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此人与武田信玄齐名被誉为军神,且让我们看看其深沉心机

日本战国时期越后国(今日本新泻县)大名(领主)上杉谦信因为《战国无双》等游戏以及大河剧为人们所熟知,人们更多知道的是被称为“越后之龙”的他和被称为“甲斐之虎”的甲斐(今日本山梨县)大名武田信玄之间的龙争虎斗,另一方面,他被称为

“被世人传颂的真豪杰”、“无欲的大义之将”、“军神”(在当时他就被成为”毗沙门天王的化身”),一个“义”字成为与他不可分割的符号。

此人与武田信玄齐名被誉为军神,且让我们看看其深沉心机

(NHK拍摄的上杉谦信纪录片片头)

这个刻板印象并非空穴来风,日本史学界权威坂本太郎在其著作《日本史概说》中评价上杉谦信说:

在杀伐无常,狂争乱斗的战国武将当中,上杉谦信以尊神佛、重人伦、尚气节、好学问的高节之士见称,令人感到不愧是混乱中的一股清新气息。

而所谓“无欲的大义之将”更直接出自上杉谦信的家训“心中无欲,则义理可行 ”。

此人与武田信玄齐名被誉为军神,且让我们看看其深沉心机

(代表大义的“义”字代表毗沙门天王的“毘”字和代表越后之龙的“龙”字都是上杉谦信的军旗)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考察上杉谦信的生平,我们会发现,事情或许并不像表面显示的那么简单。

上杉谦信是越后国守护代(日本中世纪时期,地方行政区划“国”的国主称守护,代理守护行使权力的称为守护代)长尾为景幼子,幼名虎千代,成年后称长尾景虎。由于后来继承了关东管领“上杉”姓氏,并先后得到关东管领上杉宪政和室町幕府将军足利义辉的赐名,故又称上杉政虎、上杉辉虎,谦信实际上是他后来的法号(不识庵谦信)。

虎千代父亲长尾为景的继承人是他的长兄长尾晴景,按照室町时代武家的传统习惯,没有继承权的幼子常常被送去出家,所以虎千代从小在寺庙长大——加上他母亲的影响,导致了他一生虔诚(甚至略带疯狂)信仰佛教,

布施秀治在这样评说:

自此结下香缘,不知不觉之间,已皈依佛祖,通晓禅道;文政武略,处处皆显禅性。——布施秀治『上杉謙信伝』 謙信文庫 日本国立国会図書館

天文十二年(1543)8月15日,虎千代元服(完成成人礼),取名景虎(以下景虎、谦信根据不同情况混称,均指上杉谦信),因国内不稳,还俗帮助其兄稳定越后,并成为栃尾城主。年长景虎十八岁的越后守护代长尾晴景身体孱弱,行事不太靠谱,而从寺院回归的景虎东征西讨,展现过初步的军事才能和领袖魅力。长尾晴景开始忌惮和压制弟弟,而反对晴景的越后豪族势力则计划拥立景虎,双方终于兵戎相见,景虎虽然兵少,却以攻其不备之法大败晴景军。为了避免再起战祸,守护上杉定实出面调停,双方达成和议:

晴景引退,景虎作为晴景的“养子”继承家督守护代之职。

天文十七年(1548)12月长尾景虎进驻春日山城,长尾晴景则体面地退往府内,和守护大人一起隐居去了。这一年景虎19岁。

此人与武田信玄齐名被誉为军神,且让我们看看其深沉心机

(上杉家家徽竹内二飞雀)

天文十九年(1550)2月26日,越后守护上杉定实病死。上杉定实没有儿子,守护家绝了后,越后守护一职也就此空缺。2月28日,室町幕府将军足利义辉承认景虎可以使用白伞袋和毛毡鞍覆——这是只有守护才可以使用的物品,这样一来,景虎实质的国主地位得到了当时最权威的官方认证。

故事讲到这里,大家可能已经发现问题所在,幕府将军对景虎的承认发生在越后守护上杉定实病死的两天之后

两天!有冇搞错?!要知道那是一个没有电报电话伊妹儿的时代。

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这时在上杉谦信和足利义辉之间有专门的人员进行协调沟通和情报工作。

此时,京都(今日本京都)有越后方面的代理人神余家武士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他们和上杉谦信之间签订了契约,拿人钱财与人消灾,他们出没于贵族举办的连歌会和酒宴,掌握了谁具有影响力、谁需要重点去笼络、具体该怎么做这些对身处越后的上杉谦信遥不可及的情报,最终对谦信的决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帮助谦信取得了预期的成果。

足利义辉写给谦信的书状《足利义辉御内书》记载,他收到了了上杉谦信送给他的太刀一副和黄金3000疋,这样的“政治献金”对期望重振幕府威权的足利义辉是及时雨,也因此建立起两人亲密的同盟关系。

有人指出:

一般人的刻板印象对于谦信的内政能力感觉比较弱,实际上他在领内实行精密的统制,例如发展直江津、整备越后通往他国的道路、领地内的金山经营等,因此谦信死后,仍然拥有大量军资金,以维持军略。

从谦信给足利义辉将军的献金上其实就反映出越后雄厚的财力。

越后一国,按照后来丰臣秀吉时代太阁检地的数据来看,是39万石。战国时代,大约每万石能动员250-350兵,那么39x300计算得出的11700士兵数基本符合第四次川中岛撕逼时谦信所能动用的最大兵数。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检地石高和实际石高可以相差很大,而且石高是一个农业估计产出的数值,开垦发展的结果可能会大大的超出这个数值,而且通常来说石高并不包括商业贸易和矿产产出。也就是说,坐拥日本传统银舍利子产地、佐渡金山、越后麻织的越后国实际的石高恐怕要远远超过纸面数据。

此人与武田信玄齐名被誉为军神,且让我们看看其深沉心机

(日本战国各方势力地图)

佐渡岛佐和田町的鹤子银山(天文十二年即1543开发);

真野町的三川砂金山(弘治二年即1556开发);

越后南鱼沼郡的上田银山(永禄七年以后支配);

越后的特产青苧(青叶苎麻,学名:Boehmeria nivea var. tenacissima,为荨麻科苎麻属下的一个变种,当时日本重要的服装及其他布料纤维来源作物),一方面越后方面自己走海路卖到京都赚钱,一方面对来自京都、大阪的搭载青苧的商船按照搭载量征税;

此人与武田信玄齐名被誉为军神,且让我们看看其深沉心机

(记载越后财政情况的日本方面史料)

此人与武田信玄齐名被誉为军神,且让我们看看其深沉心机

(记载越后财政情况的日本方面史料)

天文二十二年(1553)9月,上杉谦信上洛(因为平安时代以后,由于模拟长安的右京的水系桂川经常泛滥,一片沼泽,右京逐渐荒废,城市的发展向模拟洛阳的左京倾斜,所以当时日本的京都别称洛阳,所谓上洛就是上京,狭义的上洛是指战国时代地方的有力大名进京保护室町幕府的将军,恢复旧秩序,籍此挟天子以令诸侯,树立支配全国的权威,从这个概念讲上杉谦信是以个人身份进京拜见将军,不算作上洛),名义是为此前接受弹正少弼、从五位下的官位向皇室献礼。

当然,彼时日本所谓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天子,从本质上与天皇无关,仅仅指室町幕府的将军,应仁之乱(1467年—1477年)后,室町幕府的权威早已名存实亡,而其财政自始至终很不稳定,尊崇将军地位又能给幕府输血的谦信的出现,让足利义辉十分欣慰,也愿意投桃报李。

此人与武田信玄齐名被誉为军神,且让我们看看其深沉心机

(足利义辉将军生于乱世,少年颠沛流离,继任将军后遭三好家打压,虽励精图治,终被奸人所害)

此人与武田信玄齐名被誉为军神,且让我们看看其深沉心机

(足利义辉是日本历史上武术最为精湛的幕府将军,人称“剑豪将军”)

足利义辉和上杉谦信在京都会了面,相互赠答和歌以明志。

足利义辉问道:

今朝初将雪,纨素罩天地。可是君之志?万世保太平。

谦信回答道:

飘飘初雪扬,天地一片白。繁华似旧时,重回君之代。

诗言志,幕府将军和越后守护达成了某种共识,加上谦信的献金,这成为足利义辉全力支持谦信的原因。

一方面,足利义辉为谦信担任越后守护背书;另一方面,后奈良天皇授予谦信天杯、御剑和“讨伐对邻国怀有野心之徒”的敕命,这等于给了谦信攻击武田、北条的大义名分。

再加上此前天文二十一年(1552),上野平井城的关东管领山内上杉宪政抵挡不住北条氏康的攻势,逃到越后求助于谦信,因为山内上杉家本是长尾氏世代主家,上杉宪政受到了隆重的欢迎和款待。上杉宪政提出,希望长尾景虎出兵关东,攻灭后北条氏,恢复关东的秩序,并且承诺事成以后即以上杉家名、关东管领之职,以及世传的御旗、文书相赠。这成为谦信后来十四次进军关东的起因。

此人与武田信玄齐名被誉为军神,且让我们看看其深沉心机

(战场上的上杉谦信)

把上杉谦信看作是“无欲的大义之将”的说法忽视了谦信同样有着终结这战国乱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野心)。固然,他的野心与以”天下布武“为目标自己来统治天下的织田信长不同,是要建立一个幕府将军——管领——守护大名多层级恪守规则的天下体系,人们只是感叹惋惜这个愿望的理想主义和落后时代,却忘记了上杉谦信本身出身守护代家族,无论是他当上守护代的家督(夺兄权位的他以放逐父亲的武田信玄为不义,其实也只是五十步笑百步)、还是继承上杉家守护的头衔,抑或是当上关东管领,究其实每一步都是逆袭,其周密的谋划、准确的算度,用心之深,明白显豁,而从传统的伦理上,也无一不是日本战国时代典型的“下克上”。我们不难设想,在谦信理想的天下太平的体系中,他自己是在二人之下,万人之上的。

其实,谦信的父亲长尾为景就是战国时代“下克上”的代表人物,只是他手腕巧妙,从不与朝廷和幕府为敌,还多次捐款上贡,谦信的战略其实是一以贯之的,拉大旗做虎皮,是理性人最精明的利己而不是真为了所谓大义。

此人与武田信玄齐名被誉为军神,且让我们看看其深沉心机

(迄今保存的上杉谦信书法“大梦”,这是他感怀人生如梦还是另有深意,已不可知)

上杉谦信被称为“越后之龙”,曹孟德童鞋煮酒论英雄说道:

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吞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如果真以为上杉谦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理想主义者,是一个与战国时代格格不入的高尚的摆脱了低级趣味的人,是乱世泥石流中的一股清流,未免图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