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Lane Rettig:以太坊的治理遇上困境了

編者注:近期關注了 EthFnas 的朋友對 Lane Rettig 這個名字應該不陌生,他是 EWASM 團隊的一名開發者,但同時他也非常關心治理問題。他的長文《你想成為一名核心開發者嗎》是我看過對整個 EIP 流程描述最為完整的材料。近日,他在推特上發表系列推特,直陳 “以太坊的治理已經遇上重大挫折”,赤誠之心溢於言表。本文為他的系列推特以及他與其他人的辯論。

Lane Rettig:

以太坊的治理已經失敗(has failed)。

我們實際上就是技術專家統治(technocracy):一小群技術專家(核心開發者)對協議更新有著最終決定權。

但我們今日面臨越來越多非技術領域的挑戰。核心開發者不想做出這些決定,因為他們自認能力不夠、害怕承擔法律風險,或者本身就習慣迴避衝突、只喜歡寫代碼。

以太坊基金會不會做決定,因為他們害怕,往好裡說就是擔心偏袒某一方,往壞裡說就是害怕站邊(表達意見)。基金會的合法性(legitimacy)也岌岌可危,因為他們既做不到發佈一個新的 ethereum.org,也做不到給開發者足夠高的報酬,甚至沒法回應獎金申請書,等等。

我認為擺在檯面上的選擇有以下幾種,我也非常好奇,社區到底會怎麼選。(當然,不做任何決定和改變也是一種選擇。)

1) 完全放棄治理,變成類似於比特幣那樣。不再做任何艱難的決定,協議也不再進化,進展會慢下來,然後等著其它項目蠶食以太坊的成果。

2) 用財閥統治(plutocracy)替代技術專家統治。但持幣者也會沉浸在狂喜之中,以至於無法擔此決策重任。(只要我們還沒有正式的、特殊的身份制度,Democracy 就根本不算可行選項。)

3) 在當前這個沒有明確治理結構所帶來的暴政中繼續沉淪、放棄技術專家統治、擁抱精英,也就是那些在社區中關係發達的、已經很有權力的人。

4)承認去中心化治理根本就行不通,放棄以太坊,到其它更好的地方工作。

5)承認去中心化治理目前還行不通,但也許有一天我們能弄清楚該怎麼做。因此,我們暫時先回到中心化的治理模式中,引入透明性、問責制等等塑造清明治理的最優工具,儘可能避免治理被完全綁架。

坦白說,這真是一份讓人倒盡胃口的菜單。如果 #5 真是我們現在最好的選擇,那到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呢,對吧?我們有什麼理由,認為在未來的某一天,去中心化治理會突然間變得可行呢?真的這麼做的話,會出現什麼情形?我們的路線圖又在哪?

但是,要是選擇 #1~#4 的話,我們就已經放棄了、投降了、並且承認了以太坊實驗已經失敗。

Lane Rettig 與 Alex Skidanov(Near 協議創始人)的對話

Alex:我認為 #5 挺好的。如果有一個(可以通過投票來罷免的)中心化實體,來做所有的開發,並且大家也都認可這個組織還是比較明智的,那協議可以快速

Rettig:你這是本末倒置。投票罷免?誰來投票?如果真的可以被投票罷免,他們也就沒有最終決定權,不是嗎?那誰有呢?

A:嗯,最簡單的,持幣者投票,可以嗎?而且最好設立一些立法機構,因為持幣者只會在事情極度不對頭時才去投票。雙花、審查、有意忽視,都不能讓人們採取行動,就像我們在 EOS 中看到的那樣。

R:這不是就是財閥統治嗎。如果你喜歡,那也沒問題。我拒絕這個選項只是因為我不希望以太坊被財閥綁架。

A:但,這不是當前去中心化治理中的一個挺好的模式嗎?

Lane Rettig 與 Vlad Zamfir 的對話

Vlad:說好的信仰呢?

Lane:我充滿信仰啊。以太坊以及所有傑出的以太坊人給了我對人性的信心。但,還是那個問題,我們已經卡住了。你這是在給 #5 投支持票嗎?我們最終能不能切換回來呢?

Vlad:#5 我吹爆!雖然我會使用完全不一樣的框架……我想說的是,去中心化治理還沒有發展到能夠處理非技術問題,因為嚴肅的法律/政治原因

Lane:但是 Vlad,我們現在需要做決定!我們顯然已經陷入困局,協議也顯然已經停止進化了。沒有決斷,我們走不到那一天,甚至我們哪都去不了。那麼,誰來做這些決定?我們的 #5 路線圖在哪?

Vlad:以太坊的治理不是正在失敗,而是從來沒有考慮過去處理非技術因素所帶來的挑戰。而且,令人惋惜的是,人們一直在嘗試用一個為技術挑戰而設立的系統去做應對非技術因素的決策。

我們需要做很多嚴肅的基礎工作,在區塊鏈治理、法律和政治學領域,然後才能駕馭這一切。

EIP 流程和所有的開發者會議本來就不是為法律、政治挑戰而設立的,所以,在我看來,也不應該把這些問題丟給他們。

Lane Rettig 與 Ryan Sean Adams 的對話

Ryan:反對你的意見。以太坊的治理是有一些鬆散,但不要認為這就是失敗。到目前為止,它產生的大部分結果都是好的,並且也保持住了對綁架的抗性。

這種鬆散和混亂本身就是系統去中心化屬性的明證,如果一切都看起來乾淨又整齊,我反而會比較擔心。

(接 Vlad)

Rayn:

協議層已經停止進步

ETH2.0 技術設計上的每一個重要部分都在快速迭代。你這是在說什麼喲?

Lane:ETH2.0 是一個遙遠的應許之地,除非我們擁有能帶領我們到那裡去的治理模式,否則它不會到來。我們現在是在 A 點,ETH2.0 是在 Q 點,但我們不知道怎麼從 A 去 Q。你說,我們怎麼走呢?

Ryan:有啊,我們的治理體系現在就在帶我們到 ETH2.0 去啊。我看到本週就要發佈測試網了。

“遙遠的應許之地”、“以太坊治理已經失敗”、“協議層正在停止進化”……

我說真的,你為什麼這樣信口雌黃?

Lane Rettig:

我先自我辯白一下:“已經失敗” 的語氣比較強烈,可能有點過於強烈了。其實,用 “正在失敗”、“有可能失敗” 或者 “陷入僵局” 意思都是一樣的。我的點在於,我們已經受阻了。以太坊仍在運行,網絡也仍在出塊,但我們已經陷入僵局了。

澄清一下:我不認為以太坊正在走向失敗。但我認為以太坊的治理正在失敗。這其中是存在很大差別的。我們需要一場坦誠的對話,討論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我斷定,如果我們不能就 #progpow 和資金回收以及類似事項作出決定的話,我們就根本沒有機會取得 #ETH1.x 和 #ETH2.0 這樣的成就,因為其中既有技術挑戰,也有社會挑戰,並且會以遠比當前更加複雜的方式影響更多的利益相關者。

來吧。看看你能不能改變我的想法(Change my mind)。

編者注:可以在推特下面的留言看到,大多數人要麼支持 #5,要麼支持 #2,要麼認為 Lane 根本是在胡說八道。而 Lane 確實也在其中腹背受敵(否則也不會發表後面的兩端自我辯白),但他還是在努力表達自己的想法。我對 Lane 這樣的努力,心有慼慼。

原文鏈接:

https://twitter.com/lrettig/status/1112073070460747777

作者:Lane Rettig, etc.

翻譯&校對:阿劍

(本文來源於以太坊愛好者 EthFans,未經作者許可嚴禁轉載,違者法律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