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 紀曉嵐筆下一趣聞,看罷之後,方知“為富不仁”並非虛言

乾隆朝風流才子紀曉嵐曾寫了這麼一個段子,至今聽來,仍覺有趣。看罷之後,方知“為富不仁”四字並非虛言!

話說某日,一山西老客來到京城,住在信成旅館之中。此老客衣著華貴,騎乘高頭大馬,又有三個隨從,足見是個有錢闊爺。此次他來京城,只為出錢捐個官做。

紀曉嵐筆下一趣聞,看罷之後,方知“為富不仁”並非虛言


老客每日在旅館內一擲千金,十分逍遙。不想一日晌午,有個衣著破爛的老頭來到旅館門前,聲稱要見這位山西老客。

隨從見這老頭如同乞丐,因此將老頭拒之門外不肯讓見。老頭進不去,便縮在門前苦苦等候。轉天早上,老客出門遊玩,老頭將其攔住,跪在他面前苦苦哀求,述說家中苦難,妻女生病等錢活命,求老客還他銀子。

老客態度冷漠,命隨從將老頭拖到一邊。老頭跑過去跪地再求,二次被拖到路邊,隨從呵斥:“見你老邁才不打你,你再往前,我們便不客氣”。路人紛紛圍觀,老頭憤憤不平,說出前因後果。

紀曉嵐筆下一趣聞,看罷之後,方知“為富不仁”並非虛言


他說自己前些年也算家境殷實,這個山西老客流落京城,險些在他家門口凍餓而死,自己心軟將他救活,給他吃喝又送給一百兩銀子作為經商費用。如今此人富貴了,自己卻落魄了。聽聞他來京城捐官,便找他幫襯自己一把,救救妻女性命。自己不貪富貴,只要他把那一百兩銀子還給自己便可。然而此人不但不還,還讓人把他拖開。”老頭聲淚俱下,令人動容。

山西老客則不予理會,推開圍觀之人便要離去。人們見他如此狠心,紛紛攔住路不讓他離開。此時有個跟他住在同家旅館的闊爺楊某對山西老客行了個禮,而後問道:“那老者說的真否真實?”

山西老客說:“他說的不假,但我恨我自己沒有能力報答這份恩情。”

明明有錢,卻非說沒錢,楊某氣不打一處來,對他說道:“假如有人拿一百兩銀子借給你,一年內歸還,不要分毫利息,你肯把這一百兩都報答那老人嗎?”

紀曉嵐筆下一趣聞,看罷之後,方知“為富不仁”並非虛言


山西老客十分勉強說願意。楊某說道:“你寫張借據給我,一百兩銀子由我負責。”

山西老客見圍觀者怒目而視,無奈之下只好寫了字據,交給楊某。楊某看過之後,哈哈大笑,而後打開一個破箱子,從中取出紋銀一百兩交給山西老客。山西老客極不情願將銀子交給老頭。

老頭千恩萬謝,楊某說自己備下一桌酒席,想請山西老客和那個老頭一塊兒喝幾杯。酒席宴上,老頭頻頻道謝,滿臉笑容,而山西老客則愁眉苦臉,馬馬虎虎喝了幾杯酒後,甩袖離去。

翌日,楊某離開旅館不知去向。山西老客在收拾自己箱子時,竟發現少了一百兩銀子,箱子上的鎖頭和封條原封不動,找不到任何可疑。

紀曉嵐筆下一趣聞,看罷之後,方知“為富不仁”並非虛言


再細查,發現自己最為珍貴的狐皮襖不見了,原本存在狐皮襖的箱子之中,有張借據,正是當日他寫給楊某那張。

此事真正新鮮,明明封條和鎖頭沒動,錢物卻不翼而飛。有人告知山西老客,那個楊某並非闊爺,而是個怪盜,此人能耐之大令人叫絕,他看中的東西,管保神不知鬼不覺拿到手,至於如何拿到,誰也不知道。

山西老客丟了銀子和狐皮襖,而且名聲傳出去已經臭遍街,他只能速速離開京城。

紀曉嵐筆下一趣聞,看罷之後,方知“為富不仁”並非虛言


紀曉嵐將這個段子寫入《閱微草堂筆記》當中,真假難辨,當時他正在京城為官,說不定是道聽途說的坊間小段。真假放一邊,只說山西老客的行為實在讓人氣憤,常言道受人點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然山西老客卻似乎不懂這個道理,他純屬一個“為富不仁”之徒,似這種人早晚把自己算計了。

當然,“為富不仁”這句成語並非用在所有富人身上都合適,我更傾向於那句“窮生奸計,富長良心”。富人、窮人,好人、壞人,是沒有辦法界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