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3 古代一著名诗人,因父亲名字特殊,终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

科举制度最早由隋炀帝开创,到唐代时发展逐渐成熟,成为寒门子弟向上流通的重要通道。一般只要你身家清白,有才华都可以参加考试。但唐朝一位大诗人却因为父亲的名字特殊,终生与科举考试无缘。

这为诗人就是与李白、杜甫等齐名,在中唐时期享有盛名的“诗鬼”李贺。

古代一著名诗人,因父亲名字特殊,终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

元和五年,二十一岁的李贺参加了河南府举办的乡试,并作诗《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一举得中。年底他便可以赴长安参加进士科的考试,正当李贺意气风发,准备大展宏图时,却被小人“所伤”。

随着李贺名气逐渐增大,嫉妒他的人在外放出流言:李贺的父亲名李晋肃,“晋肃”与“进士”谐音,李贺考进士就是对父亲的大不敬。中国古代将孝道看的极重,任何时候都不得直呼父亲名讳,所以他们用李贺父亲的名字做文章,逼李贺放弃科举考试。

古代一著名诗人,因父亲名字特殊,终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

其实历史上避讳的例子极多: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佛门的“观世音菩萨”因名字中带有“世”字,与天子名讳相冲,不得不改名为观音菩萨。

五代时期个宰相叫冯道,一次,他命一个门客讲解《道德经》,书中第一句就是“道可道,非常道”,犯了冯道名字的忌讳,门客只能讲道:“不敢说,可不敢说,非常不敢说”。

和李贺一样,汉朝的史官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为避其父“司马谈”的名讳,使得《史记》中名字带“谈”的都改为了“同”,比如:张孟谈就改成了张孟同,宦官赵谈就改成了赵同。

古代一著名诗人,因父亲名字特殊,终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

尽管时人将“晋肃”与“进士”相连颇有些牵强,但李贺最终还是放弃了科举考试。

当时的名士韩愈极为欣赏李贺的才华,他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讳辨》嘲讽那些中伤李贺的小人。韩愈在文中这样写道:“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这句话的大意就是:父亲的名字是“晋肃”,儿子便不能考进士,如果父亲名字为“仁”,那儿子不是连人都不能做了吗?

古代一著名诗人,因父亲名字特殊,终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

放弃科举后的李贺终生再也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但这并不带表李贺不能为官。由于李贺是李唐宗室,他的先祖乃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大郑王李亮,因此受到宗室中贵人推荐,做了一个奉礼郎的九品小官。

李贺在长安呆了三年,但这三年间李贺却从未有过升迁。失落的李贺便寄情于诗中,正是这段时间,李贺写下了很多不朽的名篇。

元和八年,李贺为仕途做了最后一搏,他离开长安,南下吴越等地。希望在那里有所成就,但李贺很快就失望返回了长安。这一次,他辞去了官职,生命的最后几年,他在昭义军节度使郗士美手下做幕僚工作,几年后便去世了。

古代一著名诗人,因父亲名字特殊,终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

正如李贺诗中曾写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的一生从未受到过老天的垂怜。他的一生是悲惨的,当人们指责他避父亲名讳不能参加科举时,他没有过多辩解只是愤而离开。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几经努力还是不得。只能在诗文中寄托自己的情怀,李贺的一生其实也是唐朝大多数诗人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