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清朝的一个亲王府内有多少机构和人员为他们服务

清朝的一个亲王府内有多少机构和人员为他们服务

亲王的爵位级别相当于正国级,也就是他的直接上级就是皇帝了。

亲王的来源大致有两个,一个是世袭,一个是积军功和积劳功而来。

一个亲王就必然有一个亲王府,如肃王府、醇王府。他们府内均有很多办事部门和相对应数量的人员,其主要功能就是为亲王本人提供各方面必须周到的服务。

各亲王府内部组织结构大同小异,就以醇王府为例具体说说他内部的组织结构。

和硕醇亲王是宣宗成皇帝脉下宗支,清代铁帽子王之一。始祖为宣宗成皇帝第七子奕譞。

王府内部组织结构大致如下:

1、长史

由皇室内务府派来给王府当家的最高级的管家,但实际上只是一个高高在上名义上的官儿。王府中的实权,照例是掌握在管事官(一般呼作大管事的和二管事)的手中。因此,长史平日根本不到府中来,只在府中有婚丧大事时露一露面而已。

管事官

这是名符其实的实权大管家。其级别是个戴有三、四品顶戴花翎的官员,除了内院属于太监的职责范围以外,府中其他的一切事务,都是归管事官管理。

这个职位可借助王爷的名字对外兴风作浪,也可以以自己掌管王府的各项开支大权,中饱私囊。

清朝的一个亲王府内有多少机构和人员为他们服务

3、庄园处

办事的都是从四五品的王府官员。主要收取佃户粮租。他们在见王爷时,满口里“嗻嗻”答应,“王爷圣明,奴才该死”地恭维,他们不但会哭穷,诉说地租催不齐的“苦楚”,还会假慈悲替佃户“求情”,以便达到欺上瞒下中饱私囊的目的。

4、回事处

办事的也都是些五六品的官员。

他们职责是有客人来时向王爷回禀,之后听到“请”字的吩咐后,就把客人引到王爷那里去。

如系女客则是回事处人员先把来客的姓名告知内院的回事太监,由他们引进导出。这就是回事处的全部职责。

他们看到宗室王公,就双膝跪下请安;看到大臣显宦,就屈单腿致敬;看到一般经常和王爷有交道的客人,也会挑帘请进,沏茶敬烟。

他们的外来财源虽然比不得庄园处有固定的吸血榨油的地盘,但是,只要王爷的架子一天不倒,像勒索门包、接受年节馈赠之类,都是他们的生财之道。

5、随侍处

办事的也都是从五品起到最低级的官员。他们的任务是在王爷出府门时,在车前轿后担任护卫之责。

要到达所访之家以前,照例有一骑后卫越过顶马飞驰而前,到那家去报王爷“驾到”,这种先期报信的行动叫作“窜拨”。在清朝初年,这

些人都是一些蒙着王爷的虎皮鱼肉百姓的“王府护卫”,什么坏事都能干得出来。

6、司房

专门管理王府日常出纳的一个小单位。在那里办事的都是一些能写会算的人。不用多解释,就相当于财务科处,管理开支流水账目。

清朝的一个亲王府内有多少机构和人员为他们服务

7、祠堂

在祠堂里有一个老太监和两三个“苏拉”(最基层的勤杂人员)。每逢农历初一、十五,他们要摆供上香和洒扫祠堂内外。逢年按节的祭祖祀神,和祖先忌辰的烧香上供等,是他们的主要任务。

8、厨房

分大厨房和小厨房两种。大厨房是全家公用的正式“法定”的厨房,小厨房则是王爷的长辈独自设置的,个人专用的“私”厨房。

在醇王府内,厨房里的服务员,从掌灶、掌案的大小师傅到学徒的小伙计为止,都是父死子继,相当于铁饭碗。

即使他们不去下功夫钻研烹饪技术,也照样能维持这个饭碗,他们煎炒烹炸的艺术也就代不如一代。因此,王府中的饭菜,在当时就有“中看不中吃”的评语。

清朝的一个亲王府内有多少机构和人员为他们服务

大厨房照例是由首领太监来管辖,因此饭菜虽然做得不怎么样,每月的开销却相当可观。

9、茶房

茶房任务是在来客时给客人斟茶,给府里的病人煎药和做一些有滋补性的食品,如杏仁茶、莲子汤、百合汤和甜煮白扁豆之类,在醇王府中,茶房的任务仅仅如此。

但在其他的王府,如豫亲王府里的茶房,在清末就以点心做得好出名。

10、花园

醇王府内,除有八九名专门担任看守房屋、陈设和洒扫的人员之外,还有专门担任管理温室、地窖的人。

在其他的王府内,有的除雇有花把式之外,还雇有专门养鸽子、养鱼的把式。

11、大书房和小书房

书房服务的人员一共有6个人,一名小太监、两名50多岁的老书童和3名专门候老师的人。他们的主要任务是酒扫书房内外。给孔圣人上供;到大门口迎接老师。为老师和王爷的家人读书时提供服务。

12、更房

就是负责日夜巡逻和打扫内外各院,相当于物业管理。

13、马圈

负责车马管理。为老爷太太小姐出行随时提供交通便利。

14、裁缝铺

专门为王爷府的人缝制衣服的部门。

15、轿夫

约有二十人,借助王爷的招牌,竟做祸害百姓的事。甚至结伙斗殴,常闹出人命。

清朝的一个亲王府内有多少机构和人员为他们服务

16、太监

清朝时代,在宫中、府中的太监当中,声势显赫、得到皇帝和王爷宠信的,只是千分、万分之一的极少数,其余绝大多数都是在层层压制之下受尽奴役和摧残。

他们的层层压制的组织情况是这样的:

最高的为首领太监,照例可戴七八品的顶戴,但须请得宮中许可,他们的职权范围限于内院(在当时叫作“关防院”)之内。从回事太监以下包括妈妈、丫环在内,都受他们的管辖。

其次为回事太监,他们的职责是管理小太监以下的太监和在来客时担任禀报、引导客人出入的工作。

回事太监以下照例没有顶戴。小太监为专门服待主人的贴身侍者,王爷、福晋(王爷夫人)、太福晋、阿哥等,都有专属个人的小太监,格格只能由妈妈侍奉而没有专门伺候她的小太监。

散差太监是王府太监中地位最下、工资最低、而受累最多的可怜人,他们的职务是担任酒扫主人居室、挑饭、烧炉子之类的杂役。他们也和小太监一样,各有专属的主人。

清末有由皇宫向王府“赏”太监和由各王府向宫中“进”太监的制度。

17、丫头

丫头客气一些的人把她们叫作姑娘或是丫鬟,不客气的就把她们叫作丫头或使唤丫头。

不论在宫中或府中,妇差之中地位最低的就是丫头,待遇更不用说,而且人人都有管她们的资格。尤其是被指定专门管理她们的姑姑,更是和管小太监的师傅一样,打骂奴役她们,不但可以公开,而且是被认为是“合法”的。

宫中的宫女(即宫婢),绝大多数都是由内务府和八旗官员的家中选出来的,即使在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清宫中每年仍有征用宫女的例举(当时把这种征选叫作挑秀女)。

挑选宫女时,大约每10名左右为一排,一排一排地被带到殿陛上,有的太妃则坐在殿门口附近用手绢堵着鼻子,一面指定留下谁,被选中的立即被负责的妈妈,太监带走,落选的交还木牌赚一身新布衣回家。

至于丫头的命运,大约也出不了以下三种:

(1)在府中受尽折磨奴役,到了相当年龄被放还家中出嫁;

(2)不堪虐待折磨,死在府里;

(3)被主人留下作妾。

清朝的一个亲王府内有多少机构和人员为他们服务

18、园寝

清朝皇帝的坟叫作陵,王爷的坟叫作园寝。管理园寝就专门一个机构。

园寝的范围,宝顶、享殿、阳宅以及把看坟佃户所耕种的土地统统包括在内,大约有方圆几十里。

死者的家人带着一帮佣人分占着一个院子,此外还有车房马厩等设备以及花园式的鱼池和“曲水流觞”式的亭院等。

以上基本就是一个亲王府的内部组织结构,庞大的组织体系消耗大量的民脂民膏,千万人供养一人,只是苦了百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