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文化是否由历史创造?

富春恶水


历史不会创造文化,因为历史不是生物,它是生物在某地域某时间段活动发展的过程或在这过程里留下的痕迹。

文化是生物群主要的是人类在某地域某时间段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活动所留痕迹。

在人类发展史上,历史是时间纵轴,文化是横轴。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历史进程中由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包括生活方式、生活工具、生活所需物质、共同的精神生活、信仰等等。

是人创造了文化,创造了历史。文化、历史都是人类创造的记录者。





马火蚁


文化即衣、冠、文、物、食、住、行等生活要素形态的统称,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文化一词出自《易经》贲卦彖辞:“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是“人文化成”一语的缩写。

但文化却是人类在劳动中创造的。正是在劳动过程中,人类实现了手与脚的分工,头脑也发达了起来,同时产生了思维和表达这种思维的语言。劳动使自然界的事物变成了为人类服务的对象。因此,劳动的生活和为了生活的劳动创造了文化。

文化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体现在历史博物馆、文学艺术作品上,表现在音乐舞蹈、体育等各个方面。

文化又与我们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随处可见,触手可摸。譬如:

一个人迎面走来,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他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他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他怎么自卖菜小贩接过找来的零钱?他,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文化,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文化就在他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整体气质中。

文化也体现在讲礼数上。一个极为熟悉的街坊邻居来访,没有学问、不识字的主妇也会先进屋里换上干净的衣裤,再出来和客人说话,以示自重和对他人的尊重。主妇或许不知道仲尼曾经说过“尔爱其羊,吾爱其礼”,但她举手投足之间,无处不是“礼”。

文化无处不在,每个人都是文化符号。你又如何展示文化呢?


火车头loco


我是爱分享的【十二十页】,目前在悟空问答回答了百余条问答,但是楼主提出的问题非常深奥,不能用回答来解释,应该只能说浅谈一下观点。对于文化与历史,就像“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道理是一样的。非常难辨别。俗话说文史不分家,包括本题上面的标签既有文化又有历史。但是非要说文化是不是由历史创造的,我认为不是,我认为历史是文化的传承和见证,今天就是明天的历史,明天就是今天的传承,而不是创造。

历史是过去时,而文化是进行时

过去的及是历史,没办法纠正,没办法辨别真伪,但文化可以。

例如儒家的故事是历史,具体孔子是胖是瘦,孔子到底说了多少名言,我们都无法考证,历史永远无法改变,但是文化不一样,文化是可以传承,可以创新的。

例如道家,现在也有新道家的存在,这个概念是从20世纪初提出的,起初人们用它来指代魏晋玄学和秦汉时期的黄老道家,但因为不如后者那样准确明白,所以逐渐被人们抛弃。

所以历史是因为文虎的延续而存在,如果没有文化,那就是野蛮生长时期,原始时代何谈文化,人类与动物的区别既是文化的区别。历史承载文化,文化推动历史。这便是我的理解。

在现代如何传承文化

首先,要把文化传承下去,需要做到以下3点:

1、学习,学无止境,总有新的东西会让你感兴趣。

2、实践,学到的只是思想,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实践才能知道文化的正确与否。

3、分享,传播你认可的正能量,也是作为我们自身的一项职责。例如问答一样,就是在传承每个人自己的思想,每个问答都是“诸子百家”

【结语】

活着的文化才有传承的生命力,文化蕴含于日常情态中,而不是文字上。文化是一种精神象征,是一种个人情怀,你也许就是将创造辉煌的人。每个人都可以改变世界,只是改变的大与小,多与少的问题。

文化传承问题也不是一件机械性、工具性、程序性的事务,而是陶冶情操的一种手段,提升气质的一种方法。例如看书,交谈都是文化的一种形式,传承文化,人人有责。


十二十页


文化是由群体创造的,是历史选择的结果。

远的不说,先举个大家熟悉的例子。中国人的宴请持续了几千年,已经有了很纯熟的宴席文化,席次该怎么排不需要纠结。而近年来几乎家家都有一辆汽车,大家要乘车的场合多了,便带来了一些关于汽车座次的争议。司机有司机位,其他几个人该怎么坐,说法不一,实际操作中更是没有定论。有人讲副驾是秘书类的辅助角色坐的位置,但我好几次见到几个人把地位最尊的人让到副驾坐下。有人说司机后方的位置是最好的,应该给地位最尊者,但这个位置得最先上车、最后下车,反倒很不方便。右后方的位置上下车方便,但显然得照顾到里面的人入座。总之,怎么个坐法,没有定论。但我想,汽车走入人们寻常生活的时间并不长,得交由时间去形成固定的模式,然后会有和宴请文化同样重要的乘车文化。

文化脉络中延续千年的精神价值更是群体创造、历史选择的结果。一个人的力量不能激起太大的浪花,只有无数浪花聚集在一起才能成为大潮。儒家文化历经千年,是当今社会的主流导向,而它的缘起、动荡、兴盛,都可看到群体性和历史性对它的影响。孔子以仁、恕、诚、孝立身,广收弟子,据传有弟子三千。放在如今社会,以一己之力成为大V并不困难,也许一句言论就能引来拥趸无数,但古时人的品行靠口口相传,学说言论都无法靠振臂高呼。如果不是弟子们将师父言行记录下来,广为流传,哪有成文的儒家经典,孔子的理念也无法得到广泛的传播,更影响不到千年后的我们。正是有了那么多弟子的潜心向、更多人的推崇,经由孔子创立、孟子等一众高足传扬的儒家文化才融入了岁月的长河中,经受历史的挑选。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是儒家思想遭遇的至暗时刻,而汉武帝时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又使儒家起死回生并赢来鼎盛。

凡谈及某种文化,并没有明显的对错,更多的是体现群体的偏好。而和很多事物一样,发生在历史中的偶然事件使一种文化的形成、流传都不如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必然,其中的蝴蝶效应又另有说法。


张晴柔


文化是祖先创造的,经过历史的变迁由繁体字逐步减画为现代字。

古人所创造出的文字特别有讲究,由甲骨文、钟鼎文、汉文、字画等演变到现代中华文化。

文化是历史的积累,每个朝代都有不同的历史背景,文化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阶梯。

文化有继承先人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从继承中发扬壮大,更加丰富完善了文化的内涵。

从古文化中吸取精华,在不断的进行更新腐朽没落的东西,增强文化自信的自觉性。

人类的进步必须跟上时代的潮流,科学技术就是文化的结晶,没有先进的文化作支撑,什么事情也做不成。

文化是融合发展的金钥匙,是打开国门、向世界展示的软势力,文化带领一代代人走向繁荣富强。

中国是五千年古老文化的创造者,引领者,中国人在反帝、反殖民、反封建中,用文化智慧推倒了三座大山,从火海里站了起来。

文化是经过历史的洗礼逐步走向成熟,中国文化灿烂辉煌,永远造福人类,造福全世界。


用户春华745944080186


文化不是由历史创造,是文化记录了历史,改写今天,创造了明天。\r

文化存在于人类生存之始,人类文明社会之前,文化已经产生,既原始文化,人类的文明,则是人类文化进一步发展。\r

文化涵盖了人类所有智慧,从过去到未来的历史,文化是人类在大自然的基础上,所有活动内容。人类所有物质表象与精神内在的整体称作文化。\r

文化是人类没有文字的时候,已经存在文化,原始文化。人类文字的发明,记录了历史,发展了文化。通过文化名词的应用和创造,就能说明文化存在于文化名词出现之前。 文与化并联第一次出现使用,是战国末年儒生编辑的“周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译文:通过观察天象变化,了解时序的变化;通过观察人类的各种现象,用教育和感化的手段,达到治理天下。\r

文化两个字组合使用,是在西汉刘向将文与化二字联为一词,在“说苑·指武”中写道:“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这里的文化,与天造地设的自然对举,与无教化的质朴与野蛮对举。因此,可以推断是文化记录了历史,而不是历史创造了文化。\r

文化也可以称之为,人类社会共同的思维特征。不管文化怎么定义,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这个观点必须明确。有了人,才能创造文化。文化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人类创造了文化,也享受文化,同时,文化也约束人,文化也在不断地改造。所有人都是文化的创造者,又都是文化的享受者。人虽然要受文化的约束,但人在文化中永远是主动的,也是改造者。\r

当今社会,文化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科学文化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和创造。所以,文化记录历史,改写今天,创造明天。



琅公


文化不是历史创造的,这个问题必须明白文化是什么?

“文”这个字的甲骨文写法:上面是“人”、下面是“乂”。“人”是由“丿”、“乁”组合。“丿”是勃起男根的象形,凡以“丿”为偏旁的字都有阳性意味。“丿”为阳。“乁”是月经流出的示意表示女人可以生育了。《说文解字》认为“也”是女阴。而“乁”是“也”的主要构件,那么“乁”是阴。

“丿”、“乁”即阴阳。阴阳相依为“人”,阴阳相交为“乂”。发闻音。动物嗅闻气味、听闻声音以求交配。两形会意,那么“文”的意思可以理解为示爱求交配所发出的信息引导。

“化”这个字是由一个正人、一个倒人组合,从倒人。人是倒着生出来的,所以“化”这个字是人生人场景的写照。

文化两形会意就是“信息导向背后引起的变化”。

如果你能看懂异性发出的信息,那么你就可以做出明确有效的选择。如果你能看懂股市发出的信息,那么你就做出明确有效的选择就可能使你一本万利。这是纯粹的例子。

而现实是综合的,比如股市并不只是数字的信息导向,还有政治经济、国家、国际、军事、名人、事件、欺骗的信息导向都能引起未来的变化。变化高深莫测。你只要参与其中,就会给你带来变化。

最最实际的就是从我们出生开始我们就参与了性的游戏,我们通过性来到了这个世界。我们也将通过性来延续我们生命的基因。不论我们愿不愿意,文化都在影响着我们的人生。我们学习文化是为了能够把握自己的人生。

一般人不明白文化是什么,但被文化潜移默化。聪明人研究文化是什么,努力参与文化。智慧的人则运用文化以使其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演化。所以《周易·贲·彖传》上说: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也是有关文化最早的记录。

信息无处不在,文化无处不在。有人不懂文化究竟是什么。但看到文化无处不在,所以只能笼笼统统地说文化是什么什么的总和。结果说了等于没说。



吴山野士


你好,这是个好问题,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想有两个概念需要区分一下:“文化”与“文明”。

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能够被传承的地理、风土民情、生活习惯等精神凝结。

文明,是在习俗、道德、伦理等限制条件下生物个体做出的有意识行为。

题主所问“文化是否由历史创造”,我们都知道“历史”本身并不能创造价值,创造价值并推动历史发展的是通过自己“有意识的行为”创造历史的人民群众(用这个词可能显得有些官方,但是非常准确)。

关于您在描述里提到的“历史,今天,未来的时间轴上考量文化的概念状态”,我想意思是把“文化这个概念放在足够长的时间跨度中,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关于这个问题,不妨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著名的“司母戊鼎”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但是它的珍贵性在于其中凝结了跨越千年的劳动人民智慧,代表了当时璀璨的铸造工艺,祭祀文明等,如果抛去这一切,商周时期的街边土石即使是现在,也仍然没有价值。

因此我的结论是:文化由历史中的人民有意识创造,而创造过程中提现的工艺,习俗,习惯等构成了绵延不绝的文明。

谢谢。


枫夜夜夜耶


首先如题所问,文化是否由历史创造?这个问题的两个关键词的维度不一样,无法给予正确的答案。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里面的两个关键词:“文化”、“历史”

文化:此词是专指人类生活当中,利用自己的双手或以文字、或以图案、或以制作的用品,再结合自己思维模式而构思出来的产物,范指精神和物质方面的缩合体系。而且体系有很多种层面,很多个角度去定论,非指某一物,或某一事。

历史:应该说是一个时间上的一个概词,只要是过了现在时间都可以称之为历史,如此所看,提问者是多么有心的去提这个问题了。

看过以上两个关键词的理解,想必大家对于答案的理解肯定各有千秋了。

那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的去理解文化在历史进程的作用呢?这个就非常关键。

其实有很多读者都会闷心自问一件事,那就是我们花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历史文化有什么作用?

其意义一:借鉴作用,历史上很多相关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去理解,研究和实用在我们现实中的生活方面。

其竟义二:教化作用,宣传历史上的各种正能量的爱国热情,激发我们的内心,是正义之行,去恶从善。

其意义三:文化艺术传承,万事万物都追求一个根,找到源点,摸清历史进程变化,让自己基于历史变化中寻得自己的艺术脉络。

其意义四:娱乐作用,这个不用多说,现在很多流行的小说也好、影视作品也好都是有了历史文化的基础,才能延伸出给予我们更多的兴趣。

其意义五:指导性,从历史文化当中很多治国、治学方面都可以给予我们正确方向指示,研究历史种种的错误,可以使得我们的方向更加正确。


研究历史,其实就是在研究我们的文化,有了文化的根基,对于我们现在决策更加准确,有了现在的准确性,使得我们未来的进程更加顺利。


千家米饭


人类在历史上创造了众多的古文明,是否只有中华文化

写回答 共1个回答

声光控见识见识

LV.52017-11-18

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几千年来唯一绵延至今的文化

人文地理学家 威廉?诺顿 (William Norton), 曾经把世界较为重要的古文化列于下表:他指出只有中国文化绵延至今,而其他文化都有中断及最后消亡。

表 1 早期古文化年表

文化名称 持续年代及所在地方, BC—公元前, CE—公元,

基克拉迪Cycladic 3200-2000BC、 欧洲爱琴海、

埃兰(Elam) 3400-600BC、 今伊朗

埃及Egypt 3000-332BC、 非洲

米诺斯Minoan 3000-1450BC、 爱琴海

印度河Indus 2500-1500BC、 今巴基斯坦

美索不达尼亚Mesopotamia 2350-700BC、 今伊拉克

中华China *2000BC-现在、 中国

迈锡尼Mycenaean 1580-1120BC、 希腊、克里特岛、小亚细亚地区

奥尔梅克Olmec 1500-400BC、 墨西哥东南

希腊Greece 1100-150BC、 今希腊

罗马Rome 750BC-375CE、 今意大利

蒙特阿尔班Monte Alben 200BC-800CE、 今墨西哥城区,为阿兹特克人

莫奇及纳斯卡Moche & Nazca 200BC-700CE、 秘鲁北部沿海

特奥蒂瓦坎Teotihuacan 100-700CE、 墨西哥高原

玛雅Maya 300-1440CE、 中美洲

蒂亚瓦纳科Tiahuanaca 600-1000CE、 玻利维亚产

呼阿里Huari 600-1000CE 秘鲁

托尔特克Toltec 900-1150CE、 墨西哥

奇穆与印加Chimo and Inca 1100-1535CE、 南美、厄瓜多尔

阿兹特克Aztec 1200-1521CE、 今墨西哥中部

贝宁Benin 1250-1700CE、 今非洲、尼日利亚的贝宁城,尼日尔河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