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齊武帝晚年為何要立昭業為嗣——從側面解讀南朝低級士族儒化進程

齊武帝晚年為何要立昭業為嗣——從側面解讀南朝低級士族儒化進程

“剛彊直理曰武;威彊叡德曰武;克定禍亂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從蕭賾的諡號,我們不難看出這是一位有作為的皇帝。一般諡號能稱武的,都是諸如漢武帝此流。他與友邦交好,平定叛亂,宵衣旰食大有一副明君之樣。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古代最紛亂之時。

各個政權林立,當時成為一個皇帝就像現在做老闆那樣簡單。“金刀利刃齊刈之”,蕭道成篡奪劉淮之位,建立了南齊。而後又將皇位傳給了長子也就是“武皇帝”。他英明果敢,沿襲了父輩之風。《南齊書·武帝紀》“上剛毅有斷,為治總大體,以富國為先。”

一、治大國如烹小鮮

歷代帝王在朝政方面,都希望達到一個政治平衡,讓臣下相互制約,齊頭並進。當時南齊的高門貴族勢力太盛,以王融為首的門閥集團想要立子良為儲君。在太子死後,武帝做出了一個同朱元璋相同的行為—立太孫。當時朱標死後,洪武帝直接立太孫朱允炆為儲君,結果發生了靖難之變。而南齊,之所以立太孫與當時高級氏族的過於強硬密不可分。

1.名相之後,卻本布衣

南齊的建立者,蕭道成。其祖上是幫助漢高祖建立政權的名相—蕭何。到他們這一代,早已家道中落。跟隨“衣冠南渡”來到了江南,而後憑藉著軍功一步步的從員外郎到巴陵王再到左僕射最後自己執政掌權。出身相對低微的蕭家,對於世家大族往往是不屑一顧。

齊武帝晚年為何要立昭業為嗣——從側面解讀南朝低級士族儒化進程

《南齊書》稱讚蕭道成“博社著文,擅工隸;每多引經據典”。因為他早年間曾跟隨雷次宗在杭州學習過儒家經典諸如《禮記》《春秋》《大學》等,具有一定的文化修養所以在起上位之後開始不斷的“儒化”。成語“一語成讖”就和蕭道成有關。

雖然他本身具有一定的文學造詣,但一生中南征北戰造成了他的兒子們大多不注重學習。想要像父親一樣,憑藉軍功聞名於世。齊武帝就是很好的例子,《南齊書》“寡人不精學問,無有文采卻借軍功立身”。就是他雖然沒有文化,但卻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但是他的兒孫一輩,多出生在南齊建立以後。所以,他們大都是站在了父輩的肩膀之上。就像現在,如果沒有文化的父輩一旦崛起那麼必定會想盡辦法使兒孫獲得更好的教育。使得後輩能夠博學多識,傳其衣缽。這就是“儒化”的進程。

在武帝的眾多兒子中,當屬長子蕭懋造詣最高。《南齊書》“太子懋,三歲誦文,五歲作詩;七歲乃通曉大義”。而次子蕭子良則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不僅如此他還廣交門客。《南齊書》“子良少有清尚,禮才好士,居不疑之地,傾意賓客,天下才學皆遊集焉”。

2.政治平衡之術

對於權力爭鬥,平衡二字尤為關鍵。皇帝絕不可能希望一家獨大,我國曆來實行嫡長子繼承製。蕭懋作為大皇子,已然穩居儲君之位。但蕭道成曾經說過“吾立為國君,偏有劉宋骨肉相殘之嫌”。因為劉宋兄弟內鬥嚴重,才給了外人以可乘之機。

齊武帝晚年為何要立昭業為嗣——從側面解讀南朝低級士族儒化進程

所以武帝,對於親子關係方面非常重視。雖然次子沒有繼位之權,但卻默許他可以“結黨營私”許多高層子弟或者世家大族後人都拜在他的門下,比如梁武帝蕭衍、王曾達的侄子王融、孝徽凱的孫輩蕭琛、劉元濟的兒子劉惲,謝晉的兒子謝眺和王亞的孫子王釋儒。

這些人往往都與高層政治密不可分,尤其是王融他是竟陵八友之一,官至中書侍郎兼寧朔將軍。此人是絕頂的世家,高祖為東晉的門閥世家首領王導。父親也擔任過廬陵外使,他本人“文辭辯捷,尤善倉卒屬綴,有所造作,援筆可待”

皇子私自結交大臣或者豢養門生是為大忌,而之所以能夠得到武帝的默許是因為首先,他希望讓每位皇子都有自己的勢力。以免重蹈劉宋滅亡的覆轍。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能夠壓制太子。如果太子在朝中,勢頭太盛則又可能威脅自己的統治。

二、祖死孫繼,蘊含利弊

《資治通鑑》“上嘗過太子東田,見其壯麗,大怒,收監作主帥;太子皆藏之,由是大被誚責”。 歷史上最著名的太孫繼位,莫過於明初太子朱標死後其子朱允炆繼位。朱元璋立孫子,是因為太過於愛自己的大兒子。而且朱標是馬皇后所生,他死後馬皇后的孫子繼位名正言順。那麼齊武帝又是為了什麼呢?他也是愛屋及烏嗎?顯然不是,如果是的話就不會默許次子繼續做大。

1. 子良勢力過大

齊武帝晚年為何要立昭業為嗣——從側面解讀南朝低級士族儒化進程

蕭賾五十三歲的時候,太子蕭長懋猝然離世。接班人的問題,再次提上了議事日程。但是他卻並沒有當即決定立長(次子)還是立幼(孫子)。對於此事,蕭子良的確存在著極大的優勢。當時朝中大臣有大半受過其恩惠,並且正值中年,有幹勁也比年輕蕭昭業穩重、成熟。

但是首先蕭子良是他的臣子,再是他的兒子。哪個老闆願意自己員工的氣勢能夠蓋過自己,甚至隨時架空自己呢?所以當時病重身處彌留之際的齊武帝,正是考慮到這點,才對蕭子良多加防範。

而且蕭子良旗下的王融,自己是琅琊王氏的嫡系。在兩晉時期,王謝兩家長期執掌政權。在各朝中都有著深厚的實力,無數人受過他們的恩惠。王融曾多次試圖阻止立蕭昭業為帝,全力支持蕭子良。

及太孫來,王融戎服絳衫,於中書省閣口斷東宮仗不得進”。王融為了幫助蕭子良繼位,還曾經派人將蕭昭業擋在門前,不讓其入宮。這些事情,齊武帝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2.華外腹黑蕭昭業

昭業情辯慧,美容止,善應對,哀樂過人;世祖由是愛之。”這是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對於蕭昭業的評價,其人儀表堂堂而且彬彬有禮。頗得齊武帝蕭賾的喜愛,傳位於他也是經歷過長足考慮的。

首先這是太子蕭長懋的嫡子,可以完整的繼承其父的官僚體系。而且也並不會出現太多人阻撓。而且蕭昭業年齡尚小,在朝廷中並沒有真正屬於自己的勢力集團。所以也不會對他這個病重的爺爺有不軌之心。

齊武帝晚年為何要立昭業為嗣——從側面解讀南朝低級士族儒化進程

而且蕭賾在蕭道成晚年時期,早就將自己父親的權力架空。所以,他投鼠忌器,非常害怕自己也像父親那樣被兒子奪權。但蕭昭業欺騙性極強的外表下,藏著一顆禍端頻生的心。《資治通鑑》“常令女巫楊氏禱祀,速求天位。及太子卒,謂由楊氏之力,倍加敬倍。”他曾經請巫師,咒自己的父親早日亡故,以求自己早登大位。

他本人的結局也非常悽慘,繼位之後便與庶母通姦。而且生活非常奢靡,手段也很殘忍。殺死了世家大族的王融,處死了想與自己掙位是叔叔蕭子良。最後,卻被輔佐自己上位的蕭鸞所殺。僅僅做了一年的皇帝,就死無葬身之處。

三、緣何直接立太孫?

南北朝的歷史,就是一部血肉相殘史。南北齊、劉宋、陳國、北周相煎太急的現象屢屢發生。不想放權的齊武帝,將皇位傳於初出茅廬的長孫不想卻終究親手毀掉了自己勵精圖治打拼下的基業。

1. 皇權自平民而起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兩晉的王家,可謂是真正的世家大族。自平民經歷過兩晉動亂而上位的蕭家,對於這種門閥大家可謂是有種刻在骨髓中的自卑。當自己佔據了巔峰之後,對於此前不可一世的人自然是要多加貶低,以顯己能。

齊武帝晚年為何要立昭業為嗣——從側面解讀南朝低級士族儒化進程

王融正好又投在了蕭子良的門下,原本處在底層的人上位後必然會走向“士族化”道路。這種寒門士族,自然是對王家嗤之以鼻。所以,自然不會傳位於受世家門閥輔佐的蕭子良為帝。

2. 最是無情帝王家

君王是最不喜歡大權旁落的,如果一旦指定次子蕭子良為儲君那麼勢必會對自己構成威脅。即使南齊武帝自己將不久於人世,也不願權力被子輩奪去。就像歷史上的齊桓公,雖成就一代霸業,但卻不得善終。

所以蕭賾在一番權衡過後,最終決定傳位於自己人畜無害的孫子蕭昭業。雖然他年輕,雖然他勢力不行且缺乏經驗。但這正是武帝所看重的地方,如果蕭昭業也有一幫門客,勢必會對自己造成打擊。

就算他現在勢單力孤,但當上儲君之後可以繼續發展自己父親留下來的脈絡。並不影響統治。在天家,權力至上,缺乏親情。

多少親兄弟,親父子都為了皇權之爭而打的不可開交,頭破血流。

3.誤判局勢的發展

五年中一委宰相,汝勿措意;五年外勿復委人。若自作無成,無所多恨。”齊武帝對於自己的孫子,非常放心。並且為了確保萬無一失,還親自為他設定了帝王之術。讓蕭鸞和蕭子良相互牽制、羈絆。

齊武帝晚年為何要立昭業為嗣——從側面解讀南朝低級士族儒化進程

南齊武帝從未想到自己在當年就會匆匆離世,而且他也太過於信任長孫的能力。認為自己的計劃再加上蕭昭業的能力,必定能夠做到長治久安。顯然,蕭昭業讓自己的爺爺失望了。

但上位之後的蕭昭業急功近利,完全忘記了爺爺的囑託。他有意無意的打壓自己的叔叔和他帶領的世家集團。致使蕭鸞做到了一家獨大,最後被自己信任的蕭鸞手下蕭諶、蕭坦之所殺。

結語:

南齊武帝之所以立尊不立賢,首先是他內心的自卑。再有,就是一個帝王最後的尊嚴。他不想讓父子相爭的局面,在自己身上再次顯現。但毫無疑問,他是自私的。如果為了江山社稷考慮,應該選擇手下賢臣眾多的次子。而不是乳臭未乾的孫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