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3 李商隱:我要尋訪世外高人解紅塵之愁;高僧:你最後10字已經頓悟

作為晚唐最重要的詩人之一,李商隱用盡全力延續了唐詩最後的輝煌。在他之後,唐詩真正沒落了,此後都是五代詞和宋詞的天下。

李商隱的那些詩歌,大多都沒有明顯的思想內容指向。也就是說,無論從哪個角度進行解讀,只要能夠自圓其說,就已經足夠。至於詩人原本要表達的意思究竟是什麼,恐怕沒有多少人能夠得到答案。

李商隱:我要尋訪世外高人解紅塵之愁;高僧:你最後10字已經頓悟


尤其是他那他的那些以無題命名的唐詩佳作,解讀下來更是眾說紛紜。這種晦澀難懂的古詩也反映出了李商隱內心世界的複雜。通過他的人生經歷,我們也能夠得到一些答案。他的人生確實是悲劇的,他的性格確實是敏感的,他的經歷確實是複雜的。

所以。李商隱也曾經渴望到深山去尋訪世外高人,一解心中之惑。以下的這首唐詩就是描繪的這種心理歷程。通過這首古詩,我們就能夠了解李商隱的心理狀態。而且通過這首唐詩的最後十個字,我們也可以得到答案:他頓悟了。

李商隱:我要尋訪世外高人解紅塵之愁;高僧:你最後10字已經頓悟


殘陽西入崦,茅屋訪孤僧。落葉人何在,寒雲路幾層。獨敲初夜磬,閒倚一枝藤。世界微塵裡,吾寧愛與憎。

這首唐詩的題目是《北青蘿》,青蘿指的是一種生在懸崖上的植物,在這裡指代的就是山脈。李商隱來到了深山之上去尋訪尋訪世外高人。因為此時的他在城市當中生活的精疲力盡,已經無力再維持下去,渴望能夠得到高人的指點。

李商隱:我要尋訪世外高人解紅塵之愁;高僧:你最後10字已經頓悟


在唐詩的一開始就寫出了李商隱此行的目的。“殘陽西入崦,茅屋訪孤僧”,夕陽西下的時候,李商隱打算去深山當中拜訪孤獨的僧人,渴望能夠從他那裡得到人生的指點。

落葉人何在,寒雲路幾層”,但是路途漫漫,更何況此時的落葉遍地,遠處甚至還生出了幾朵寒雲。時間已經很晚了,路途依然遙遠。不知什麼時候才能見到這世外高人呢?

李商隱:我要尋訪世外高人解紅塵之愁;高僧:你最後10字已經頓悟


獨敲初夜磬,閒倚一枝藤”,李商隱一直走啊走,終於在深夜時分聽到了“磬”聲,說明他已經到達了目的地。果不其然,他確實在這個山頂上的小屋內見到了高僧,高僧此刻“閒倚一枝藤”,靠在背後的一根青藤之上如此悠然自得,修身養性,心無旁騖。

世界微塵裡,吾寧愛與憎”,最後10個字是李商隱對於這一路來訪的感悟,也可以說是高僧對他一路追尋的評價。高僧看到李商隱能有這樣的感悟,也十分讚許:這就是人生頓悟的開端。

李商隱:我要尋訪世外高人解紅塵之愁;高僧:你最後10字已經頓悟


李商隱來到深山當中,路途遙遠才感覺到自己的渺小;他來到深山當中,尋訪世外高人,看到高僧追求的世界之宏闊,才感覺到自己的渺小;他來到山頂之上看萬里蒼穹也更感覺到自己的渺小。

更何況在此地修行的僧人傳遞給他一個信號,“世界微塵裡”,在造物者的眼中,世界上的這一切都在渺小當中,都在微妙的塵土當中。既然如此,作為一個普通人,何必要有那麼多的喜愛和憎恨?

李商隱:我要尋訪世外高人解紅塵之愁;高僧:你最後10字已經頓悟


通過最後10個字,李商隱其實已經有了新的認識。對紅塵當中確實讓人經常遇到解不開的心結,看上去都很難解決,其實又何嘗不是微塵當中的庸人自擾?“吾寧愛與憎”,眼界放得更長遠一點,心胸更開闊一些,就足夠了。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圖片原作者對本文的貢獻,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