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济宁又上中央电视台了!原来济宁这么厉害!

济宁,作为拥有四千年文明史的运河古城,一直备受瞩目。就在前两天,济宁的太白楼在央视节目《国宝档案》中“天下名楼”系列里被着重介绍。

济宁又上中央电视台了!原来济宁这么厉害!

在中国历史上,清朝的乾隆皇帝是驾临济宁次数最多的皇帝,在驻跸(bi)济宁期间,只要条件允许,乾隆一定要登临济宁的太白楼,是什么原因,让乾隆皇帝如此重视济宁,如此重视济宁太白楼呢?

济宁又上中央电视台了!原来济宁这么厉害!

乾隆皇帝▲

公元1765年上旬的一天在山东济宁南门城楼的东城墙上,一群官员,正簇拥着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这个人就是乾隆皇帝,此时矗立在皇帝面前的,是一座修建在城墙上的楼阁,这是一座具有典型明清风格的两层小楼,建筑风格并不算特别,但乾隆皇帝对这座楼情有独钟,因为他刚到济宁不久,就不顾旅途劳累,决定登楼,乾隆皇帝此行为何而来?

济宁又上中央电视台了!原来济宁这么厉害!

崇庆皇太后▲

原来,早在这一年正月十六,54的乾隆皇帝就带着他的母亲崇庆皇太后离开紫禁城踏上了南巡的路。乾隆皇帝一生共有六次南巡,这是第四次,这次南巡历时126天,也是六次南巡中时间最长的一次。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乾隆皇帝陪崇庆皇太后畅游了风景秀美的苏州、杭州等江南名城,眼看夏天临近这才沿着京杭大运河依依不舍地踏上了归途。

济宁又上中央电视台了!原来济宁这么厉害!

乾隆皇帝南巡图▲

而在乾隆皇帝回北京的水路中,济宁是非常重要的一站,因为自从元朝至元年间,京杭大运河改道东移之后,济宁这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便一跃成为南通江淮、北达幽燕的水上交通枢纽。元明清三代朝廷都在这里设置最高司运机构,可见历代统治者对济宁的重视。不仅如此,乾隆皇帝六次南巡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巡视河工,因此,作为运河之都的济宁,自然也成为乾隆皇帝历次南巡的重点之一。

济宁又上中央电视台了!原来济宁这么厉害!

京杭大运河▲

初夏时节,乾隆皇帝的船队,沿着京杭大运河,浩浩荡荡驶进了济宁城,城中的大小官员早就得知消息,为皇帝的到来做足了准备。为了让乾隆皇帝住的舒适,这一年济宁城里还专门建起了一座具有江南园林风格的行宫。

济宁又上中央电视台了!原来济宁这么厉害!

不过比起新建成的济宁行宫,乾隆皇帝还是更青睐坐落在运河北岸的太白楼,因为站在太白楼上,他不但可以欣赏运河两岸的风景,体会京杭大运河这一伟大工程带来的震撼,更重要的是,太白楼是他怀念诗仙李白最好的场所。而每次登楼,他都会忍不住诗兴大发。

济宁又上中央电视台了!原来济宁这么厉害!

太白楼▲

这一次,乾隆皇帝在太白楼上挥笔写下了一首名为《登太白楼作》的诗。

济宁又上中央电视台了!原来济宁这么厉害!

乾隆皇帝在这首诗中描述了他登太白楼时的心情,他想起李白和善于酿酒的汪伦之间的深厚情谊,想起李白和大诗人贺知章举杯痛饮、把酒言欢的风流往事,然而,在诗的末尾,他却笔锋一转,站在一国之君的角度,表达了他对李白醉酒的不赞同。

济宁又上中央电视台了!原来济宁这么厉害!

李白与友人把酒言欢▲

在今天的太白楼前,人们依然能看到一座碑刻,虽然两百多年的时光,已经让石碑上的字迹变得模糊,但它仍让无数人感受到乾隆皇帝登太白楼时的感怀之情。那么太白楼和李白,究竟有什么关系呢?乾隆皇帝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在太白楼上怀念李白呢?

济宁又上中央电视台了!原来济宁这么厉害!

太白楼▲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虽然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诗人之一,但史书上却没有留下关于他生平的确切记载,因此,李白的一生虽然充满了传奇色彩,但他的许多经历却难以下定论。

济宁又上中央电视台了!原来济宁这么厉害!

李白▲

据有的专家考证,李白的祖籍在陇西成纪,也就是今天的甘肃省天水市,他的祖先曾迁居中亚,李白本人出生在唐朝的边陲重镇碎叶城,五岁时随父母来到四川,二十五岁时,生性浪漫的李白怀抱着一腔豪情开始辞亲远游,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但在今天的湖北安陆,他停下脚步,与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许氏成了亲。

济宁又上中央电视台了!原来济宁这么厉害!

公元736年,也就是唐朝开元二十四年,此时李白36岁,他带着许氏和女儿平阳,离开居住多年的安陆来到了任城,也就是今天的济宁,在此后的23年里,即使李白依然像从前那样四处游历,可他却始终把家安置在济宁。她的女儿在济宁长大,儿子在济宁出生,妻子许氏也是在济宁离世的。

济宁又上中央电视台了!原来济宁这么厉害!

古南池▲

济宁又上中央电视台了!原来济宁这么厉害!

浣笔泉▲

今天的济宁市区中仍然保存着李白曾经洗笔的浣笔泉,以及他与唐朝另一位大诗人杜甫一同游览过的故南池,除此之外,见证过李白在济宁生活的就只有太白楼。相传,太白楼的前身是唐朝开元年间的一座酒楼,李白在济宁居住之时常常在这里把酒会友,不醉不归,后来人们便把这座酒楼称为太白酒楼。

济宁又上中央电视台了!原来济宁这么厉害!

太白楼内李白塑像▲

太白酒楼建立之初并不在济宁的城墙上,不过其具体位置已经无法准确考证,据专家说,很可能是在青莲胡同附近。元朝至元二十年,也就是公元1283年,京杭大运河改道东移时途径济宁城区的河线,正好位于太白酒楼附近,当时兼任济宁监州的中书右丞冀德芳看到酒楼偏僻破败,便决定将原来的酒楼移建到新开运河的北岸,即济宁的南城墙上,也就是今天太白楼的所在地。

济宁又上中央电视台了!原来济宁这么厉害!

重修李白酒楼记▲

在这块镶嵌在太白楼墙壁上的元代碑刻《重修李白酒楼记》中就记载了这次重建的过程。到了明洪武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391年,由于济宁城墙由土墙改为砖墙,因此,位于城墙上的太白楼在济宁左卫指挥使狄崇德主持下,又经历了一次重建,也正是在这次重建之后,太白楼的名字才被正式确定下来。

济宁又上中央电视台了!原来济宁这么厉害!

重建后的太白楼坐北朝南,十间两层,斗拱飞檐,雄伟壮观。楼内有李白塑像,周围碑碣林立,是文人墨客怀古思今的胜地。而在此后,太白楼又经历了多次重修,今天大家所看到的太白楼则是1952年重建的。事实上,除了文人墨客之外,明清两代的官员在济宁任职或者路过济宁的时候,也都会登临太白楼,一边欣赏楼下河内千帆涌动的风景,一边抒发对李白的怀古之情。

济宁又上中央电视台了!原来济宁这么厉害!

太白楼院中的碑刻▲

这些感怀的诗篇碑刻留在了太白楼中,成为研究太白楼和济宁历史变迁珍贵的史料。如今,太白楼共有石刻50余方,它们或镶嵌在太白楼的墙体里,或散落在庭院中,其中年代最早的碑刻始于金代,而最珍贵的碑刻则要数李白手书的观字碑。

济宁又上中央电视台了!原来济宁这么厉害!

李白来到济宁,被济宁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所感染,他感觉无法用任何语言来描述对济宁的热爱与眷恋,所以挥笔写下了“壮观”两个字,来表达对济宁的热爱之情。

“壮观”,被石匠刻在石头上用作永久的纪念,可惜由于种种原因,“壮”字找不到了,仅存的这一个“观”字,也是几经周折。直到清朝嘉庆年间,济宁有一个巡漕梁上国,他负责治理济宁大运河的时候,专门组织人寻找,在太白楼的北墙下面,找到了这块“观”字碑。

济宁又上中央电视台了!原来济宁这么厉害!

在今天的太白楼中,我们还能看到这块珍贵的碑刻,它高0.78米,宽0.75米,近似于正方形,碑刻的表面磨光,阴刻着一个楷书的“观”字,旁边那些模糊的小字,则是梁上国的跋语,讲述的是自己找到这块石碑的过程。

济宁又上中央电视台了!原来济宁这么厉害!

公元1784年初夏,在最后一次南巡的途中,乾隆皇帝又一次来到了济宁,此时的乾隆皇帝,已经是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了,但他不顾年老体弱,仍然坚持登临太白楼。在这座见证了千年历史的古楼之上,乾隆皇帝提笔写下了另一首诗,名为《登太白楼四叠》,诗的最后两句是:求贤欲以赞实政,此际无资若辈人。这两句诗透露出乾隆皇帝深深地遗憾,他在太白楼上一边怀念李白,一边感叹道:为什么想找李白、杜甫那样的贤能之士来赞美自己一生的功绩,却怎么也找不到呢?

互动话题

诗仙一去几千秋,尚有任城太白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