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在現代戰爭中,騎兵為什麼會逐步退出舞臺?

yuuuu_蕭蕭


網絡上有個段子,說是馬克沁重機槍,讓昔日驃悍威武侵略成性的遊牧民族,突然就變得載歌載舞、愛好和平了;說得不一定全對,但不可否認,正是因為輕重機槍、坦克等威力強大的陸戰兵器的出現,讓騎兵在現代戰場上由先前的突擊主力,變得雞肋般的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二戰時期,波蘭騎兵高舉馬刀,衝向德軍坦克的宣傳畫,即是歷史事實,同時也是納粹的誇大其詞,目的是為了宣揚法西斯德國的強大和不可戰勝,襯托德國裝甲集團軍的先進,以及波蘭騎兵戰術的落後,畢竟騎兵適合冷兵器時代。

但波蘭騎兵大無畏衝向德軍坦克的畫面,可謂騎兵最後的榮耀,戰後各國的騎兵,都似劃過天際的流星般消失了,大都數國家的軍隊,已經不再保有騎兵這一獨立的軍種,有的也只是象徵性地保留了營連級別的騎兵,除了方便高原、山地步兵巡邏以外,也方便拍攝影視劇什麼的。

騎兵,其機動性包括靈活性,當然要比純徒步的步兵要來得強;現在,美軍儘管也有稱騎兵的部隊,但卻是搭乘直升機和坦克、步戰車、自行火炮等機動的載具前行了,與以前騎馬的騎兵則完全是兩個概念了。

以前的純騎兵,就是依靠馬匹在戰場上的衝擊力和快速機動能力,對敵發起機動圍追堵截,是騎兵對於步兵的最大優勢。

但戰時就已經發現,當騎兵在衝擊配有大量輕重機槍火力的陣地時,騎兵的軍刀衝鋒,簡直就是自殺行為,在輕重機槍和步槍等組成的強大火力面前,騎兵進攻很難取得成功,相反騎兵的傷亡率會非常高。

二戰時,特別在歐洲戰場,動輒都是坦克集群進攻時,騎兵實際上已經沒什麼卵用了,波蘭強大的騎兵,在德軍裝甲部隊的衝擊下,傷亡慘重無異於自殺行為,波蘭也在德蘇軍隊兩面夾攻下很快又亡國了。

綜上,一戰時,大量輕重機槍的運用,基本上已經讓適合冷兵起時代的騎兵無用武之地,只是在機動圍追堵截時,騎兵尚能發揮比步兵更強的作用。

二戰時,隨著坦克的大量使用,騎兵的血肉之軀與坦克的鋼鐵交鋒,豈有不敗之理;況且,二戰時,步兵手中槍械的火力也比一戰時強多了,對於騎兵的威脅也就更大了。

因此,戰後許多國家,乾脆就取消了騎兵的建制,不再有騎兵了;因此,騎兵也就成了歷史,只能在書中或戰爭題材的影視劇中才能看到了。


國平軍史


在現代武器面前,尤其是機槍,坦克的出現,加速了騎兵退出戰場。

一個例子就是二戰德軍閃擊波蘭戰役中:

波蘭戰前有20萬騎兵外,還有600多架飛機。可惜戰爭爆發後,大部分飛機沒來得及升空就被德軍擊毀。戰爭爆發的48小時裡,波蘭損失了340多架飛機,一週後所有飛機被毀。

騎兵更慘,波蘭無比自信騎兵的威力,讓騎兵衝在最前對抗德國坦克。結果僅三天內德軍就消滅所有騎兵。當騎兵被消滅後,波蘭軍隊的心理防線徹底崩潰。對德國來說,他最依賴的是坦克部隊,波蘭沒有騎兵的心理就跟希特勒沒有坦克一樣,於是波蘭速亡。




大龍玩收藏


毫無疑問,騎兵在歷史上曾經輝煌過。特別是讓人聞風喪膽的亞歷山大重裝騎兵、成吉思汗及其子孫的蒙古騎兵、兇猛彪悍的哈薩克騎兵,都讓人印象深刻。可以說騎兵這個兵種風光了數千年,所以,對於騎兵的離去,很多人都感到不捨和惋惜。

公元前333年,伊蘇斯之戰中亞歷山大的騎兵


那麼騎兵為什麼會逐步退出歷史的舞臺呢?先看兩個戰例:

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張家灣、八里橋之戰

1856-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在第三次大沽之戰失敗後,英法聯軍佔領天津,繼而向北京進發,準備一舉拿下北京城,京畿重地危在旦夕,清王朝自然要派最能打仗的軍隊和最善指揮的將領去阻擊外敵的入侵。

於是命令能征善戰的蒙古親王曾格林沁率領蒙古騎兵火速奔赴北京郊外的張家灣、八里橋一帶迎敵。曾格林沁率領的騎兵有數萬人,官兵騎術高明,勇敢不怕死,衝鋒陷陣不含糊,但戰至最後只剩下幾十人,不得不狼狽地撤出戰場;而英法聯軍只有數千人,手裡有洋槍洋炮,在幾乎沒有損失的情況下就輕鬆戰勝了清軍戰鬥力最強的騎兵。


二戰中,波蘭騎兵對納粹德國坦克集群的衝擊

其實在一戰之前,騎兵這個兵種就不受待見了。看《丘吉爾傳》的時候,丘吉爾中學時的學習成績不好,考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的時候,數騎兵專業的錄取分數最低,丘吉爾的父親以丘吉爾上騎兵專業為恥辱。那麼,在二戰中,波蘭的騎兵師瘋狂地揮著大刀向希特勒的坦克集群衝殺,算是完成了騎士最後的瘋狂,結果可想而知,簡直不忍直視。其後,各國基本把騎兵列入淘汰的行列,即使現在到蒙古國去看一下,他們的騎兵也存在,但已只是禮儀的性質啦!並不具有實際的戰鬥力。


二戰中的波蘭騎兵

結論,技術決定戰術

在軍隊中,有什麼的樣的武器,就打什麼的仗,這是普遍的規律。當一種新的武器出來以後,那麼新兵種也會出現,隨之出現相應的戰術。比如,航母出現以後,海軍就出現了航母這個兵種。其實,這也符合達爾文的進化理論,就是優勝劣汰,適者生存。騎兵的衰敗不是偶然的,是科技和武器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隨著人類科技水平的不斷髮展,下一步很可能有其它的兵種也會被淘汰。想到這一點,就好理解騎兵的退出了。


一家之言,敬請批評指正!


止戈軍是我


回答;現代化戰爭早已經不是單一的兵種對抗,是成體系對抗的。


騎兵已經不適合現代化的戰爭,現代化的戰爭是什麼;信息化,電子戰,網絡空間戰,講究的是陸,海,空,天,電,甚至還有太空衛星戰在未來都有可能。


騎兵的武器單一,單一的刀,劍,步槍。


現代化的槍支武器有各種重火力,大口徑,火力更加強大的機槍,火炮,導彈,陸戰有坦克。


導彈可以連發,而且發射距離從幾十到上萬公里,是看不到對方從那裡發射的,只能攔截,這個是騎兵做不到的。導彈發射有海,路,空,發射。騎兵面對對手一陣衝鋒對方在哪都是找不到的,而且還有可能被導彈轟死。

信息化時代,騎兵人與馬的目測距離是非常有限的,信息化戰爭各種預警雷達,飛機,夜視探測儀都可以探測遠距離目標,並且攻擊目標。




夜聽繁星話心理


騎兵在古代無敵的原因是極強的機動性和突擊能力,這在趙國搞胡服騎射後才顯示出來的。象棋中體現的是春秋以前的戰爭,就兇狠的是車,馬只能是輔助力量。從前的車是靠馬拉的,突擊能力和機動性肯定比不了馬,所以馬橫行了差不多2000年,在缺少遠距離攻擊和快速攻擊的年代,馬的高機動性決定了對步兵是一場單方面的屠殺。在局部優勢地區快速進攻,取得戰果(或者失敗)後迅速脫離接觸,敵人失敗了就是滅亡,勝利了也無法消滅自己,總是立於不敗之地。騎兵最大的作用就是攻敵所未守,在敵人援軍未到時解決戰鬥,能在總體的人數少於敵人的情況下午在局部產生數量和實力的優勢。

到了近代,機械化的機動性遠強於馬,德國在一戰中就能做到,用火車快速把士兵從西線拉到東線打個勝仗然後再拉回西線,幾天內完成一次千里突襲再回到原來的駐防地。從前打仗,士兵大部分時間都不是打仗,而是在行軍,現代化戰爭士兵可以做到上車睡覺下車打仗,騎兵的遠距離奔襲優勢沒有了。而在接戰狀態下速射火力連續射擊打掉了騎兵近突擊力量,200米都成了騎兵不可能突破的死亡距離,而坦克的出現有了和騎兵一樣的突擊能力還有了比重騎兵更好的防護,所以現代戰爭就又重演了中國象棋中車的霸王形象。無論古代還是現代,戰場上決定勝負的都不是總人數多少,而是在局部能形成的火力優勢,總人數再多,如果投送能力不足,前軍在被屠殺,後軍無法趕到增援都是沒用的。在古代投送能力最強的是馬,所以騎兵無敵,現在投送能力最強的是機械化部隊和空降兵,所以騎兵完全無用了。


海中巖haha


始皇帝兵馬俑坑當中的“騎兵俑”,說明騎兵這個軍種早在我國的春秋戰國時代就有了,由於馬的奔跑速度在20分鐘內可以保持40公里/小時,這要比步兵徒步行軍快了很多,戰場上的機動能力大大加強,並且大批的騎兵部隊衝鋒過來的衝擊力在冷兵器時代是非常強大的!比如說:北宋時代北方南侵的金國完顏氏的騎兵,不但人披重甲馬匹也是厚甲,號稱“鐵浮屠”...給北宋步兵造成了很大的傷亡...正是由於馬匹的高速奔跑和騎兵衝擊力的巨大,在戰場上表現出了強大的戰鬥力,在冷兵器時代不論農耕文明還是遊牧文明都大力發展騎兵,力求在戰場上擊敗對手,總得來說騎兵縱橫戰場有3000多年之久,能擊敗騎兵的也只有騎兵。


明朝“神機營”的什長(相當現在的營長),明朝是非常重視火器的研究與發展,神機營是當時世界上第一支全火器部隊,不但裝備火繩槍還有“榆木噴”、“佛浪哥”、“紅衣炮”...單獨出去與蒙元、後金騎兵對抗,在一對一的條件下經常將對方擊潰。

即便是到了熱兵器時代初期,雖然出現了槍和炮的雛形階段,騎兵靠速度的優勢抵消了火器的威力優勢,原因就是火器在當時發射速度太慢了射程也不遠,大多數情況下並不能遏制住成千上萬的騎兵衝擊,比如說:明朝從永樂朝就開始就大量裝備火槍、火炮,甚至跟隨鄭和遠洋艦隊出海,炮擊過海盜和土著生番,但是明朝步兵與後金騎兵對抗當中仍然是屢次敗北!

波蘭騎兵,已經是近代工業化的騎兵了,與古代騎兵有本質區別,不但有馬刀還有“騎兵槍”,必要的時候還能得到炮兵的支援,仍然在1900年以前的戰場上大有作為!但是,這個時候的騎兵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因為近代化工業的發展使槍炮的性能獲得了極大的提高,並且出現了連發自動武器,使騎兵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勁敵。

電影《戰馬》當中的一個橋段,約一個營的英國騎兵,以“英國騎士精神”拍馬舞刀衝擊德軍營地。
在德軍不備的情況下確實是所向披靡,將德軍殺的丟盔卸甲。

但是將德軍殘兵趕進樹林後厄運來了。

在MG–08馬克沁重機槍600發/分鐘的高速攔阻射擊下,人和馬紛紛倒斃


殘存的“英國騎士”就這樣被德軍步兵從馬上揪了下來成了俘虜。

最後騎兵營的指揮官也被德軍包圍,德軍的指揮官對他大聲的呵斥,意思是:從軍事角度來看這是在送死。隨著英國騎兵指揮官的被俘長鏡頭拉起,是大量被機槍消滅的馬匹和騎兵...這也宣告了騎兵時代徹底的終結

電影《戰馬》的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戰,這時候的戰爭已經是工業文明時代了,也是人類第一次機械化戰爭的雛形,陸戰裝備已經是往自動化發展了火力密度空前的提高!有:重機槍、衝鋒槍、大炮/迫擊炮、汽車、坦克...還有航空兵,這些裝備不論是防禦還是進攻,其速度和衝擊力都讓騎兵相形見絀。

而騎兵也確實在一戰當中沒有發揮出什麼作用,因為在陣地戰當中雙方都擺開架勢,各種火器的打擊距離已經很細化了,這個時候再使用騎兵衝擊顯然是“肉彈”以卵擊石!最後的結局會比《戰馬》裡面的英軍騎兵還慘,就是有去無回和血肉模糊。
二戰期間著名的謊言:波蘭騎兵使用長矛和馬刀攻擊德軍


坦克。

其實是德軍入侵波蘭不久,波蘭騎兵的一個團在運動當中發現了一隊德軍正在休息,打算將他們殲滅...哪料想就在殲滅這股德軍的戰鬥打響後,在距離戰場不遠的地方有約一個營的德軍Ⅲ號和Ⅳ坦克部隊,聽到槍聲後迅速過來支援,波蘭騎兵見有德軍坦克就停止了圍殲,有一個連的騎兵抵擋德軍坦克掩護主力撤退...事情大概就是這樣,後來德軍為了搞宣傳,特意找來一個意大利記者添油加醋的胡嘞嘞一通。

但是,從這次戰鬥當中也表明騎兵已經到了被淘汰的邊緣,二戰是人類第一次全面機械化戰爭,武器裝備的性能和火力打擊密度要比一戰事情增加了許多,隨著炮兵、坦克的進一步完善,步兵已經往全面機械化、摩托化方向發展了!這個時候再騎馬去衝鋒陷陣顯然是不合時宜和落後時代的!當然,二戰期間各國還是有騎兵編制的,在德軍山地步兵中仍然有一些騎兵,但總體來說這個時候的軍馬都是以運輸為主了。


美軍第26騎兵團1942年1月26日在菲律賓的“巴丹戰役”中向日軍發起了進攻...這也是美國騎兵的最後一次戰鬥,從這之後美軍的騎兵只是象徵性的存在,所有的作戰師都進行了摩托化、機械化改編。
著名的“騎兵一師”也在1942年全面換裝完畢,成為機械化師。

由於騎兵在機械化戰爭時代沒有用武之地,二戰結束後幾乎所有的先進軍隊都撤編了騎兵的編制,雖然有些歷史悠久的部隊還冠以“騎兵”,但是已經沒有戰馬可騎了,取而代之的是各型坦克裝甲車輛、到了1960年代中後期又增編了運輸直升機和武裝直升機。


雖然說騎兵不騎戰馬了,但是軍馬還是有用的並沒有被撤銷,包括美軍在內的軍事大國都以各種形式保留軍馬,圖片上就是德軍駐阿富汗的山地營,德國軍隊在2016年完成機械化改造,是世界上首個全機械化
部隊的國家,但是德國軍隊仍然保留著幾千匹的軍馬(騾),就是保證在不能進行車輛運輸的崇山峻嶺中使用軍馬進行馱運和補給。
圖片上是駐阿富汗德軍的一個120毫米迫擊炮班,由三人和三匹軍馬組成,分別馱運:炮管、炮架和彈藥。

德軍在阿爾卑斯山的山地部隊也有軍馬,不要小瞧軍馬,在山上有可能比所謂的“全地形越野車”管用的多,並且可以馱150公斤的物質長時間跟隨部隊機動,六七匹軍馬基本上可以保障一個排的作戰需求,這一點是任何車輛都做不到的。
我軍騎兵也是有歷史悠久的,1927年建軍的時物質條件極差沒有幾匹軍馬,更沒有多少人會“馬上功夫”(騎兵不是光會騎馬就行了,是有戰術要求的),也就是說紅軍建立初期我軍是沒有騎兵,直到1932才組建不到一個連的騎兵...到了八路軍、新四軍時期我軍通過繳獲敵人的軍馬和武器才有了正式的騎兵編制。

但是,軍馬和騎兵專用裝備仍舊很缺乏!《亮劍》李雲龍繳獲了偽軍一個騎兵營的裝備後欣喜若狂,哪料想被旅長差點全部要走,最後只留下了一個連。
看到這張動圖相信所有看過《亮劍》

的人都會熱血沸騰,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仍然有藐視一切敵人的大無畏英雄主義氣概!這就是人民軍隊的血性男兒本色!
人民軍隊從弱到強
,並且戰勝一切敵人的法寶就是這種精神!一支軍隊是否強大就憑著這口氣!

建國以後我軍騎兵得到了較大的發展,有幾個師的編制,在內蒙和青海等地都有大型的軍馬飼養場,為騎兵部隊提供優良馬種,甚至末代皇帝溥儀的叔叔載濤都擔任過人民軍隊的馬政顧問...隨著我軍現代化水平的提高,在1980年代由騾馬化向摩托化和機械化全面發展,騎兵部隊也結束了保衛國家的神聖職責,退出了人民軍隊的編制。


但我軍目前仍然保留著幾個連的騎兵編制,這些上馬持刀拼殺、下馬精準射擊的戰士是西部戰區的精英部隊!

騎兵的歷史很漫長,它的興起源自馬匹的奔跑速度比人快的多,古代打仗是講究陣型的,通常是:弓弩手在前、中間是騎兵、再往後長矛手、兩側壓陣的是盾牌刀斧手...這樣才可以進可攻、退可守,而騎兵的衝擊力最大!可在很短的時間衝到敵人的陣前將敵人的陣型衝亂,形不成有效的進攻態勢...正是這樣強大的進攻能力使得騎兵在冷兵器時代大部分時間裡都戰勝步兵...甚至是朝代的更替騎兵的作用極大!

但是時代在進步,任何兵種不適宜時代的要求最終都會被淘汰,熱兵器也經過了幾百年的發展才使得步兵有效的遏制住了騎兵衝擊,而更強大的坦克和飛機的出現,讓騎兵徹底的離開了戰場...這就是人類的進步。


皇家橡樹1972


騎兵在冷兵器戰場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在冷兵器戰場,一個國家有強大的騎兵。和四周國家對戰時佔了很大的便宜。

隨著科技的發展,火藥武器越來越致命。尤其機關槍的出現。更是對冷兵器作戰條件下的兵種有了致命的威脅。為什麼騎兵會淘汰掉了?因為他已經跟不上戰場上的形勢。在一戰中。馬克沁重機槍的火力教會了騎兵怎樣做人。建議你看一看電影《戰馬》。英軍突襲德軍營地。被德軍重機槍設伏。結果騎兵裝備了馬刀和步槍。面對著種地將最後捱打被屠殺的份。在二戰戰場上,騎兵最後的絕唱。就是波蘭騎兵對戰,德國裝甲兵。簡直就是碾壓。

一個兵種被淘汰掉了,只能說跟不上戰場的形式。現在武器多樣化。坦克裝甲車已經代替了騎兵的作戰份額。所以他就被淘汰掉了。畢竟戰場生存能力太低。戰馬又嬌貴。


農民打工仔豬葛的日常


我是曾雲金飛馬,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騎兵是冷兵器時代為解決人體力不足,移動速度慢,揹負力量輕而產生的一種作戰形式,它的產生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騎兵和軍馬一直是軍隊的重要組成部分,騎兵和軍馬在冷兵器時代作戰中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兵書上有"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充分說明了軍馬的重要性。

到了近代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尤其是當汽車出現後,機械化的軍事裝備已經將騎兵和軍馬這種作戰形式陶汰。

隨著現代科技創新能力,無人機,無人坦克,機械戰士等將改變現今的作戰形式。讓我們軾目以待。


曾雲金飛馬


據歷史考證,早在殷商時期就有騎兵出現,戰國時期,各路諸侯角逐,因為騎兵在實戰中表現出強大的戰鬥力,因此騎兵的地位逐漸升高,成為古代軍隊中一個重要的兵種。兩漢以後,騎兵越來越成為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

但是,隨著科技的不斷髮展,各種先進的運輸工具不斷被研發出來,軍隊摩步化以及機械化的發展,讓騎兵漸漸失去了原有的地位,如今只剩少數幾個國家保留了一部分騎兵。

英國的皇家近衛騎兵團就是其中的典型,這支部隊是英國曆史最悠久的部隊之一,同時也是英國現役部隊中唯一的騎兵部隊。

這支部隊曾在滑鐵盧戰役中擊敗了拿破崙的軍隊,聲名遠揚。從此近衛騎兵團開始帶上熊皮帽,並保持了滑鐵盧戰役時的猩紅色緊身短上衣。我們在英國的閱兵儀式上經常可以看到這支部隊的身影,現在這支部隊大約有1500人,是一支禮儀性的部隊。

不過並不是所有國家的騎兵都是禮儀性為主,在現在戰場上依舊可以看到騎兵的身影。美國在“9.11”事件爆發後,火速派遣特種部隊前往阿富汗戰場。但是因為阿富汗大部分地區是山地,美軍的軍車在阿富汗根本沒有用武之地,士兵們反而發現騾馬更好用,為此美國專門為在阿富汗的軍隊採購了一批騾馬。世界頂尖的特種部隊,揹著各種先進的單兵武器,竟騎著騾馬穿梭於阿富汗的山區之間,頗為滑稽,偶爾我們還可以看見美國士兵騎著驢作戰。

德國的山地部隊也有大量的騾馬服役,在山區地帶騾馬被作為運輸物資的主力,諸如火炮以及防空導彈等,都是通過騾馬運輸的。

除去“騾、馬、驢”這些常規的騎兵座駕之外,還有很多特殊的座駕。比如駱駝,印度的閱兵儀式上就有駱駝組成的騎兵方隊出現。在沙漠地區不管多麼先進的戰車,只要沒油都得趴窩。因此,中東的多個國家都還保有一部分駱駝騎兵。

在泰國、緬甸等地,還有大象組成的重騎兵服部隊,這也是一個很老的兵種,在叢林以及沼澤地帶,象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國也保存有一部分的騎兵部隊,我國東北等地區因為天氣條件比較惡劣,邊防部隊也有大量的軍馬服役。

隨著科技的不斷髮展,特種地形車接連不斷的問世,未來騎兵可能真的會全面退出歷史舞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