国人把青岛地下水道的完备归功于德国人,而实际上德国人对其所作贡献不过3%。德国人的厨房并不像化学实验室,德国也有小偷,德国的火车也不总是准点。”

谣言2:兰州中山桥百年不倒,全靠德国人严谨

2014年,兰州市的官方微博 @微博兰州 发布一条微博,称“2007年距铁桥一百岁时,兰州市政府收到来自该桥的德国设计师的家族的一封信和邮包,称该桥的设计使用年限已到,提醒城市管理部门维护保养,邮包里是部分维修配件样品。”

关于“德国制造”的谎言一个一个戳破

如果不是谣言的话,这似乎是德国人严谨的完美铁证。中山铁桥建于1907年,设计使用年限是80年,如果德国人真的那么严谨,也应该是在1987年把配件送到。当然,1987年是不可能送到的,因为承建铁桥的德国企业早在1946年就已经不存在了。而兰州的中山铁桥在1949年之后也经历过数次加固维修,压根不需要什么“维修配件样品”。

这两则都市传说流传甚广的重要原因是,德国制造的严谨在中国享有极高的声誉。对很多中国人来说,Made in Germany 毫无疑问是品质与工匠精神的象征。

德国制造的曾经

在中国贴上“完美”标签的德国制造,曾经是伪劣烂货和今天冒牌货的代名词。

1、德国制造,过去的伪劣烂货

19世纪3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尾声时,德国却依然是一个农业国家。1871年,废除了行会学徒制度的德国,开始利用贸易保护,全力扶持劳动密集型的外向经济。由于当时英国制造是品质与市场的保障,德国人开始仿造英国产品。

关于“德国制造”的谎言一个一个戳破

在大量合法或非法渠道获得的经济情报的支撑下,德国仿造英国产品,再用英国制造的标签出口到世界,从铅笔玩具到钢琴家具,德国制造甚至完成了德国军队不曾完成的壮举:占领英国。以至于有愤怒的作家出了一本叫做《德国制造》的讽刺书籍。

比如发明了坩埚钢工艺的英国厨具品牌“谢菲尔德”。德国索林根餐具使用低劣材质和错误百出的技术指标生产出冒牌谢菲尔德,无论锋利和坚硬都不能与原版相比,但却用低价极大影响了正品的销售市场。

2、德国制造,今天的冒牌货

由于德国工业产品横行百年,加上德国人严谨的态度,已经让“德国制造”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广告卖点。大多时候,你以为你买到的德国制造就是真的德国制造吗?并非如此。

现如今,德国制造的标签已经被眼中滥用!一方面,缺乏廉价劳动力的德国将大量生产外包给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各国工厂都试图以交易的形式穿上德国制造的外衣。2013年2月,杜塞尔多夫市的州立法院法庭审理并判定,一套标注“德国制造”但实质加热、锻造、打磨、加硬等主要工序都在中国完成的刀具,无权标注德国产地标签。

由于一件商品标上“德国制造”具体要有多少工序在德国完成的标准在欧盟依然界定不明,一个商品哪怕90%制作都来自海外,只要最后一道工序在德国完成,就能在德国公司收取两倍以上利润的前提下,贴上德国制造,走向价格巅峰。

关于“德国制造”的谎言一个一个戳破

所以说,我们现在看到的德国制造,大多数都是他国的冒牌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