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為什麼在超視距空戰,40公里左右發射中距彈的今天,俄羅斯仍然痴迷所謂機動性,比如蘇57,忽視隱身性?

亮灬點


超視距作戰對於無核小國或者局部衝突戰爭中優勢明顯,對於核大國甚至防範世界大戰規模而言,戰機機動性是不可迴避的關鍵點!世界大戰的背景下,無衛星無網絡無先兆,戰機“狗鬥”會變成家常便飯。


呼拉拉8


空空導彈射程40km,這是極限射程。也就是說最遠能擊中40km的目標。但並不是肯定能打的中。

空空導彈分為兩個區域,可逃逸區和不可逃逸區。一般導彈發動機點火,前10km左右是有動力飛行。這時導彈非常靈活,飛機再怎麼機動也基本是無效的。所以這個區域稱作不可逃逸區,也成非逃逸區。

那麼如果空空導彈飛行了15km以上,這時導彈基本靠慣性飛行。那麼飛機的機動性還是很有用的,可以做出一些規避動作進行躲避。這個區域稱作可逃逸區。

當然在不可逃逸區也有一定概率不被擊落,比如su27的眼鏡蛇機動,這個動作被證明有一定的規避能力。有可能不被擊落。所以戰鬥機的機動性能在實戰中還是有一定作用的。


逸凡1


因為什麼?還用問?蘇式戰機一直以來都是以給F16,F15做訓練靶機為榮,尤其米格系列,更是陪練的角色,可憐南聯盟的飛行員們,被揍的忍無可忍,勇敢的駕駛米格29戰機飛上藍天找聯軍拼命,可惜連個鬼影子也沒發現就看見一枚導彈飛奔而來。想想看,一直是美空軍的菜還有啥奔頭,搞隱形?沒病吧?花了天價臨了還不是被揍的漫天煙花!不如搞的熱鬧還心裡踏實,到時候好再敗可以義正辭嚴的指責美國亂用武力,動用先進戰機以大欺小,罵死美軍!


jienashengzhi


因為俄羅斯的電子技術落後中國太多了,他們根本造不出來好的雷達和航電,蘇35到現在都用的無源相控陣雷達,俄羅斯再吹雷達能探測350公里也根本不管用,實際上根本探測不了這麼遠,導彈就更不用說了,中國的導彈技術連美國都沒法比,而且看看蘇57那粗糙樣,能隱身?俄羅也不是不想超視距空戰,只是他實力不允許


ZT山東總銷售


因為俄羅斯準備打大戰。他軍隊是針對美國的。認為世界大戰必定是一場原始戰爭。

原子彈炸燬機場,工廠。衛星。

剩下的飛機。坦克出動。跟二戰差不多了。

半導體在原子彈下都會燒燬。

他那個電子管。儀表盤橫行天下。

飛機開機炮。拼速度,機動性。

他認為原子彈下,人口還能剩一半,嘿嘿。還可以治療。


大眼睛164554753


黑客帝國看過沒?等你動作比子彈靈活的時候,你就能躲得了子彈了。所以俄羅斯人的想法估計就是這個吧[大笑]

上面的是玩笑,俄羅斯人的選擇,其實是作戰體系和科技體系主導的。俄羅斯人如果有錢有那技術,誰不願意發展高大上的隱身技術。問題是俄羅斯連雷達技術都快跟不上時代了,更何況隱身材料和設計?所以就像毛子的傳統一樣,我特34在1500米打不過你黑豹,我不信衝到300米還打不贏?蘇沃洛夫說的:“子彈是笨蛋,刺刀是好漢!”




看一眼就走好了


這裡有個偽命題,實際上,放棄隱身的話戰機的機動性就會打造氣動佈局的極限,選擇隱身意味著放棄一定的機動性。

蘇57並不是不隱身,而是他的隱身技術沒有達到四代機對隱身戰機隱身性能的標準(前橫截面0.1 平方米反射面積)。

蘇57做了大量隱身的努力,比如扁平化機身,可調節遮擋進氣道(實際上F14,F15等戰機都有這個能力),打開減少飛機的稜角,有三個內置彈倉[捂臉][捂臉](也是被人嘲笑得一點,工藝不達標)。

蘇57最大特點 他的發動機,全球推力領先,沒有之一。他使用的是蘇35的AL41發動機改進型三元矢量推力發動機(據說是15噸級的,我國未來渦扇15也是15噸級的,人家已經非常成熟了,壽命,性能,可靠性)。

蘇57可以發射米格31掛載的機載反艦彈道導彈。超音速隱身巡航導彈等,打擊能力非常牛逼。

他的速度也是目前四代機裡最快的。都知道F35只有1.6~1.8馬赫。

而殲20在據說保持著和F22一樣的2.2馬赫的巡航速度。蘇57的速度更快2.3馬赫左右。

這裡給大家講下超音速機動。這是所有三代機都不具備的能力。三代機在超音速狀態下的機動性能會大打折扣。如果輕易進行大過載,輕則進入失速螺旋,重則空中解體。

三代機分兩個派系,一個是追求跨音速區間的氣動性能,一個人是超低速和超音速兩段的機動性能。蘇27是後者,F16是前者。F16在亞音速和稍微超音速的狀態下,飛控性能最佳,反之則不行。蘇27在亞音速和平稍微超音速狀態下飛控性能一般,在超低速和超音速狀態下有這良好的飛控性能。這就是蘇27的優點。然而,在超音速和超低速狀態下進行大動作,大過載機動三代機都不行。他們在這種狀態下飛機結構強度和氣動控制性能無法滿足需求。

而四代機卻可以輕鬆應對。

拿我們的殲20來說,我們的殲20為了應對四代機的超機動,超音速巡航飛行員座椅是向後傾斜的,飛行員幾乎躺著開飛機。這樣飛行員可以承受更大過載。另外,殲20是數字模擬飛控,側杆操作,極大的降低了飛行員的操作難度。

殲20的鴨翼+梯形主翼讓他在超音速狀態下擁有非常優良的升力係數。這也是我們飛行員表示:殲20造超音速狀態下沒對手的原因。

這就是超機動的優勢。

回頭說超視距空戰,近期土耳其用F16在40公里處擊落數架蘇24戰鬥轟炸機。蘇24本身的航電就不適合空戰。

F16利用機載數據鏈和預警機對蘇24 進行了體系壓制型攻擊,F16在不開雷達狀態下逼近到40公里才開火,這其實對於AIM120C來說已經是不可逃逸區了。AIM120C最大射程在100公里以上。40公里導彈已經開啟自己的主動制導雷達了。

那麼如果F16想用這套打法打蘇57行嗎?

我只想說如果土耳其沒有F35,別來獻醜。俄羅斯在敘利亞有一整套單的空天戰場監視體制,只不過俄羅斯一直保持著有限的介入敘利亞戰局而已。

如果土耳其用F16+薩博預警機對付蘇57,那麼他是要吃虧的。蘇57雖然得機載雷達和F16沒代差,但是蘇57 雷達口徑更大,機載計算機性能也不遑多讓。意味著雷達敏捷度差不多。蘇57的機載雷達探測距離要比F16更遠,意味著蘇57可以更早發著中距彈R27。而俄羅斯出動蘇57必然要出動預警機了。雖然俄羅斯預警機不多。最後不要小瞧蘇57隱身能力。他曾經挑戰過以色列和土耳其的戰場監視系統。目前敘利亞戰場主要俄製戰機是蘇35和蘇30SM,這些現役戰機可不是蘇30MKK和蘇30MKI可以比的。所以小編不要小瞧俄羅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追逐蘿蔔的毛驢


這個問題有失偏頗了。因為俄羅斯沒有痴迷機動性,也沒有忽視隱身。蘇-57是俄羅斯空軍的單座雙發隱身重型戰鬥機 強調空優。是和美國F-22抗衡的隱身戰鬥機。總體上蘇-57除了隱身性能比F-22差以外,其餘方面具備跟F-22和F-35較量的能力。


隱身戰鬥機一定要具備4個"S",也就是四點要求——隱身、超機動能力、超音速巡航能力、超級信息優勢。大多數時候,人們只知道強調隱身戰機需要隱身性能,比如重點強調F-22的雷達正面反射面積只有0.0001平方米,但是事實上,F-22雷達反射面積到底是多少,只有美國空軍自己知道,我們無從而知。過分強調隱身性能而忽視機動性,那麼也會被軍方摒棄,比如著名的美國的YF-23試驗機,為了隱身性能而忽視機動性,最終被遺棄。所以無論俄羅斯還是美國,都知道要在隱身性和機動性上找到平衡,因此俄羅斯並沒有忽視隱身性能,也沒有痴迷機動性,反而想把這個優勢發揚光大。



俄羅斯和美國是超視距空戰理論引導者和先行實施者。越南戰爭已經有超視距攻擊的運用。蘇俄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開始發展超視距空戰的導彈,到現在已經發展出的R-77遠距離空對空導彈,射程在300米-100公里。總體和美國的AIM-120相當。同時美俄都發展出了各自的超視距雷達。俄羅斯的蘇-35裝備的"雪豹E"無源相控陣雷達,對3平方米的物體探測距離在400公里,在2014年蘇-35服役後,俄羅斯就已經開發出了一系列超視距空戰的戰術,其組合在當時正是蘇-35+R-77導彈組合。蘇-57一樣是具備超視距空戰能力的。最近幾年,俄羅斯的雷達技術越發先進,已經追上了西方先進水平。蘇-57裝備的N036-1-01有源相控陣雷達,最大探測距離400公里!完全可以超視距攻擊。


上世紀70年代,蘇聯的蘇-27在氣動佈局和機動性上全面壓倒F-15,直到現在,世界的空軍強國,包括中國 都還受到蘇聯的氣動佈局技術影響,或從中借鑑,或從中發現其他有價值的。這使得俄羅斯不會放棄自己的機動性優勢。蘇-35已經是蘇-27最終的大集成者。

俄羅斯在隱身戰鬥機上的研發,跟美國有所不同。俄羅斯有根深蒂固的機動性情結,一方面這是俄羅斯在戰爭中得到的經驗,另一方面俄羅斯在電子技術上落後美國,隱身塗層材料上研究和運用沒有美國成熟,但並不等於蘇-57沒有隱身能力。隱身戰鬥機的隱身性能,目前沒有準確標準,無論是美國,中國,俄羅斯,對於自己的戰鬥機都是從實際出發,所以隱身性能各有優劣。蘇-57的氣動結構類似F-22,在機頭橫截面、尾翼、發動機噴口等跟F-22有類似效果。俄羅斯公佈的蘇-57的雷達反射面積僅僅0.4平方米!略強於F-15E水平。比F-22和F-35還要差得多,究其原因,最大的缺陷還是在正面進氣道設計上,發動機大量的熱導致極大增加了雷達反射面。從俄羅斯空軍小規模採購蘇-57到宣佈下一代第六代戰機計劃,可見蘇-57在隱身上做得並不是很好,恐怕俄羅斯軍方不太滿意,但又要採購蘇-57保持空中優勢。
俄羅斯既重視超視距空戰,也強調隱身性能,但俄羅斯國家實力有限,跟美國的抗衡並不可能處處跟美國展開競爭,在電子技術、隱身技術上跟美國的差距是必須承認的。並也不代表俄羅斯空軍不重視隱身性能。蘇-57已經在敘利亞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實戰檢驗,作戰效能如何恐怕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只有俄羅斯空天軍自己最清楚。俄軍發展的超視距攻擊理念,和依據自身實力發展的蘇-57,對中國的殲20發展,都有值得借鑑和反思的地方。


靜聽竹林風


俄羅斯在戰鬥機研發方面並沒有痴迷機動性,更沒有忽視隱身性。Su-57機動性是不錯,但是還沒有到在其他同級戰機中獨領風騷的程度,只是延續了蘇/俄戰鬥機的設計特點罷了,而至於雷達隱身能力方面,Su-57更不是忽視這方面的要求,而是俄羅斯在此方面的技術能力有限,而不得不接受現實的結果罷了。俄羅斯Su-57戰鬥機

當前全球範圍內僅美、中、俄三國研發並裝備了具有雷達隱身能力的新一代戰鬥機,包括美製F-22/F-35戰鬥機、我國的殲-20戰鬥機和俄羅斯Su-57戰鬥機4個型號。其中,Su-57在上述四個型號中可謂是最命途多舛的一個,在試飛和裝備試用中都出現過類似發動機起火甚至墜毀的情況。不僅在可靠性方面表現令人擔憂,Su-57的雷達隱身性能在4個型號中也是最差的一個,雖然也具有一定的雷達隱身能力,但是與其他3個型號的差別比較明顯。

外媒推測的4款隱身戰鬥機雷達反射面積對比,Su-57“一馬絕塵”

俄製戰鬥機給人最深的印象是機動性優異,比如“普加喬夫眼鏡蛇機動”就是以蘇聯著名試飛員維克多爾·普加喬夫的名字命名的,1989年6月在巴黎航展上,普加喬夫第一次在全世界面前表演了眼鏡蛇機動,後續業界就將這一機動動作又被稱為"普加喬夫眼鏡蛇機動",Su-57同樣繼承了蘇/俄系戰鬥機的這一特性,機動性優異。但是,F-22、F-35和殲-20也同樣具有優異的機動性,Su-35的機動性在他們面前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優勢。蘇/俄戰鬥機向來以機動性著稱

普加喬夫眼鏡蛇機動

而對於Su-57的雷達隱身性能,此前有報道說其採用的是等離子雷達隱身技術,不過這一點的可信度不大,主要還是以外形結構設計和塗覆雷達隱身材料實現雷達隱身效果。但是俄羅斯在雷達吸波材料方面,與美國存在較大差距,導致其Su-57的整體雷達隱身效果與F22、F-35存在兩級的差距。俄羅斯不是忽視Su-57 的雷達隱身能力,而是自身能力不足、做的不夠好!俄羅斯有限的雷達隱身材料能力限制了Su-57的隱身性能

四代戰機也好、五代戰機也罷,總體上還是以雷達隱身能力為主要特點,而隨著航空技術的不斷髮展,下一代戰鬥機的研發也已經開始。與當前的四代戰鬥機相比,不僅具有雷達隱身能力,高超音速飛行能力將會是另一個核心指標。四代戰鬥機只有美、中、俄三國參與,到了下一代戰機估計也就只有2個國家了,拭目以待吧。下一代戰鬥機效果圖


威吶解析


戰機機動性等於是汽車的操控性。機動性高的飛機通過飛行員的熟練操縱可以發揮出超常的效果。而目前的隱身技術是固定的,一旦某天隱身技術被突破,那麼現有的隱身戰機等於一夜之間置於死地了。而不論飛機有無隱身能力或是其它附加功能,歸根結底都要飛上天,都需要機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