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曹太公一心行善,為村民修橋,這天暴雨夜,“飛”來一座神橋!

在費縣城西南五六里的地方,有一所莊園,居住著四五十戶人家,叫曹家宅子。

早年間,一個姓曹的舉子,南遊路過這裡,見這塊地方東沿祊河, 西靠大路, 背依高山,眼望平川沃土,是個好地方,便遷來定居。後來親朋好友也奔他來,沒多久就成了一個小村莊。

曹家第一代去世後,第二代當了族長,因為他跟父親念過幾年書,識得一些字,懂得些人情世禮,又加為人正直、豪爽,受到鄉鄰敬重,都稱他為曹太公。

曹太公一心行善,為村民修橋,這天暴雨夜,“飛”來一座神橋!

莊西大路,是縣城通往西南山裡關陽巡司的必經之道。行人客商,來往不斷。但是,由於莊後山高坡陡,每逢雨季便會山洪爆發。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沖刷了一條寬十幾丈,深四五尺的以水溝,截斷了去路。人們每經過這裡,不得不脫去衣服,扛起東西,淌水過溝。夏天倒還好,可到了冬天,寒風刺骨,水涼鑽心,過往行人,望水興嘆,無不犯愁。這情景,曹太公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有一年開春,曹太公約集了莊鄰四友,上山打來頭,用了七七四十九天,架起了一座小石橋,並在橋頭立上了石碑,起名為臥虎橋。

但是好景不長,第二年的七月七日,連日大雨,山洪爆發。兇猛傾瀉的山水,把小石橋衝的無影無蹤。從此,人們再經過這裡,又得淌水過河了。

曹太公一心行善,為村民修橋,這天暴雨夜,“飛”來一座神橋!

這一天,來了一夥遠路客商。天色將晚,過不了河,只好投宿在山腰一座“天齊廟”裡。

有的說:這個地方的人缺德,連座小橋也不修。有的說:“修橋行善,積德多福,總有一天,會有人領頭修的。”

又有的說:“修橋花錢,用人用料,也不是說說就能辦到的事。”眾說紛紜,有褒有貶。

曹太公帶著家人來廟幫助客商解決食宿困難,聽到這些議論,心裡非常難過。他想,過了雨季,就是傾家蕩產,也要修一座好橋,不能叫人家罵缺德。

沒想剛過了雨季,曹家和臨莊的沙家鬧起了糾紛,沙家誣告曹家殺了人。官府不問青紅皂白,就把曹太公押進了大牢。

周圍百姓聽說曹太公殺了人,都不相信,帶著不少好吃的東西去探監,曹太公非常感動。對大家說:"承蒙各位鄉親父老愛護,我要是打贏了官司,出去後,一定把咱莊後那座橋修好,為大家行個方便。”

後來,經過眾鄉親奔走,花了不少銀子,走動官府,經查訪瞭解,曹家確實是本份老實人家,沙家人是誣告,官府不得不明斷,放了曹太公,將沙家法辦了!

曹太公一心行善,為村民修橋,這天暴雨夜,“飛”來一座神橋!

曹太公回家後,不忘鄉親搭救恩德,賣了好些地和牲口,湊足了錢,張羅修橋。鄉親聽說修橋,都紛紛來幫忙,人多力大智謀多,他們提出用順坡拖的法子把笨重的石條子撬到圓木上,用繩子拴好,慢慢地往前拖。

這是曹太公為了抵擋山洪,找石匠進山打好的長三丈寬二丈的石條。橋板是有了,怎麼能使橋墩牢固呢?

曹太公擔心用小石壘起的橋墩,經不起山洪的沖刷,為這事他夜裡睡不著覺。

一天夜裡,忽然雷聲大作,暴雨傾盆。曹太公惦記著橋樑墩的事,大半夜頂著暴雨跑到工地,他一看,驚呆了,不知從哪裡衝來了兩塊像小山一樣的大臥牛石,牢牢地陷在了溝兩邊的橋墩處。

等第二天天亮了,大家看到這一奇景之時都驚呆了,都說這是天神送的,是曹太公善舉感動了上天!人們更是對曹太公感激不已!

後來,來往行人見此地修了一座石橋,無不稱讚。因為這橋的墩子是借神力送來的,從此,這座臥虎橋就改名為神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